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课 题第二节 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主 备 人课 型新授课审 核 人课时数2课时教学目标1.说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概念。 2.区分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实例,知道这些行为对生物生存的意义。 3.运用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探究动物行为的原因。4.通过阅读资料,观看视频、图片等资源,锻炼观察能力、短时间内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和资料分析的能力。 5.通过制定并实施探究实验,锻炼实践能力及与人沟通合作的能力,提高学习兴趣。 6.通过分析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对动物生存的意义,学生进一步认识学习的重要性,从而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教学重点 区分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说明这些行为对动物生存的意义。运
2、用观察和实验的方法,探究动物的学习行为。 教学难点通过资料分析,说明动物的行为对动物生存的意义。运用观察和实验的方法,探究动物的学习行为。 教学方法观察、讨论和交流、归纳。教具准备制作PPT,准备相关图片、标本和视频教 学 内 容 和 过 程教学改进措施第一课时【导入新课】师:我知道有不少同学家里现在或者曾经养过宠物。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利用这个假期好好地观察过它们。现在我就请几位同学给大家说说你家的宠物有哪些特别有趣的、让你印象深刻的行为。生:有经历体验的学生各抒己见。师:引导学生阅读P47页想一想,议一议提供的内容和本节的序言,然后回答提出的问题。生:思考,讨论交流,尝试回答提出的问
3、题。【教授新课 】1. 区分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师:不知同学们听说过狼孩的故事(PPT展示有关狼孩的素材)。下面我们就这份材料,来交流讨论下列问题:(1) 狼孩的生活环境如何?(提示:以狼为伍,生活在狼群中)。(2) 获得了哪些行为?(提示:学习并获得了许多狼的行为,如:学狼嚎叫、咬人、吃生肉,学着狼爬行等)。(3) 狼孩是人还是狼?她能站立行走吗?为什么?说明了什么?(提示:是人;能站立行走;因她毕竟是人,是人生的,而不是狼生的,她具有人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说明这种直立行走的行为是由人的遗传因素决定的)。(4) 狼孩平时习惯于直立行走还是四肢着地爬着走?为什么?说明什么?【提示四肢着地爬着
4、走的时候多一些;这是因为狼窝里没有她学习直立行走的外界条件(她看到的都是四肢着地爬着走的狼);说明了遗传物质在学习过程中只是基础,不起控制、决定作用】。小结:虽然“狼孩”具备了人类的遗传基础,但她却脱离了人类的生活环境,缺少人类的生活经验和学习机会,同时又错过了人类大脑发育、语言发展和语言文字等信息符号学习的关键时期。因此,对一个人来说,其技能的训练和知识的学习应该与大脑发育的阶段相适应(儿童少年时期是最关键的时期),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就是这道理。师:我们再来看一则小故事:只刚出生不久的小狗,来到陌生的主人家,刚开始有点怕人,只会乖乖的吃饭、睡觉。后来经过主人的训练以后,它学会了到指定的地
5、方去拉屎、拉尿,还学会了简单的加减法,它还经常在客人面前表演节目呢!于是,这家的主人对它是疼爱有加,每顿饭都有好吃的,还直夸它聪明呢。师:解释动物的行为泛指:动物的动作或活动(包括运动、取食、攻击、发声等)。想一想: 小狗生下来就会吃饭、睡觉么?( 会 )。 小狗生下来就会到指定地点去拉屎、拉尿么?(不会)。 小狗生下来就会简单的加减法么?( 不会 )。 这三种行为一样么?有哪些种行为是一样的?(不一样,2和3一样)。前一种和后两种为什么不一样呢?(1是生来就会的;2和3是需要后天学习才能掌握的)。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动物有些行为是生来就会的,由遗传物质决定的(如狼孩能直立行走);有
6、些行为除了受遗传物质影响外,还受外界环境的限制(如狼孩虽能直立行走,却用四肢爬着行走)。师:讲述生物学上把这两种行为称为: (1)先天性行为 概念:动物生来就有的,由身体里的遗传物质所控制的行为,是本能。举例:鸟育雏,灰喜鹊喂养小杜鹃,蜜蜂采蜜,蜻蜓交尾,蜘蛛结网,蚂蚁做巢,老鼠打洞等。提示:动物的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的本能,是生下来就有的行为,是由遗传因素决定的,能遗传给后代,是动物生存的必不可少的条件.使动物具有基本的生存能力。(2)学习行为 概念: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 而获得的行为。 举例: 鹦鹉学舌,老马识途,海豚表演,小狗做算术,猴子投篮,警犬搜索
