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心理学第十章至十四章名词解释及填空_第1页
实验心理学第十章至十四章名词解释及填空_第2页
实验心理学第十章至十四章名词解释及填空_第3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学习好资料欢迎下载实验心理学第十章至十四章名词解释及填空1. 1920年华生和雷纳从事一项“制约情绪反应”实验研究。2. 1924年琼斯(Mary Cover Jones)从事反制约实验。3情绪的先天获得-哈罗的实验4. 形容词检表自50、60年代以来,为了了解成人的情绪体验,研究者们建立了一种简便、 通用的测量技术,称之为形容词检表(Adjective Check List,简称ACL )。5. 心境(mood是一种比较微弱、持久具有渲染性的情绪。换句话说,心境就 是延续一定时期(几天或更长些)的淡薄而朦胧的情绪状态。6. 情绪心境测查量表(Emotion-Mood Measurement

2、Scale)是普鲁奇克(Plut chik,1969)以他的情绪维量理论为基础,用形容词检表测量方法编制而的。7. 面部动作编码系统(面部动作编码系统 书本没有,为补充内容) 面部动作编码系统(facial action coding system,简称 FACS),它是艾克曼等人(Ekman et al.,1978)在总结过去对面部表情评定工作的基础上制定出的一个尽最大可能区分面 部运动的综合系统,它是迄今为止最为详尽、最为精细的面部运动测量技术, 它 能够测量和记录所有可观察到的面部行为。面部动作编码系统在制订过程中详细地研究了面部肌肉运动与面容变化的关系。8. 条件性情绪技术是指运用条件

3、反射来研究情绪的一种技术,即根据条件化的结果来推断内部情绪。条件化情绪技术往往是将条件反射程序加载在一个正在进 行的操作行为上,使条件反射对正在进行的操作行为产生影响,并依据操作行为的变化来推测情绪。9. 挫折阿姆塞尔认为挫折是当有机体在先体验到奖赏后,又体验到无奖赏时所出现 的情绪。依据这一定义,阿姆塞尔设计了最初形式的双跑道程序,被试在这一程序中发生 的行为变化是挫折情绪的体现10. 迈耶(Mayer)和麦克霍斯(McHose)使用双跑道程序研究了欢快情绪。11. 对刺激-反应法的评价总地来说,刺激-反应法具有如下优点:(1)控制相当严密,刺激和反应变化间存在一一对应关系,易于解释因果 联

4、系,有助于提高内部情绪推断的正确性,比如:在每分钟一次反应的基线上, 加载每10秒一次的积极条件刺激,一定会导致基线行为频率的降低,根据这种 一一对应的关系,便可以推断行为改变是由于条件刺激所引起的欢快情绪的作 用;(2)程序内部可操纵的变量多。比如:条件化情绪技术既可以对条件刺激 与原有行为的先后次序进行操纵,也可以对基线行为强化时程的性质进行操纵。 多角度的操纵便于了解情绪对行为影响的各个方面;(3)解决了研究伦理方面的难题。情绪研究的一大问题就是负性情绪研究对人 类被试的伤害性,比如:小艾尔伯特实验长期以来面临的最大质疑就是幼时的恐 惧习得是否会影响艾尔伯特的终身发展。而刺激-反应法秉承

5、了行为主义的研究 模式,以动物为被试,通过动物心理来类推人类心理,虽然,这种类推在信效度 方面的仍存在问题,但也不失为解决道德难题的良策。虽然这一方法有诸多的优势,但它仍有一些不足需要进一步完善:(1)主观因素会干扰对实验结果的解释。上述条件化欢快实验的结果可以解释欢快情绪这一中介变量在起作用,也可以单纯地将其看成为食物驱力的作 用。情绪是一种内部的心理过程,无法用语言表达自己情绪的动物是否真的具有 和人类一样的情绪呢?用刺激一反应法对内部情绪进行推断时,必然会带有主观性;(2)只可用于研究情绪本身。刺激-反应法仅仅适用于根据刺激、反应间 的联系来推断被试经历的情绪过程,而无法研究情绪变量与其

6、他心理变量的关系。然而,情绪作为一种弥散的心理状态,其研究的重点应是挖掘情绪对其他心 理过程的作用或影响,而刺激-反应法已无法适应情绪研究的这一趋势。 基于此, 情绪诱导法等其他研究方法应运而生。第十一章个体差异研究1. 划消测验是一种测量一般工作能力的非文字测验。2. 动作速度 是指肢体在单位时间内所移动的距离或所完成动作的数量。是评 价熟练程度和运动能力的重要指标。3. 动作技能是指那些通过练习巩固下来的、已经自动化、完善了的动作方式。4. 西肖尔音乐能力测验:一种用于测定一般人的音乐能力,另一种用才能的 人的音乐能力。包括六项指标,即音高、音强、时间、和谐、音调的记忆和节奏的感觉。5.

