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鱼类的生活与环境_第1页
第十六章 鱼类的生活与环境_第2页
第十六章 鱼类的生活与环境_第3页
第十六章 鱼类的生活与环境_第4页
第十六章 鱼类的生活与环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三篇第三篇 鱼类的生物学基础鱼类的生物学基础第十六章第十六章 鱼类的生活与环境鱼类的生活与环境第十七章第十七章 鱼类的年龄和生长鱼类的年龄和生长 第十八章第十八章 鱼类的摄食鱼类的摄食 第十九章第十九章 鱼类的繁殖鱼类的繁殖 第二十章第二十章 鱼类的洄游鱼类的洄游 第十六章第十六章 鱼类的生活与环境鱼类的生活与环境第一节第一节 鱼类与非生物环境的关系鱼类与非生物环境的关系第二节第二节 鱼类与生物环境的关系鱼类与生物环境的关系第三节第三节 生态系统的研究生态系统的研究第一节第一节 鱼类与非生物环境的关系鱼类与非生物环境的关系n鱼类与水域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包括鱼类与水域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包括

2、生物环生物环境境和和非生物环境非生物环境。n但是鱼类与外界环境的统一性也具有一定的局但是鱼类与外界环境的统一性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这首先受鱼类自身的基本生理条件所限限性,这首先受鱼类自身的基本生理条件所限制,所以制,所以鱼类对外界条件的适应都具有一定的鱼类对外界条件的适应都具有一定的范围范围。 影响鱼类生存的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很影响鱼类生存的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很多,就多,就非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来讲,主要有:来讲,主要有:温度、盐度、酸碱度温度、盐度、酸碱度溶解氧、二氧化碳、硫化氢、氨溶解氧、二氧化碳、硫化氢、氨光、声、电光、声、电底质、悬浮物底质、悬浮物水流、水压水流、水压污染物污染物一、

3、水温的影响一、水温的影响n鱼类是变温动物。多数鱼类的体温与其周围的水温鱼类是变温动物。多数鱼类的体温与其周围的水温相差相差不超过不超过0.1-10.1-1,只有,只有金枪鱼金枪鱼类相差达类相差达1010以以上。上。n水温对鱼类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水温对鱼类的影响主要表现为:1.1. 对对代谢代谢作用的影响。在适温范围内,水温升高,代谢作用作用的影响。在适温范围内,水温升高,代谢作用增强增强2.2. 对对生长生长的影响。在适温范围内,水温升高,生长加速。的影响。在适温范围内,水温升高,生长加速。3.3. 对对摄食和消化摄食和消化的影响。在适温范围内,水温升高,摄食旺的影响。在适温范围内,水温升高,摄

4、食旺盛,消化加速。盛,消化加速。4.4. 对对生殖生殖的影响。鱼类的生殖都要求一定的的影响。鱼类的生殖都要求一定的温度范围,有升温型和降温型温度范围,有升温型和降温型2 2类。类。5.5. 对对胚胎发育胚胎发育的影响。在适温范围内,水温的影响。在适温范围内,水温升高,胚胎发育加速。升高,胚胎发育加速。6.6. 对对行为行为的影响。水温往往成为鱼类开始洄的影响。水温往往成为鱼类开始洄游的信号。游的信号。7.7. 对对分布分布的影响。不同种类适温性有差异,的影响。不同种类适温性有差异,影响其分布。影响其分布。n根据鱼类对温度的适应情况,可以将鱼类划分为:根据鱼类对温度的适应情况,可以将鱼类划分为:

5、n热带性鱼类热带性鱼类( (暖水性鱼类暖水性鱼类) ) n温水性鱼类温水性鱼类 n冷水性鱼类冷水性鱼类 n根据鱼类对温度变化的耐受能力,鱼类可分为:根据鱼类对温度变化的耐受能力,鱼类可分为:n广温性鱼类广温性鱼类n狭温性鱼类狭温性鱼类n热带性鱼类:热带性鱼类:对水温的要求较高,适宜于在较高对水温的要求较高,适宜于在较高的水温中生活。的水温中生活。罗非鱼的生存温度范罗非鱼的生存温度范围为围为15153535。当水。当水温低于温低于1515时,罗非时,罗非鱼处于休眠状态。罗鱼处于休眠状态。罗非鱼最高临界温度约非鱼最高临界温度约40404141,最适宜,最适宜生 长 温 度 为生 长 温 度 为 2

