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体管两级耦合放大电路设计-_第1页
晶体管两级耦合放大电路设计-_第2页
晶体管两级耦合放大电路设计-_第3页
晶体管两级耦合放大电路设计-_第4页
晶体管两级耦合放大电路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2014级模拟电子技术课程设计说明书 晶体管放大电路院 、 部: 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 学生姓名: 学 号: 指导教师: 张松华 职称 副教授 专 业: 班 级: 完成时间: 摘 要放大器是能把输入信号的电压或功率放大的装置,由电子管或晶体管、电源变压器和其他电器元件组成,在通讯、广播、雷达、电视、自动控制等装置中都离不开放大器。放大器已经在这个高度发达的社会中,成了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通常放大电路的输入信号是很微弱的,一般为毫伏或微伏数量级,因此应用中经常需要把几个单级放大电路连接起来,使信号逐级得到放大,方可在输出获得必要的电压幅值。由几个单级放大电路连接起来的电路称为多级放大电路

2、,多级放大电路中,每两个单级放大电路之间的连接方式叫耦合,如果耦合电路是采用电阻、电容进行耦合,则叫做“阻容耦合”。课题设计了一个两级放大电路,为了尽可能保证不失真放大并且兼顾放大电路稳定性的要求,两级放大电路采用阻容耦合方式进行了设计,然后采用Multisim软件对所设计的两级阻容耦合放大电路进行了仿真,仿真结果符合设计要求,然后利用AD软件制出PCD图,再完成实物制作和调试,调试结果表明,所设计的两级阻容耦合放大电路负载增益为61.33,空载增益为72.58,基本达到设计要求。 关键词 : 晶体管; 放大电路;阻容耦合;通频带;增益目 录1 绪论11.1 阻容耦合电路介绍11.2 设计要求

3、12 设计原理及参数设定22.1电源设计22.1.1电源变压器设计22.1.2整流电路设计22.1.3滤波电路设计32.1.4 稳压电路设计42.2 放大电路设计52.2.1 第一级放大电路设计52.2.2第二级放大电路设计73 电路仿真和分析93.1空载调试93.2 负载调试104 电路制作与调试114.1 电路制作114.2 调试与分析114.2.1 直流稳压电源的调试114.2.2放大电路的调试11结束语13参考文献14致 谢15附录A 原理图16附录B PCB图17附录C 实物图18附录D 元器件清单191 绪论1.1 阻容耦合电路介绍放大器是能把输入信号的电压或功率放大的装置,由电子

4、管或晶体管、电源变压器和其他电器元件组成,在通讯、广播、雷达、电视、自动控制等装置中都离不开放大器。放大器已经在这个高度发达的社会中,成了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通常放大电路的输入信号是很微弱的,一般为毫伏或微伏数量级,因此应用中经常需要把几个单级放大电路连接起来,使信号逐级得到放大,方可在输出获得必要的电压幅值。由几个单级放大电路连接起来的电路称为多级放大电路,多级放大电路中,每两个单级放大电路之间的连接方式叫耦合,如果耦合电路是采用电阻、电容进行耦合,则叫做“阻容耦合”。阻容耦合放大电路由于耦合电容的隔直作用,使各级放大电路的静态值可单独调整;多级放大电路的放大倍数是各级放大倍数的乘积

5、。两级阻容耦合放大电路,在尽可能保证不失真放大,同时也保证了放大电路稳定性的要求,在分立元件的放大电路中经常被采用。1.2 设计要求 1.2.1 基本要求(1)放大电路有合适的静态工作点; (2)通频带内,空载时信号电压放大倍数大于70; (3)单电源供给,电压为12VDC; (4)输入电阻接近10k; (5)值为80100左右; (6)通频带范围20HZ20KHZ; 1.2.2 扩展要求 (1)接10k后,信号电压放大倍数维持在60以上; (2)供电直流电源改为采用两节9V电池供电; (3) 最大不失真输出信号;2 设计原理及参数设定2.1电源设计直流稳压电源是一种将220V工频交流电转换成

6、稳压输出的直流电压装置,它需要变压、整流、滤波、稳压四个环节才能完成。直流稳压电源框图如图1所示: 图1直流稳压电源框图 2.1.1电源变压器设计在电容滤波的整流电路中,变压器次级线圈除供给负载电流外,还要向电容充电。由于充电时的电流瞬时值很大,因此通过变压器次级线圈的电流平均值虽然等于I1,但通过变压器次级线圈的有效值I2要比I1大,I2和I1的关系决定于电流脉冲波型的形状,波型愈小,有效值愈大。一般取 (1) 2.1.2整流电路设计整流电路的作用是将交流降压电路输出的电压较低的交流电转换成单向脉动性直流电,这就是交流电的整流过程,整流电路主要由整流二极管组成。经过整流电路之后的电压已经不是

