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从烽火台到互联网教学设计 执教:安庆市大观区皖河中心学校蒋姗姗学习目标:1、了解过去人们传递信息的方式:如烽火台传递、驿站传信等;2、知道通信发展的过程,以及不同阶段的主要通信方式,如古代依靠人、马传信;后来依靠帆船、汽车等交通工具传信;现在网络传信;体会通讯方式与人们的生活的密切联系。3、体会随着人们生活的需求,科技的发展,未来的通信方式将会更加发达,自由想象未来的通信方式,并画出设想的通信工具的样子。评估设计:1、通过阅读课文及搜集的资料,100%以上的学生能说出过去人们传递信息的方式,95%以上的学习能概括出古人传递信息的方式的特点,完成目标1;2、通过对课文出示的表格进行比较,知道通信
2、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传递速度不断的加快,通过课前调查,小组讨论交流,明白通信方式都有哪些变化,完成目标2;3、在深入了解从古到今的通信方式的基础上,畅谈未来的通信方式,画出自己的未来通信的畅想。完成目标3。教学准备:1、相关课件;2、学生课前搜集过去人们传递信息的方式及故事;3、课前调查,完成79页调查表。教学流程:一、播放课件,导入新课。在2005年,我国发生了一件震撼人心的大事件,那就是“神六”登天。你们知道吗?这期间还有一个温馨的小插曲呢!(播放课件)录像中这两个人分别是谁?他们在哪里进行对话?这是在天上的航天员聂海胜与地上的女儿的对话。地上的女儿为他唱生日祝福歌时,聂海胜流下了激动的泪水,
3、他此刻是多么幸福啊!从中,你感到咱们现在的通信方式怎样?是的,我们不论在太空中,还是在地面,不论两人天各一方,相距多远,都可以很方便地通过现代通信进行联系。可你们想过吗?过去的人是用什么方式进行沟通与联系的呢?通信方式又是怎样发展到现在这样方便、快捷的呢?这节课让我们一同走进从烽火台到互联网。(设计意图:这个环节设计了以“天地对话”视频导入,发挥重大事件的震撼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视频反映的是地上的女儿为天上的父亲唱生日祝福歌曲,与学生的生活联系密切,从中让学生一开始就感受到现代通讯方式方便快捷。话题一转,激发学生探究古代人怎样传信的好奇心。)二、探究活动活动(一)、古代的通信:1、接力传信
4、游戏。第一组的小朋友拿到信传递给最后一组的小朋友,其他同学记时,分享感受,体验古人传信方式。2、我们刚才这个游戏,与古人的传信方式很相近,古人是用什么方式传信的呢?(驿站传信,烽火台传信等) 你们知道古人是怎样利用烽火台传信的吗? 烽火台传信烽火,狼烟,鼓声烽火台传信说说你知道的关于古代各种传信方式的小故事,交流一下。3、 这些都是中国古代常见的传递信息的方式,那你知道外国人还有什么其他的传信方式吗? 很久以前,希腊人同入侵者波斯人在马拉松进行了一场激烈的战争。希腊人最后取得了胜利。为了把了消息迅速告诉42.195千米以外的雅典城的人们,传达兵菲迪皮茨一路飞跑,当他来到雅典传达完消息,就昏倒在
5、地上死去了,后人为了纪念这位英雄,便以他跑步的距离设置了长跑比赛,并称它为马拉松。(马拉松信使的由来)4、 小组探究:古时候人们传递信息方式的特点,结合课本和资料展开活动;5、汇报、小结;6、出示诗句:正因为古代通信方式传递信息的速度如此缓慢,传递的信息如此单一,而且有时还会误事,所以古人才会有这样的感叹:“写得家书空满纸!流清泪,书回已是明年事!”这是何等的无奈啊! (设计意图:本环节从游戏入手,让学生体验古人传信的方式,利用课件演示,小组交流搜集的古人传信方式的资料,让学生充分了解古人传信方式,并总结其特点,借助诗句感受古人对这些传信方式的无奈。完成目标1)活动(二)、通信的发展:让我们告
6、别古代,看看通信是怎样发展变化的吧!通过这张表,看看在二百多年的时间里,通信传递方法和信息传递速度发生了哪些变化?在二百多年前与古代相比,这时人们传递信息的距离远多了,不仅在陆地上,还能漂洋过海,将信件、物品传到大洋彼岸,是什么促使传递信息的方式发展的呢?1、看表格2、交流3、小结(出示课件) 将一个信息从伦敦送至纽约信息传送的时期传送方法从发送到接收的时间间隔1750年帆船6至9个星期1840年快速帆船大约12天1858年第一次横越大西洋的电报数秒内1970年第一个跨海直播电话即刻20世纪90年代计算机即刻,还具有潜力人们最初是通过人力或马传递信息速度很慢,后来,随着运输工具的发明,人们利用
7、汽车、轮船等传递信息,也就是常说的邮政,比人力、马传递的快得多。此后,随着电信、网络的发展,我们利用电话、网络传递信息,几秒钟就能进行全球远距离通信交流。教师出示小资料:第一个邮筒的诞生:相传在1488年前,由葡萄牙一位名叫迪亚士的航海家率领船队在海上遇险除了他本人乘坐的那只船,得以幸免外,其余船只全部沉入大海,船员也下落不明,迪亚士返航前命令部下给可能生还的同胞写了一封信,放在一只靴子里挂在距遇险地不远的一个海岛的树枝上,一年后,葡萄牙的别一个航海家途经此地,意外地“收”到“邮筒”里的那封信,为了纪念遇难的同胞,他便在当地修建一座小教堂,随着时间的推移,小教堂附近兴起了一个村镇,靴子邮筒的故
