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四数学强化训练题一_第1页
初四数学强化训练题一_第2页
初四数学强化训练题一_第3页
初四数学强化训练题一_第4页
初四数学强化训练题一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初四数学强化训练题一1(3分)如图,在一次函数的图象上取一点P,作PAx轴于点A,PBy轴于点B,且矩形PBOA的面积为5,则在x轴的上方满足上述条件的点P的个数共有( )A1个 B2个 C3个 D4个2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分别以点A(2,3),B(3,4)为圆心,以1,3为半径作A,B,点M,N分别是A,B上的动点,P为轴上的动点,则PM+PN的最小值为( ) A B C D3如图,平行于轴的直线AC分别交抛物线(0)与(0)于B、C两点,过点C作轴的平行线交于点D,直线DEAC,交于点E,则= 4在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上,有一系列点,若的横坐标为2,且以后每点的横坐标与它前一个点的横坐标

2、的差都为2,现分别过点,作x轴与y轴的垂线段,构成若干个矩形如下图所示,将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从左到右依次记为,则_(用n的代数式表示)5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边长不等的正方形依次排列,每个正方形都有一个顶点落在函数的图象上,从左向右第3个正方形中的一个顶点A的坐标为(27,9),阴影三角形部分的面积从左向右依次记为S1、S2、S3、Sn,则第4个正方形的边长是 , S3的值为 6若,则= 7我国汉代数学家赵爽为了证明勾股定理,创制了一副“弦图”,后人称其为“赵爽弦图”(如图1)图2由弦图变化得到,它是由八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拼接而成记图中正方形ABCD,正方形EFGH,正方形MNKT的面积分

3、别为S1,S2,S3,若S1+S2+S3=10,则S2的值是_8如图,在菱形ABCD和菱形BEFG中,点A、B、E在同一直线上,P是线段DF的中点,连接PG,PC若ABC=BEF=60°,则=_9如图在ABC中,BE平分ABC,C=90°,D在AB边上,以DB为直径的半圆O经过点E交BC于点F(1)求证:AC是O的切线;(2)已知sinA=,O的半径为4,求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10(本小题满分6分)如图,将透明三角形纸片PAB的直角顶点P落在第二象限,顶点A、B分别落在反比例函数图象的两支上,且PBy轴于点C,PAx轴于点D,AB分别与x轴、y轴相交于点E、F已知B(1,3)

4、(1)k=_ _;(2)试说明AE=BF;(3)当四边形ABCD的面积为4时,直接写出点P的坐标11(9分)如图,四边形ABCD内接于O,ADBC,P为BD上一点,APB=BAD(1)AB=CD;(2)DPBD=ADBC;(3)12(9分)已知二次函数的图象与y轴的交点为C,与x轴正半轴的交点为A,且tanACO=(1)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2)P为二次函数图象的顶点,Q为其对称轴上的一点,QC平分PQO,求Q点坐标;(3)是否存在实数、(),当时,y的取值范围为?若存在,直接写在、的值;若不存在,说明理由13(14分)已知,ABC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位置如图所示,A点坐标为(6,0),B点坐

5、标为(4,0),点D为BC的中点,点E为线段AB上一动点,连接DE经过点A、B、C三点的抛物线的解析式为(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2)如图,将BDE以DE为轴翻折,点B的对称点为点G,当点G恰好落在抛物线的对称轴上时,求G点的坐标;(3)如图,当点E在线段AB上运动时,抛物线的对称轴上是否存在点F,使得以C、D、E、F为顶点的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若存在,请直接写出点F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14(10分)如图,直线和相交于点A,且分别与x轴交于B,C两点,过点A的双曲线()与直线的另一交点为点D(1)求双曲线的解析式;(2)求BCD的面积15(11分)如图,已知BC是O的弦,A是O外一点,