6、 8 2 8 3232,罗非鱼繁殖温,罗非鱼繁殖温度在度在2020以上。以上。 n温水性鱼类:温水性鱼类:要求在温带水域条件下生活,属于要求在温带水域条件下生活,属于这种类型的鱼类很多,我国大多数淡水鱼类和近这种类型的鱼类很多,我国大多数淡水鱼类和近海的许多经济鱼类。海的许多经济鱼类。在在00以上至以上至32323333的水温均能生存的水温均能生存 鳙鱼鳙鱼n冷水性鱼类:冷水性鱼类:要求在较低水温条件下才能正要求在较低水温条件下才能正常生活的种类。常生活的种类。白斑狗鱼:白斑狗鱼:超过超过2020一一2222就不易生存。就不易生存。 n广温性鱼类:广温性鱼类:包括大部分温水性鱼类,适应包括大部

7、分温水性鱼类,适应于水温多变的环境。于水温多变的环境。n狭温性鱼类:狭温性鱼类:适温范围窄,经受不住温度的适温范围窄,经受不住温度的剧变。剧变。二、盐度的影响二、盐度的影响n溶解于水中的各种盐类,主要通过溶解于水中的各种盐类,主要通过渗透压渗透压影响鱼影响鱼体。鱼类对盐度的适应范围因种而异。体。鱼类对盐度的适应范围因种而异。n盐度:盐度:每每1000g1000g海水中溶解无机盐类的克数海水中溶解无机盐类的克数。n各种鱼类能够在不同盐度的水域中正常生活,与各种鱼类能够在不同盐度的水域中正常生活,与其具有完善的生理调节机制有关。其具有完善的生理调节机制有关。n很多鱼类对于盐度的缓慢变化,表现出很大

8、的忍很多鱼类对于盐度的缓慢变化,表现出很大的忍耐性,这一特点在生产上颇多利用。耐性,这一特点在生产上颇多利用。对鱼类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对鱼类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对鱼类对鱼类繁殖繁殖的影响。海水鱼的繁殖要求一定的影响。海水鱼的繁殖要求一定的盐度。的盐度。2. 对对胚胎发育胚胎发育的影响。过高、过低都会影响孵的影响。过高、过低都会影响孵化率。化率。3. 对对分布分布的影响。不同种类渗透压调节能力不的影响。不同种类渗透压调节能力不同,影响其分布。同,影响其分布。n根据鱼类对盐度的适应情况,可将鱼类分为:根据鱼类对盐度的适应情况,可将鱼类分为:n海水鱼类海水鱼类n淡水鱼类淡

9、水鱼类n洄游性鱼类洄游性鱼类n河口性鱼类(又称半洄游鱼类)河口性鱼类(又称半洄游鱼类)n根据鱼类耐受盐度变化的能力,鱼类可分为:根据鱼类耐受盐度变化的能力,鱼类可分为:n广盐性鱼类广盐性鱼类n狭盐性鱼类狭盐性鱼类1、海水鱼类:、海水鱼类:只适应生活于盐度较高的水域,终只适应生活于盐度较高的水域,终身生活在海洋内。身生活在海洋内。2、淡水鱼类:、淡水鱼类:只能适应极低的盐度,终身生活在只能适应极低的盐度,终身生活在淡水中。淡水中。3、洄游性鱼类:、洄游性鱼类:对盐度的适应有阶段性。对盐度的适应有阶段性。4、河口性鱼类(又称半洄游鱼类):、河口性鱼类(又称半洄游鱼类):大部时间生大部时间生活于盐度

10、界于淡水和海水之间的河口附近海区活于盐度界于淡水和海水之间的河口附近海区生活,有些在生殖季节溯河作产卵洄游。生活,有些在生殖季节溯河作产卵洄游。三、酸碱度(三、酸碱度(pH值)值)的影响的影响n即指水中氢离子浓度,一般以pH表示。 npH值主要决定于水中游离二氧化碳和碳酸盐的比例。n一般天然海水中的pH值比较稳定,通常在7.85-8.35的范围内,但在内陆水域及池塘中,pH值的变化较大。n各种鱼类有不同的pH值最适范围,一般鱼类多偏于适应中性或弱碱性环境。pH对鱼类的影响对鱼类的影响n在酸性水体内,可使鱼类血液中的pH值下降,使一部分血红蛋白与氧的结合完全受阻,因而减低其载氧能力。n当 pH值

