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食管反流病 PPT课件_第1页
胃食管反流病 PPT课件_第2页
胃食管反流病 PPT课件_第3页
胃食管反流病 PPT课件_第4页
胃食管反流病 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教学内容:1. 胃食管反流病的发病机制与临床分型 2.诊断技术进展 3 .治疗策略选择 4.共识意见解读重点:胃食管反流病的食管外表现、诊断方法、治疗策略选择 难点:胃食管反流病的发病机制6:54第1页/共49页概念6:542 GERD是是胃内容物胃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反流入食管引起不适症状和引起不适症状和(或)(或)并发症的一种疾病。并发症的一种疾病。 糜烂性食管炎(reflux esophagitis, RE)GERD 非糜烂性反流病分类: (non-erosive reflux disease, NERD) Barrett食管(BE) 第2页/共49页6:54消化内科糜烂性食管炎或反流性食管

2、炎(RE) 有反流症状,同时内镜下食管粘膜有明显糜烂 溃疡等炎症病变者。 非糜烂性反流病(非糜烂性反流病( NERDNERD) 有反流症状,但内镜检查食管黏膜无明显病变。有反流症状,但内镜检查食管黏膜无明显病变。Barrett 食管(BE) 食管下段黏膜的复层鳞状上皮被单层柱状上皮所替换的一种病理现象。第3页/共49页 胃食管反流病胃食管反流病(GERD)(GERD)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消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消化道动力障碍性疾病。化道动力障碍性疾病。 发病机制:发病机制: 1 1、下食管扩约肌(、下食管扩约肌(LESLES)异常)异常 2 2、一过性、一过性下食管扩约肌松弛(下食管扩约肌松弛(TL

3、ESRTLESR) 3 3、食管裂孔疝、食管裂孔疝 4 4、胃排空障碍、胃排空障碍 发病机制发病机制第4页/共49页6:5455 5、内脏敏感性增高、内脏敏感性增高6 6、食管粘膜防御因素及反流物或吞咽物质对食、食管粘膜防御因素及反流物或吞咽物质对食管粘膜的损害管粘膜的损害7 7、夜间反流、夜间反流发病机制发病机制第5页/共49页 1 1、下食管扩约肌(、下食管扩约肌(LESLES)异常)异常 LESLES是指食管末端约34cm长的环形肌束。正常人静息时LES压为10-30mmHg10-30mmHg,为一高压带,防止胃内容物反流入食管。 吞咽时LES松弛,使食物通过进入胃腔。 正常人餐后有少量

4、胃食管反流,但由于抗反流防御机制的存在,这种生理性生理性胃食管反流时间短暂,不损害食管粘膜,常无症状。发病机制发病机制第6页/共49页 下列因素可影响下列因素可影响LESLES压力下降:压力下降: 贲门失迟缓症手术后、某些激素(缩胆囊素、胰升糖素、血管活性肠肽等),食物(高脂肪、巧克力等),药物(钙离子拮抗剂、地西泮)等。腹内压增高(妊娠、腹水、呕吐、负重劳动等)以及胃内压增高(胃扩张、胃排空延迟等)。发病机制发病机制第7页/共49页 2 2、一过性下食管扩约肌松弛一过性下食管扩约肌松弛(TLESRTLESR) 指非吞咽非吞咽情况下自发性LES松弛,松弛时间明显长于吞咽时LES松弛的时间,而且

5、LES压的下降速率更快, LES 的最低压更低。6:548TLESR 既是正常人生理性胃食管反流的主要原因,又是LES静息压正常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的主要发病机制。发病机制发病机制第8页/共49页6:5493 3、食管裂孔疝、食管裂孔疝 食管裂孔疝使食管对酸酸的清除降低 食管裂孔疝的疝囊的大小大小是反流性食管炎最强的预测因子。发病机制发病机制第9页/共49页食管裂孔疝第10页/共49页4 4、胃排空障碍、胃排空障碍 胃酸和胃蛋白酶胃酸和胃蛋白酶是造成食管粘膜损害是造成食管粘膜损害的最主要成分的最主要成分 胆汁胆汁中的非结合胆盐和中的非结合胆盐和胰酶胰酶也参与部也参与部分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的粘膜损害

6、过程。分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的粘膜损害过程。6:54发病机制发病机制第11页/共49页胃胃Sphincter of Oddi胆胰腺十二指肠胆汁反流胆汁反流酸反流酸反流5 cmFiber optic catheterpH catheter食道LES第12页/共49页5 5、内脏敏感性增高、内脏敏感性增高 部分患者无病理性食管酸暴露,对痛觉过敏。6、食管粘膜防御因素及反流物或吞咽物质对食管粘膜防御因素及反流物或吞咽物质对 食管粘膜的损害食管粘膜的损害 抗反流屏障减弱 食管对反流物的清除能力下降 反流物对食管粘膜攻击作用6:54发病机制发病机制第13页/共49页6:54消化内科食管黏膜屏障:上皮屏障:表