7、交流电压,而是一种含有直流电压和交流电压的混合电压,习惯上称单向脉动性直流电压。二极管单相全波整流电路如图2所示。 图2单相全波整流电路原理图 在U2的正半周内,二极管VD1、VD3导通,VD2、VD4截止;U2的负半周内,VD2、VD4导通,VD1、VD3截止。正负半周内部都有电流流过的负载电阻RL,且方向是一致的。电路的输出波形如图3所示。图3整流电路输出波形图 流过每个二极管的直流电流:  (2) 有载时的直流输出电压: (3) 故变压器次级线圈电压的有效值: 在桥式整流电路中,每个二极管都只在半个周期内导电,所以流过每个二极管的平均电流等于输出电流的平均值的一半,即电路中的每

8、只二极管承受的最大反向电压为2U2(U2是变压器副边电压有效值)。 (4) 可根据ID和U反值选二极管。可选用整流二极管IN4004(标准整流电流为1A,最大反向工作电压为400V)。2.1.3滤波电路设计滤波电路常用于滤去整流输出电压中的纹波。在设计中,常利用电容器两端的电压不能突变和流过电感器的电流不能突变的特点,将电容器和负载电容并联或电容器与负载电阻串联,以达到使输出波形基本平滑的目的。选择电容滤波电路,直流输出电压: (5)直流输出电流: (6)I2是变压器副边电流的有效值。RLC(RL为负载阻值)越大,电容器放电越慢,输出电压平均值越大。一般可选放电时间常数RLC大于整流周期(35

9、)倍,对桥式整流来说,整流周期等于交流电网周期的一半,即: (7) (8) (7)(8)式中,T为交流电网周期,RL为负载电阻 (9)电容耐压UC>=1.414×10=14.14V2.1.4 稳压电路设计 前面所讨论的整流滤波电路,都是不能保证输出稳定的直流电压。输出电压不稳定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由于输入电压不稳定(通常交流电网允许有±10的波动),而导致整流滤波电路输出直流电压不稳定; (2)由于整流滤波电路存在内阻,当负载变化时,引起负载电流发生变化,使输出直流电压发生变化; (3)由于电子元件(特别是导体器件)的参数与

10、温度有关,当环境温度发生变化时,引起电路元件参数发生变化,导致输出电压发生变化; (4)整流滤波后得到的直流电压中仍然会有少量纹波成份,不能直接供给那些对电源质量要求较高的电路。 所以,为了得到输出稳定的直流电压,经整流滤波后的直流电压必须采取一定的稳压措施才能适合电子设备的需要。本次课程设计的稳压电源由W78系列的三端稳压器W7805,W7809,W7812和W79系列的三端稳压器W7905,W7909,W7912提供稳定的输出电压。78系列输出正电压,79系列输出负电压,05,09,12代表所能稳定输出的电压值。它们有一系列固定的电压输出,应用非常的广泛。每种类型由于内

11、部电流的限制,以及过热保护和安全工作区的保护,使它基本上不会损坏。如果能够提供足够的散热片,它们就能够提供大于1.5A的输出电流。虽然是按照固定电压值来设定的,但是当接入适当的外部器件后,就能获得各种不同的电压和电流。2.2 放大电路设计由于设计要求实际电压增益与输入电阻都比较大(A>60,Ri=10k),单靠一级放大电路器远远不能满足要求,这就需要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基本单元放大电路连结起来组成多级放大电路,使信号逐级放大到所需要的程度且能保证输入电阻也符合设计要求。其中每个基本单元放大电路为多级放大器的一级,级与级之间的联结方式称为耦合方式,两级之间通过耦合电容及下级输入电阻连接称之为

12、阻容耦合。由于电容有隔直作用,使前后级的直流工作点可以单独计算和调整,课题采用两级阻容耦合放大电路来进行设计,设计原理图如图4所示 图4 两级阻容耦合放大电路原理图2.2.1 第一级放大电路设计 确定第一级的电路参数.第一级放大电路原理图如图5所示。图5第一级放大电路原理图 静态工作点的设定:取,取 则 (10) (11) 取 R4=200,Ri1=RB1llrb1+(1+)R4=10K (12) Rb13Rb2 (13) Rb2=90k 其中Rb1=R1+R6 Rb2=R2 Re=R2 取标称值Re=2.4K 要求Av1>15 则 (其中RL1=RC1 llRi2) (14) 可得 R