7、毒品,小鸡听到呼唤过来取食等。说明:动物越高等,形态结构越复杂,学习行为也复杂,而且学习在动物的活动中占的比重也越大。是动物生存的重要保证,使其更好的适应多变的环境(先天性行为是学习行为的基础)。师:引导学生分析P48页提供的资料,并讨论尝试回答P49页提出的问题。生:认真阅读思考材料,交流讨论提出的问题并尝试回答。讨论题:上述资料里描述的各种动物行为中,哪些是先天性行为?哪些是学习行为?提示:在描述的动物行为中,资料2、3、5是先天性行为,1、4、6是学习行为。对比分析资料1和资料2,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对动物维持生存的意义有什么不同?提示:先天性行为往往是简单的,出生时就必不可少的行为。如
8、初生的袋鼠发育很不完全,如果它不具备爬向母亲育儿袋的本能,就不可能生存下去;而学习行为则是动物不断适应多变的环境得以更好地生存和繁衍的重要保证。动物的生存环境越复杂多变,需要学习的行为也就越多。动物就是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不断地获得新的行为的。所以说,动物的学习行为是比先天性行为更高级的一种行为。对比分析资料3和资料4,先天性行为有哪些局限性?提示:分析资料3可以知道,先天性行为有着很大的局限性。虽然美国红雀喂养金鱼的行为是出于本能,但这对于美国红雀来说是一种浪费,因为它喂养的金鱼对本物种的延续没有任何意义;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任何动物都不可能靠父母喂养一生,如果一种动物一生只
9、具备先天性行为而没有学习行为,这种动物就会因找不到食物或不能逃避敌害等而被大自然淘汰。研究发现,就连动物界最低等的原生动物草履虫也是有学习能力的。试分析并与同学交流一下:蚯蚓、大山雀、幼猩猩和黑猩猩的学习能力有什么不同?这说明了什么问题?提示:不同动物的学习能力是有差别的。动物越低等,学习能力也就越差。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也就越强(。走迷宫的蚯蚓要经过200次以上的尝试与错误后,才能学会直接爬向潮湿的暗室。而走复杂迷宫的鼠学习就快得多)。学习行为有遗传因素的作用么?提示:有关系,因为遗传物质是学习行为的基础,即使是同种动物同一年龄段的不同个体或不同的动物在同一环境中学习行为的能力(掌握的速度)
10、也存在差异,这主要受遗传物质的影响。能举例说明吗?师:肯定补充学生的回答。师:进一步说明动物学习行为的建立:猴子学习骑自行车哺乳动物神经系统发的遗传因素驯兽师用食物刺激环境因素会骑车就有食物吃社会经验学会了骑自行车学习获得 【例说巩固,要的点拨】(1) 动物的行为应包括外在的表现形式(各种运动)和内在的生理和心理变化(改变体色;静立不动,瞩目凝视等)。(2) 理解遗传物质控制先天性行为,而不能对学习行为起决定性作用,学习行为还受环境因素的影响,遗传物质是学习行为的基础。例:狼孩具有人的遗传基础,但她却学习了狼的一些行为(爬行、吃生肉、咬人等),这说明遗传物质对学习行为不起控制和决定作用。只是基
11、础,学习行为还受环境的影响。小孩三次到医院治疗打针的表现:a.护士将针刺入其皮下哭。b.看到护士为其再次打针做准备哭c.提到去医院哭其中:a.是先天性行为b、c是学习行为(c是人类所特有的) 【课堂小结】共同小结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区别。类别先天性行为学习行为形成生来就有的本能不是生来就有,而是在成长过程中形成的获得途径由体内遗传物质所控制的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适应性适应相对稳定的环境适应不断变化的复杂环境进化趋势低等无脊椎动物的主要行为方式动物越高等,学习行为越复杂,在它们全部行为中所占比重也越大 提示:通过对比动物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人类自己要想提高自己的生存能力, 立足世
12、界, 就必须是“学习学习再学习”。 【练习巩固】P45页 练习 1、2、3、4、5 【课后练习】补充。第二课时【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我们重点了解了什么是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本节课我们通过了解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来进一步加深对动物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理解。【教授新课 】2. 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1) 动物的各种行为根据行为获得的途径,可将动物行为划分为:先天性行为学习行为根据行为结果,可将动物行为划分为: 取食行为和贮食行为 防御行为 攻击行为 繁殖行为 社会行为 夜行性动物(猫头鹰) a.昼夜节律 昼行性动物(麻雀) 迁徙行为(候鸟) 节律行为 b.季节节律 冬眠(青蛙) 洄游(中华鲟) c