8、事也被广为流传,此后,利用邮筒投寄信件这一方法就被人们确定下来并相沿至今。(设计意图:通过分析表格,学生感受到近代通信方式的飞速发展,与交通运输工具的发展和人们的生活有密切联系。通过小资料的了解感受现代通信技术的发展演变,让学生提前搜集好其他现代通信手段的诞生经历,在课堂上与大家分享,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真正参与到课堂中来,而不是一味地听老师说。从而感受人们的智慧。完成目标2第一个层次目标。)活动(三)、我的小调查:从古到今,我们可以看到通信的发展变化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变得方便、快捷,更好的服务于我们的生活。课前,老师给大家布置了一项调查作业,都完成了吗?请大家先在小组内交流一下,
9、组长负责把你们组调查表中共同点总结出来。时间人们常用的通信方式传递信息所花费的时间30年前15年前现在1、小组交流; 2、汇报。3、小结:从同学们的调查中,让我们知道了,随着交通运输的发展和通信手段的进步,通信速度越来越快,通信内容越来越丰富,通信方式越来越多,通信方法越来越简便。(设计意图:儿童的品德和社会性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儿童的现实生活对其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具有特殊的价值。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必须贴近儿童的生活,反映儿童的需要,让他们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设计“我的小调查”这一环节,就是遵循以上特点,从而完成目
10、标2的第二个层次目标。)活动(四)情境体验:现在老师考考大家(任选一题):1、假如母亲节到了,你想送给妈妈一束花,可你妈妈恰巧出差在外地,你会用哪些传递方式把花送给妈妈呢?2、过年了,你想给在外地的亲人送去节日的问候与祝福,你会用哪些传递方式送给他们呢?(设计意图:“新课标”提出教育的基础性和有效性是课程的追求。有效的教育必须采用儿童乐于和适于接受的生动活泼的方式,帮助他们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设计本环节,主要是引导孩子们更深刻的体验通讯方式与我们生活的密切联系。)活动(五)、我的畅想: 其实无论哪一项技术的发展都离不开人们的发明创造,未来的通信方式也要靠现代人们的继续创造,希望就在同学们的身上。未来通信方式会是什么样的呢?让我们一起来畅想一下吧!你可以把你的畅想写下来,等会跟大家分享一下。(设计意图:“我的畅想”把孩子们一下子拉到了未来的科幻中,极大地激发了学生求知发明的欲望,使他们从小树立了一个远大的理想。完成目标3)三、总结:同学们的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海洋环境遥感应用案例考核试卷
- 窗帘布艺的数字化定制服务考核试卷
- 纺织品及针织品区域市场特点与地方文化融合考核试卷
- 水产加工品安全风险评估与预警系统考核试卷
- 拆船业废物处理技术考核试卷
- 电子电路抗干扰设计考核试卷
- 慢阻肺疾病的护理查房
- 物联网在安全防范中的应用考核试卷
- 环境保护税管理与实施考核试卷
- 果蔬汁饮料的消费者偏好研究考核试卷
- 新型建筑材料应用论文
- 2024复合材料和增强纤维 碳纤维增强塑料(CFRP)和金属组件十字拉伸强度的测定
- 《油气井增产技术》课件-63 拉链式压裂井场布置
- 水利工程竣工自查报告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2024年中考数学模拟试卷附答案
- 2024年中国老年糖尿病诊疗指南解读(2024年版)
- 震后学校维修合同书
- 李白:《将进酒》经典省公开课一等奖全国示范课微课金奖课件
- 19S406建筑排水管道安装-塑料管道
- 教师如何有效地与家长沟通
- 第11课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与文化教学设计-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2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