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第一教学楼方案设计总说明_第1页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第一教学楼方案设计总说明_第2页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第一教学楼方案设计总说明_第3页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第一教学楼方案设计总说明_第4页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第一教学楼方案设计总说明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一教学楼方案设计总说明一、项目背景、概况、设计依据1、背景:随着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的不断成长与发展,为满足北校区教学、科研、行政等用房的需要,经广东省教育厅2012年批复(粤教财函2012160号)文,同意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拆除第一教学楼并在原址上重建新第一教学楼。学校希望把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一教楼建设成为功能齐全、设施先进、环境优美的新型教学楼,新一教楼应保留原建筑风格成为大学亮丽的风景点和标志性建筑特色,应遵循时代精神与我校特色相结合的原则。2、项目概况及规模:本项目的建设地点位于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北校区高等院校用地(A31),用地面积551723平方米,其中可用建设用地面积516667平方米,

2、地形图号:36-38-15。北校区教学区西南侧(现旧第一教学楼位置,建设新楼前先拆除旧楼),北侧为二教楼,南侧为南广场,东侧为学校文化广场;西侧为校办公楼。旧一教楼总建筑面积9033平方米。建筑规模约为30073.5平方米,建筑总投资约12000万元。地上四至五层、地下一层,建筑总高度15M(室外地面屋面檐口)。3、设计依据:1、北校区第一教学楼拆除重建工程设计任务书2、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提供的修建性详细规划地形图3、广州市规划局关于调整修建性详细规划方案的复函(穗规函20133752号)4、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50763-95)5、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GB 50099-2011)6

3、、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7、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8、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50118一2010)9、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500332013)10、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97)11、汽车库建筑设计规范(JGJ 100-98)12、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2012)13、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14、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房屋建筑部分)二、设计目标、主题构思及理念1、设计目标: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作为华南地区唯一的语言类重点大学,广东省“211工程”重点大学之一。广外第一教学楼项目必须具

4、有浓厚的学术文化气息,能为师生创造一个高雅的文化学术环境,在建筑方案造型上应体现出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贯中西”开放型大学的特点。本教学楼方案的建筑设计不但要体现美观、经济、实用、安全、新颖的原则还要利用现代化科学技术先进的分析方法,为建筑物的节能、智能化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2、主题构思及理念:本方案的设计主题为“以人为本、融入自然、创造环境、服务教育”。 本方案设计一开始着手就从“以人为本”的概念出发,把创造一个回归自然、宁静优雅的学习环境为目标。本着可持续发展的生态设计观,结合白云山风景保护区的优美自然环境,在设计中充分考虑对环境的尊重与对话,对北侧与东侧道路两旁的大型树木进行保留。

5、通过“绿化广场建筑物内庭园林建筑物内庭园林建筑物绿化广场”这一建筑与环境相融合的空间序列,使建筑与自然环境充分融为一体,仿佛建筑成为了生长在自然环境中的生命体。三、规划设计1、总平面功能布局 因本教学楼是拆除原有旧楼重建项目,所以新教学楼的用地范围基本被限定在东西向140米,南北向103米的范围内,在小用地范围内如何体现出设计方案的布局合理性与功能完善性,就更具挑战性了!地块的北侧是现有的2、3、4号教学楼,再往北是学生生活区,地块西侧靠南是行政办公楼,东南侧是教师生活区,南侧是入口广场。根据任务书要求1号教学楼分为教学区与备课区,还要具备1500平方的校史馆及1700平方的世界文化展示中心。

6、北侧紧靠现有的教学区,而且离学生生活区最近,无需置疑新教学楼的北侧肯定设置教学区,北入口作为学生出入的主入口,则南侧应设置备课办公区,既方便与西侧靠南的现有行政办公楼链接组成备课区,又方便东南侧的教师生活区建立紧密联系,因此我们在东南角设置了一个教师出入口。南侧正对学校未来的南入口广场,所以公众主入口设置在南侧正中,同时具有对外功能的校史馆及世界文化展示中心也利用这个主入口设在首、二层。相应的经济技术指标表如下:经济技术指标表总用地面积-551723总计算容积率建筑面积364750本项目新建筑面积30073.5保留建筑面积295310本项目计算容积率建筑面积20082.5本项目新建筑占地面积4