6、ABC为正三角形,D为BC的中点,M为O上一点,并且BMC=60°(1)求证:AB是O的切线;(2)若E,F分别是边AB,AC上的两个动点,且EDF=120°,O的半径为2,试问BE+CF的值是否为定值?若是,求出这个定值;若不是,请说明理由16如图,点A是反比例函数 图像上的一点,过点A作AB轴于点B,且AOB的面积为2,点A的坐标为(1)求m和k的值 (2)若一次函数y=ax+3的图像经过点A,交双曲线的另一支于点C,交y轴于点D,求AOC的面积(3)在轴上是否存在点P,使得PAC的面积为6?如果存在,请求出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17如图,AB是O的直径,D为

7、圆周上任一点,C是弧BD的中点,CEAB,垂足为E,BD交CE于点F(1)求证:;(2)若,O的半径为3,求BC的长18阅读下面材料:小明遇到这样一个问题:如图1,在边长为的正方形ABCD各边上分别截取AEBFCGDH1,当AFQBGMCHNDEP45°时,求正方形MNPQ的面积小明发现:分别延长QE,MF, NG,PH,交FA,GB,HC,ED的延长线于点R,S,T,W,可得RQF,SMG,TNH,WPE是四个全等的等腰直角三角形(如图2)。请回答:(1)若将上述四个等腰直角三角形拼成一个新的正方形(无缝隙,不重叠),则这个新的正方形的边长为_;(2)求正方形MNPQ的面积(3)参

8、考小明思考问题的方法,解决问题:如图3,在等边ABC各边上分别截取ADBECF,再分别过点D,E,F作BC,AC,AB的垂线,得到等边RPQ,若,则AD的长为_19(10分)如图1,在ABC中,ACB=90°,经过点B的直线l(l不与直线AB重合)与直线BC的夹角的大小等于ABC,分别过点C、A作直线l的垂线,垂足分别为点D、E(1)写出线段AE、CD之间的数量关系,并加以证明;(2)当ABC的位置旋转到图2或图3时,设直线CE、AB交于点F,且,CD=4,请你在图2和图3中任选一种情况,求此时BD的长20(10分)如图,已知二次函数y=ax2+bx+8(a0)的图象与x轴交于点A(

9、2,0),B,与y轴交于点C,tanABC=2(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及其顶点D的坐标;(2)设直线CD交x轴于点E在线段OB的垂直平分线上是否存在点P,使得经过点P的直线PM垂直于直线CD,且与直线OP的夹角为75°?若存在,求出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3)过点B作x轴的垂线,交直线CD于点F,将抛物线沿其对称轴向上平移,使抛物线与线段EF总有公共点试探究:抛物线最多可以向上平移多少个单位长度?试卷第9页,总9页本卷由系统自动生成,请仔细校对后使用,答案仅供参考。参考答案1C【解析】试题分析:当0x6时,设点P(x,x+6),矩形PBOA的面积为5,x(x+6)=5,化简

10、,解得,P1(1,5),P2(5,1),当x0时,设点P(x,x+6),矩形PBOA的面积为5,x(x+6)=5,化简,解得,(舍去),P3(,),在x轴的上方满足上述条件的点P的个数共有3个故选C考点:1一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2分类讨论2A【解析】试题解析:作A关于x轴的对称A,连接BA分别交A和B于M、N,交x轴于P,如图,则此时PM+PN最小,点A坐标(2,3),点A坐标(2,-3),点B(3,4),AB=,MN=AB-BN-AM=5-3-1=5-4,PM+PN的最小值为5-4故选A考点:圆的综合题3【解析】试题分析:本题利用特殊值法来进行求解是最好的首先设点B的坐标为(1,1),

11、然后根据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分别求出点C、D、E三点的坐标,从而得出DE和AB的长度,然后进行求比值考点:发比例函数的性质4【解析】试题分析:由已知条件横坐标成等差数列,再根据点A1、A2、A3、An、An+1在反比例函数上,求出各点坐标,再由面积公式求出Sn的表达式,所以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因为,所以=故答案为:考点:图形的变化规律类问题5【解析】试题分析:因为点A坐标为(27,9),所以对于直线y=x,令x=27,则y=,所以第四个正方形的边长为,令x=27+,则y=, 第五个正方形的边长为,同理可得第六个正方形的边长为,所以S3=考点:1正方形的性质;2一次函数图像上点的坐标特点6243【

