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试卷讲评课教学设计_第1页
化学试卷讲评课教学设计_第2页
化学试卷讲评课教学设计_第3页
化学试卷讲评课教学设计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付费下载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优秀教案欢迎下载初三化学第一二单元试卷讲评课教学设计杨小春一、设计思想试卷讲评课是以一种常见的题型,但以往在试卷讲评课中往往出现准备不足,平均用力,没有重点,面面俱到,从第一题按部就班地讲到最后一题,以教师的分析讲解为主。这样经常一节课下来,教师感觉讲了很多内容,但学生的收获不大。本学期我们化学组着手进行试卷讲评课的这一课题研究,极力创造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使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促使他们系统牢固地掌握和灵活地应用课本知识。二、教学过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分析失分原因,讲解典型题,总结方法。过程与方法:将习题进行分类,通过复习知识点,解决试卷中的问题,并进行变式训练,达到讲一题会一种方法

2、的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学生的信心,培养学生答题的能力。第一步情况分析:成绩分析 多媒体展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得分率:1 001 0 09 0808 0607 06 040得分率5 0得分率4 0203 02 001 0135791 11 31 501 61718192 0212 2232 4252 6272 8优秀率: 56%;及格率: 80%;平均分: 71.2%学生分析失分的原因:审题不细致,基础知识掌握不牢,不会用学过的知识解决未知的知识。第二步 :合作探究 (讲解试题 )(一)学生讨论(10 分钟)1、分析错题,针对错答率情况,学生计论易错、易混点,并深入分析错误的原因,错误的原

3、因主要有基础性错误,思维性错误,习惯性错误。讨论后学生用小纸条写出自己的问题,并写出改正的措施,统一交到课代表处。2、找出新题,打出前面没有做过的题型,探究其解答规律。例题 1: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A. 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色火焰B. 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雾D. 人吸入的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白色浑浊这种题目一定要抓住“现象”两个字的含义,现象指得可以感观的东西,如,颜色,状态,气味等,而不是结论。(二)示范演练 (典型题目的讲解 )16.( 2 分)请用符号和数字填空: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大约 _78%、其它气体和杂质0.03%。_21% 、稀有气体占_% 、_0.03% 、

4、放 分析 如果在审题时注意到了“符号”和“数字”两个关键的词,此题就变得非常容易了。19. ( 4 分)铁丝在氧气中的燃烧现象,实验前在集气瓶底部要先,其目的。小明把光亮的细铁丝一端系上一根火柴,点燃火柴后,立即用坩埚钳夹着铁丝从瓶口到瓶底缓慢地伸入盛有氧气瓶里,观察发生的现象,结果没有观察到预计的现象。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可能有哪些(答出优秀教案欢迎下载2 点) _ ; _ ;(三)合作探究:知识储备:学生回忆: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没有看到火星四射的现象的原因可能有哪些?1.铁丝表面有锈迹。2.点燃火柴后立即将铁丝和火柴伸入集气瓶下部。3.将铁丝和火柴迅速伸至集气瓶下部。4.氧气浓度不大

5、。5.铁丝没有绕成螺旋状。6.铁丝太粗。教师点拨:是不是这些原因在做这道题时都适用呢?分析:不是,此题中有一些关键的词,如“光亮的” 、“细”、“立即”、“夹着铁丝” 、“缓慢”。所以这道题的答案应是:没有等火柴快燃尽时就伸入集气瓶内氧气浓度不大铁丝没有绕成螺旋状关键点 :做题时一定要仔细审题,抓住问题中关键的词。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典型例题:(一)有关实验现象的问题13.对于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且完全的是()A 氢氧化钠溶液与硫酸铜溶液混合后产生沉淀B 硫在氧气中燃烧火焰呈蓝紫色,放出热量,放出刺激性气味C 木炭在氧气中剧烈燃烧,放热,生成二氧化碳气体D 蜡烛在空气中燃烧发光。知识储备:学生回忆

6、:已经学过的有关化学反应的现象1.硫酸铜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现象:生成蓝色沉淀2.加热碱式碳酸铜绿色粉末逐渐变黑,试管口有水珠出现,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澄清石灰水变白色浑浊。3.蜡烛燃烧:发出黄色火焰,放出热量,火焰分三层,外层温度最高,火焰上方有黑烟。4.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红磷燃烧发出黄白色火焰,放出热量, 产生浓厚的白烟,生成一种白色固体。燃烧停止冷却到室温,打开弹簧夹,水沿导管进入集气瓶约占原空气体积的1/5,白烟消失。5.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生成一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白色浑浊的气体。6.硫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

7、味的气体。7.硫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8.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一种黑色固体。此类题的不同问法1.有关现象的描述,其中正确的(错误的)是2.有关现象的描述,完整而且正确的是【分析】这两种问法在回答时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学生活动:分析试卷中的13 题,注意到“现象” 、“正确且完全” ,所以答案选择变式训练例题 1: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BA. 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色火焰B.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雾C.加热碱式碳酸铜可生成使澄清石灰水变白色浑浊的气体D.人吸入的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白色浑浊(二

8、)有关物质的性质的问题典型例题15.下列所示物质的用途,主要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A 氧气用于医疗急救B. 氮气用作食品包装填充气C. 稀有气体充霓虹灯D. 烧煤取暖知识储备: 1.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硬度、熔点、沸点、密度、溶解性、挥发性、吸附性、导电性、导热性等优秀教案欢迎下载2.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如可燃性、毒性、氧化性、还原性、能和某物质反应等。3.性质和用途之间的关系:性质决定用途,用途反映性质。变式训练:例题2:下列物质的用途所利用的性质与另外三种有根本区别的是()A. 铜丝用做电线B.