13、L1>3.4 又 rbe2+(1+)R1125 k 为了控制增益不过于大取 R11=300 Ri210 k Rc1>5.2 K 取标称值Rc1=6 K2.2.2第二级放大电路设计 确定第二级的电路参数。第二级放大电路原理图如图6所示.图6第二级放大电路原理图 要求负载电阻RL=10K时,负载增益 (15) =1.3k 8.7RC2>13k RC>1.5 k 为了便于调节,取 R2=R8=30K R1=R7=30k R5=R10=2.2k (16) 空载增益 Av2=>5 (17) 综合(15)(17)取 RC2=1.6K 静态工作点的设定:调节静态工作点Q2使电路

14、不失真 取R7+R9=30+10=40 k = VBQ2=12×=5.1V IEQ2=1.76mA VCEQ2=12-1.76(1.6+2.5)=4.8V 确定C1-C3:由于有两级电容耦合,根据多级放大器下限截止频率的计算公式 (18) 假设每级下限频率相同,则各级的下限频率应为又因为 fL=20HZ所以 C13(110)1/(2fLR L) 1.212uF选取C13=3 电路仿真和分析3.1空载调试 当时,电压增益仿真结果如图7所示图7增益仿真图() 数据分析:A通道为输入,B通道为输出,。由图7可求出电路的空载增益为 满足设计要求 3.2 负载调试 当时,电压增益仿真结果如图8

15、所示图8增益仿真图() 数据分析:A通道为输入,B通道为输出,。由图8可求负载增益为 满足设计要求4 电路制作与调试4.1 电路制作 通过对课题的仔细研究,确定了电路的原理图,并仿真成功,然后利用AD软件制出PCD图,最后完成了实物制作。4.2 调试与分析4.2.1 直流稳压电源的调试课程设计的稳压电源由78系列的三端稳压器7805,7809,7812和79系列的三端稳压器7905,7909,7912提供稳定的输出电压。经过实际的测量,输出电压分别为12.01V,9.02V,4.99V和-12.08V,-8.99V,-5.12V理论值和实际的测量值比较接近。4.2.2放大电路的调试(1)负载调

16、试图9负载调试波形图(RL=10K) 由图9可读出输出电压为2.76V,而设定的输入电压为45mV,从而可求负载增益AV满足设计要求。(2)空载调试图10空载调试波形图由图10可读出输出电压为3.20V,而设定的输入电压为45mV,从而可求出空载增益AV 满足设计要求。结束语 这次课程设计终于结束了,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尤其是对未知的探索,对知识的渴求,一步一步地纠正自己的思路。在连接电路中遇到了不少问题,包括原理的理解,实验电路的设计。通过这次课程设计,不断地查找资料,加深理解了专业知识,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对放大倍数.负反馈,通频带有了更深一步的认识。同时也让我明白了一个人的力量是渺

17、小的,只有在小组的合作下,才能更好的完成设计,达到设计要求。我明白了基本理论知识与实践设计的差别,好多理论上可行的东西就是调试不出来,这时候就得自己寻找错误,是不是电路连接有错,还是实验设备的问题。通过小组的合作,终于成功完成了此次课程设计,让我明白了课堂上学的知识远远是不够的,理论与实践结合才能发挥最大的效果,同时一个人的力量是渺小的,团队合作的力量远远大于一个人闭门造车。参考文献1杨元挺.电子技术技能训练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1281312戴伏生.基础电子电路设计与实践 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6. 47523姚福.电子电路设计与实践 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18、,2007.77834梁宗.电子技术基础课程设计 M.武汉: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2008.48525张友汉.电子技术试验与实训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83916康华光.模拟电子技术基础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101177 485513 致 谢 本小组在设计参数以及仿真时遇到了两个问题,第一个是仿真时同时出现了上限失真和下限失真,在此很感谢我们的指导老师张松华老师提供的帮助,老师一针见血的指导令本小组钦佩,诚然,老师的帮助是不可或缺的;第二个问题是多级放大电路的通频带设计的问题,在此非常感谢老师,老师不辞辛苦在百忙中抽空帮我们分析了电路,本小组受益匪浅。另外需要感谢给本小组提供建议。附录A 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