12、解析】试题分析:设x=1,=243两边乘以1,得=243,故答案为:243考点:代数式求值7【解析】试题解析:将四边形MTKN的面积设为x,将其余八个全等的三角形面积一个设为y,正方形ABCD,正方形EFGH,正方形MNKT的面积分别为S1,S2,S3,S1+S2+S3=10,得出S1=8y+x,S2=4y+x,S3=x,S1+S2+S3=3x+12y=10,故3x+12y=10,x+4y=,所以S2=x+4y=考点:勾股定理的证明8【解析】试题解析:如图,延长GP交DC于点H,P是线段DF的中点,FP=DP,由题意可知DCGF,GFP=HDP,GPF=HPD,GFPHDP,GP=HP,GF=

13、HD,四边形ABCD是菱形,CD=CB,CG=CH,CHG是等腰三角形,PGPC,(三线合一)又ABC=BEF=60°,GCP=60°,考点:1菱形的性质;2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3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9(1)证明见试题解析;(2)【解析】试题分析:(1)连接OE根据OB=OE得到OBE=OEB,然后再根据BE是ABC的角平分线得到OEB=EBC,从而判定OEBC,最后根据C=90°得到AEO=C=90°证得结论AC是O的切线 (2)连接OF,利用S阴影部分=S梯形OECFS扇形EOF求解即可试题解析:(1)连接OEOB=OE,OBE=OEB,BE是

14、ABC的角平分线,OBE=EBC,OEB=EBC,OEBC,C=90°,AEO=C=90°,AC是O的切线;(2)连接OFsinA=,A=30°,O的半径为4,AO=2OE=8,AE=,AOE=60°,AB=12,BC=AB=6,AC=,CE=ACAE=OB=OF,ABC=60°,OBF是正三角形FOB=60°,CF=64=2,EOF=60°S梯形OECF= S扇形EOF=,S阴影部分=S梯形OECFS扇形EOF=考点:1切线的判定;2扇形面积的计算10(1)3;(2)详见解析;(3)(-,3)【解析】试题分析:(1)把点B

15、(1,3)代入得到k的值;(2)通过证明,又P=P,进而得到PDCPAB,所以PDC=PAB,所以DCAB,根据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得到四边形ADCF和四边形DEBC都是平行四边形,所以AF=DC,DC=BE,进一步证得AE=BF;(3)设P(m,3),则D(m,0),A(m,),由题意得C(0,3),根据点的坐标表示PCD和PAB的面积,四边形ABCD的面积等于PAB和PCD的面积的差,据此解得m的值,即可得到点P的坐标试题解析:(1)把点B(1,3)代入得,解得k=3故答案为:3;(2)设P(m,3),则D(m,0),A(m,),由题意得C(0,3),又P=PPDCPAB,PDC=PAB,DC

16、AB,又ADCF,DECB,四边形ADCF和四边形DEBC都是平行四边形,AF=DC,DC=BE,AF=BE,AE=BF;(3) 设P(m,3),则D(m,0),A(m,),由题意得C(0,3),所以,所以-=4,解得m=,所以点P(-,3)考点: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坐标与图形;平行四边形的判定11(1)证明见试题解析;(2)证明见试题解析;(3)证明见试题解析【解析】试题分析:(1)由平行线的性质和圆周角定理得出,进而得出答案;(2)由ADPDBC,即可得出答案;(3)由ABPDBA,得出=DBPB,再利用(2)中所求得出答案试题解析:(1)ADBC,ADB=BDC,AB=BC;(2)A

