局部解剖学-下肢_第1页
局部解剖学-下肢_第2页
局部解剖学-下肢_第3页
局部解剖学-下肢_第4页
局部解剖学-下肢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绪绪 论论一、区别一、区别系统解剖学系统解剖学(systematic anatomy):局部解剖学局部解剖学(regional anatomy):头部、头部、颈部颈部、胸部胸部、腹部腹部、盆部与会阴、盆部与会阴、上肢上肢、下肢下肢、脊柱区、脊柱区二、解剖器械二、解剖器械 解剖刀、解剖镊解剖刀、解剖镊三、解剖要领三、解剖要领*皮肤:切口皮肤:切口浅筋膜:脂肪、浅层结构(皮神经、浅静脉、浅动脉、浅淋巴结)浅筋膜:脂肪、浅层结构(皮神经、浅静脉、浅动脉、浅淋巴结)深筋膜:深筋膜:肌肉:肌肉:血管、神经、淋巴结血管、神经、淋巴结浅层结构浅层结构深层结构深层结构n境界境界:与躯干相连。分臀、股、:与躯干

2、相连。分臀、股、膝、小腿、踝、足膝、小腿、踝、足n分区分区:股前内侧区、臀区及股:股前内侧区、臀区及股后区、小腿前外侧区及足背区、后区、小腿前外侧区及足背区、腘腘窝、小腿后区及足底区。窝、小腿后区及足底区。 1.1.臀部与股部臀部与股部: :髂嵴、髂前上棘、髂髂嵴、髂前上棘、髂结节、股骨大转子、结节、股骨大转子、坐骨结节、耻骨结节、坐骨结节、耻骨结节、耻骨联合、腹股沟韧耻骨联合、腹股沟韧带。带。 2. 2.膝部膝部: :髌韧带、胫髌韧带、胫骨粗隆。骨粗隆。 3.3.小腿、踝与足小腿、踝与足: :胫胫骨前缘、腓骨颈、内骨前缘、腓骨颈、内踝、外踝、跟腱踝、外踝、跟腱1.1.臀上动、静脉与神经臀上动

3、、静脉与神经2.2.臀下动、静脉与神经臀下动、静脉与神经3.3.坐骨神经坐骨神经4.4.股动脉股动脉(图)(图)5.5.腘动脉腘动脉6.6.胫前动脉胫前动脉7.7.胫后动脉胫后动脉8.8.足背动脉足背动脉 1.1. NelatonNelaton线线 侧卧,髋关节半屈侧卧,髋关节半屈位。自坐骨结节位。自坐骨结节至髂前上棘的连至髂前上棘的连线,称线,称NelatonNelaton线。线。2.2.KaplanKaplan点:点: 仰卧、下肢并拢伸直时,大转子与髂前上棘连仰卧、下肢并拢伸直时,大转子与髂前上棘连线的延长线,两侧相交点称为线的延长线,两侧相交点称为KaplanKaplan点。正常时此点。

4、正常时此点在脐或脐以上。点在脐或脐以上。当髋关节脱位或当髋关节脱位或股骨颈骨折时,股骨颈骨折时,此点下移并偏向此点下移并偏向健侧。健侧。 1.1.颈干角:股骨颈与股骨体长轴之间向内的夹角称为颈干角:股骨颈与股骨体长轴之间向内的夹角称为颈干角。正常约颈干角。正常约127127,大于,大于130130为髋外翻,小于为髋外翻,小于125125为为髋内翻。髋内翻。 股骨体与胫骨体长股骨体与胫骨体长轴线在膝关节处相轴线在膝关节处相交,形成向外的夹交,形成向外的夹角称为膝外翻角。角称为膝外翻角。正常约正常约170170,大于,大于170170为膝内翻,小为膝内翻,小于于170170为膝外翻。为膝外翻。2.

5、2.膝外翻角膝外翻角n皮肤切口皮肤切口 尸体仰卧位尸体仰卧位1.1.上切口上切口 从髂前上棘至耻骨从髂前上棘至耻骨结节作一斜切口结节作一斜切口2.2.下切口下切口 过胫骨粗隆水平作过胫骨粗隆水平作一横切口一横切口3.3.绕外阴部沿股内侧缘切至下绕外阴部沿股内侧缘切至下口内侧点口内侧点基本层次解剖基本层次解剖一、浅筋膜内结构一、浅筋膜内结构1.1.三条浅动脉三条浅动脉:均为股:均为股A A的分支。的分支。旋髂浅旋髂浅A A、腹壁浅、腹壁浅A A、阴部外、阴部外A A。注注:浅筋膜在近腹股沟处分浅、深层:浅筋膜在近腹股沟处分浅、深层,浅层为脂肪层,深层为膜性层。,浅层为脂肪层,深层为膜性层。腹下部

