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一、实测地层剖面的目的任务一、实测地层剖面的目的任务二、实测地质剖面的内容二、实测地质剖面的内容三、实测地层剖面的原则及技术要求三、实测地层剖面的原则及技术要求四、实测地质剖面的一般程序和工作方法四、实测地质剖面的一般程序和工作方法 五、数据整理与制图五、数据整理与制图六、实测地层剖面小结的编写六、实测地层剖面小结的编写1 1、实测地质剖面的定义实测地质剖面的定义: 实测地质剖面就是沿选定的野外地质观察路实测地质剖面就是沿选定的野外地质观察路线逐尺测量、观察,并真实客观地描述地质体和线逐尺测量、观察,并真实客观地描述地质体和地质现象,最后将结果通过剖面图的方式绘制、地质现象,最后将结果通过剖面
2、图的方式绘制、体现出来的过程。体现出来的过程。2 2、实测地质剖面的目的任务、实测地质剖面的目的任务要求查明以下信息要求查明以下信息 查明地层接触关系查明地层接触关系 查明地层层序查明地层层序 查明地层厚度查明地层厚度 查明地层的岩性特征查明地层的岩性特征 查明地层所含化石的特征查明地层所含化石的特征 查明地层的时代查明地层的时代 查明地层的含矿性查明地层的含矿性 确定填图单位确定填图单位1 1)确定确定工作区地层的岩石组合、地层划分、工作区地层的岩石组合、地层划分、地层层序、岩石变质程度、接触关系及其各地地层层序、岩石变质程度、接触关系及其各地质单元体的厚度变化(对地质单元体的观察与质单元体
3、的厚度变化(对地质单元体的观察与测量)。测量)。2 2)对对沉积特征、原生沉积构造、化石和产出沉积特征、原生沉积构造、化石和产出状态以及古生物组合特征的状态以及古生物组合特征的观察观察,分析岩相特,分析岩相特征和沉积环境。征和沉积环境。3 3)观察观察地层的变形特征,确定褶皱、断裂、地层的变形特征,确定褶皱、断裂、各种新生的面状、线状构造要素的类型、规模、各种新生的面状、线状构造要素的类型、规模、产状及其几何学、运动学、动力学特点,产状及其几何学、运动学、动力学特点,分析分析其形成序次及其叠加、改造关系。其形成序次及其叠加、改造关系。4 4)研究侵入岩的岩石特征,结构构造特征、研究侵入岩的岩石
4、特征,结构构造特征、捕虏体和析离体在岩体内的分布特征等;观察捕虏体和析离体在岩体内的分布特征等;观察研究接触变质和交代蚀变作用及含矿性;观察研究接触变质和交代蚀变作用及含矿性;观察原生和次生构造,划分岩相带;确定岩体产状、原生和次生构造,划分岩相带;确定岩体产状、与围岩关系、剥蚀程度、侵入期次和形成时期与围岩关系、剥蚀程度、侵入期次和形成时期等。等。5 5)观察研究第四纪沉积物的性质及其特征、观察研究第四纪沉积物的性质及其特征、厚度变化、成因、新构造运动及其表现形式。厚度变化、成因、新构造运动及其表现形式。6 6)研究确定地层的含矿性及其矿产类型;研研究确定地层的含矿性及其矿产类型;研究确定对
5、工程有不良影响的地层类型及其分布究确定对工程有不良影响的地层类型及其分布规律。规律。 1 1、剖面走向。、剖面走向。剖面线方向应尽量垂直地层或主要构造线走向,一般情况下两者的夹角不宜小于60度。2 2、剖面代表性与可操作性。、剖面代表性与可操作性。要求剖面线上地层发育较全,生物化石丰富、构造简单。便于确定地层接触关系和进行地层划分,确定地层时代,同时也便于进行横向对比。3 3、剖面露头要求。、剖面露头要求。剖面线经过的具体位置基岩出露良好、具有连续性、通视条件好、代表性强、岩石类型齐全、易于测制。沟谷,自然和人工采掘的坑穴,壕堑和铁路、公路旁侧崖壁等是布置实测剖面线的理想位置。6060AA走向
