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与教学论复习资料_第1页
课程与教学论复习资料_第2页
课程与教学论复习资料_第3页
课程与教学论复习资料_第4页
课程与教学论复习资料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肄1.课程与教学论的历史演进袂(一)古代课的课程与教学思想腿a。孔子:“六经”、“六艺”;因材施教、启发教学、学思结合。薇bo学记菜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知困然后能自强。故曰:教学相 长。箴 c。汉唐:独尊儒术;韩愈师说a do宋明:张载因材施教;朱熹直观教学; 王守仁知行合一。蜗e。雅典的文雅教育孕育了古希腊课程与教学思想。蚁古希腊的课程与教学思想集中表现为以下几个方 面:一是培养目标上强调理性;二是课程设置上重 视和谐,围绕人的和谐发展的需要,形成了以“七 艺”为主要内容的课程体系;三是教学要适应学生 的年龄特征;四是主张启发教学犀 fo昆体良(,系统地总结

2、了培养演说家的教 学原则和方法。蜗 (二)教学论学科的形成蟆a。教学论学科形成于 17世纪到19世纪之间,在教育史上,倡导教学论的是德国教育家拉特克(w.ratke,1571-1635)。建 bo教学论作为一门学科诞生的标志是捷克 教育家夸美纽斯(,使教员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 生可以多学。”(大教学论)>大教学论阐述的教学基本原理主要有:教学以自然为鉴的原理; 兴趣与自发原理; 活动原理;直观原理。蝇co 1806年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的问世,标志科学教育学的诞生。w (三)20世纪教学论发展样态:分化与多样 化蒙a。传统教学论赫尔巴特赚现代教学论一一杜威曹bo凯洛夫认为教学过程

3、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可分为感知、理解、巩固、运用四个教学 阶段;wco斯金纳的程序教学理论袄布鲁纳的结构主义教学理论蚕布卢姆的掌握学习理论芾罗杰斯的非指导性教学理论噩赞科夫的发展性教学理论羁巴班斯基的教学最优化理论筮阿莫纳什维利等人的合作教育学肆德国瓦根舍因的范例教学理论肆2。课程实施的五个层次前 1、理想的课程2、正式的课程3、理解的课程4、运作的课程5、经验的课程衿3.当代各种各样的课程形态聿 1 .知识本位课程、儿童本位课程、社会本位课程滕知识、儿童和社会是影响课程发展的三个最基本因素。螃2 .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奠3.分科课程和综合课程袈4.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黄5.必修课与选修课艘4。

4、影响课程发展的因素s外部因素:社会、儿童、知识薇内部因素:学制、课程传统、课程理论、课程自身发展的辩证否定之规律莆5。课程目标的取向薄(一)课程价值的取向蜜知识本位的价值取向、学生本位的价值取向、社会本位的价值取向蚕(二)课程目标的形势趋向荽普遍性目标、行为性目标、生成性目标 、表现性目标腿6。确定课程目标的依据蒂 1.学习者的需要 2.当代社会生活的需要3.学科的发展芨7。课程内容的含义荽课程内容是指各门学科中特定的事实、观点、原理和问题以及处理它们的方式,是一定的知 识、技能、技巧、思想、观点、信念、言语、行为、 习惯的总和。膂1.课程内容是人类文明成果的精华。2.课程内容是学生学习的对象

5、。»3.课程内容是影响学生发展的材料。腿8。课程开发的几种模式鬟 (一)泰勒目标模式蒲泰勒提出了课程开发的四个经典问题蔽1。学校应该达到哪些教育目标2。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 3。怎样才能有 效地组织这些教育经验 4。怎样才能确定这些目标 正在得到实现噩 这四个基本问题 确定教育目标、选择 和建立适当的学习经验、组织学习经验、课程评价 构成了著名的“泰勒原理”也称为泰勒目标 模式。蛔(二)斯滕豪斯过程模式肄(三)施瓦布的实践模式聿9。什么是校本课程?什么是校本课程开发?量1。以校为本的、基于学校的实际情况、为了 学校的发展、由学校自主开发的课程。嵋 2。(1).校本课程开发

6、意指参与学校教育工作 的有关人员,为改善学校的教育品质所计划、指导 的各种活动。(2).校本课程开发是以学校为基地的 课程开发工作,该课程开发工作大部分依赖学校教 职员以及学校的现有资源。(3).校本课程开发是由 学校教育人员负责学生学习方案的规划、设计、实 施和评价。(4).校本课程开发的结果可以是教材的 选择、改编,也可以是教材的新编。(5).校本课程 开发是学校自发的课程开发过程,在此过程中需要 中央与地方教育当局的权力、责任重新分配。(6)校本课程开发是一种过程。(7).校本课程开发是以 学校为中心,以社会为背景,透过中央、地方与学 校三者权力责任的再分配,赋予学校教育人员权 责。(8

