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鹃行作者杜甫唐诗赏析_第1页
杜鹃行作者杜甫唐诗赏析_第2页
杜鹃行作者杜甫唐诗赏析_第3页
杜鹃行作者杜甫唐诗赏析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杜鹃行(作者:杜甫)唐诗赏析【作品介绍】杜鹃行的作者是杜甫,被选入全唐诗的第 219卷第3 首。此诗分三段,开头四句叹蜀帝化杜鹃之悲,中间八句悯杜鹃形声 之哀惨,结尾四句致感慨悲痛之意,含有感叹唐玄宗失去帝位的寓意。【原文】杜鹃行作者:唐;杜甫君不见昔日蜀天子,化作杜鹃似老乌 。寄巢生子不自啄,群鸟至今与哺雏。虽同君臣有旧礼,骨肉满 眼身羁孤。业工窜伏深树里,四月五月偏号呼。其声哀痛口流 血,所诉何事常区区。尔岂摧残始发愤,羞带羽翮伤形愚。 苍天变化谁料得,万事反覆何所无。万事反覆何所无,岂忆当殿群臣 趋。【注释】华阳风俗录:杜鹃大如鹊而羽乌。博物志: 杜鹃生子,寄之他巢,群鸟为饲之。曹植诗:

2、“仓卒骨肉情。”陶潜 祭妹文:“遗孤满眼。”谢庄月赋:“羇孤递进。”曹植白鹤 赋:“恒窜伏以穷栖。”阮瑀诗:“深树犹沾裳。”吕氏春秋:“号 呼而走之。”风俗录:杜鹃声哀而吻有血。辛延年诗:“一心 抱区区。”西京赋:“朴丛为之摧残。”毋丘俭诗:“但当养羽 翮。”【创作背景】黄鹤认为此诗作于公元761年(唐肃宗上元二年)。 他说:“李辅国劫迁上皇,乃上元元年七月事。此诗借物伤感,当属 上元二年作。观其诗意,乃感明皇失位而作。”【赏析】仇兆鳌 杜 诗详注:杜鹃行,伤旧主之孤危也,起含寓意。蜀天子,化杜鹃, 怜之也。寄子代哺,蜀帝之分犹存焉。中间八句悯杜鹃形声之哀惨。 君臣旧礼,承哺雏。伏树号呼,自伤

3、孤立也。哀声流血,承号呼。含 愤包羞,备言失所也。杜臆:伤形愚,哀其有情而不能自达。末四 句致感慨悲痛之意。当殿群趋,遥应蜀天子。此诗分三段。中间八句, 首尾各四句。朱鹤龄注:鲍照行路难:“愁思忽而至,跨马出国门。 举头四顾望,但见松柏荆棘郁蹲蹲。中有一鸟名杜鹃,言是古时蜀帝 魂。声音哀苦鸣不息,羽毛惟悴似人髠。飞走树间逐虫蚁,岂忆往日 天子尊。念此死生变化非常理,中心恻怆不能言。”此诗意所本也。 洪迈随笔云:明皇为辅国劫迁西内,肃宗不复定省,子美作杜 鹃行以伤之。黄鹤曰:上元元年七月,李辅国迁上皇,高力士及旧 宫人皆不得留,寻置如仙媛于归州,出玉真公主居玉真观。上皇不怿, 成疾。诗曰:“虽同

4、君臣有旧礼,骨肉满眼身羇孤。”盖谓此也。卢元 昌曰:蜀天子,虽指望帝,实言明皇幸蜀也。禅位以后,身等寄巢矣。 劫迁之时,辅国执鞚,将士拜呼,虽存君臣旧礼,而如仙、玉真一时 并斥,满眼骨肉俱散矣。移居西内,父子睽离,羇孤深树也。罢元礼, 流力士,彻卫兵,此摧残羽翮也。上皇不茹荤,致辟谷成疾,即哀痛 发愤也。当殿群趋,至此不复可见矣。此诗托讽显然。鹤注援事证诗, 确乎有据。张綖疑“羞带羽翮伤形愚”句,谓非所以喻君父,亦太泥 矣。盖托物寓言,正在隐跃离合间,所谓言之者无罪也。或疑劫迁西 内,宫禁秘密,子美远游西蜀,何从遽知之?曰:蜀有节镇,国家大 事,岂有不知者。故曰朝廷问府主。其以杜鹃比君,本缘望

5、帝而寓言, 非擅喻禽鸟也。【作者介绍】杜甫(712 770 ),字子美,自号少陵 ii野老,汉族,巩县(今河南巩义)人。杜甫曾祖父(杜审言父亲)起 由襄阳(今属湖北)迁居巩县(今河南巩义)。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 主义诗人。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 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 来,诗艺精湛,他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世尊称为“诗圣”,他的诗也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 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 李杜”。更多古诗欣赏文章敬请关注“”的杜甫的诗全集栏目。()杜甫的诗被称为“诗史”,是因为在杜甫所作的诗多诗风沉郁顿挫,忧 国忧民。杜甫

6、的诗词以古体、律诗见长,风格多样,以“沉郁顿挫” 四字准确概括出他自己的作品风格, 而以沉郁为主。杜甫生活在唐朝 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 他的诗反映当时社会矛盾和人民疾苦,他的诗记录了唐代由盛转衰的 历史巨变,表达了崇高的儒家仁爱精神和强烈的忧患意识,因而被誉 为“诗史”。杜甫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杜甫一生写诗一 千五百多首,其中很多是传颂千古的名篇,比如“三吏”和“三别”, 并有杜工部集传世;其中“三吏”为石壕吏新安吏和潼 关吏,“三别”为新婚别无家别和垂老别。杜甫流传下来 的诗篇是唐诗里最多最广泛的,是唐代最杰出的诗人之一,对后世影 响深远。杜甫作品被称为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 杜甫善于运用古典诗歌的许多体制, 并加以创造性地发展。他是新乐 府诗体的开路人。他的乐府诗,促成了中唐时期新乐府运动的发展。 他的五七古长篇,亦诗亦史,展开铺叙,而又着力于全篇的回旋往复, 标志着我国诗歌艺术的高度成就。杜甫在五七律上也表现出显著的创 造性,积累了关于声律、对仗、炼字炼句等完整的艺术经验,使这一 体裁达到完全成熟的阶段。有杜工部集传世。其中著作有闻官 军收河南河北、春望、绝句、望岳等等。【繁体对照】全唐 詩卷219_3【杜鵑行】杜甫君不見昔日蜀天子,化作杜鵑似老烏。 寄巢生子不自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