17、PB=BAD,BAD+BCD=180°,APB+APD=180°,BCD=APD,又ADB=CBD,ADPDBC,DPBD=ADBC;(3)APB=BAD,BAD=BPA,ABPDBA,=,=DBPB,+ADBC=DBPB+ADBC,由(2)得:DPBD=ADBC,+ADBC=DBPB+DPBD=DB(PB+DP)=,即考点:1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2圆周角定理;3综合题;4压轴题12(1);(2)Q(,)或(,);(3),【解析】试题分析:(1)由tanACO=,求出OA的值,即可得出A点的坐标;然后把A点的坐标代入,求出b的值,即可得出二次函数的解析式(2)由Q为抛物

18、线对称轴上的一点,设点Q的坐标为(,n);然后根据OQC=CQP、CQP=OCQ,可得OQC=OCQ,所以OQ=OC,据此求出n的值,进而得出Q点坐标即可(3)根据题意,分三种情况:当时;当时;当时;然后根据二次函数的最值的求法,求出满足题意的实数、(),当时,y的取值范围为即可试题解析:(1)如图1,连接AC,二次函数的图象与y轴的交点为C,C点的坐标为(0,4),tanACO=,又OC=4,OA=1,A点的坐标为(1,0),把A(1,0)代入,可得0=1+b4,解得b=3,二次函数的解析式是:;(2)如图2,抛物线的对称轴是:,Q为抛物线对称轴上的一点,设点Q的坐标为(,n),抛物线的对称

19、轴平行于y轴,CQP=OCQ,又OQC=CQP,OQC=OCQ,OQ=OC,解得n=,Q点坐标是(,)或(,)(3)当时,二次函数单调递减,y的取值范围为,由,解得=3,2,2,由,解得=3,2,2,;当时,、当时,可得,y的取值范围为,由,可得,由,可得=3,2,2,没有满足题意的、;、当时,可得,y的取值范围为,解得:,1.981.92=3.93,没有满足题意的、当时,二次函数单调递增,y的取值范围为,××,可得:,0,=0,把代入,可得:,没有满足题意的、综上,可得:,当时,y的取值范围为考点:1二次函数综合题;2分类讨论;3二次函数的最值;4最值问题;5综合题;6压

20、轴题13(1);(2)(1,)或(1,);(3)F(1,4)或(1,4)或(1,12)【解析】试题分析:(1)把点A,B的坐标代入抛物线解析式,解方程组即可(2)作DM抛物线的对称轴于点M,设G点的坐标为(1,n),由翻折的性质,得到BD=DG;然后求出点D、点M的坐标,以及BC、BD的值;在RtGDM中,由勾股定理,求出n的值,即可求出G点的坐标(3)分三种情况讨论:当CDEF,且点E在x轴的正半轴时;当CDEF,且点E在x轴的负半轴时;当CEDF时;然后根据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求出点F的坐标各是多少即可试题解析:(1)抛物线经过点A(6,0),B(4,0),解得,抛物线的解析式是:;(2)如

21、图,作DM抛物线的对称轴于点M, ,设G点的坐标为(1,n),由翻折的性质,可得BD=DG,B(4,0),C(0,8),点D为BC的中点,点D的坐标是(2,4),点M的坐标是(1,4),DM=2(1)=3,B(4,0),C(0,8),BC=,BD=,在RtGDM中,32+(4n)2=20,解得n=,G点的坐标为(1,)或(1,);(3)抛物线的对称轴上存在点F,使得以C、D、E、F为顶点的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当CDEF,且点E在x轴的正半轴时,如图,由(2),可得点D的坐标是(2,4),设点E的坐标是(c,0),点F的坐标是(1,d),则,解得,点F的坐标是(1,4),点C的坐标是(1,0);当