6、带蒂游离皮瓣移植常用的血管腹下部带蒂游离皮瓣移植常用的血管 腹壁浅腹壁浅A A 起始:起始:足背静脉弓的内侧端。足背静脉弓的内侧端。 行程:行程:内踝前方,股骨内侧髁后方约内踝前方,股骨内侧髁后方约2cm2cm,耻骨结节外下穿隐静脉裂孔注入股静耻骨结节外下穿隐静脉裂孔注入股静脉。汇入处称脉。汇入处称隐股点隐股点。 与大隐静脉伴行的皮神经:与大隐静脉伴行的皮神经:1.1.隐神经隐神经 在小腿内侧缘与大隐静脉伴行。在小腿内侧缘与大隐静脉伴行。2.2.股内侧皮神经股内侧皮神经 在大腿下在大腿下1 13 3与之伴行。与之伴行。腹壁浅腹壁浅v.阴部外阴部外v. 旋髂浅旋髂浅v.大隐大隐 v.大隐静脉的大

7、隐静脉的5条高位属支条高位属支 股外侧浅股外侧浅v.股内侧浅股内侧浅v.大隐静脉属支的类型大隐静脉属支的类型 大隐静脉切开或穿刺大隐静脉切开或穿刺 大隐静脉曲张大隐静脉曲张 静脉点滴常用部位:静脉点滴常用部位:足背静脉网或大隐静脉(内足背静脉网或大隐静脉(内踝前方)踝前方) 髂胫束髂胫束阔筋膜阔筋膜腹股沟浅淋腹股沟浅淋巴结(横组)巴结(横组)腹股沟浅淋腹股沟浅淋巴结(纵组)巴结(纵组)n n纵横两组,纵横两组,T T形排列形排列 n横的一组淋巴结位于腹股沟韧横的一组淋巴结位于腹股沟韧带下方,而纵的一组分布在大带下方,而纵的一组分布在大隐静脉的两旁。隐静脉的两旁。n其输出管穿其输出管穿筛筋膜筛筋

8、膜,主要注入,主要注入腹股沟深淋巴结腹股沟深淋巴结n收集下肢、下腹壁、臀区、外收集下肢、下腹壁、臀区、外生殖器、子宫、肛门和会阴部生殖器、子宫、肛门和会阴部的淋巴液的淋巴液3.3.浅淋巴结浅淋巴结 n n股外侧皮神经股外侧皮神经:约在髂前上棘下方:约在髂前上棘下方5-105-10厘米处穿出深筋膜。厘米处穿出深筋膜。 n n股前皮神经股前皮神经:在股中部沿缝匠肌穿出:在股中部沿缝匠肌穿出深深筋膜。筋膜。 n n股内侧皮神经股内侧皮神经:于大腿下:于大腿下1 13 3穿缝匠肌穿缝匠肌内侧缘。伴大隐静脉。内侧缘。伴大隐静脉。 n n闭孔神经皮支闭孔神经皮支:约在:约在缝匠肌中点内侧三缝匠肌中点内侧三

9、横指处可找到该神经。横指处可找到该神经。股外侧皮神经股外侧皮神经股前皮神经股前皮神经股内侧皮神经股内侧皮神经隐神经隐神经闭孔神经皮支闭孔神经皮支4.4.皮神经皮神经:(一)深筋膜(一)深筋膜阔筋膜阔筋膜(1 1)髂胫束髂胫束:位于大腿外侧,为由位于大腿外侧,为由髂前上棘连至胫骨外侧髁髂前上棘连至胫骨外侧髁的部分,上份分两层包裹的部分,上份分两层包裹阔筋膜张肌,后缘与臀大阔筋膜张肌,后缘与臀大肌肌腱相续。肌肌腱相续。(2 2)隐静脉裂孔隐静脉裂孔:(卵圆窝):(卵圆窝)表面覆盖的疏松结缔组织为表面覆盖的疏松结缔组织为筛筋膜筛筋膜。膝关节交叉韧带重建材料膝关节交叉韧带重建材料 内含:内含:股内侧群

10、肌股内侧群肌、闭孔动、静脉和、闭孔动、静脉和闭孔神经。闭孔神经。3.3.骨筋膜鞘:骨筋膜鞘: 三三 个筋膜鞘,即前、后、内侧骨筋膜鞘。个筋膜鞘,即前、后、内侧骨筋膜鞘。前骨筋膜鞘前骨筋膜鞘内含:内含:股前群肌、股股前群肌、股动、静脉,股神经、动、静脉,股神经、腹股沟深淋巴结。腹股沟深淋巴结。内侧骨筋膜鞘内侧骨筋膜鞘内含:股后肌群、坐骨神内含:股后肌群、坐骨神经、深淋巴结和淋巴管。经、深淋巴结和淋巴管。后骨筋膜鞘:后骨筋膜鞘:髂腰肌髂腰肌o髂肌髂肌o腰大肌腰大肌 腰小肌腰小肌阔筋膜张肌阔筋膜张肌1.1.髋肌髋肌前群前群2.2.大腿肌大腿肌o 缝匠肌缝匠肌o 股四头肌:股四头肌: 股直肌股直肌 股