6、平移探槽寒武系寒武系奥陶系奥陶系石炭系石炭系二叠系二叠系障碍物障碍物岩体岩体4 4、覆盖处理。、覆盖处理。当露头不连续,而又找不当露头不连续,而又找不到更合适的剖面位置时,可布置一些短剖到更合适的剖面位置时,可布置一些短剖面加以拼接,但须注意拼接的准确性,防面加以拼接,但须注意拼接的准确性,防止遗漏和重复。必要时还可以考虑布设探止遗漏和重复。必要时还可以考虑布设探槽、井探或剥土等工程予以揭露。槽、井探或剥土等工程予以揭露。5 5、剖面成图比例尺。、剖面成图比例尺。应根据规范要求及应根据规范要求及施测对象的具体情况而定,以能充分反映施测对象的具体情况而定,以能充分反映其最小地层单位或岩石单位为原
7、则。即剖其最小地层单位或岩石单位为原则。即剖面上能标定为面上能标定为mm的单位,均可在实地的单位,均可在实地按相应比例尺所代表的厚度划分出来。常按相应比例尺所代表的厚度划分出来。常用比例尺分用比例尺分1/5001/5000。6 6、实测剖面的数量、实测剖面的数量。一般每个地层单位及。一般每个地层单位及不同相带至少应有条代表性实测剖面控不同相带至少应有条代表性实测剖面控制,主要根据区内岩相建造复杂程度、厚度及制,主要根据区内岩相建造复杂程度、厚度及其变化情况以及前人研究程度等因素来考虑确其变化情况以及前人研究程度等因素来考虑确定。定。7 7、剖面岩性描述与样品采集、剖面岩性描述与样品采集。实测剖
8、面时,实测剖面时,必须逐层进行岩性描述,同时系统采集岩石标必须逐层进行岩性描述,同时系统采集岩石标本、光片、薄片、岩石光谱样品等。对沉积岩本、光片、薄片、岩石光谱样品等。对沉积岩或副变质岩系应认真逐层寻找和采集化石(或或副变质岩系应认真逐层寻找和采集化石(或微体古生物)标本。此外,根据调查任务的需微体古生物)标本。此外,根据调查任务的需要可采集化学分析样品、人工重砂样、单矿物要可采集化学分析样品、人工重砂样、单矿物样等。必要时还可采集同位素年龄样和古地磁样等。必要时还可采集同位素年龄样和古地磁样品等。样品等。8 8、特殊、特殊“层位层位”的处理。的处理。在剖面图上小于在剖面图上小于mmmm的,
9、但又具有特殊意义的单层(如化石的,但又具有特殊意义的单层(如化石层、标志层、矿层、岩脉等),可适当放大层、标志层、矿层、岩脉等),可适当放大画在图上,但在记录中应注明实际厚度。画在图上,但在记录中应注明实际厚度。9 9、剖面数据整理。、剖面数据整理。当天工作结束后,全组当天工作结束后,全组人员对野外实测工作逐导线、逐层进行校对,人员对野外实测工作逐导线、逐层进行校对,使记录本、登记表、平面图、信手剖面图、使记录本、登记表、平面图、信手剖面图、标本样品互相吻合,保证不出差错。若查出标本样品互相吻合,保证不出差错。若查出问题,室内不能解决,可在第二天复查后再问题,室内不能解决,可在第二天复查后再开
10、始工作。测制剖面过程中如果碰到疑难的开始工作。测制剖面过程中如果碰到疑难的问题,也可全组共同讨论解决。问题,也可全组共同讨论解决。1 1)了解剖面基本情况。)了解剖面基本情况。选定好所测剖面位置选定好所测剖面位置后,首先进行详细踏勘,了解岩层的分层厚度,后,首先进行详细踏勘,了解岩层的分层厚度,岩性组合规律,所产化石,地层接触关系,标志岩性组合规律,所产化石,地层接触关系,标志层等,并设立标记;根据露头情况布置山地工程。层等,并设立标记;根据露头情况布置山地工程。2 2)做好剖面测制计划。)做好剖面测制计划。根据详细踏勘情况制根据详细踏勘情况制定工作计划:包括比例尺、测制方法、施测顺序、定工作
