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徵明小楷艺术浅析_第1页
文徵明小楷艺术浅析_第2页
文徵明小楷艺术浅析_第3页
文徵明小楷艺术浅析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文徵明小楷艺术浅析    檀琳【摘要】:文徵明是继王羲之、赵孟頫之后又一位集众家之大成者。王羲之与赵孟頫可谓书法史上两座小楷的高峰,至明,文徵明再次将小楷发扬光大,得到世人的高度赞颂,后世对其小楷褒奖至极。文徵明小楷在中国书法史上占有重要位置。其书学路线大致上是远追晋唐,近学宋元。用笔超逸灵动,章法布白宽展舒和,温润精良,于方正平稳中寓多变体势于统一风格中又有微妙变化。文氏书艺影响绵远。本文沿着时间的脉络对文氏不同阶段的小楷书法风格进行梳理,以期能更清晰地了解文氏小楷书风发展的过程与特点。【关键词】:文徵明;小楷书法;艺术风格文徵明(147015

2、59),原名壁(或作璧),字徵明。四十二岁起,以字行,更字徵仲,号停云。因先世衡山人,故号衡山居士,世称文衡山,长州(今江苏苏州)人,是明代中期最著名的大书法家。文徵明一生沉浸于诗、书、画中,曾习文于吴宽,学书于李应祯,学画于沈周,不仅与唐伯虎、祝枝山、徐祯卿并称“江南四大才子”,与沈周、唐寅、仇英合称“明四家”,更与祝允明、王宠、陈淳合称为“吴门四家”。其诗、文、书、画无一不精,有“四绝”全才之称。文徵明的书法取法众多,各体兼能,且皆有所成,他不受当时馆阁风的影响,从宋元上溯晋唐,并大胆创新,不仅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也成为吴门书派的领军人物,主吴中书风数十年。明史中云:“徵明主风雅数十年”

3、。文徵明出生于官宦之家,家境优越。他早年十分注重功名,希望能在仕途上大有作为。“交游数人,并以义气相得,以志业相高,以功名相激昂”。但是,自其二十六岁起,至五十三岁止,先后九次赴应天府乡试,皆屡试不第。五十四岁那年,受工部尚书李充嗣的推荐以贡生进京,经过吏部考核,被授职低俸微的翰林院待诏的职位。这时他在书画上已颇负盛名,却由此受到翰林院同僚的嫉妒和排挤。再加上身在宫中,要受到朝廷礼仪的约束,这使文徵明心中悒悒不乐。就任第一年,他亲见“大礼之争”,目睹大批仕人被诛杀与流放。无疑,这场朋党之争,让文徵明更加感受到党争丑陋、仕途险恶。第二年,他便上书请辞,不准。再请,三年中三次请辞才获批准,五十七岁

4、辞归出京,放舟南下,回苏州定居。从此,文征明不问仕进,戏墨弄翰自遣,并言“功名愿不到书生”。文徵明的书法成就在当时极高,楷、行、草、隶、篆各体兼工,他在书法上的造诣为明代中后期的书法“中兴”开启了先河,并发挥了推波助澜的作用。王世贞言:“书法无所不规,仿欧阳率更、眉山、豫章、海岳,抵掌睥睨,而小楷尤精绝,在山阴父子间。八分入锺太傅室,韩、李而下,所不论也。”可见其书法集百家之所长,各体兼工,又不失其个性特点,尤其是小楷最为称颂。在众多的书体中,文徵明的小楷艺术成就最高,其取法高古,有“小楷名动海内”之誉。其小楷初学赵孟頫,后以晋唐小楷为基础,一改元人软弱秀媚之习气,尤其晚年力追魏晋锺、王笔意,

5、力求古朴苍劲,法度严谨,如朱谋垔所言:“深得智永笔法”。 纵观其传世作品,虽各阶段书风略显不同,早期形体略扁,起笔尖细,多棱角;晚年则宗法二王,人书俱老,已入化境。但却可以看出他一生都沉浸于小楷,正如王世懋云:“衡山先生时作小楷,多偏锋,太露芒颖,年九十犹作蝇头书,人以为仙。然行笔未免涩强,其最称合作者,以字行后五六十时也。”可见其对小楷的用功极深。文征明的小楷传世名作颇多,如琴赋莲社十八贤图记嵩山草堂十志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离骚经及前后赤壁赋等不胜枚举。文徵明一生精勤不苟,遍习晋唐宋元各代经典书作,在明代堪称博学多师的典范。如果按时间先后将其书学脉络做一总结,那便是“初及隋唐、宋元,晚归晋唐本