11、中间肌股中间肌 股内侧肌股内侧肌 股外侧肌股外侧肌:o 耻骨肌耻骨肌o 长收肌长收肌o 短收肌短收肌o 大收肌大收肌o 股薄肌股薄肌:收肌腱裂孔:收肌腱裂孔: 大收肌腱和股骨之大收肌腱和股骨之间形成的裂孔。间形成的裂孔。腹股沟韧带腹股沟韧带-陷窝韧带陷窝韧带-(腔隙韧带)(腔隙韧带)耻骨梳韧带耻骨梳韧带-髂耻弓髂耻弓-(三)肌腔隙与血管腔隙(三)肌腔隙与血管腔隙内面观内面观肌腔隙与血管腔隙肌腔隙与血管腔隙外面观外面观 位于腹股沟韧带位于腹股沟韧带与髋骨之间,是腹、与髋骨之间,是腹、盆腔与股前区的重要盆腔与股前区的重要通道,由髂耻弓分为通道,由髂耻弓分为二部:二部: 外侧:外侧:肌腔隙肌腔隙 内

12、侧:内侧:血管腔隙血管腔隙 腹股沟韧带腹股沟韧带髂耻弓髂耻弓 境界:境界: 肌腔隙:肌腔隙: 髂腰肌髂腰肌 股神经股神经 肌腔隙通过的结构肌腔隙通过的结构: :前界前界: : 腹股沟韧带腹股沟韧带后界后界: : 髂骨髂骨内侧界内侧界: : 髂耻弓髂耻弓股外侧皮神经股外侧皮神经 境界:境界: 前界:腹股沟韧带。前界:腹股沟韧带。 内侧界:腔隙韧带。内侧界:腔隙韧带。 后界:耻骨梳韧带。后界:耻骨梳韧带。 外侧界:髂耻弓。外侧界:髂耻弓。血管腔隙:血管腔隙:血管腔隙通过的结构血管腔隙通过的结构: :股鞘股鞘: 股动脉股动脉 股静脉股静脉 股管(股环)股管(股环)(陷窝韧带)(陷窝韧带)腹股沟韧带腹

13、股沟韧带髂耻弓髂耻弓陷窝韧带陷窝韧带耻骨肌耻骨肌 为为腹横筋膜腹横筋膜与与髂髂筋膜筋膜向下延续包绕股向下延续包绕股动、静脉上部形成的动、静脉上部形成的筋膜鞘。漏斗形,长筋膜鞘。漏斗形,长约约3 34cm4cm。 被两个筋膜隔分成被两个筋膜隔分成3 3个腔,个腔,容纳股动容纳股动脉,脉,容纳股静脉容纳股静脉,称为称为股管股管。股鞘股鞘下端:下端:股管下角,为盲端,股管下角,为盲端,上口:上口:股环股环境界境界内容物:内容物:腹股沟深淋巴结,脂肪腹股沟深淋巴结,脂肪股神经股神经股动脉股动脉股静脉股静脉股管股管腰大肌腰大肌耻骨肌耻骨肌前壁:前壁:腹股沟韧带、隐静脉裂腹股沟韧带、隐静脉裂孔镰状缘上端、

14、筛筋膜。孔镰状缘上端、筛筋膜。后壁:后壁:耻骨梳韧带、耻骨肌及其筋膜耻骨梳韧带、耻骨肌及其筋膜内侧壁:内侧壁:腔隙韧带及股鞘内侧壁腔隙韧带及股鞘内侧壁外侧壁:外侧壁:为股静脉内侧的纤维隔为股静脉内侧的纤维隔 股疝的形成股疝的形成: : 腹内压升高时,腹盆腔脏器可被推向股凹,经股环至股管腹内压升高时,腹盆腔脏器可被推向股凹,经股环至股管而形成股疝。而形成股疝。因女性骨盆较男性宽大,因女性骨盆较男性宽大,而女性股血管较男性细小,而女性股血管较男性细小,故女性股环相对男性更大。故女性股环相对男性更大。因股环三面均为韧带,缺乏因股环三面均为韧带,缺乏伸展性;同时股环较小(直伸展性;同时股环较小(直径平