11、计划:包括比例尺、测制方法、施测顺序、组织分工、工作定额及工作进程计划等。组织分工、工作定额及工作进程计划等。3 3)安排好人员分工。)安排好人员分工。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一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一般般5 57 7人为宜,具体分工和主要任务如表人为宜,具体分工和主要任务如表1 1所示。所示。 表表1 1 实测地质剖面人员分工简表实测地质剖面人员分工简表4) 4) 准备好测制剖面用的工具、材料。准备好测制剖面用的工具、材料。为了为了保证实测地质剖面工作的顺利进行,对剖面测保证实测地质剖面工作的顺利进行,对剖面测制过程中所需的有关资料、工具、材料,按人制过程中所需的有关资料、工具、材料,按人员分工分别准
12、备和携带,以便到野外就能有条员分工分别准备和携带,以便到野外就能有条不紊地开展工作。不紊地开展工作。各组一般应配备:地形图各组一般应配备:地形图1 1幅,地质罗盘幅,地质罗盘3 3个,个,地质锤地质锤1 1把,测绳(皮尺)把,测绳(皮尺)1 1条,钢卷尺条,钢卷尺1 1个,个,记录本记录本1 1本,三角板本,三角板1 1付,半圆仪付,半圆仪1 1个,图板或个,图板或讲义夹讲义夹1 1个,绘图纸(方格纸)个,绘图纸(方格纸)1 12 2张,实测张,实测剖面记录表剖面记录表5 51010张,铅笔张,铅笔3 3支,胶布支,胶布1 1卷,标卷,标本签本签1 1本。本。 :系指按既定剖面的方向,随着地形
13、起伏连续实测,在平面上表现为一条反复转折的导线。优点:可以适应多种变化的情况,野外测制方法简单易行速度快。缺点:当剖面为非直线时作图麻烦,精度较其它方法稍差。1 1、导线布设原则、导线布设原则 所有导线应尽可能沿同一方向,并垂直主所有导线应尽可能沿同一方向,并垂直主要地层走向或主要构造线方向,尽量减少导线要地层走向或主要构造线方向,尽量减少导线转折。转折。 每条导线的端点(导线点)应布置在地形每条导线的端点(导线点)应布置在地形起伏变化处,同一导线之内的地形坡度要基本起伏变化处,同一导线之内的地形坡度要基本稳定。稳定。注意:注意:导线点导线点不一定不一定是地层的分界点,是地层的分界点,为了统计
14、和作图的方便,在有条件统一时,应为了统计和作图的方便,在有条件统一时,应尽量取得一致。尽量取得一致。 对重要地质现象不清楚地段,可沿地层某对重要地质现象不清楚地段,可沿地层某一界面走向平移导线后测制,平移距离控制在一界面走向平移导线后测制,平移距离控制在202030m30m以内。导线平移时,一定要注意延地以内。导线平移时,一定要注意延地层层某界面走向某界面走向平移。平移。2 2、测制方法、测制方法 1)用罗盘测量每条导线的方位与地形坡度角;2)用皮尺或测绳测量所在坡面斜距;3)按照选定的剖面位置,首先将剖面起点标定在地形图上,然后确定剖面方向;4)从导线起点(0 )开始,分导线进行逐段测量,依
15、次以 “01”、“12”等记号方式,连续编记导线号;5)由身高基本相同的两人执持测绳(前后测手),并相互校正、确定导线方位与坡角;6)组内人员按照分工各执其事,从导线起点开始工作,直至整个剖面测量完成为止。7)导线施测过程中,要做好地质记录、填制好记录表格,绘制好地质剖面草图与信手剖面图(踏勘是路线剖面图)。3 3、剖面测制内容与记录格式、剖面测制内容与记录格式导线上应完成的测制内容由“实测地质剖面记录表“统一反映出来,基本测量记录内容包括:1)导线号:以剖面起点为0,第一测绳终点为1,导线号记录为“01”;第二测绳起点1至第二测绳终点2,导线号记录为“12”;其余类推。2)导线方位角:导线前