11、超出极限范围时,破坏皮肤粘膜和鳃组织。n间接危害,如在酸性环境中细菌、藻类和各种浮游动物的生长、繁殖均受到抑制;硝化过程滞缓、有机物的分解速率降低,导致水体内物质循环速度减慢。 四、溶解氧四、溶解氧n大多数鱼类适应于用鳃来吸收水中溶解的氧气。少数鱼类尚具有辅助呼吸器官。n直接影响:溶氧不足,会造成窒息。n间接影响:充足的溶解氧有利于天然饵料的繁生,为养殖鱼类提供更多的食料。n鱼类以提高呼吸活动来应付溶氧之不足。当严重缺氧时,则产生“浮头”现象。溶解氧的来源及消耗溶解氧的来源及消耗n来源:大气中溶入和浮游植物或其他水生植物的光合作用。大气中氧的溶入速度一般与水温成反比,与大气压力成正比,亦与水的

12、机械运动如波浪、潮汐等有关。n消耗:水生生物的呼吸和有机物分解耗氧。鱼为什么晚上总浮出头?鱼为什么晚上总浮出头? n藻类藻类和其他植物一样到了夜间形成了与鱼争夺氧和其他植物一样到了夜间形成了与鱼争夺氧气的状态。气的状态。n晚间晚间气压气压都会比白天低,水中的溶氧量更为减少都会比白天低,水中的溶氧量更为减少。n到了天亮气压升高,水藻的光合作用也重新发生到了天亮气压升高,水藻的光合作用也重新发生,水中的氧气增加、充足,鱼也就不再浮头,而,水中的氧气增加、充足,鱼也就不再浮头,而是沉入水中开始觅食。是沉入水中开始觅食。五、溶解气体的影响五、溶解气体的影响二氧化碳n来源于各种水生生物的呼吸及有机物质的

13、氧化分解。除了以游离状态存在外,还有以碳酸盐和重碳酸盐的形式存在。水中高浓度的二氧化碳阻止了血液中二氧化碳向外弥散,导致鱼体内积累大量的碳酸,使血红蛋白氧饱和张力比正常的要高,因而尽管吸入多量的氧气,但血液还是充氧不足。硫化氢硫化氢(H H2 2S S)n是在溶氧不足时,含硫的有机物经嫌气性细菌分解产生,或者是富含硫酸盐的水质,经硫酸盐细菌的还原作用而生成。n当增加水中溶氧时,硫化氢即可被氧化而消失。n硫化氢对鱼类的毒害作用很强,易与血红蛋白中的铁化合而失去载氧能力。氨氨(NHNH3 3)n在缺氧或氧气不足的情况下,含氮有机物分解而成,或含氮化合物被反硝化细菌还原而成。n氨对于鱼类是极毒物质,

14、即使其浓度很低也会抑制鱼类生长。 六、光的影响六、光的影响水体中光的分布强度一般用透明度来表示。水体中光的分布强度一般用透明度来表示。n对对分布分布的影响:垂直分布。的影响:垂直分布。n对对摄食摄食的影响:许多鱼类靠视觉摄食。的影响:许多鱼类靠视觉摄食。n对对行为行为的影响:趋光行为。灯光捕鱼。的影响:趋光行为。灯光捕鱼。n对对体色体色的影响:的影响:n对对胚胎发育胚胎发育的影响:的影响:对对视觉器官视觉器官和和视觉视觉的影响:的影响:n真光层(由水面至水下80m):鱼类眼发达的程度正常;n弱光层(水下80m至400m):鱼类常具有比较大而发达的眼以弥补光度之不足;n无光层(400m以下):鱼

15、类向二个方向发展:一是具有特别发达的眼,并常常具有发光器;另一是眼睛退化或无眼,而代之以发达的侧线器官、触觉器官等。发光鲷发光鲷 暖水性能发光的底层小鱼,暖水性能发光的底层小鱼,体长一般在体长一般在58587575毫米,眼较大毫米,眼较大 生活在光线很弱的江湖混水底部的鱼眼一般较小,如泥鳅等生活在光线很弱的江湖混水底部的鱼眼一般较小,如泥鳅等生活在只有微弱光线的洞穴中的鱼,眼往往退化,如盲生活在只有微弱光线的洞穴中的鱼,眼往往退化,如盲鳉鳉,或极小,如黄鳝。或极小,如黄鳝。 很多鱼类对于光线有明显的趋光性,这一原理目前很多鱼类对于光线有明显的趋光性,这一原理目前已被应用到灯光捕鱼。已被应用到灯