15、均径平均1.25cm)。)。【 附附】股疝的特点股疝的特点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股疝容易嵌顿股疝容易嵌顿femoral triangle(1 1)境界)境界 上界:腹股沟韧带上界:腹股沟韧带 外侧界:缝匠肌内侧缘外侧界:缝匠肌内侧缘 内下界:内下界: 长收肌的内侧缘长收肌的内侧缘前壁:阔筋膜前壁:阔筋膜后壁(底):后壁(底): 由外向内为髂腰肌、耻骨肌、由外向内为髂腰肌、耻骨肌、长收肌及其筋膜。长收肌及其筋膜。 尖:通向收肌管上口尖:通向收肌管上口(2 2)内容物)内容物腹股沟韧带腹股沟韧带长收肌长收肌缝匠肌缝匠肌由外向内依次为:股神经、股鞘由外向内依次为:股神经、股鞘及其包含的

16、股动、静脉、股管、及其包含的股动、静脉、股管、腹股沟深淋巴结和脂肪等。腹股沟深淋巴结和脂肪等。标志点:(股血管穿刺、股标志点:(股血管穿刺、股N N麻醉点)麻醉点)腹股沟韧带中点深面腹股沟韧带中点深面股动脉。股动脉。股股A A外侧为股外侧为股N N股股A A内侧为股内侧为股V V髂外髂外A A 股股AA入收肌管入收肌管穿收肌腱裂穿收肌腱裂孔孔腘腘A A。股动脉主要的分支:股动脉主要的分支:股深动脉股深动脉常起自股常起自股动脉后外侧,距腹股沟韧带约动脉后外侧,距腹股沟韧带约3 35 5厘米。厘米。股深动脉在股三角主要分支有:股深动脉在股三角主要分支有:旋股内侧动脉:旋股内侧动脉:旋股外侧动脉:旋

17、股外侧动脉:穿动脉:穿动脉:有三到四支。有三到四支。在股三角内,股静脉位在股三角内,股静脉位于股动脉的内侧(如于股动脉的内侧(如图)。它收集股动脉分图)。它收集股动脉分支伴行的静脉,并在卵支伴行的静脉,并在卵圆孔处接受大隐静脉的圆孔处接受大隐静脉的汇入。汇入。腘腘VV收肌腱裂孔收肌腱裂孔股股VV腹股沟韧带深面腹股沟韧带深面髂髂外外V V腹股沟韧带腹股沟韧带股静脉股静脉股动脉股动脉股鞘股鞘卵圆孔卵圆孔大隐静脉大隐静脉髂外静脉髂外静脉髂外动脉髂外动脉分支有:分支有:肌支:支配大腿前群肌和耻骨肌肌支:支配大腿前群肌和耻骨肌皮支:股内侧、股前皮皮支:股内侧、股前皮N N隐神经隐神经(saphenous

18、(saphenous nerve) nerve): :是最长是最长的皮神经,伴行股动脉进入收肌管,的皮神经,伴行股动脉进入收肌管,自缝匠肌与股薄肌夹角处穿出,自自缝匠肌与股薄肌夹角处穿出,自膝内后方,与大隐静脉伴行下降直膝内后方,与大隐静脉伴行下降直至足内侧缘。至足内侧缘。股神经股神经股深动脉股深动脉股动、静脉股动、静脉腱板腱板膝降动脉膝降动脉隐神经隐神经3.3.股神股神经经起于腰丛起于腰丛境界境界前壁:缝匠肌、大收肌腱板前壁:缝匠肌、大收肌腱板后内侧壁:大收肌及长收肌后内侧壁:大收肌及长收肌外侧壁:股内侧肌外侧壁:股内侧肌 内容:内容:从前向后:从前向后:股神经的内侧肌支和隐神经股神经的内侧

19、肌支和隐神经 、股动脉股动脉 、 股静脉股静脉上口与股三角尖相通上口与股三角尖相通下口为收肌腱裂孔下口为收肌腱裂孔腘腘窝窝股股A A在管内分出在管内分出膝降动脉膝降动脉(膝最上(膝最上A A)位于股前内侧区中位于股前内侧区中1 13 3。内收肌群可分为三层。先清理第内收肌群可分为三层。先清理第一层一层股薄肌股薄肌、长收肌长收肌、耻骨肌耻骨肌(由内向外)(由内向外)在长收肌起点下在长收肌起点下3 3厘米处切断该肌,厘米处切断该肌,暴露深部的暴露深部的短收肌短收肌,清理短收肌,清理短收肌表面的表面的闭孔神经闭孔神经(obturator(obturator nerve)nerve)前支和深面的后支。