7、757.2本项目地上新建筑面积20082.5本项目地下新建筑面积9991容积率0.66建筑密度19.5绿化率44.4%本项目新建筑车位306位本项目新建筑办公面积6541.3本项目新建筑文教体卫面积13541.2本项目新建筑总高度15米本项目新建筑地上层数5层本项目新建筑地下层数1层2、空间组织及交通联系设计在空间组织上采用正南北向布置的长条形分三排布置,北侧两排为外廊式布局的多媒体教室,南侧一排为内廊式布局的备课办公室,三排实体之间通过连廊联系,在同层的交通组织中既可相对独立运作,又可彼此联系。在教学楼内设置了不同使用特征和空间性质的庭院空间,如两排教室之间所围合的庭院空间,教室与备课室之间

8、围成的内庭院空间。这样分级镶嵌的空间组织结构,使校园空间具有层次性与领域感,有助于环境维护和促进人际交往活动,有利于学生陶冶情操,舒缓压力,启迪思维,激发灵感。3、景观视觉的设计本方案紧扣“创造环境、服务教育”的设计主题,力求创造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环境。突破以往分散式绿地为主的设计模式,最大限度的创造出人与自然沟通的绿空间;通过内庭绿化空间与广场园林在建筑两侧的穿插布置,使建筑群体与绿化空间在平面上,形成有机的联系关系,使建筑与环境相互协作与渗透。通过这种相互渗透形成了三条横向的绿化景观轴,形成了建筑与环境的共生状况。四、建筑设计1、建筑立面造型设计本项目是拆除旧建筑重新建设,不但要与周边现有

9、建筑协调统一,同时又必须具有时代感,能体现出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的文化气息特色。我们采用了与现有建筑相同的现代风格进行立面构思,既保留了部分现有建筑的细部处理手法,又增加了不少现代感较强的元素。考虑到正南面为学校的南入口广场,展示对外形象必须具备一定的庄严性需求,因此南立面采用了现代简约的手法衬托出庄严的对称式布局,中间为颇有气势中空入口大堂,突显出广外“学贯中西”文化气息。北立面则通过利用水平遮阳与垂直遮阳构成简洁的线框,形成与北侧2号教学楼相呼应的简洁立面。东立面由于位于的园林绿化广场前的校道上,通过空间序列上的凹凸与错落,形成灰色绿化空间的适度聚集,使绿化环境与建筑的联系更加紧凑,形成了鲜明

10、的整体形象特征,具有很强的可识别性。2、建筑平面功能布置设计在平面布置上严格按照教学区与备课区的功能布置,北侧两排布置外廊式的横向多媒体教室,布置原则为40人的小教室放在中间,两端的采光与通风性能更理想则设置稍大的70人教室,教室全部以北向为主采光面避免阳光直射入学生桌面。而最大的140人教室及220人教室则设置在中排的尽端。首层与二层的教学区同样设置了40人多媒体教室13间;70人多媒体教室4间;140人多媒体教室1间,同时留空了15米宽的中空入口大厅。三层教学区设置了40人多媒体教室15间;70人多媒体教室4间;220人多媒体教室1间;四层教学区设置了40人多媒体教室17间;70人多媒体教

11、室3间;220人多媒体教室1间;各类教室的总数量符合并超过任务书的要求。南侧的备课办公区,首层全层布置为校史馆,方便对外公众参观交流,同时利于提升学校的对外形象。二层全层设置世界文化展示中心,方便统一管理与交流。三至五层则布置为备课办公室,总备课室数量为60平方12间(3间会议室);42平方20间;12平方22间;25平方及20平方共81间,符合任务书要求。同时为满足大量的师生交流,在垂直交通联系中,本方案设置了七个楼梯、四座电梯,使不同层之间的垂直联系变得十分顺畅,并确保每个房间到达最近楼梯间出口的距离符合防火规范要求。3、主要建筑构造和装修1、外墙:外墙勒脚为石材,勒脚以上为橙色、白色45