16、光捕鱼。n鱼类的胚胎发育要求一定的光照条件,光与鱼类体色的变化具有密切联系。n浮性卵在光线充足的条件下才能正常发育,在暗处卵的发育将延缓,例如鲑鳟鱼则需在无光照的条件下发育,光线会延缓鱼卵的发育。金鳟鱼金鳟鱼七、声音的影响七、声音的影响n对行为的影响:鱼类能感受机械振动、次声波、声波和超声波。太强的声音不利。n鱼类对声音的感受器主要是测线器官、内耳下部的球状囊和瓶状囊。n鱼类不但能感受声音,而且许多种类还能发出声音。许多鱼类的发声器官是具有特殊肌肉组织的鳔。n在产卵繁殖季节,鱼类的发声对于吸引异性和集群活动均有一定的生物学意义。 八、电流的影响八、电流的影响n对行为的影响:鱼类对电流反应灵敏,

17、同时许多鱼类能用发电器官放电,在其身体周围形成电磁场。n鱼类所进行的放电可分为两种类型,即用于攻击或自卫的强放电和具有信号作用的弱放电。n现代渔业已进行电流捕鱼(应禁止)。九、底质及悬浮物的影响九、底质及悬浮物的影响n底质:有砂砾、软泥、岩石及珊瑚礁等类型。底质与鱼类的繁殖、索饵和越冬均有密切关系。n悬浮物:包括泥沙及有机悬浮物。n悬浮微粒对鱼类的机械作用。n悬浮微粒过多时,将导致水的混浊度增大,透明度降低,不利于天然饵料的繁生。n水中大量存在的悬浮微粒会使鱼类造成呼吸困难,严重时导致窒息死亡。十、压力与深度的影响十、压力与深度的影响n水的压力大小与深度有关。n限制鱼类的垂直分布。n对形态的影

18、响:深海鱼类骨胳薄而疏松,且富有弹性,连接骨与骨之间的腱亦比较疏松而易于分离,身体两侧的肌肉松弛不发达,口极大,胃的伸缩力强,肠内和血液内溶解气体很多。十一、水域污染十一、水域污染n水域污染的来源主要为工业废水。n主要有害成分为硫化物、氰化物、各种重金属离子、酚、醛、砷、硒及有机氯农药制品等。n此外有机物和各种营养盐类大量进入水域也可造成局部水域污染。污染对鱼类生活的影响污染对鱼类生活的影响n破坏食物链。 n影响水生生物的幼体、成体的正常生长。n危害鱼类的呼吸,甚至使鱼类窒息死亡。n有机物和大量营养盐类污染的水域,对水生生物的危害性很重要是表现在“赤潮”现象。赤赤 潮潮n当营养丰富的城市污水大

19、量污染水域时,导致赤潮浮游生物(夜光虫,中筋骨条硅藻等)的大量繁生而形成赤潮。n赤潮的危害: n大量赤潮生物的耗氧和大量赤潮生物死亡后分解过程的耗氧,可使水体溶氧耗尽,导致鱼虾类等生物窒息死亡。n大量赤潮生物会堵塞鱼类鳃,导致呼吸受阻。n有毒赤潮生物的毒素会随食物链传递,危害人类。第二节第二节 鱼类与生物环境的关系鱼类与生物环境的关系n鱼类与其他水生生物之间的关系甚为密切。有些生物可以直接或间接地作为鱼类的饵料,有些可以使鱼类患有各种疾病,有些直接吞食鱼类。n鱼与生物环境的关系,主要包括:n鱼类的种内关系n种间关系n与其它生物间的关系。一、鱼类的种内关系一、鱼类的种内关系主要有:主要有:1 1

20、、集群、集群2 2、残食、残食3 3、食物竞争、食物竞争4 4、通过非生物条件相互影响、通过非生物条件相互影响5 5、寄生、寄生1. 1. 集群集群n集群是种对环境的一种适应。n不是所有的鱼类在整个生命过程中都集群。许多鱼类在幼小时形成鱼群,成长后就分散活动,分散便于觅捕食物。n在其生命周期中,常常形成临时性的群体。n集群现象比较明显,且鱼群的大小、形状往往具有一定的形式。鱼群的大小常随着各种因素的影响而变化。鱼类集群的生物学意义鱼类集群的生物学意义n有利于繁衍后代。体外受精。n防卫。集群使得敌害无从下手,可以使敌害产生错觉,把鱼群误认为是一个巨大的个体,因而产生恐惧,不敢进行袭击。有时鱼群在