20、前支和深面的后支。第三层为第三层为大收肌大收肌,该肌下方有一,该肌下方有一腱性裂孔叫大收肌裂孔,股动脉、腱性裂孔叫大收肌裂孔,股动脉、股静脉穿此裂孔进入股静脉穿此裂孔进入腘腘窝,改名窝,改名为为腘腘动脉、动脉、腘腘静脉。静脉。长收肌长收肌短收肌短收肌大收肌大收肌长收肌长收肌耻骨肌耻骨肌耻骨肌耻骨肌大收肌大收肌闭孔神经闭孔神经皮支皮支闭孔神经前支闭孔神经前支闭孔外肌闭孔外肌髂内髂内AA闭孔闭孔A A腰从腰从闭孔闭孔N N出出闭膜管闭膜管分前、后支分前、后支前支:在长、短收肌之间前支:在长、短收肌之间后支:在短、大收肌之间后支:在短、大收肌之间N N支配:股内收肌群支配:股内收肌群解剖:解剖:先分

21、离,后分别先分离,后分别自肌起端切断长、短收肌。自肌起端切断长、短收肌。 闭孔神经闭孔神经基本层次解剖基本层次解剖n皮肤切口皮肤切口尸体俯卧位尸体俯卧位1.1.上切口上切口 从髂前上棘沿髂嵴切到髂后上棘,再从髂前上棘沿髂嵴切到髂后上棘,再向内侧切至骶部正中。向内侧切至骶部正中。2.2.正中切口正中切口 沿骶部正中垂直向下切至尾骨尖沿骶部正中垂直向下切至尾骨尖3.3.下切口下切口 继续沿臀沟至臀部外侧作一弧形切口继续沿臀沟至臀部外侧作一弧形切口4.4.膝下切口膝下切口 过过腘腘窝下方(相当于胫骨粗隆水平)窝下方(相当于胫骨粗隆水平)作一横切口。作一横切口。一、浅筋膜内结构:一、浅筋膜内结构:皮肤

22、较厚,浅筋膜发达,皮肤较厚,浅筋膜发达,两者结合紧密。两者结合紧密。皮神经有:皮神经有: 2 2臀下皮神经臀下皮神经 3 3臀中皮神经臀中皮神经1 1臀上皮神经:臀上皮神经:发生急性腰扭伤时易受牵拉错位发生急性腰扭伤时易受牵拉错位 臀中皮臀中皮N N臀上皮臀上皮N N 髂腹下髂腹下N N的外侧皮支的外侧皮支臀下皮臀下皮N N穿皮穿皮N N 注注:股后部浅筋膜可直接去除:股后部浅筋膜可直接去除 (1 1)浅层:臀大肌)浅层:臀大肌(2 2)中层:臀中肌,梨状)中层:臀中肌,梨状肌,闭孔内肌,上、下肌,闭孔内肌,上、下孖孖肌,股方肌肌,股方肌 (3 3)深层:)深层: 臀小肌,闭臀小肌,闭孔外肌孔

23、外肌(二)髋肌:(二)髋肌:前群前群髂腰肌、阔筋膜张肌髂腰肌、阔筋膜张肌后群后群(一)(一) 深筋膜:发达,不易清理。深筋膜:发达,不易清理。(三)股后肌群(三)股后肌群外侧:股二头肌外侧:股二头肌内侧:半腱、半膜肌内侧:半腱、半膜肌(四)解剖臀大肌及股后皮神经(四)解剖臀大肌及股后皮神经切深筋膜:切深筋膜:在臀大肌下缘中在臀大肌下缘中点,纵行切开深筋膜。在深筋点,纵行切开深筋膜。在深筋膜深面可找到膜深面可找到股后皮神经股后皮神经。切断臀大肌:切断臀大肌:清理臀大肌上、清理臀大肌上、下缘,沿臀大肌起点外下缘,沿臀大肌起点外1cm1cm切切开臀大肌,向外侧翻开,注意开臀大肌,向外侧翻开,注意有臀

24、上、下血管和臀下神经进有臀上、下血管和臀下神经进入该肌,可切断。入该肌,可切断。 股后皮股后皮N N(五)解剖出入梨状肌上、下孔的血管神经(五)解剖出入梨状肌上、下孔的血管神经穿经梨状肌上孔的血管和神经穿经梨状肌上孔的血管和神经(外(外- -内)内)臀上神经、动脉和静脉臀上神经、动脉和静脉 穿经梨状肌下孔的血管和神经穿经梨状肌下孔的血管和神经(外(外- -内)内) 坐骨神经坐骨神经股后皮神经股后皮神经 臀下神经、动脉和静脉臀下神经、动脉和静脉 阴部内静脉、动脉和阴部神经阴部内静脉、动脉和阴部神经臀上神经、臀上神经、动脉、静脉动脉、静脉臀下神经、臀下神经、动脉、静脉动脉、静脉梨状肌梨状肌坐骨神经