7、面黏液、不移动水层和表面HCO3-、 复层鳞状上皮后上皮屏障:黏膜下血液长期吸烟、饮酒以及抑郁等导致食管粘膜屏障作用下降。食管粘膜屏障作用下降导致反流性食管炎。7、夜间反流发病机制发病机制第14页/共49页食管、LES动力障碍 GERD酸、胆汁酸攻击因子 病因以及发病机制第15页/共49页促进反流产生的因素促进反流产生的因素6:5416裂孔疝减轻下段食道括约肌压力的食物(脂肪、辛辣食物、饮酒等)反流性食管炎吸烟餐后不活动暴饮暴食妊娠药物 Ca2+ 拮抗剂 安定 茶碱 抗胆碱药 阻滞剂第16页/共49页6:5417典型症状 1)烧心:自胃或下胸部冲向颈部的的感觉,餐后1小时出现,卧位、弯腰或腹压

8、增高时加重 2)反流: 反酸、反食、反胃、嗳气(餐后及平卧、前屈时加重)临床表现临床表现第17页/共49页6:54临床表现临床表现第18页/共49页6:5419食管外表现食管外表现:咳嗽、哮喘、咽喉炎咳嗽、哮喘、咽喉炎u反流物吸入气道反流物吸入气道 支气管黏膜炎症、痉挛支气管黏膜炎症、痉挛咳嗽、哮喘:咳嗽、哮喘: 阵发性、夜间发作、气喘。阵发性、夜间发作、气喘。 吸入性肺炎、肺间质纤维化吸入性肺炎、肺间质纤维化u反流物刺激咽喉部反流物刺激咽喉部咽喉炎、声嘶咽喉炎、声嘶 临床表现临床表现第19页/共49页6:54食管损伤食管损伤综合征综合征已证实已证实相关相关可能可能相关相关反流性食管炎反流性食

9、管炎反流性狭窄反流性狭窄Barrett食管食管食管腺癌食管腺癌反流性咳嗽反流性咳嗽反流性喉炎反流性喉炎反流性哮喘反流性哮喘反流性牙侵蚀反流性牙侵蚀咽炎咽炎鼻窦炎鼻窦炎特发性肺纤维化特发性肺纤维化复发性中耳炎复发性中耳炎典型反流症状典型反流症状反流相关胸痛反流相关胸痛症状症状综合征综合征食管综合征食管综合征食管外综合征食管外综合征临床表现临床表现第20页/共49页6:542124hPH监测食管测压滴酸试验食管吞钡核素检查24hBIL监测内镜检查实验室检查第21页/共49页6:5422内镜检查:内镜检查:诊断反流性食管炎最准确的方法,并能判断严重程度和有无并发症,但不能排除胃食管反流病。 1994

10、年洛杉矶分级法:年洛杉矶分级法: 正常:正常:黏膜无破损 A级:级:一个或一个以上黏膜破损,5mm B级:级:一个或一个以上黏膜破损,5mm,无无融合融合 C级:级:黏膜破损融合,融合,75%的食管周径 D级:融合,级:融合,75%的食管周径实验室检查第22页/共49页正常食管6:5423第23页/共49页 LA - A一个或一个以上黏膜破损,一个或一个以上黏膜破损,5mm第24页/共49页LA-B一个或一个以上黏膜破损,一个或一个以上黏膜破损,5mm,无融合无融合第25页/共49页LA-C黏膜破损融合,黏膜破损融合,75%的食管周径的食管周径第26页/共49页LA-D病灶融合,病灶融合,75

11、%的食管周径的食管周径第27页/共49页6:542824小时食管小时食管PH检测:检测:24小时食管小时食管pH监测:监测: pH4为确定反流存在的界限为确定反流存在的界限点。点。 pH4的时间称为反流时间,的时间称为反流时间,是临床应用最广泛的反流变量。是临床应用最广泛的反流变量。 实验室检查第28页/共49页6:5429BRAVO pH胶囊第29页/共49页观察指标: pH4的百分时间(诊断病理性反流最有价值) pH4次数 5分钟以上反流次数 最长反流时间 反流指数6:5430该项检查前3日停用胃动力药物和抑酸药物实验室检查第30页/共49页l 食管吞钡食管吞钡X线检查:线检查: 严重反流

12、性食管炎、食管癌l 食管诱发试验:食管诱发试验:目前临床上已较少使用l 食管测压:食管测压: LESLES静息压为10-30mmHg10-30mmHg,LES6mmHgLES6mmHg易致反流。可作为辅助性诊断方法6:5431实验室检查第31页/共49页1.PPI实验(标准剂量PPI、每天两次服用,疗程1-2周): 对拟诊患者或疑有反流相关食管外症状的患者,尤其是上消化道内镜检查阴性时。 如症状明显改善,则支持酸相关GERDGERD的诊断; 如症状改善不明显,则可能有酸以外的因素参与或不支持诊断。 PPI 试验具有方便、可行、无创和敏感性高的优点,缺点是特异性较低。 PPI阴性有以下几种可能:

13、 抑酸不充分; 存在酸以外因素诱发的症状;症状不是反流引起的。6:5432诊断诊断第32页/共49页6:542.食管反流监测未使用PPI者可选择单纯pH监测,若正在使用PPI者则需加阻抗监测,以检测非酸反流。食管pH测定和腔内阻抗技术的联合应用可以明确反流物为酸性或非酸性,同时明确反流物与反流症状的关系,可以监测出所有的反流事件,并可对抗反流屏障的功能作出最合理的判断,比两者分别单独应用要有优势。诊断诊断第33页/共49页6:54诊断诊断3.具有反流症状的初诊患者建议行内镜内镜检查检查,内镜检查正常者不推荐进行食管活检。 美国胃肠病学会建议首先行PPI试验,疗效欠佳再进行内镜检查。我国2006

14、年GERD共识就推荐先行内镜检查先行内镜检查,原因是我国胃癌及食管癌的发病率高,且胃镜检查已广泛开展,且成本低。第34页/共49页6:54诊断诊断4.食管钡剂造影不被推荐为GERD的诊断方法不推荐的原因是该检查的敏感性低,仅在患者存在吞咽困难时可考虑行此项检查。第35页/共49页6:54诊断诊断5.食管测压 了解食管动力状态,用于术前评估食管功能,可以帮助食管pH电极定位,不能作为GERD的诊断手段。第36页/共49页6:5437 典型反流症状典型反流症状+内镜检查内镜检查 阳性阳性 阴性阴性 24h食管食管PH监测监测 PPI试验性治疗试验性治疗诊断诊断第37页/共49页6:5438治疗目标

15、治疗目标缓解症状缓解症状治愈食管炎治愈食管炎提高生活质量提高生活质量预防复发和并发症预防复发和并发症第38页/共49页6:54消化内科治疗 改变生活方式与饮食习惯:改变生活方式与饮食习惯:1、高枕:、高枕:15-20cm2、避免睡前避免睡前2小时进食及餐后卧床小时进食及餐后卧床3、避免进食使、避免进食使LES压降低的食物:高脂、巧克力、咖啡、压降低的食物:高脂、巧克力、咖啡、浓茶,戒烟酒浓茶,戒烟酒4、尽量避免使用降低、尽量避免使用降低LES压的药物:硝酸甘油制剂、钙压的药物:硝酸甘油制剂、钙拮抗剂、茶碱、多巴胺受体激动剂拮抗剂、茶碱、多巴胺受体激动剂第39页/共49页是GERD治疗的首选药物

16、,单剂量治疗无效可改双倍剂量,一种PPI无效可尝试更换另一种PPI。6:5440治疗第40页/共49页4.对于合并食管裂孔疝的GERD患者以及重度食管炎(LA-C和LA-D级)患者,PPI剂量通常需要加倍5.对PPI治疗有效但需要长期服药的患者,抗反流手术是另一种治疗选择6.内镜治疗GERD的长期有效性有待进一步证实6:5441治疗第41页/共49页7. 西方国家有证据显示长期使用PPI可以增加 难辨梭状芽孢杆菌感染的风险,我国尚无相关 研究8.PPI与抗血小板药物联用对心血管事件发生率 的影响有争议,西方国家早期研究认定两者合用会增加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近期前瞻性对比研究认为无影响,我国尚无

17、高质量研究6:5442治疗第42页/共49页9.维持治疗方法包括按需治疗和长期治疗。NERD及轻度食管炎(LA-A级和LA-B级)患者可采取按需治疗。PPI为首选药物,抗酸剂也是可选药物10.PPI停药后正在复发,重度食管炎(LA-C级及LA-D级)患者通常需要PPI长程维持治疗(关于Barrett食管的治疗,请参考相关共识意见)6:5443治疗第43页/共49页On-demand治疗1.尚无统一定义,可认为采用双倍剂量的PPI治 疗8-12周后烧心和(或)反流等症状无明显改善2.PPI治疗无效原因众多,首先需检查患者的依从性,优化优化PPI的使用 a.持续的酸反流(不正确的用药时间,患者的用

18、药依从性差,病理性酸反流,PPI快代谢,高分泌状态,解剖异常如巨大食管裂孔疝) b.持续的胃和十二指肠非酸反流 c.食管粘膜完整性持续破坏 d.对酸、弱碱和(或)气体反流的食管高敏感性。第44页/共49页难治性GERD6:54难治性GERD患者采用食管阻抗-pH监测及内镜检查等进行评估4. 若反酸监测提示难治性GERD患者存在与症状相关的酸反流,可在权衡利弊后行外科手术治疗或加用抗瞬间下食管括约肌松弛治疗不建议对非酸反流者行手术治疗 小样本研究发现弱碱反流在术后反而有所增加。存在异常酸暴露的难治性GERD无论症状是否与反流相关,其术后5年的结果相似。治疗第45页/共49页6:54反流性食管炎尤其是重度食管炎(LA-C及LA-D级)患者,治疗后建议其定期进行随访2.对于Barrett食管患者,建议其定期进行内镜复查:l对不伴异型增生者每2年复查一次,如2次复查未检出异型增生和早期癌,可将复查间隔放宽至3年。l对伴轻度异型增生者,第1年应每6个月内镜复查1次,若异型增生无进展,可每年复查1次。l对重度异型增生的BE,有两个选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