21、受到袭击时会迅速分散,一时使凶猛鱼不知所措。n集群还有助于鱼类逃离移动中的网具。n鱼群在游动时,还可形成有利于游泳的动水力学条件,比单独行动时减低了阻力,游泳的效力最高。2. 2. 残食残食n许多凶猛鱼类常以本种为食。n在食物条件恶化时,大量幼小鱼类被消耗后,就可缓和本种的食物生物基础的紧张状况。n有时幼鱼与大鱼的食性不同,幼鱼能吃较小食物,大鱼吞食幼鱼是间接地利用了水体中原来不能利用的食料基础。n有的报导提到狗鱼也摄食本种小鱼,但不易消化吸收,还产生不良反应。这可能是防止自相残害的一种制约因素在起作用。. .食物竞争食物竞争 在饵料不足的情况下。种内的食物竞争尤其严重。从种群生态的角度也是有

22、利的。. . 通过非生物条件相互影响通过非生物条件相互影响 如果池塘中放养的鱼类过密,就会因耗氧过多而发生缺氧现象,相互影响彼此的生活和生存。. .种内寄生种内寄生 角鮟鱇科鱼类中的一些种类,雄鱼远远小于雌鱼,并连附在雌体身上,以吸取雌鱼的体液为生,这种寄生现象对本种的生存起有利的作用。二、鱼类的种间关系二、鱼类的种间关系 鱼类的种间关系是在“种”形成过程中作为对环境的适应而产生的。种间关系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形式:n营养关系n共生n共栖n寄生n食物竞争1. 1. 营养关系营养关系n残食关系:即“捕食者被捕食者”的关系。这也是海洋生物种间关系的一种主要形式。由此构成了复杂的海洋食物链、食物网。n

23、凶猛鱼类在依靠牺牲者为食的基础上,产生了一系列在形态、生理方面的适应。n作为被凶猛鱼类猎食对象的温和鱼类,在长期生存竞争中亦随之形成了各种相适应的防御方式。n食性分化的适应关系n主要表现在食性的分化或食物组成的不同方面2. 2. 种间寄生种间寄生n种间寄生是鱼类中相当少见的现象,这方面我们可以看到两种寄生现象:n一种是寄生鱼较快的致寄主于死命。n另一种是不能很快使寄主死亡,但对寄主产生不良影响。3. 3. 共栖共栖n即两种都能独立生存的生物以一定的关系生活在一起,一方栖于另一方,对该方有益而对另一方无害的相互关系。4. 4. 食物竞争食物竞争n由于鱼类多为广食性种类。这也是鱼类种间比较普遍的一

24、种关系。三、鱼类与其他生物之间的关系三、鱼类与其他生物之间的关系n天然水体中的各种动植物与鱼类的关系十分密切,其中最主要的也是营养关系,即多数水生动、植物是鱼类的直接或间接食物。有些水生生物则是鱼类的敌害,其中有的寄生在鱼体表面或体内,消耗鱼类的营养物质或破坏鱼体组织;有的直接以鱼为食。( (一一) )细菌和真菌细菌和真菌n1.有益细菌:(1)帮助和促进消化:一些草食性鱼类消化植物性食物是依靠带入肠管的细菌来进行的;(2)净化水质:多数细菌是营养物质的还原者,对于物质循环起重要的作用。如光合细菌,EM等。在鱼类育苗和养殖上有意义。n2.有害细菌:有的细菌则是一些鱼病的病原体。( (二二) )水

25、生植物水生植物n水生植物包括水生高等植物和藻类两大类。1、直接作为饵料。2、改善和净化水环境。3、大型藻类和水草是产粘性卵鱼类的卵粒附着基。刺鱼和乌鳢等鱼类还要利用水草来筑巢产卵。4、少数水生食虫植物(狸藻),会捕食鱼苗。5、有些藻类如蓝绿藻类和甲藻类大量繁生时会形成赤潮,给鱼类的生存带来极大的危害。( (三三) )水生无脊椎动物水生无脊椎动物n水中有许多微小的无脊椎动物,如原生动物、轮虫,以及甲壳类中的枝角类、桡足类等,其中绝大多数种类是淡水中浮游动物的主要组成部分,是许多鱼类,特别是幼鱼,不可缺少的食料。刚孵出不久的幼鱼,开始总是要以较小的原生动物为食,往后即摄取较大的轮虫,逐渐转食更大的枝角类和桡足类。n也有许多水生无脊椎动物,不是鱼类的食料,却危害鱼类。(1)原生动物)原生动物n许多原生动物是鱼类的寄生虫,对鱼类的危害性很大。寄生性原生动物种类很多,能引起多种鱼病。如粘孢子虫、小瓜虫、车轮虫等。原生动物通常寄生在体表和鳃上,破坏皮肤组织和鳃组织,影响鱼的生长,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