25、坐骨神经股后皮神经股后皮神经阴部内静脉、阴部内静脉、动脉和阴部动脉和阴部神经神经梨状肌上、下孔的结构梨状肌上、下孔的结构(六)坐骨小孔及穿行结构(六)坐骨小孔及穿行结构阴部内静脉、动脉和阴部神经阴部内静脉、动脉和阴部神经它们出坐骨小孔后进它们出坐骨小孔后进入坐骨直肠窝,分布入坐骨直肠窝,分布于会阴部诸结构。于会阴部诸结构。坐骨神经坐骨神经( (一一) )走行走行坐骨神经坐骨神经梨状肌下孔梨状肌下孔臀大肌深方臀大肌深方坐骨结节与大转子间坐骨结节与大转子间股二头肌深面股二头肌深面腘腘窝上方窝上方胫神经、腓总神经胫神经、腓总神经大腿后群肌大腿后群肌肌支肌支: :体表投影体表投影: :腓腓肠肠内、内、

26、外外侧侧皮皮神神经经股二头肌短头是由腓总神经支配股二头肌短头是由腓总神经支配 在股后区沿中线经股二头在股后区沿中线经股二头肌长头和大收肌之间,通肌长头和大收肌之间,通常在常在腘腘窝上角分为窝上角分为胫神经胫神经和和腓总神经腓总神经。 但分成此二神经的位但分成此二神经的位置高低有个体差异。置高低有个体差异。(七)(七)压痛点:压痛点:臀大肌下缘与股二头肌长头外侧缘的夹角处。臀大肌下缘与股二头肌长头外侧缘的夹角处。观察坐骨神经观察坐骨神经(sciatic nerve)(sciatic nerve)与梨状肌的关系与梨状肌的关系坐骨神经与梨状肌关系的类型坐骨神经与梨状肌关系的类型(八)观察股后区的肌肉

27、神经和血管(八)观察股后区的肌肉神经和血管肌肉:肌肉:半腱肌半腱肌大腿后区内侧大腿后区内侧半膜肌半膜肌位于半腱肌深层位于半腱肌深层股二头肌股二头肌大腿后区外侧大腿后区外侧神经:神经:坐骨神经坐骨神经走在股二头肌深面,走在股二头肌深面,内侧发肌支支配:股二头肌、半腱、半内侧发肌支支配:股二头肌、半腱、半膜肌和大收肌。膜肌和大收肌。注注:分离坐骨:分离坐骨N N,沿其外侧较安全。,沿其外侧较安全。血管:血管:股深动脉穿支。股深动脉穿支。第一穿动脉第一穿动脉第二穿动脉第二穿动脉第三穿动脉第三穿动脉坐骨神经坐骨神经股二头肌股二头肌( (短头短头) )股二头肌股二头肌( (长头长头) )股二头肌股二头肌

28、( (长头长头) )半腱肌半腱肌半膜肌半膜肌髋关节的韧带和髋周围动脉网:髋关节的韧带和髋周围动脉网:1.1.髋关节的韧带:自学髋关节的韧带:自学n皮肤切口皮肤切口1.1.腘腘窝窝下缘有一横切口下缘有一横切口2.2.于内、外踝水平过踝关节后方于内、外踝水平过踝关节后方作一横切口作一横切口3.3.自上切口内侧点沿小腿内缘切自上切口内侧点沿小腿内缘切至下切口内侧点,将小腿皮肤翻至下切口内侧点,将小腿皮肤翻向外侧。向外侧。基本层次解剖基本层次解剖 腘腘窝境界窝境界(如图)上外上外 -股二头肌股二头肌 上内上内 -半腱肌和半膜肌半腱肌和半膜肌 下外下外 -腓肠肌外侧头腓肠肌外侧头 下内下内 -腓肠肌内侧

29、头腓肠肌内侧头顶顶 -腘腘筋膜筋膜底底-股骨的股骨的腘腘面、膝关节囊的后壁、面、膝关节囊的后壁、腘腘斜韧带及斜韧带及腘腘肌。肌。1.1.腘腘窝深筋膜窝深筋膜特点特点:厚而坚韧。切开厚而坚韧。切开腘腘筋膜筋膜。 清理股二头肌内侧缘,可找清理股二头肌内侧缘,可找到到腓总神经腓总神经。胫神经胫神经 相当于坐骨神经的直接相当于坐骨神经的直接延续,走在延续,走在腘腘窝内正中,其深面窝内正中,其深面是是腘腘静脉静脉和和腘腘动脉动脉。腘腘窝内容物的解剖窝内容物的解剖由浅到深为胫神经与腓总神经、由浅到深为胫神经与腓总神经、腘腘静脉、静脉、腘腘动脉及动脉及腘腘淋巴结淋巴结 胫神经胫神经在在腘腘窝发出窝发出肌支肌