12、X95小面砖(局部为白色马赛克)。2、门窗:钢板复合门、90系列铝合金窗;教师备课室窗为白色玻璃窗,窗台高0.9米。窗从0.92.2米高(与门扇同高)应采用左右推拉开启,窗材采用铝合金材料,一层窗开启部位应设有防盗钢(铝)网;其余房间的窗均采用铝合金90系列推拉窗。教师备课室门采用采用双面钢板复合门(门框和窗框联结处采用槽形铝合金板封边,螺丝固定将门窗连接为一体),门高2.22.4米或至梁底(具体高度要考虑走廊线槽和管道的敷设位置)。门扇高2.2米、净宽1.0,门锁用把手式双保险锁。卫生间门采用实心塑料门(门下方带百叶),不装门锁。门内、外侧装不锈钢平拉手,并在门内侧装长度100的不锈钢插销。

13、配电间门采用电房专用不锈钢门。其余门(除消防门)可采用采用双面钢板复合门,消防门也可采用采用双面钢板防火门。3、楼地面:计算机和语音教室、多功能厅,架空硬木地板,厕所、厨房、浴室为防滑地砖,楼梯步及公代走廊用花岗岩,其余均为现磨水磨石楼地面。4、内墙面:内墙(含走廊墙、梯间墙)及天花采用中级抹灰双飞粉扇灰,刷乳胶漆二度。卫生间(蹲式,局部坐式)贴内墙磁砖;其它对应外墙装饰做法。梯间墙内1800高以下为外墙砖或抛光砖装饰(根据梯间位置确定)。5、地面为600×600抛光砖,踢脚线高120(踢脚线面与墙面平齐)。楼梯踏面边缘用100火烧面石材,走廊地面可用同种材质(耐磨砖)但不同颜色的波

14、打线进行韵律化处理。6、屋面:隔热层保温层防水层面铺防滑地砖及园林覆土种植面。7、天花:除首层入户门厅外,为节约造价,天花不宜吊顶。8、重点装修部位:首层入口及雨蓬、大门、大厅。简约化装修,体现亲切、温馨和文化氛围,适当的室内绿化点缀。大厅墙面适当位置设计公告栏(软木上贴绒布)。4、消防设计1、本项目建筑按耐火等级为二级进行消防设计,与各建筑物之间的间距都大于6米,符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要求。2、建筑四周都有宽度超过5米的消防道环通,并预留有足够的消防扑救面,消孩车道的转弯半径都大于9米。3、本项目建筑内的楼梯数量、宽度、间距都满足规范要求,共设置了七座疏散楼梯,满足每层最大疏散人流1200人。

15、每个房间出口到最近的疏散楼梯间距离符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要求,首层出口满足人流宽度要求,并可直通室外。4、本项目设计所用装饰材料都外防火材料或经过防火处理。5、无障碍设计本项目设计了多种无障碍设施,包括:1、东南西北四个出入口都设置了无障碍坡道,坡度符合无障碍设计规范要求;2、主入口电梯间设置了无障碍电梯;3、教学区的学生厕所及备课区的教师厕所都设置了独立的残疾人无障碍厕所;厕所内部尺寸符合无障碍设计规范要求;4、所有合班教室140人多媒体教室、220人多媒体教室及300人多功能厅都设置预留了无障碍座位,其中220人教室及300人多功能厅预留无障碍座位各两个。五、环保节能设计说明一、项目主要能耗

16、概况:根据教育事业的特点,其主要能耗为各种教育设备,空调及照明系统等。二、主要节能措施:按照国家有关节能的现行政策、规范,本项目采取的主要节能措施如下:1、建筑外墙采用聚本颗粒复合保温材料;所有外门窗玻璃采用中空玻璃。玻璃幕墙采用LOW-E玻璃。2、选用节能产品,配套的国内教育装备及公用设施采用新型或改型节能型产品,以降低能耗。3、在校区配电房配置功率因素器,采用低压侧电容集中补偿方式,提高功率因素,降低无功损耗。4、热水系统采用太阳能热水器(辅以电加热)。5、照明灯具采用节能型荧光灯或LED灯具,以节约用电。六、各专业设计1、结构设计说明结构设计依据: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GB 50009-20