22、CDEF,且点E在x轴的负半轴时,如图,由(2),可得点D的坐标是(2,4),设点E的坐标是(c,0),点F的坐标是(1,d),则,解得,点F的坐标是(1,4),点C的坐标是(3,0);当CEDF时,如图,由(2),可得点D的坐标是(2,4),设点E的坐标是(c,0),点F的坐标是(1,d),则,解得:,点F的坐标是(1,12),点C的坐标是(3,0);综上,可得抛物线的对称轴上存在点F,使得以C、D、E、F为顶点的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点F的坐标是(1,4)、(1,4)或(1,12)考点:1二次函数综合题;2分类讨论;3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与性质;4存在型;5翻折变换(折叠问题)综合题;6压轴题1

23、4(1);(2)2【解析】试题分析:(1)解方程组,得A(1,2),然后把A(1,2)代入中求出k的值即可得到反比例函数解析式;(2)解方程组,得D(2,1),再利用x轴上点的坐标特征确定B点和C点坐标,由三角形面积公式求解即可试题解析:(1)解方程组,得:,则A(1,2),把A(1,2)代入得k=1×2=2,所以反比例函数解析式为;(2)解方程组,得或,则D(2,1),当y=0时,x+1=0,解得x=1,则B(1,0);当y=0时,x+3=0,解得x=3,则C(3,0),所以BCD的面积=×(3+1)×1=2考点:反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的交点问题15(1)证明见试

24、题解析;(2)BE+CF的值是定值,为等边ABC边长的一半【解析】试题分析:(1)连结OB、OD,如图1,由于D为BC的中点,由垂径定理的推理得ODBC,BOD=COD,即可得到BOD=M=60°,则OBD=30°,所以ABO=90°,于是得到AB是O的切线;(2)作DMAB于M,DNAC于N,连结AD,如图2,由ABC为正三角形,D为BC的中点,得到AD平分BAC,BAC=60°,利用角平分线性质得DM=DN,得MDN=120°,由EDF=120°,得到MDE=NDF,于是有DMEDNF,得到ME=NF,得到BE+CF=BM+CN,

25、由BM=BD,CN=OC,得到BE+CF=BC,即可判断BE+CF的值是定值,为等边ABC边长的一半试题解析:(1)连结OB、OD,如图1,D为BC的中点,ODBC,BOD=COD,ODB=90°,BMC=BOC,BOD=M=60°,OBD=30°,ABC为正三角形,ABC=60°,ABO=60°+30°=90°,ABOB,AB是O的切线;(2)BE+CF的值是为定值作DMAB于M,DNAC于N,连结AD,如图2,ABC为正三角形,D为BC的中点,AD平分BAC,BAC=60°,DM=DN,MDN=120°

26、;,EDF=120°,MDE=NDF,在DME和DNF中,DME=DNFDM=DN,MDE=NDF,DMEDNF,ME=NF,BE+CF=BMEM+CN+NF=BM+CN,在RtDMB中,DBM=60°,BM=BD,同理可得CN=OC,BE+CF=OB+OC=BC,BE+CF的值是定值,为等边ABC边长的一半考点:1切线的判定;2等边三角形的性质;3定值问题;4探究型;5综合题;6压轴题16(1)m=4,k=-4;(2);(3)存在,P点坐标为(0,)或(0,)【解析】试题分析:(1)AOB的面积为2,点A的坐标为(-1,m)得,求出m的值,把点A坐标代入求得k的值即可;(

27、2)把A(-1,4)代入y=ax+3求出一次函数的表达式,联立,解方程组求出点C的坐标,进而求出AOC的面积;(3)假设存在,设P点坐标为(0,c)有:=6,进而求出c的值即可试题解析:(1)依题意得,m=4,A(-1,4),把点A(-1,4)代入得,k=-4,答:m=4,k=-4;(2)把A(-1,4)代入y=ax+3得:4=-a+3,解得a=-1,y=-x+3,又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为,联立,解得,C的坐标为(4,-1),又当x=0时y=-x+3=-0+3=3,OD=3,=;(3)答:存在 理由: 假设存在,设P点坐标为(0,c)有:=6,解得或,P点的坐标为(0,)或(0,), 故存在P点