30、支和和腓肠内侧皮腓肠内侧皮神经神经。 腓总神腓总神经绕腓骨颈外侧,入腓骨长肌经绕腓骨颈外侧,入腓骨长肌起点的深面,分为起点的深面,分为腓浅神经腓浅神经和和腓深神经腓深神经,同时发出关节支和同时发出关节支和腓肠外侧皮神经腓肠外侧皮神经。 (1 1)胫神经与腓总神经)胫神经与腓总神经 (2 2)腘腘动脉动脉 位置最深,与关节囊紧贴。在位置最深,与关节囊紧贴。在腘腘窝窝下角,下角,腘腘肌下缘分为肌下缘分为胫前、后动脉胫前、后动脉。 (3 3)腘腘静脉静脉 由胫前、后静脉在由胫前、后静脉在腘腘窝下角窝下角处汇成,有小隐静脉注入。处汇成,有小隐静脉注入。 由股动脉、腘动脉、胫前动由股动脉、腘动脉、胫前动

31、脉和股深动脉的分支形成。脉和股深动脉的分支形成。 主要有主要有旋股外侧动脉旋股外侧动脉降支、降支、膝降动脉膝降动脉、膝上内、外侧动脉膝上内、外侧动脉、膝中动脉膝中动脉、膝下内、外侧动脉膝下内、外侧动脉、股深动脉的股深动脉的3、4穿动脉穿动脉和和胫前返胫前返动脉动脉等吻合而成。等吻合而成。 膝关节的韧带及膝关节动脉网:膝关节的韧带及膝关节动脉网:1.膝关节的韧带:自学膝关节的韧带:自学2.膝关节动脉网膝关节动脉网 小隐静脉小隐静脉:起自足背静脉弓的外侧份,:起自足背静脉弓的外侧份,经经外踝后方外踝后方上行至小腿后区上行至小腿后区的中线的中线,抵抵腘腘窝下角处穿窝下角处穿腘腘筋膜后上行汇入筋膜后上

32、行汇入腘腘静脉静脉。腓肠神经腓肠神经:由由腓肠内侧皮神经腓肠内侧皮神经与与腓肠外腓肠外侧皮神侧皮神在小腿中、下在小腿中、下1 13 3交界处合成。交界处合成。在小腿下在小腿下1 13 3部与小隐部与小隐V V伴行。伴行。分布于小分布于小腿下部后外侧的皮肤,向下行经外踝后方至腿下部后外侧的皮肤,向下行经外踝后方至足部,成为足背外侧皮神经足部,成为足背外侧皮神经 腓肠内侧皮神腓肠内侧皮神:由由胫神经胫神经在在腘腘窝处分窝处分出,出,在小腿在小腿上上2 23 3部与小隐部与小隐V V伴行。伴行。腓肠外侧皮神腓肠外侧皮神:由由腓总神经腓总神经在在腘腘窝处窝处分出分出。(一)浅筋膜内结构:(一)浅筋膜内

33、结构:内含:内含:小腿外侧群小腿外侧群肌、腓浅动、静脉肌、腓浅动、静脉和腓浅神经。和腓浅神经。(二)深层结构:(二)深层结构: 1. 1. 三三 个筋膜鞘,即前、后、外侧骨筋膜鞘。个筋膜鞘,即前、后、外侧骨筋膜鞘。前骨筋膜鞘前骨筋膜鞘内含:内含:小腿前群肌、小腿前群肌、胫前动、静脉,腓深胫前动、静脉,腓深神经。神经。外侧骨筋膜鞘外侧骨筋膜鞘内含:小腿后肌群、胫神内含:小腿后肌群、胫神经、胫后动脉和胫后静脉经、胫后动脉和胫后静脉。后骨筋膜鞘:后骨筋膜鞘:浅层:浅层:腓肠肌腓肠肌比目鱼肌比目鱼肌跖肌跖肌 深层:深层:腘腘肌肌趾长屈肌趾长屈肌胫骨后肌胫骨后肌踇踇长屈肌长屈肌 2.2.小腿后群肌小腿后