17、1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 50010-20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 50011-2010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 50007-2011建筑桩基技术规范 JGJ 94-2008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 GB 50038-2005广东省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 15-31-2003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 JGJ 120-99本工程为多层框架钢筋混凝土结构,为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北校区第一教学楼。1)设计年限:本设计建筑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2)结构抗震设防:本工程建筑抗震设防类为乙类,建设场地类别划分为中软场地类,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0g,设计

18、地震分组为第一组,地震作用按7度计算,抗震措施按8度考虑。3)结构类型:该工程为地下一层人防地下室,地上四层,部分五层,均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结构标高为15米。4)基础选型:根据原一教楼的地质局部断层资料,作为本工程地质情况参考。根据地质资料提供的地基土情况,结合具体的建筑物结构形式,本项目建筑基础考虑采用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管桩。具体情况待勘察报告完成后根据实际情况再做调整。5)伸缩缝:根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规定,本工程需设置伸缩缝。6)计算方法:采用PK、PM、TAT、SATWE等计算程序。7)主要材料:1、砼: 现浇砼梁、板、柱: C25-C30。     &

19、#160; 基础: C25。       基础垫层: C15。2、钢筋:HPB235、HRB335、HRB400级。3、墙体:+0.000以下MU15 砼实心砖,M10水泥砂浆砌筑。 +0.000以上框架嵌墙MU7.5 砼多孔砖,M5混合砂浆砌筑。4、钢板、型钢、钢管:采用Q235、Q345钢8)楼屋面活荷载标准值取值办公楼、教室、实验室、阅览室、会议室、宿舍 2.0kN/食堂、厕所、盥洗室、楼梯、走廊、阳台 2.5kN/报告厅、看台、合班教室 3.5kN/书库、档案库 5.0kN/密集柜书库 12.0kN/不上人屋面 0.5kN/上

20、人屋面 2.0kN/2、给排水设计说明1)设计依据:1、建筑给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2、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3、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4、自动喷火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084-2001(2005年版)5、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20056、水喷雾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219-957、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8、等其他排水设计等有关规范进行编制的2)供水系统本建筑室外给水环管网采用生活,室外消防共用系统。由市政给水管网上引进二条DN200给水管,并形成环状,供整个教学楼的生活用水。室外生活给水及消防给水由市政自来

21、水源供给。管网上设有地上式消火栓和适量的绿化洒水栓。(1)水源:本项目由周围城市道路上的市政给水供给。(2)用水量:本项目教学楼学生人数按3760人估算,人均用水定额为50升/人·日,不可预见用水按生活用水10%估算。 本项目日最高用水量约为206.8立方米/日。(3)给水系统:本项目拟由市政给水干管接入两路DN200给水管,并在红线内形成环状,供整个教学楼的生活用水。(4)热水系统:在各楼各层开水供应处,设电开水器供应师生员工饮用热水。(5)给水管材:管径80mm采用PP-R塑料给水管,热熔粘接。管径100mm采用钢骨架塑料复合给水管,电热熔或法兰连接。热水管采用PP-R塑料热水给

22、水管,热熔粘接。(6)地下室应考虑设洗地龙头;卫生间应采用新型的节水器具:洗手盆、小便斗采用红外线感应龙头,大便冲洗器采用节水型水箱或延时球阀等,安装高度约1.0m;应有污洗池及清洗专用水龙头;室外绿地设浇灌水龙头。3)排水系统(1)排水体制:排水体制采用分流制,即生活污水和雨水分流排放体制。(2)生活污水排水量按生活用水量的85计算。其中,粪便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排入污水管道,洗手盆废水经检查井排入污水管道,最后排入市政污水管道。 (3)污水管道按不满流设计,根据管道直径选择相应的最大设计充满度, 污水管道采用管顶平接或水面平接。生活污水排水总管为考虑为DN350。污水管道采用管顶平接或水面平