9、镁条用做烟花和照明弹C.氧气用于支持燃烧D.二氧化碳用于光合作用21. ( 3 分)信息处理: “氢气( H2)是一种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气体。它难溶于水。纯净的氢气在空气里安静地燃烧,放出大量的热,生成生活中常见的物质水(H2O)。将氢气通过盛有氧化铜的试管里,过一会儿再给氧化铜加热,黑色的氧化铜变为光亮的红色物质。”( 1)氢气的物理性质有( 2)氢气的化学性质有( 3)请根据材料写出氢气燃烧的文字表达式(或符号表达式): _ 分析 在描述性质的时候注意将变化改成性质。而且不要丢信息,不要多信息。要回答的准而全。 提问 第( 3)小题,没有学过氢气燃烧的反应,如何书写文字表达式?学生:根据

10、“可燃物在空气中燃烧实际上是与空气中氧气反应”。文中还叙述到“纯净的氢气在空气里安静地燃烧,生成生活中常见的物质水(H2O)。”所以写出氢气燃烧的文字表达式。一名学生到黑板前书写,其他同学订正答案。25. (4 分)右图是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装置,请根据实验回答问题:( 2)燃烧结束后,广口瓶内剩余的气体主要是氮气。由本实验可推知氮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是、。问:做此题时应注意什么?学生:注意“推知”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展示答案:难溶于水,不能支持燃烧,不能燃烧。(三)有关画图的问题26. (4)画出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装置图多媒体展示学生画的装置图:两名画的比较好的同学的

11、装置图几名出现典型错误的同学的装置图,让同学挑出其中的错误,并引以为鉴。不会用学过的知识解决未知的知识典型例题: 27. ( 2 分)如图所示,手捂烧瓶外壁,会看到有气泡产生。产生此现象的原因是知识回顾:在学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时,钟罩内液面是如何变化的?分析产生液面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学生:钟罩内液面先下降后上升。原因:红磷燃烧,放出热量,气体受热膨胀,气压变大,大于外界大气压,所以钟罩内液面下降。又因为红磷燃烧消耗氧气,生成五氧化二磷固体,气体减少,气压减小,小于外界大气压,在大气压的作用下,钟罩内液面上升。【分析】气压变化温度变化或化学反应消耗气体(生成气体)等引起。此题中,气泡逸出,证明气

12、压变大,气压变大是由于温度升高,气体受热膨胀。找同学叙述答案:手捂容器外壁,瓶内温度升高,则装置内气压增大,大于外界大气压,在压强差的作用下,有气体逸出,产生气泡现象。变式训练:在导管移出水面之前松开手,会有什么现象?产生此现象的原因是什么?第三步:检测提高- 学生验证强化解答思路的过程(一)当堂检测:例题 4:在实验室中用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实验结束后如果先熄灭酒精灯后将导管优秀教案欢迎下载移出水面的后果是什么?为什么?总结:做题四部曲:读题、审题、答题、回读。(二)课后巩固: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_、 _ 、 _以及 _的基础科学。2、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在化学变化中有_ 。3

13、、蜡烛燃烧熄灭后的白烟是_,点燃白烟,蜡烛_ 。4、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呼出气体中_的量减少, _和 _ 的量增多5、对空气造成污染的主要是_ 和 _ 等.6、现有以下实验仪器,请按要求填空:(1)仪器的名称是_ ;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需用到的仪器有_ ( 填序号 ) ,还缺少的仪器是(填名称 ) ;如果用石灰石与盐酸反应制取CO,可选上述仪器中的2( 填序号 ) 组合成制气装置。(2)某同学利用仪器与组合成一个贮气装置。当装满水用排水法收集甲烷( 甲烷难溶于水、比空气轻 )时,气体应从仪器的(填“ a”或“ b”) 通人;集满甲烷后将其导出使用时,水应该从仪器 的( 填 “a” 或 “b”)导 入 。 该 装 置 还 有 其 它 用 途 , 请 你 任 举 一例:。(3) 下列对实验现象或实验操作的叙述正确的是铁丝在空气中燃烧产生黄色火焰;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将 CO还原 Fe2O3 的尾气直接排入空气;不慎将氢氧化钠溶液沾在皮肤上,要用较多的水冲洗,再涂上稀硼酸溶液;加热高锰酸钾制备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满氧气后,先移出导管,后撤酒精灯。【教学反思】本节课试着采用一种新的模式进行试卷讲评,在讲评过程中注意将试题分类进行:第一类,没有或很少有差错的试题,通常不讲评或点到为止;第二类,部分学生有差错的试题,视具体情况适当讲评;第三类,绝大多数学生有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