6、源,其间错综历代”。下面分早、中、晚三个阶段对文徵明的学术经历以及小楷艺术风格进行简要分析。文徵明的早期书学阶段主要集中在五十岁以前。起先其主要临习隋唐楷书大家智永、欧阳询、褚遂良、虞世南、颜真卿、柳公权等书家的作品,其中于欧阳询和智永用功最勤。稍长受其父朋友吴宽影响写苏体。但在其书学老师李应桢训斥其书作中的玉局笔翼(即苏体笔意)后,追随李应桢学宋元笔法较多。在宋元诸家中,文徵明对赵孟頫颇为喜爱。赵孟頫的小楷“于古人之书,无所不学”,“实有欧、褚笔意”。应该说文徵明的小楷书法受赵孟頫影响最大,他一生都十分崇拜赵氏的书艺成就,苦心追摹。虽然文徵明继承了赵孟頫的崇尚古法,重振王羲之传统,归宿晋唐的

7、书学思想,然而他并未急于直接师法钟王。他选择由近及远,由浅入深,“始以规模宋、元之撰”的道路,从赵孟頫扩展到元代的其他书家,如康里子山、俞和、倪璜和宋代的书家,如宋高宗、蔡襄、司马光、范仲淹、李冲之等。高士传题赵魏公二帖为其早期作品,其中赵孟頫的影子比较多,体态略扁,起笔比较尖细。中期主要指文徵明五十一岁到六十岁之间,小楷主宗隋唐,专从智永、欧阳询等书法,讲求工整,赵体的韵味渐少。特别五十四岁进京为官翰林院待诏一职后,为了工作需要,小楷更趋于工整,欧阳询的面目也较多。例如伏奉钧翰帖其中的用笔结体都出自欧体。右参政吴公墓志铭劲健中带有板滞气息,盖“五十以后,因书诏赦,颇兼时体,渐尚整齐”。如梁巘

8、云:“衡山小楷,初年学欧,力趋劲健,而板滞之气,未能尽脱。”晚期主要指文徵明六十一岁以后。其小楷临习一方面冲破宋、元藩篱,取松雪精华,遗其糟粕。其圆秀处神似吴兴,而又以清劲唐法笔力矫赵派柔弱之弊;另一方面取法晋唐堂奥并专心师法钟王。这时他的楷书,超越赵、欧、智永等范围,兼学虞世南、褚遂良,并直入晋人之室。正所谓“小楷根本钟王,金声玉润”。归去来辞是文徵明八十二岁时所书的小楷,字仅稍大于粟,舒展自如,大有疏能走马、密不通风之势,且笔笔到家,挺劲遒逸,表现出高超的书法技艺。离骚经是文征明八十三岁所做,已进入化境,毫无懈怠之笔。前后赤壁赋更多地取法王羲之楷書笔意,端正方整、秀雅和劲、一丝不苟。他八十

9、八岁时所书的小楷真赏斋铭并序依旧骨力劲健、楷法不懈,这在书法史上是极为罕见的。沿着时间的脉络对于文徵明小楷的书学路径大致可理出这样一个概况:远追晋唐,近学宋元;于魏晋,醉心王羲之法帖,深得其三昧;于隋唐,欧阳询整饬遒劲中掺智永虚和疏淡之气;于宋元,深受赵孟頫唯美书风和摹古观影响。文徵明小楷集书家大成又自成一家。其小楷书法成就卓越,艺术价值巨大。他通过刻帖传播晋唐楷书经典与自己法书精品同时,弘扬其书学观与审美观;身为吴门领袖,受他指点的后裔与门生主导着地域性的文化风尚,使文氏书风风靡江南。后期其书艺影响力渐遍全国,甚至海外。时至今日,文徵明的小楷书风和书家风范一直启迪着无数的后学。参考文献:1 上海书画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古籍研究室选编校点.历代书法论文选.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12年2 刘纲纪.文徵明.长春:吉林美术出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