23、接。(4)雨水系统:屋面雨水经雨水斗、雨水立管排入地面雨水口或检查井,地面雨水经雨水口、检查井排入雨水管道,最后排入校区总雨水管道。雨水管道采用管顶平接或水面平接。(5)排水管管材:污水管道及管径200mm采用塑料排水管,胶粘连接;管径200mm采用钢筋混凝土排水管,承插水泥砂浆连接。(6)凡楼梯、走廊易飘雨处应设计DN5075排水地漏,建筑设计时应考虑设置约80宽、10深的排水浅沟,将地面雨水引入地漏;地下室消防水泵房应有可靠的排水设施;室外应考虑道路排水、绿化排水。(7)屋面雨水采用外排方式,屋面雨水通过雨水斗收集经雨水立管收集排入室外雨水管道。(8)除上述要求外,排水设计应按综合医院建筑

24、设计规范JGJ49-88(试行)和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中相关规定执行。3)室外消防给水 室外消防给水由室外生活、消防共用低压管网供给,在管网上设置室外消火栓,每个消火栓的距离不超过120米。室外消防用水量为30L/S,室内消防栓用水量为20L/s,每支水枪最小流量5L/s,火灾延续时间按3小时计算。3.1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地下车库按中危险级设计,喷水强度为8升/分·m2,其余按中危险级设计,喷水强度为6升/分·m2。作用面积160m2,最不利点压力0.05MPa.3.2 水喷雾灭火系统:柴油发电机房采用水喷雾灭火系统。设计喷雾强度20L/min

25、·m2,持续喷雾时间1h,喷头工作压>0.35MPa,系统设计流量为:27.51/s,喷头采用离心雾化型水雾喷头,表面覆盖式布置。 3、电气设计说明 一、设计依据 1、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T162008 2、中小学建筑设计规范GBJ99-86 3、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2006 4、公共建筑节能设计规范GB 50189-2005 5、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 50057-946、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GB50311-20007、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 GBJ 50045-958、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 GB 50116-989、其它专业及业主所提

26、条件二、供电系统(1)该工程为一类公共建筑,分两类符合进行设计,即一级负荷与二级负荷。级负荷的供电范围包括消防水泵、消防风机、走道应急照明等设备。二级负荷的供电范围包括照明、教学设备用电等。(2)本项目设1600KVA干式变压器1台、变压器选用低损高效节能型变压器,高压配电房及变压器房均利用附近原有电房进行改造,低压配电柜设于首层,按需配置。(3)建筑内部电源:采用380V电源及220V电源。三、照明设计 正常照明的照度按照我国现行规范规定的有关标准设计,校室及公共场所以高效节能日光灯具为主。教室及教师备课室按150lx, 包括一般照明和应急照明,应急照明尽量不采用二次回路,单独安装消防应急灯

27、;卫生间采用吸顶灯、嵌入式(有天花处)或吸顶式节能筒灯(带电感式镇流器);走廊设置疏散指示灯、应急照明灯;疏散指示灯、应急照明灯应设独立回路,受控于消防机房;走廊、楼梯照明采用单独回路集中手动或定时自动控制方式并在每一灯位处有灯开关;走廊的明敷线槽在过梁处应在梁中预留套管(也包括消防等管道同此要求);室外道路照明和景观照明也应尽量使用节能灯具,在公共走道及重要设备房间、会议室设应急灯具,应急时间不少于90分钟。 四、防雷、接地 本工程按三类防雷要求设计,接地采用TN-S型式,插座、设备等均设有漏电保护。五、通风空调系统1、设计参数及设计范围。(1)本项目地处广州,考虑夏季空调、冬季不设采暖。(