7、双胞胎研究就是行为遗传学中具有奠基意义的研究。这项从1979年开始的研究主要是由布沙尔、林垦等( Bouchard、Lykken等,1990)完成的(这 项研究中除了探讨人格的遗传决定因素外,同时也测量了生理、智力、心理兴趣、社会态度等变量)6. 类型论就是根据某种标准将具有相似人格特质的人加以归类,归类后就 以该类最具代表性的特性加以命名的理论。7. 特质论把人格看作是由许多特质所构成,认为人格特质是所有人所共有的,只是每个人在特制连续体上处于不同位置。8. 场独立是 指一种内部信息加工较少受外界参照物影响的认知风格场依存是 指一种倾向于以外界的参照作为内部信息加工依据的认知风格。 第十二章

8、社会心理学1. 共作效应(coaction effect),即如果有进行相同活动的其他人在场,当 事人的作业效绩会有所提高。特里普利特(Triplett)最先在查阅正式自行车比赛记录时注意到了这种效应。2. 观众效应个体从事活动时,是否有观众在场,观众多少及观众的表现对其活动效率有明显的影响。最早是由米尤曼(Meuma nn)在1904年发现的3. 社会规范实验社会活动的准则。它是人类为了社会共同生活的需要, 在社会互动过程中衍生出来,相习成风,约定俗成,或者由人们共同制定并 明确施行的。哥伦比亚大学的 谢里夫是通过研究自主运动错觉(autokinetic illusion),来 探究社会规范

9、的影响及其发展。4. 阿希(1951,1956,1958)的简单实验5. 1963年,米尔格拉姆将这种隐含的压力换成直接的权威命令,由此开始另外一个在社会心理学上颇有争议的经典实验研究,也就是对服从(obidience的研究。6. 实验的有效性(validity in experiments ),也可以称作”实验效度”,有两 层含义:其一,实验设计中自变量的改变确实能引起实验因变量的效果;其二,实验设计使得被试的意识和行为真正参与到实验情境中,自然地显现为主试所需要的心理活动。7. 实验中的现实性(realism in experiments)意义,采用实验方法所研究的 社会心理现象应具有社会

10、现实意义,是那种生活在现实生活中的人们身上确实发 生的现象。美国社会心理学家阿伦森和卡尔史密斯(Aronson和Carlsmith, 1968)把现实性区分为实验现实性(experimental realism)和世俗现实性8. 心理现实性(psychological realism)。这种现实性的含义是指实验中诱发的心理过程和日常生活中发生的心理过程的相似程度。阿伦森等人提出来9. 内隐社会认知 是指人对各种刺激的内隐加工过程(Greenwald和Banaji, 1995),即在社会认知过程中,虽然行为者不能回忆某一过去经验,但这一 经验已潜在地对行为者的行为和判断产生影响。10. 内隐态度

11、(Implicit Attitudes),即过去经验和已有态度积淀下来的一种 无意识痕迹,它潜在地影响个体对社会客体的情感、认识和行为。11. 晕轮效应早在1920年,桑代克就提出了晕轮效应,即个体将社会对象的某一特性扩 散到整体的心理现象。12. 纯粹接触效应个体对特定事物的接触频率与喜爱程度之间存在密切的相关,即纯粹接触效应,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日久生情”。第十三章环境心理学1. 人类的拥挤研究1972年,社会学家加尔(Galle, O. R.)、戈夫(Gove, W. R.)和麦克弗森 (McPherso n, J. M.)用相关法在美国芝加哥进行了拥挤与社会病态的研究。2. 现场研究

12、塞格特(Saegert, S)、麦金托什(Mackintosh, E.)和韦斯特(West, S) 于1975年采用现场研究法,在曼哈顿一家百货商店的鞋部进行实验。第十四章工程心理学1. 实验室实验法具有以下优缺点:(1、更严格的控制或排除干扰变量或无关变量对实验结果的影响,使得对自变量和因变量 关系的揭示不易受无关变量的污染;(2、对被试行为的控制更为容易,实验者可根据自己的意愿对被试进行操纵,产生所需研 究的行为,而不必受被试所处情景的局限;(3、实验室实验的可重复性高,某一实验室中所得出的结论可以被反复验证。其缺点在于:首先,在实验室条件下所得到的结果缺乏概括力,即外在效度较低;其次,实 验室条件与现实生活条件相去甚远;再次,在实验室环境中难以消除被试者的反应倾向性和实验者对被试者的影响。2. 马隆(Malone, T. B.、和柯克帕特里克(Kirkpatrick 、在1977年时进行的一项实验为 例自变量:车尾刹车灯的安装 -来具体介绍现场实验。3. 情景模拟法通过模拟技术创造出与所要研究的实际现实情景相同或相类似的情景,从而研究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