34、群肌小腿三头肌小腿三头肌 (1 1)胫后动脉:)胫后动脉: 行于小腿后群肌浅、深之间,经内踝行于小腿后群肌浅、深之间,经内踝后方进入足底,分为后方进入足底,分为足底内、外侧动脉足底内、外侧动脉。 (3 3)胫神经:)胫神经: 伴胫后血管行于小腿后群浅、深肌伴胫后血管行于小腿后群浅、深肌间,并发出分支支配这些肌。穿踝管入间,并发出分支支配这些肌。穿踝管入足底,在屈肌支持带深方分足底,在屈肌支持带深方分足底内、外足底内、外侧神经。侧神经。 胫后动脉在起点下方发出腓动脉,向下胫后动脉在起点下方发出腓动脉,向下外,入外,入踇踇长屈肌与腓骨之间至外踝后方。长屈肌与腓骨之间至外踝后方。 (2 2)胫后静胫

35、后静脉脉* *局部结构局部结构踝管踝管1 1、位置、位置:位于踝关节内侧:位于踝关节内侧2 2、构成、构成:内踝屈肌支持带跟骨内侧面内踝屈肌支持带跟骨内侧面3 3、穿经结构、穿经结构: (: (由前向后由前向后): ): 胫胫骨后肌腱(骨后肌腱(景景) 趾趾长屈肌腱(长屈肌腱(致致) 胫后胫后动动、静脉(、静脉(动动) 胫胫神神经(经(人人) 踇踇长屈肌腱(长屈肌腱(吗吗)屈肌支持带屈肌支持带胫后动脉和胫后动脉和胫神经胫神经胫骨后肌腱胫骨后肌腱趾长屈肌腱趾长屈肌腱踇踇长屈肌腱长屈肌腱三、踝后区三、踝后区足足底底感感染染向向上上蔓蔓延延至至小小腿腿最最常常见见途途径:径: 经经踝踝管管至至小小腿

36、腿后后骨骨筋筋膜膜鞘鞘 (一)浅层结构(一)浅层结构 皮肤和浅筋膜致密坚厚,浅筋皮肤和浅筋膜致密坚厚,浅筋膜内致密的纤维束将皮肤与足底深膜内致密的纤维束将皮肤与足底深筋膜紧密相连,束间有脂肪。筋膜紧密相连,束间有脂肪。 (二)深层结构(二)深层结构 1. 1.足底腱膜足底腱膜plantaraponeurosisplantaraponeurosis:三角形,覆于跟结节前缘内侧部,两侧三角形,覆于跟结节前缘内侧部,两侧 缘向深部发出内外侧肌间隔,在足底形成缘向深部发出内外侧肌间隔,在足底形成3 3个筋膜鞘。个筋膜鞘。 1 1、足底肌、足底肌(1 1)内侧群:)内侧群:踇踇展肌、展肌、踇踇屈肌、屈肌

37、、踇踇收肌收肌(2 2)中间群:)中间群:由浅入深:由浅入深:趾短屈肌、蚓状肌、足底方肌趾短屈肌、蚓状肌、足底方肌、骨间足底肌、骨间背侧肌。、骨间足底肌、骨间背侧肌。(3 3)外侧群:)外侧群:小趾展肌,小趾短屈肌小趾展肌,小趾短屈肌足底内、外侧神经:足底内、外侧神经:由胫神经分出,分布于足由胫神经分出,分布于足底肌和皮肤。底肌和皮肤。2 2、足底血管和神经、足底血管和神经足底内侧动脉足底内侧动脉:细小:细小足底外侧动脉足底外侧动脉:粗大,与足底深:粗大,与足底深支吻合成足底弓,后者发生四条支吻合成足底弓,后者发生四条跖底动脉。跖底动脉。第五节第五节 小腿前外侧区和足背小腿前外侧区和足背 皮肤

38、切口皮肤切口 1.1.在内、外踝水平作一过踝关在内、外踝水平作一过踝关节前方的横切口。节前方的横切口。基本层次解剖基本层次解剖一、浅筋膜内结构一、浅筋膜内结构 1.1.大隐静脉大隐静脉 2.2.隐神经隐神经 3.3.腓浅神经腓浅神经:在小腿前外:在小腿前外侧中、下侧中、下1/31/3交界处穿到浅筋交界处穿到浅筋膜中,并分成足背内侧皮神经膜中,并分成足背内侧皮神经和足背中间皮神经。和足背中间皮神经。足背静脉弓足背静脉弓隐神经隐神经大隐静脉大隐静脉腓浅神经腓浅神经o 胫骨前肌胫骨前肌o 踇踇长伸肌长伸肌o 趾长伸肌趾长伸肌o 腓骨长肌腓骨长肌 o 腓骨短肌腓骨短肌 2 2、外侧群肌:、外侧群肌:从内侧到外侧的安排是从内侧到外侧的安排是1 1、前群肌:、前群肌:(一) 胫前动脉胫前动脉和和足背动脉足背动脉 起始:是起始:是腘腘动脉终末支之一动脉终末支之一 行程:经小腿骨间膜上缘穿至小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