16、进方向的方位角。由前、后测手对测、互校。3)导线斜距:导线起、终点间沿地表的长度,一般采用以“米(m)”作为计量单位。4)分层斜距:指同一导线内不同岩性的分界点在导线上的距离。同一条导线上各分层斜距之和,等于该导线的导线斜距。5)坡度角:导线经过地段的地面与水平面之间坡度角:导线经过地段的地面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称该地段的坡度角。它以导线的前进方向的夹角,称该地段的坡度角。它以导线的前进方向为准,仰角为正,俯角为负。为准,仰角为正,俯角为负。6 6)地层产状位置斜距(包括断层):地层产状)地层产状位置斜距(包括断层):地层产状测量点距离该导线起点处的地表长度。测量点距离该导线起点处的地表长度。
17、7 7)分层号。从剖面起点开始,对实测各岩层的)分层号。从剖面起点开始,对实测各岩层的分层由分层由开始顺序编号。注意:如果某一分层在前开始顺序编号。注意:如果某一分层在前一条导线中已经测过一部分并编了分层号,第二条一条导线中已经测过一部分并编了分层号,第二条导线中续测部分不再另编新号。导线中续测部分不再另编新号。8 8)对)对“实测地层剖面记录表实测地层剖面记录表”中所列中所列1 1、2 2、3 3、4 4、9 9、1010、1111、1414、1616、1717、1818、1919及导线坐标等,及导线坐标等,必须在测量过程中逐项填入表内,不得有误或任意必须在测量过程中逐项填入表内,不得有误或
18、任意涂改。表中其他内容通过计算、换算获得。涂改。表中其他内容通过计算、换算获得。实测地质剖面参数计算表实测地质剖面参数计算表导导线线编编号号导线导线坐标坐标方方位位角角斜距斜距(L/m)坡坡度度角角/平平距距/m高高差差/m累计累计/m产状产状导线与走导线与走向间向间夹角夹角真真厚厚度度D/m分层分层地质地质描述描述(化(化石)石)样品样品备备注注X Y H平平距距/M高高程程倾向倾向倾角倾角/位位置置分分层层号号真厚真厚度度/m编编号号位位置置/m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l 剖面代号剖面代号: A - Al 剖面名称剖面名称: -实测剖面实测剖面l 导线号:
19、第一导线为导线号:第一导线为0-1;第二导线为;第二导线为1-2,依此类,依此类推。推。l 导线长(导线长(L):每一导线的长度。):每一导线的长度。l 导线方位角(导线方位角(B):指前进方向的方位角):指前进方向的方位角, 前后测前后测手平均。手平均。l 坡角(坡角():仰角为正,俯角为负,前后测手平):仰角为正,俯角为负,前后测手平均。均。l 分层号:如第分层号:如第1层用代号层用代号表示表示,依此类推。依此类推。l 分层斜距(分层斜距(l):分层在导线上的长度。):分层在导线上的长度。 l 岩层产状:产状及位置岩层产状:产状及位置(如如“20m” ,记录在产状,记录在产状附近附近)。l
20、 标本和样品的编号和位置:手标本标本和样品的编号和位置:手标本B001;薄片;薄片b001;光片;光片g001;照片;照片z001。l 岩性描述:岩性描述:简明简明,如灰色薄层状灰岩如灰色薄层状灰岩(由分层员报由分层员报读,记录于野外记录本读,记录于野外记录本)。2032B0019 9)地质记录。)地质记录。除了填写“实测地层剖面记录表”外,还应将剖面观察内容,按导线距和分层号在野外记录本上进行详细记录。此外,在现场要绘出剖面草图和信手剖面图。应按实地地形的起伏勾绘剖面草图上的地形线,并在其上方标绘出重要地物的位置,如道路、河谷、山梁、陡坎、独立的树木、房屋等的位置。以便室内做实测剖面图时参考
