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隐喻视野下的闺怨与求女主题_第1页
浅谈隐喻视野下的闺怨与求女主题_第2页
浅谈隐喻视野下的闺怨与求女主题_第3页
浅谈隐喻视野下的闺怨与求女主题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浅谈隐喻视野下的“闺怨”与“求女”主题    马叶馨摘要:中国古代文人在书写自己的坎坷遭遇和仕宦不顺时,常常借助“求女”不得和闺怨之情,隐晦表达其政治失意之隐痛。本文将分别从闺怨与求女两个方面出发,探析在隐喻视野之下,文人对于政治理想幻灭的宛曲表达。关键词:政治隐喻;求女;闺怨纵观文学史上的文人墨客,多将坎壈咏怀与闺怨、“求女”相融合,从而形成了立意独特、委婉曲折的作品。一、闺怨与政治隐喻中国古代传统的闺怨题材,主要是以女性为主体,述说来自闺中女子的怨念与期盼。诗经时代,闺怨诗正式发端宋代朱熹诗集传注释诗经·小雅·白华时言:“

2、周幽王得褒姒,黜申后,申后作此诗以自伤,是为宫怨诗之滥觞。”(1)自此之后,涌现出更多的闺怨题材作品。先秦时期的闺怨诗较为传统,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政治激烈动荡,传统的闺怨诗在此时出现了新变,开始出现以男性为主体,借助闺中女子的幽怨来抒发政治颇不得志的苦闷之现象。而后的闺怨题材不再囿于抒发女性的孤独寂寞与哀怨了,譬如曹魏时期的曹植,唐代李白、杜甫等等都有此类创作。这一类的闺怨诗借助女性的视角及口吻,表面上在描写情感,实乃抒发男性政坛失意或是仕途不顺,如魏晋时期的曹子建创作的七哀一诗: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上有愁思妇,悲叹有余哀。借问叹者谁,自云宕子妻。君行逾十年,贱妾常独栖。君若清路尘,妾若

3、浊水泥。浮沈各异势,会合何时谐?愿为西南风,长逝入君怀。君怀常不开,贱妾当何依。(2)七哀表面是在诉说“妾”对于“夫君”的思念和衷肠,实乃曹植借由闺怨来抒发他对于曹丕难以直述的情感。曹操过世后,曹植的亲哥哥曹丕称帝,对其十分戒备,曹植无处施展自己的抱负,故而在此诗中自拟为“愁思妇”、“宕子妻”,因不受其夫君宠眷而遭冷遇。元代的刘履在选诗补注卷二中说:“子建与文帝同母骨肉,今乃浮沉各势,不相亲与,故特以孤妾自喻。”诗中夫君所指为其兄长曹丕,自己则以贱妾自喻,一个犹如“浊水泥”,一个犹如“清路尘”,一浮一沉,不相交集,借由闺怨表达其内心之苦闷。生活在唐代的杜甫,在唐肃宗乾元二年之秋季,即安史之乱后

4、写下佳人一诗:绝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自云良家子,零落依草木。关中昔丧败,兄弟遭杀戮。官高何足论,不得收骨肉。世情恶衰歇,万事随转烛。夫婿轻薄儿,新人美如玉。合婚尚知时,鸳鸯不独宿。但见新人笑,那闻旧人哭。(3)唐诗解评述此诗云:“然其自况之意,盖亦不浅。夫少陵冒险以奔行在,千里从君,可谓忠矣,然肃宗漫步不加礼,一论房琯而遂废斥于华州,流离艰苦,采橡栗以食,此与倚修竹者何异耶?吁!读此而知唐室待臣之薄也。”(4)虽然对于此诗的主题历来有所争议,部分学者认为作者真实在写丧乱中的一位佳人之凄惨身世,但是不少学者认为,此诗很有可能是杜甫自况之作。诗中的“幽居在空谷”正是文人高洁品质的自喻,与世俗红尘

5、相隔绝,遗世独立,高蹈避世。诗中“关中丧乱”即是历史上著名的“安史之乱”,在战乱中,昔日的高门大族也不复存在,而“世情恶衰歇,万事随转烛”(5)也正是杜甫在历经了世情之后的一番感慨。杜甫一心想要辅佐君王,被唐肃宗封为左拾遗,本意“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6)(奉赠韦左丞相二十二韵),但不曾想其好友房琯被肃宗委以重任,平定叛乱,却最终兵败长安城。战败后,唐肃宗将一切责任归咎于房琯,杜甫却意气用事,替房琯说好话,导致被肃宗疏远,被贬至华州一带。故而在此诗中,杜甫说:“夫婿轻薄儿,新人美如玉”(7),亦是借助一位被人抛弃的佳人之语来自比,抒发怀才不遇的忧闷之情。二、“求女”与政治理想古人在“修齐治

6、平”的观念下,努力实现自己的抱负,追寻人生“三不朽”,但在此过程中,或是仕宦失意或是生逢坎坷,难以一展宏图。他们有时难以直抒胸臆,便借由闺中女子的怨情,抒发坎壈之情。战国大诗人屈原,在经历了政治的一系列挫败之后,写下了千古名篇离骚。太史公司马迁曾经称赞屈原说:“其志洁,故其称物芳。”(8)在离骚中,屈原塑造了一位高冠长佩,乘风御龙,上叩帝阍、下求神女,不与世俗合污的高净之人的形象。“吾令丰隆以乘云兮,求宓妃之所在”(9),“前望舒使先驱兮,后飞廉使奔属”(10),在诗人的想象中,他驾着龙车,让月神、风神前后相随,上天入地,穷尽一切去寻求一位女神。李陈玉在离骚纂义里说:“言求女者,求贤君之譬也。

7、”(11)后世学者普遍认为,他的“求女”未必是寻求摄人心魄的女神和令人心驰神往的爱情,在很大程度上来说,“美人”很有可能是其自身理想或者贤明君主的化身。晋宋易代之际的陶渊明,写作闲情赋一篇,此作曾被昭明太子蕭统评价为“白璧微瑕者,唯在闲情一赋”。(12)在赋中,作者发下十愿,分别想要成为心仪女子的衣领、束带、膏泽、眉黛、蔺席、丝履、影子、灯烛、竹扇、桐木,以一亲芳泽,但是最终求美人而不得。求女不得,便又回归到述说诗人的平生志愿上来。此赋一反陶潜的平淡醇美之风,文字显得颇为露骨,大胆表露其思慕之情。后世学者录立嵚曾经评价此赋曰:“赋作于彭泽致仕之后,以追求爱情的失败表达政治理想的幻灭。”(13)纵观陶渊明一生,四仕四隐,最后一次做官是在彭泽做县令,又因“不为五斗米折腰”,自身个性与官场难以投合,最终弃官归田。此篇也极有可能是借由“求女”不得隐喻政治理想失败。自屈原以来的求女主题对后世文学一直影响颇深,其香草美人的寓托兴寄影响了一代又一代诗人。到了唐代,李白的长相思中“美人如花隔云端,上有青冥之长天,下有緑水之波澜。天长地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14)亦可视作是屈原“求女”主题的延伸。长相思的创作时间一般来说被认为是在李白“赐金放还”之后所作,有学者认为这首诗别有寄托,认为诗中对于“如花隔云端”的美人的思念,实际上就是他在被迫离开长安以后,对于唐玄宗的怀想。北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