7、)校本课程开发有狭义与广义之分。(9)校本课程开发是一种强调“参与”、“自上而下的民 主决策”的课程开发口号;是一种注重师生关系, 共同构建学习经验的教育哲学;是一项需要课程领 导与组织变革的技术。(10).课程校本开发是指学 校为达成教育目的或解决学校教育问题,所进行的 课程开发过程与结果。屋10。校本课程开发的特征,开发的意义?螂 特征:校本为“以学校为本”、“以学校为基础” 它包含三方面的含义:一是为了学校,二是在学校中三是基于学校。崛 意义:1.校本课程开发的现实意义一一首先 是体制上的变革,走向课程管理的民主化,激发地 方和学校办出特色;其次,校本课程开发有利于促 进教师专业发展;第

8、三,最重要的,是促使学校根 据本校学生实际,开发出能满足学生需要的各色课 程,学生的兴趣和爱好特长在体制内得到自由充分 全面发展的机会;第四,也有利于民间社区的资源 走进学校的课堂。2.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意义一 它发展了学校能够进行课程决策的信念;从理论 上确立了国家、地方、学校在课程开发方面的职责 和权限,开拓了课程管理民主化的有效途径,为解 决课程的同一性要求与多样性之间的矛盾关系提 供了一条思路;它丰富了课程观,发展了课程开发 的模式;它也丰富了教师的教育理论;给教师提供 一种实验机会。袅11.校本课程实施的局限性:蒂(1)与国家课程的共同、平衡相悖方(2)容易走向兴趣主义,学术性得不到

9、保障藏(3)对教师的专业精神、技术要求过高氟4)评价基础薄弱裂(5)对课程资源要求较高羁12.教学的定义:1.教学是教师教学生认识客观世 界的活动2.教学是教育的基本形式 3.教学时教育的 基本形式4.总的来说,教学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 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发展能力,增强体质, 形成思想品德的教育活动。薄13.教学目标的分类it一、布卢姆为代表的教学目标分类范认知领域的目标按照简单到复杂的顺序分为6个层次,即知识、理解、运用、分析、综合、评价。箴情感领域主要包括态度、兴趣、理想、欣赏和适 应(克拉斯沃尔、美国教育家)芨动作技能领域it二、加涅的教学目标分类,按学习结果不同分为 五类,言语信

10、息、智力技能、认知策略、动作技能 和态度妨三、奥苏泊尔的教学目标分类,分为抽象符号学 习、概念学习、命题学习、发现学习赚五、罗恩特里教学目标分类, 分为求生技巧目标、 方法目标和内容目标肇六、巴班斯基的教学目标分类,分为教养目标、 教育目标、发展目标瞧七、我国的教学目标的基本主张是要掌握基础知 识、形成基本技能、发展基本技能、促进个性健 康以及顾泠沅的教学目标分类(包括技艺水平的教 学、说明性的理解水平的教学和探究性的教学)腿14.近代几种主要的教学模式1、2、覆夸美纽斯的教学模式,特点就是在 教学目标 上强调进行泛智教育,强调把一切知识教给 人,在教学程序上强调感知、记忆、理解和判 断,在教

11、学策略和原则 上强调直观性,循序渐 进原则和启发儿童学习的欲望与主动性原则 以及巩固性原则3、4、祎赫尔巴特的教学模式,特点就是在 教学目标 上,强调教学根本目的是培养儿童的德行,培 养出有道德的人,在教学程序 上,提出了教学 过程的形式阶段理论(四阶段,明了、联想、系 统和方法),在教学策略上 强调培养学生兴趣发 挥学生的主动性。5、6、充杜威的教学模式,特点就是在 教学目标上培 养灵敏、缜密的思维习惯养成创造智慧,即创 造性思维能力。在 教学程序上,有五个步骤, 设置疑又i情境-确定问题一提出假设一推理一 验证。在教学策略上,提倡从做中学、注重儿 童兴趣和发现式教学节15.当前值得注意关注

12、的集中教学模式范一是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是指学生在老师的指导 下,通过自己的试探与求索、总结、概括,获得经 验与体验,发展智慧与能力,形成的积极的情感、 态度和价值观的教学实践活动基本要义:1以促进 学生发展为目的2以学生的自主、能动和创造为基 本特点3强调学生自主建构4强调教学的开放性、 生成性和动态性 它的教学目标 有1发展学生主体 性,确立学生在学习和实践活动中的主体地位,2培养学生探究的意识和能力,养成探究的习惯3培 养学生动手能力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探究三种水平,1有结构的探 究2指导型探究3自由探究衿二是研究性教学模式 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选择 一定的课题