21、。 l坡度明显变化处坡度明显变化处换导线的原则换导线的原则l尽可能在分层界线处尽可能在分层界线处野外剖面实测结束后,应及时进行室内资料整理及野外剖面实测结束后,应及时进行室内资料整理及样品的处理,包括:对各项实测数据进行整理计算;样品的处理,包括:对各项实测数据进行整理计算;样品分析鉴定;剖面地质资料的进一步整理、研究;样品分析鉴定;剖面地质资料的进一步整理、研究;绘制实测剖面图,编写剖面小结,划分地层单位及填绘制实测剖面图,编写剖面小结,划分地层单位及填图单位等。图单位等。1 1)实测剖面各项数据的换算)实测剖面各项数据的换算平距()计算。包括导线平距、分层位置平距、平距()计算。包括导线平
22、距、分层位置平距、岩层产状测量位置平距和采样位置平距等)计算:岩层产状测量位置平距和采样位置平距等)计算:.cos.cos (斜距,(斜距,坡角,下同)坡角,下同)导线高差()及累计高差的计算:导线高差()及累计高差的计算:.sin.sin;累计高差是将各导线高差逐一累计相加而得。累计高差是将各导线高差逐一累计相加而得。换算导线方位与岩层走向之夹角(换算导线方位与岩层走向之夹角():):导线方位角岩层走向方位角导线方位角岩层走向方位角岩层岩层真厚度(真厚度(h h)计算:计算法采用的计算公计算:计算法采用的计算公式如下:式如下:h(h(地层真厚度地层真厚度) )L L(sinsincoscos
23、sinsinsinsincoscos)式中:式中:L L导线斜距;导线斜距;地层真倾角;地层真倾角;导导线方向上地面坡度角;线方向上地面坡度角;导线与岩层走向夹角。导线与岩层走向夹角。实测地层剖面数据计算完后,再进入剖面图的实测地层剖面数据计算完后,再进入剖面图的绘制过程。绘制过程。真倾角:真倾角:视倾角:视倾角:剖面线与走向剖面线与走向夹角:夹角:注意:注意:和和与前面代与前面代表意义不表意义不同。同。l 导线方向与岩层倾向夹角:导线方向与岩层倾向夹角:=A(倾向倾向)-B(导线方导线方位位)l 真厚度:指每一分层真厚度:指每一分层“在各导线上在各导线上”的厚度的厚度l 分层厚度:某层的总厚
24、度分层厚度:某层的总厚度(有的跨多条导线有的跨多条导线)l 组组(段段)厚度:组(段)中所有分层厚度之和厚度:组(段)中所有分层厚度之和l 累计厚度:用于统计工作量及确定地层柱状图比累计厚度:用于统计工作量及确定地层柱状图比例尺。例尺。l 剖面总方向(剖面总方向(C)与分导线方位()与分导线方位(B)夹角:)夹角:=B Cl 导线平距:各导线长度在水平面上的投影长度导线平距:各导线长度在水平面上的投影长度, 公式公式l 分层平距:分层在水平面上的投影长度分层平距:分层在水平面上的投影长度, , 公公式式l 高差:该高差为视高差高差:该高差为视高差, ,是在总导线上看到是在总导线上看到的高差的高
25、差, ,公式公式l 累计高差:各分层视高差之和累计高差:各分层视高差之和l 剖面总方向与倾向夹角剖面总方向与倾向夹角 =A=A(倾向)(倾向)-C-C(剖面总方向)(剖面总方向)l 视倾角:总剖面方向切面上的地层倾角,视倾角:总剖面方向切面上的地层倾角, 公式公式地层剖面图制作的流程导线平面图线路地质平面图地层剖面图总导线总导线分导线分导线导线平面图导线平面图总导线方向的确定总导线方向的确定导线平面图导线平面图0C23411011102020B11-112345O1mC2tC2bC2b李家村涉及到的主要参数涉及到的主要参数: : 斜平距斜平距, , 地层走向地层走向 在导线平面图的基础上添加其