28、使得PAC的面积为6考点:反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综合题17(1)证明见解析;(2)2【解析】试题分析:连接AC,根据已知条件利用等角对等边可以得到CF=BF;作CGAD于点G,先利用HL判定RtBCERtDCG,推出BE=DG,根据边之间的关系可求得BE的值,再根据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得到BCEBAC,根据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成比例,可得到BC2=BEAB,这样便求得BC的值,注意负值要舍去试题解析:(1)连接AC,如图C是弧BD的中点BDC=DBC又BDC=BAC在ABC中,ACB=90°,CEABBCE=BACBCE=DBCCF=BF;(2)作CGAD于点G,C是弧BD的中点CAG=BA

29、C,即AC是BAD的角平分线CE=CG,AE=AG在RtBCE与RtDCG中,CE=CG,CB=CDRtBCERtDCG(HL)BE=DGAE=AB-BE=AG=AD+DG即6-BE=2+DG2BE=4,即BE=2又BCEBACBC2=BEAB=12BC=±2(舍去负值)BC=2考点:圆周角定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18(1)a;(2)2;(3)【解析】试题分析:(1)四个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为a,其拼成的正方形面积为a2,边长为a;(2)如题图2所示,正方形MNPQ的面积等于四个虚线小等腰直角三角形的面积之和,据此求出正方形MNPQ的面积;(3)参照小明的解题思路,对问题做同样

30、的等积变换如答图1所示,三个等腰三角形RSF,QET,PDW的面积和等于等边三角形ABC的面积,故阴影三角形PQR的面积等于三个虚线等腰三角形的面积之和据此列方程求出AD的长度试题解析:(1)四个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为a,则斜边上的高为a,每个等腰直角三角形的面积为:a×a=a2,则拼成的新正方形面积为:4×a2=a2,即与原正方形ABCD面积相等,这个新正方形的边长为a;(2)四个等腰直角三角形的面积和为a2,正方形ABCD的面积为a2,S正方形MNPQ=SARE+SDWH+SGCT+SSBF=4SARE=4××12=2;(3)如图1所示,分别延长R

31、D,QF,PE,交FA,EC,DB的延长线于点S,T,W由题意易得:RSF,QET,PDW均为底角是30°的等腰三角形,其底边长均等于ABC的边长不妨设等边三角形边长为a,则SF=AC=a如答图2所示,过点R作RMSF于点M,则MF=SF=a,在RtRMF中,RM=MFtan30°=a×=a,SRSF=a×a=a2过点A作ANSD于点N,设AD=AS=x,则AN=ADsin30°=x,SD=2ND=2ADcos30°=x,SADS=SDAN=×x×x=x2三个等腰三角形RSF,QET,PDW的面积和=3SRSF=3

32、×a2=a2,SRPQ=SADS+SCFT+SBEW=3SADS,=3×x2,得x2=,解得x=或x=-(不合题意,舍去)x=,即AD的长为考点:四边形综合题19(1)AE=2CD,证明详见解析;(2)2或8【解析】试题分析:(1)根据GCDGAE后即可证明猜想正确(2)分当点F在线段AB上时和点F在线段BA的延长线上时利用AGHAEB求得线段BD的长即可试题解析:(1)线段AE、CD之间的数量关系为AE=2CD证明:如图1,延长AC与直线l交于点G依题意,可得1=2ACB=90°,3=4BA=BGCA=CGAEl,CDl,CDAEGCDGAE,AE=2CD(2)解:当点F在线段AB上时,如图2,过点C作CGl交AE于点H,交AB于点G2=HCB1=2,1=HCBCH=BHACB=90°,3+1=HCB+4=90°3=4CH=AH=BHCGl,FCGFEB,设CH=5x,BE=6x,则AB=10x在AEB中,AEB=90°,AE=8x由(2)得,AE=2CDCD=4,AE=8x=1AB=10,BE=6,CH=5CGl,AGHAEB,H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