13、,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进行主动探 索的一种教学方式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2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3培养学生的合 作意识和能力4培养学生关注现实,关注人类发展 的意识和责任感 步骤1知识背景的准备阶段 2选 题立题阶段3组织课题小组,制订研究方案阶段 4 实施阶段5分析处理信息,得出结论阶段6展示成 果7总结反思 遵循原则1研究性2自主性和指导 性相结合3动态性和生成性英三是问题解决模式教学是指依据教学内容和要 求,由教师创设问题情景,以问题的发现、探究和 解决来激发学生求知欲和主体意识,培养学生的实 践和创新能力教学目标 形成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分析解决和问题能力,促进学生创

14、造性发展解决问题阶段 准备一孕育一明朗一验证-一般性解决问题的阶段有发现问题、分析问题、 检验假设董16.教学方法的分类蝇1运用教学方法的指导思想不同,把教学方法分 为启发式和注入式研的教学方法蔻2根据教学过程的阶段来划分教学方法肄3根据师生活动方式的特点划分为语言传递、实际训练、直观感知和陶冶为主的教学方法蓬17.常用的教学方法藏1讲授法是教师用连贯的语言向学生传授系统的 科学文化知识,提高学生思想认识,发展智力和能 力的教学方法。薄作用:从其显在价值看能在较短时间内给学生传 授大量的知识,从潜在的价值看能够对学生进行思 想品德教育,培养和发展学生智力和能力。菜分类:讲述、讲解、讲读、讲演量

15、注意问题;1讲授的科学性和思维性2启发性和直观形象性 3讲授的时间 4讲授时的语言艺术蔓2谈话法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任务和内容,向 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在这过程中引导学 生获得新认识或巩固所学知识的方法。妨作用:便于教师对教学进行调控, 做到因材施教, 便于教师优化学生的思维,有助于锻炼和培养学生 的综合能力,有助于师生之间的情感交融蔽谈话法的形式:复习性 启发性 总结性 研究性蚀注意:1设计好问题2善于提问3做好谈话后的 总结工作芳3讨论法根据教学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 围绕某些问题各抒己见、 展开辩论、辨明是非真伪, 以此提高认识或弄清问题的方法妨作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16、、研究能力和语 言表达能力,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组织管理能力辐形式:班级讨论和小组讨论前注意:1注意使用的对象和范围 2注意使用的时 间和频率3组织好讨论的过程赣4读书指导法5练习法6实习法7实验法8演示 法9参观法10研究法蛔18.现代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蒂1班级授课制 把学生按年龄和程度编成有固定人数的教学班,由教师根据教学计划中统一规定的课程内容和教学时数,按照学校的课程表进行分科 教学的一种组织形式。蜜特征:1以班为单位集体授课,学生人数固定2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统一 3教学进度和学习年限统一 4分科教学帔优点:有利于经济有效地、大面积培养人才2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3有利于发挥班集体的教

17、 育作用4有利于进行教学管理和检查袄弊端:1难以满足学生的个,卜ie化的学习需求2不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蝴19.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与发展蔽一对班级授课的完善与发展:巴塔维亚制、曼海 姆制和冈不里治制、圣巴巴拉制和生活学校蝇二对班级制的否定和抛弃1文纳特卡制2设计教学3开放教学蠢20.教学评价的含义袁教学评价是对教学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就是依据一定的标准,运用可操作的科学手段,通过系统 的收集有关教学信息,对教学活动的过程和结果作 出价值判断的过程辑21.教学评价的类型一根据教学作用分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肃二根据评价采用的标准分为常模参照评价和标准 参照评价节22.教

18、学评价的改革蚂1重视发展功能,建立发展性评价体系勘2重综合评价,关注个体差异,体现评价内容的 全面性勘3强调质性评价和量化评价结合董4自评与他评相结合,实现评价主体多元化膀5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实现评价重 心的转移蔗23.学生学业成就的质性评价藏又称为自然主义评价,通过自然调查,全面充分 的揭示和描述评价对象的各种特质的评价方法行为表现的观测,能够反映学生的能力、技能、习 惯、情感、态度创造能力、方法水平等方面的特征袂2表现性测验评价腿他的形式有1 口头测验2论辩3短文题考试4写 作测验5实验技能考核薇3成长记录袋菜分为三种基本类型成果型记录袋、过程型记录袋 和评估型记录袋箴24.课堂时间优化管理策略h一坚持时间效益观,最大限度的减少时间损耗 要 做好以下:1做好课堂教学前的准备和组织工作 2 加强课堂教学过程管理 3建立一定的课堂惯例帆二把握最佳时域,优化教学过程蚁三保持适度信息,提高知识的有效性康四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争取更多时间用于学习期五提高学生专注率,提高学术学习时间的效率蟆25.教学设计建教学设计定义:1.过程规划说2.方法说3.技术说唐教学设计的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