26、他要素在导线平面图的基础上添加其他要素:导线号,地质点导线号,地质点(直径直径2mm,导线上方,导线上方),组的界线,组的界线(长长2.0cm, 延伸方向,注意平行不整合的表达方式延伸方向,注意平行不整合的表达方式), 分层界线分层界线(长长1.5cm,延伸方向延伸方向),地层产状,地层产状(5,1mm,导线下方,导线下方) ,在导线下方在导线下方: 层号层号, 组的代号组的代号C2b, 地名地物点地名地物点(高地高地, 村庄等村庄等)线路地质平面图No.001No.002100200300400100200300400海拔(海拔(m)海拔(海拔(m)地层剖面图高差高差视倾角视倾角总导线方向总
27、导线方向100200300400100200300400海拔(海拔(m)海拔(海拔(m)产状不协调产状不协调地层剖面图总导线方向总导线方向100200300400100200300400海拔(海拔(m)海拔(海拔(m)产状协调产状协调地层剖面图总导线方向总导线方向100200300400100200300400海拔(海拔(m)海拔(海拔(m)加上:加上:岩性,层号,组名,标本,点号,产状。岩性,层号,组名,标本,点号,产状。地层剖面图分层线分层线:长长1.5cm;分组线;分组线2.0cm 线路地质平面图地层剖面图预留空间预留空间图名图名比例尺比例尺责任表责任表图例图例剖面图剖面图灰岩白云岩粗粒砂岩细粒砂岩千枚状板岩l图例中的花纹要与剖面图的样式一致l长12mm, 宽8mml排列整齐美观图例图例责任表责任表(右下角右下角)单位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班011041图名太平山南坡实测剖面图O-P12my制图王平图号04清绘李明比例尺11000:导师日期队长资料来源袁晏明实测责任表2.5cm2.0cm2.5cm1.5cm河南理工大学河南理工大学班班实测剖面图实测剖面图图件提交小组互检小组互检老师检查审核老师检查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医疗设备供应链的透明化实践
- 企业文化的医疗伦理塑造与实践
- 医疗行业伦理与零售药店合规教育
- 以用户体验为核心的医疗科技产品设计研究
- 医疗设备追溯区块链技术的应用与实践
- 公司独家艺人合同范例
- 中国视角下的医疗AI技术发展及其伦理问题探讨
- 医疗信息交流中的区块链隐私保护技术解析
- 医疗AP界面设计与交互行为心理学探讨会
- 老年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临床护理
- 我眼中的抗战-抗战中的家书优秀PPT
- 计算机软件测试员(三级)技能理论考试题库(汇总)
- 计算机网络安全分析及防范措施毕业论文
- 二甲双胍(格华止)2型糖尿病的基础用药
- 脑白金操作手册
- 门诊病历书写模板全
- 15万ta焦油加工厂工业萘制取工段的初步设计
- 湖南省对口招生考试医卫专业十年真题(2010-2019年)
- 课题研究活动记录及课题研究会议记录表
- 风电场道路工程施工方案
- TGDMDMA 0026-2023 牙科种植用导板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