28、2)本项目设计范围为教学楼楼宇内空调系统和地下室排风系统。2、空调系统设计(1)教学区域(校史馆及世界文化长廊)安装变频多联空调系统,其他区域安装分体式空调,便于控制,另外在教室安装风扇,在风扇可以满足需要的情况下,可不用开启空调,从而达到节能的目的。(2)弱电机房、课室、教师备课室预留分体空调及排风扇,冷凝水管采用PVC给水管,暗敷于墙内。 空调通风系统中的各类设备均选用效率高、能耗小的产品。3、通风和防排烟设计 本项目教学楼内采用自然通风,地下车库采用机械排风、机械补风。排风量按6次/时换气次数考虑。低压配电室通风按换气次数不少于每小时10次设计。5、弱电智能化设计说明一、设计依据:智能建

29、筑设计标准 GB/T50314-2012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 50311-2007 电子计算机机房设计规范GB/T50174-2008电子计算机场地通用规范GB/T2887-2011公用计算机互联网工程设计规范YD/T 5037-2005有线接入网设备安装工程设计规范YD/T 5139-2005无线通信系统室内覆盖工程设计规范YD/T 5120-2005通信线路工程设计规范YD 5102-2010民用闭路监视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GB50198-2011电信专用房层设计规范 YD5003-2010安全防范工程程序与要求 GA/T75-94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 GB50116-98建

30、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GB50057-2010信息技术.用户建筑群的通用布缆 ISO/IEC11801-2002二、数据信息点设置:40-70座教室:每间设5个数据信息点。其中,教室屋顶设置1个信息点供无线网络设备使用;教室前后墙侧各设置2个信息点;120-150座教室:每间设10个数据信息点。其中,教室屋顶设置2个信息点供无线网络设备使用;教室前墙侧设置4个信息点,后墙侧设置2个信息点,左右墙侧中部各设置1个信息点;200-240座教室:每间设12个数据信息点。其中,教室屋顶设置2个信息点供无线网络设备使用;教室前墙侧设置4个信息点,后墙侧设置2个信息点,左右墙侧中部各设置2个信息点;12-25

31、 办公室:每间设2个数据信息点;42-60 办公室:每间设4个数据信息点;100 资料室:每间设4个数据信息点;校史馆:无线覆盖为主,在房间屋顶设计均匀分布的4个信息点供无线网络设备使用,两侧墙面设6个数据信息点;欧亚文化长廊:每层设置2个信息点供无线网络设备使用、无线全覆盖,每层墙面设2个数据信息点;停车场:无线覆盖,在屋顶设计均匀分布的6个信息点供无线网络设备使用管理间:每间设2个数据信息点。三、无线网络部署:40座、150座课室主要采用无线AP入室放装的形式(天花中部吊顶安装);开阔走廊、停车场采用无线AP放装的形式(单个AP覆盖范围约300平方,AP间隔30米,吊顶安装),办公室、教师

32、休息室采取无线智分模式(AP走廊吊装,无线馈线入室安装,单个AP连接4-6根馈线覆盖4-6间房间,单根馈线最长15米)。教室要考虑120英寸数字投影机、电脑等多媒体设备;150座及以上教室配置标准应高一些,有宽屏幕和扩音设备。四、 有线电视系统:1、有线电视机房设于行政办公楼内,按数字电视系统设置。2、行政楼的会议室、各普通教室、阶梯教室、食堂餐厅、教师值班室等房间内预留电视终端。五、 电话及宽带网络系统:1、电信间设于行政办公楼内,采用光纤进线。办公室、教师休息室等:每间设2个语音信息点休息厅、走廊:设12个语音信息点,用于公用电话。2、本工程各办公室的每个工作区设置语音、数据终端,教师值班

33、室、多媒体教室、阶梯教室等预留语音、数据终端。九、 有线广播系统:1、校园广播机房设于教学楼内。2、教学用房、食堂等辅助用房和操场根据使用需要,分别设置广播支路和扬声器。十、 安全防范系统:1、本工程在校园的各出入口、行政办公楼、教学楼、实验楼的主要通道内设置闭路电视监控系统,监控室设于办公楼内。2、在校园四周围墙处设定点红外线报警探测器,报警信号反馈到传达室。以上各安全防范系统的设计安装调试由专业承包商负责。七、投资估算投 资 估 算 表序号工程项目及费用名称费用(万元)建筑面积(m2)单方造价(元/m2)备注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第一教学楼建安费用总计8980.21 30073.5 2986.0