13、.潮汐节律:招潮蟹 d.生物钟: 生物生命活动的内在节律性 师:PPT展示动物相关行为的图片。 3.研究一种动物的行为师:今天我们只理解和掌握相关的探究动物行为的的方法,大家可利用课余时间应用所掌握的方法进行相关的实际的动物行为的探究活动。 观察法方法: 两种方法相结合 实验法 提示:(1)选取自己感兴趣的动物行为(2)自己提出问题并作出假设(3)自主制定探究计划,并讨论、完善(4)实施计划,观察、纪录(5)分析结果,得出结论,并与同学交流探究:小老鼠走迷宫获取食物的学习行为师:引导学生阅读P50-51页相关内容,然后讨论交流P55页提出的讨论问题。学生:认真阅读,讨论交流提出的问题并尝试回答
14、。讨论问题提示:(1)不同小鼠“尝试与错误”的次数是不一样的。说明同种动物的不同个体学习能力有差异。(2)例1:对家养小动物进行学习行为的训练是非常有意思的。如有一些鹦鹉会“说话”有的猫、狗会在固定的地方饮水、吃东西、大小便等。这都是人类对它们进行训练的结果,也是出于人类的某种需要。例2:小猫刚刚出生的时候还没有睁开眼睛,粉红色的身体上绒毛又短又稀。可这时候它就会吃奶,还会用爪子抓住猫妈妈的身体。猫妈妈会在幼猫很小的时候交给它们什么东西能吃,什么地方能睡,怎样爬树,又怎样从树上下来。吃奶的小猫会一天天长大,一个多月后的小猫喜欢玩线团、纸球,更喜欢玩蜻蜓、小壁虎之类的小动物。它是在练习捕食的技巧
15、。长大之后,猫不仅会捕鼠、逮鸟,还会去鱼缸捞鱼。小猫跟猫妈妈学会的本来-捕食和逃避敌害,对小猫的生存都是很有意义的。 (3)人类是动物界进化等级最高的类群,人类的学习行为也是动物界中最为复杂多样的。同时,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人类的生存质量也更多地依赖学习行为。人类有复杂的语言文字,有着其他任何动物都没有的、依靠第二信号系统的学习行为。面对信息时代的到来,人类应该具有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4. 知识拓展 (1)动物行为特征无论是哪一种动物行为都是一个运动、变化的动态的过程。而且包括身体内部的心理、生理变化(金龟子装死然后逃生)。动物行为同生活环境有密切的关系,与环境相适应。这对于动物个体的生存和种
16、族的延续有着重要的作用。每种行为的产生,都是动物体内的神经系统。感觉器官、运动系统和激素协同作用的结果(体内外刺激共同作用)。动物通过多次的尝试与错误(失败)后,而选择正确的方法,如果是,那一定是学习行为(也说明了其具备了学习能力)。 (2)动物是否具有推理能力动物有许多不同的学习行为,其中推理是学习行为中最复杂的过程。人类能够对事物进行抽象思维,产生概念,作出判断,解决问题,这是人类具有推理能力。除人类外,动物是否具有推理能力呢?可用“绕道取食”问题的方法进行研究。在此类实验中,要求:动物必须绕路才能得到它渴望的食物。在它得到食物之前,必须选择向远离食物的方向运动才能得到食物。不同动物解决绕道问题的能力是不同的,因此,在进行绕道问题实验中必须注意:动物在解决绕道问题是一次解决的,还是反复摸索,多次试探才能解决的。有些动物如猩猩、猴子可以一次就解决问题得到食物。能一次解决绕道问题的行为,便是动物的推理行为或具有推理能力。有许多动物在解决这类问题时要经过反复的试探才能解决,这种行为就不是推理,而是“尝试与错误”的学习。 【课堂小结】 本次课我们重点了解了探究一种动物行为的方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中国地毯垫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基础会计考试试题及答案
- 美术骨干考试试题及答案
- 金工理论考试试题及答案
- 机电初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 公务员历史考试题及答案
- 应知应会考试 答案天津
- c语言编程题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5-2030中国动力输出轴驱动的联合收割机行业市场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战略研究报告
- 2025-2030中国切面机行业市场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战略研究报告
- GA 255-2022警服长袖制式衬衣
- GB/T 5202-2008辐射防护仪器α、β和α/β(β能量大于60keV)污染测量仪与监测仪
- GB/T 39560.4-2021电子电气产品中某些物质的测定第4部分:CV-AAS、CV-AFS、ICP-OES和ICP-MS测定聚合物、金属和电子件中的汞
- GB/T 3452.4-2020液压气动用O形橡胶密封圈第4部分:抗挤压环(挡环)
- 计划生育协会基础知识课件
- 【教材解读】语篇研读-Sailing the oceans
- 抗肿瘤药物过敏反应和过敏性休克
- 排水管道非开挖预防性修复可行性研究报告
- 交通工程基础习习题及参考答案
- 线路送出工程质量创优项目策划书
- 100T汽车吊性能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