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归化策略英译中国古代道德观与价值观_第1页
用归化策略英译中国古代道德观与价值观_第2页
用归化策略英译中国古代道德观与价值观_第3页
用归化策略英译中国古代道德观与价值观_第4页
用归化策略英译中国古代道德观与价值观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用归化策略英译中国古代道德观与价值观【摘要】本文旨在以辜鸿铭中庸译本为例探讨 中国古代道德观和价值观的英译策略。通过分析,笔者认为, 我们在英译中国古代道德观和价值观时应该采用归化策略, 以便更好地传播中华文化。【关键词】道德观;价值观;中庸;归化i abstract this paper aims at discussing the translating strategies for china ancient moral and value conception by using gu hongming? s translation version of zhongyong based

2、on the analysis, the author proposes that foreinizin met hod is beneficial for the spread of chinese culturekey words】moral conception; value conception; zhongyong; domestieating method中国古代的道德观和价值观作为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 组成部分,不仅是中国人民的精神财富,更应该走出国门, 走向世界,让世界各国人民共享中国人民的文化成果。全球 化的时代是文化竞争的时代,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 日益重要,国家竞争中

3、仅凭经济、军事实力很难完成取得优 势。一个国家要想真正的成为大国强国,不仅仅要有形的作 为硬实力,还需要软的实力,文化是国家竞争力的重要底座, 国民之魂,唯有文化,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和灵魂,是国家的 发展,民族振兴的重要支柱,是民族生命力、凝聚力和创造 力的重要源泉。笔者认为要想将中国古代道德观和价值观传 播出去,增强中华文化的实力提高综合国力就必须采归化的 翻译策略。本文将以辜鸿铭中庸译本为例对此加以探讨。1、归化策略与中庸思想归化(domesticating method)由美国翻译理论家韦努 蒂(venuti)于1995年在译者的隐身中提出来的。英 国出版的翻译学词典将归化定义为:“在翻译

4、中采用透 明、流畅的风格,最大限度地淡化原文陌生感的翻译策略”。 归化翻译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译文,增强译文的可读性和 欣赏性。我们在英译中国古代道德观和价值观的目的是为了 更好地传播中华文化,由此而见,归化策略无疑是明智的选 择。归化翻译法通常包含以下几个步骤:(1)谨慎地选择适 合于归化翻译的文本;(2)有意识地采取一种自然流畅的目 的语文体;(3)把译文调整成目的语篇体裁;(4)插入解释 性资料;(5)删去原文中的实观材料;(6)调协译文和原文 中的观念与特征。中庸,儒家的道德标准,待人接物不偏不倚,调和折中。 出自论语雍也:“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何晏集 解:“庸,常也,中和可常行

5、之道。”北齐颜之推颜氏家 训教子:“上智不教而成,下愚虽教无益;中庸之人, 不教不知也。”清俞樋茶香室续钞三阶:“言人有三 等,贤、愚、中庸。”中庸之道的理论基础是天人合一。通 常人们讲天人合一主要是从哲学上讲,大都从孟子的“尽 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尽心)讲起, 而忽略中庸之道的天人合一,更忽视了天人合一的真实含 义。天人合一的真实含义是合一于至诚、至善,达到“致中 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 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 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 与天地参矣”的境界。“与天地参”是天人合一。这才是

6、中 庸天人合一的真实含义。因而中庸始于“天命之谓性, 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而终于“'上天之载,无声无臭。 至矣”。这就是圣人所要达到的最高境界,这才是真正意义 上的天人合一。天人合一的天是善良美好的天,天人合一的 人是像善良美好的天那样善良美好的人,天人合一就是人们 自觉修养所达到像美好善良的天一样造福于人类和自然理 想境界。2、辜鸿铭中庸译本的归化策略现在很多学者在翻译中国的典籍时都采用归化的策略, 究其原因有两点:第一,考虑到读者的接受问题;第二,迫 于中国文化处于弱势地位的现状。辜先生正是意识到了这一 点所以在翻译中庸时采用了多种多样的归化方法。(1) 直译原文,引述西学经典

7、辜先生为了更有力地说明中庸中所蕴含的儒家思想, 更好地传达中国文化中的道德观和价值观,多处在注释上引 用西方经典中能够阐释同样道理的语句。这种译法无疑是拉 近了文本和西方读者的距离,为译文和读者之间架起了一道 沟通的桥梁。例如,中庸讲“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故君子慎 其独也。”译文为: "the moral law is a law from whose operation we cannot for one instant in our existence escape wherefore the moral man watches diligently over his secre

8、t thoughts. ”随后辜鸿铭先生又引圣经 箴言里的"keep thy heart with all diligence, for out of it are the issues of life” 相对照。通过译文我 们发现,辜先生先将原文用直译的方法,但是由于文化背景 的差异,西方读者可能难以准确理解译文的含义,为了帮助 读者更好地理解译文,辜先生巧妙地在圣经箴言中选 取了广为西方大众所熟知的一句话,从而使得读者对译文的 理解更透彻,同时也增强了译文的可读性,无疑会扩大译本 的读者群,从而使得中庸所蕴含的文化更好地传播出去。(2) 文化传播,创造性释义辜先生在翻译中庸时有1

9、0处“以己意释经之小误”, 但是这些小误是将原文的意思加以延伸或稍微修改,究其原 因还是为了将中庸中的所传递的道德观念表达出来。就 这点而言,这些"小误”是可以理解的。如中庸第23章有'诚则形,形则著”之说,意 思是,人能诚于其性,则和顺积中,英华发外,必然有 所表现(形),昭明显著。辜氏的翻译是:"where there is truth, there is substance. where there is substance, there is reality. 显然,原文是重在说明人的道德养成 及其影响的。然而,译文却是在说明"有真理就有物质,有

10、物质就有实体”的哲学道理。然而,我们却不能简单地否定 译文,审视译文,我们会发现物质和真理的哲学道理在西方 文化中很常见,译文所要传达给读者的并非是简单的道德问 题而是一种哲学观念。这种译法无意当中也提升了中国文化 的形象,辜先生在传达中国自古代也有深邃的哲学思想,显 示了出了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所以,就辜先生的创造性释 义而言,我们应该结合翻译的目的来看,而不应该单纯地拘 泥于字句间的浅显含义。3、结论中国古代的道德观和价值观博大精深,我们在翻译时应 该从翻译的目的出发。就中庸的英译而言,辜先生采用 归化策略,达到了翻译的目的,传播了中华文化。【参考文献】 lku hungming. the conduct of life or the universal order of confucius mlondon, john murr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