34、8 地上建筑面积:20082.5m2地下室9991平方米建安费用8980.21 1建筑工程5652.1030073.5 (1)地下部分2497.75 9991.00 2500.00 (2)地上部分3012.3820082.5 1500.00 (3)土方工程35.394163.00 85.00 (4)外立面工程106.58 4263.00 250.00 2安装工程(2.1+2.6)2192.5120082.51162.442.1给排水工程481.9820082.5240.00 (1)给排水工程180.7420082.590.00 (2)热水80.3320082.540.00 (3)消防140.5

35、720082.570.00 (4)污水处理80.3320082.540.00 2.2通风空调工程451.8620082.5225.00(1)通风空调351.4420082.5175.00 (2)防排烟100.4120082.550.00 2.3供配电工程421.73 20082.5210.00 (1)变配电230.9520082.5115.00 (2)动力照明170.7020082.585.00 (3)防雷接地20.0820082.510.00 (4)柴油发电机组40.00 2.4弱电工程602.4820082.5300.00 (1)火灾报警80.3320082.540.00 (2)电教系统5

36、0.2020082.525.00 (3)广播系统60.2420082.530.00 (4)综合布线40.1620082.520.00 (5)安全监控系统70.2820082.535.00 (6)通信电话系统76.3120082.538.00 2.5电梯工程178.40(1)客梯 4部140.00 2.6部分固定家具38.403重点部位装修工程(1+2+3+4)602.3(1)大厅、校史馆250.00 1600.00 约1500平方米计算(2)世界文化展示中心250.00 1600.00 约1500平方米计算(3)多功能厅50.00 1250.00 约400平方米计算(4)教学区公共部位52.3

37、0 4室外工程533.3(1)院区综合管网、管沟80.00 (2)道路、停车场、广场255.00 (3)园林景观148.30 (4)零散工程50.00 八、工期计划表工 期 计 划 表编号内容进度备注1方案图修改设计合同签订后10个工作日内2初步设计方案确定后15个工作日内3施工图设计初步设计审查批准后30个工作日内工程规划许可证批出后4施工图补充、修改施工图审查发现问题后7个工作日内八、投标人建议及本项目难点:本项目受白云山风景区规划限制高度为15米,若按规划批复文件计算到女儿墙及楼梯间,则四层的教学区无法实现上人屋面。且多功能教室等难以达到规范规定的3.4米高度。对于备课办公区的办公室高度

38、控制也被限制在2.9米以内。十分不利,希望能向规划部门多争取1-2米的高度限制,以便符合教室规范要求。另道路边30米退缩控制线也设定的过于严格,减少了可用地面积。附录7(本表宜装订在设计投标文本文件的设计说明书前面)建筑工程设计方案测试记录表序号指标单位数值测试结果基地面积平方米建筑容积率0.66建筑密度19.5%绿地率44.4%总建筑面积30073.5平方米地上建筑面积20082.5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9991平方米室内停车位306个室外停车位0个住宅总户数户90平方米以下户型住宅户数户住宅平方米宾馆平方米商业平方米办公6541.3平方米文教体卫13541.2平方米工业仓储平方米站场设施平方米 用途平方米 用途平方米 用途平方米 用途平方米 用途平方米建筑总高度15米地上层数5层地下层数1层电梯4台楼梯7樘主入口朝向南方向无日照采光的房间1个附录6(只适用于设计投标)设计费计算依据序号设计费计算依据实际值备注1工程设计收费计费额(元)9000万1=2+3+42建筑安装工程费(元)9000万小于等于工程建安费用限额3设备与工器具购置费(元)/4联合试运转费(元)/5工程设计收费基价(元)277.20万查工程设计收费基价表直线内插法6专业调整系数1.0查工程设计收费专业调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