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转型期大专生心理疏导价值作用探究_第1页
社会转型期大专生心理疏导价值作用探究_第2页
社会转型期大专生心理疏导价值作用探究_第3页
社会转型期大专生心理疏导价值作用探究_第4页
社会转型期大专生心理疏导价值作用探究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社会转型期大专生心理疏导价值作用探究关键词社会转型期;大专生;心理健康中图分类号r395. 6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 1005-0515 (2011) -11-274-01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随着经济体制的深刻变 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 变化,对个体心理的影响从深度和广度来讲都是空前的,社 会转型与发展是个体心理健康的主要影响源,特别是在校的 大专生,就业的压力越来越大,心理负担越来越重;如果得 不到恰当的心理疏导,会给社会和个人带来不利的影响,甚 至会发生违法犯罪行为。“心理健康是大学生妥善处理协调 各种利益关系的内在尺度” 1。而适当的心理疏导对学生 来

2、说,可以打开他们的心结,让他们认清自我,摆正自己的 位置。帮助有心理疾病的同学进行心理调适,对同学阻塞的 病理心理进行疏通引导,达到预防和治疗同学们心理扭曲的 目的。本研究主要针对在校大专生采取座谈,调查问卷、收 集问卷材料。然后根据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设计心理疏导 的方案,让有心理障碍的学生,得到及时解决,杜绝类似像 “政法大学杀师案”、“药家鑫车祸后的杀人案”、“留日 学生汪某在机场刺母案”、“马加爵的杀人案”等事情的发 生,为社会的和谐发展做出贡献。1对象与方法1.1对象在校三年临床大专生、三年护理大专生、五 年临床连读生、五年护理连读生进行问卷调查,共调查8600 人次,有效问卷810

3、0份。1.2方法本研究主要采用座谈、调查、走访、问卷、 收集数据等方法。2结果与分析2. 1基本情况本次共有效调查了 8600名在校生,有效 问卷8100份。其中,男性3000名,女性5100名,男女之 比1:1.7,农村学生6000名,城镇2100名,农村城市之比为 2. 85: lo有心理障碍者2400名,占29. 6%,其中2160为农 村的学生,占71. 4%o归纳原因有4个方面。2. 1. 1就业引起的心理压力 大专生在经过三年的专业 学习后终将走向人才市场,由于大专生这一特殊的群体,他 们的择业与创业要比本科生及研究生遇到更大的挑战。2. 1.2情感上和生理上的问题大专生大多处在1

4、7-22 岁的年龄阶段,生理发育已基本成熟,心理发育还未完全成 熟。大学校园也不是一块净土,和外界接触的机会较多,一 些大专生的不良习气影响了另一部分人。学习与玩安排不 当,客观上造成了心理的负面影响。有的学生沉迷于武侠小 说和网络,总是生活在虚拟的世界中,从而与现实的世界相 互隔阂,原本积极向上的大专生在个别同学的影响下,学到 了一些不良的东西,建立了一种错误的观念,慢慢地改变了 自己。2. 1.3经济问题 大专生来自天南地北,家庭背景及不 相同。有部分学生出在城市,父母有工作,独生子女,物质 条件比较好,毕业有去向。部分来自农村,兄弟姐妹多,家 庭条件稍差。个别学生存在一些攀比、仇富的心理

5、,心理上 容易失衡,在行为上表现过激。同时,部分学生对家庭产生 抱怨、对社会产生抗拒,出现心理扭曲。2. 1.4家庭、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不到位长期以来,我 国没有真正地把德育教育放在第一位,学校所培养的人才, 只注重强化知识的灌输和考试分数,而忽视了心理素质和情 感上的培养,因而导致培养出的人才理论与实践脱节,缺乏 适应社会需要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家庭教育的偏差也给 部分学生的心理产生了重大影响,现在的大学生多数是独生 子女,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从小偏重于智力开发, 而对孩子的心理健康重视不够,导致了孩子的心理发展与智 力开发严重失衡。3讨论与对策已有的研究表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 育是一

6、项系统工程,要取得良好的成效,需要学校、家庭、 社会齐抓共管,良性互动,形成合力。” 2该课题设计以 学校为载体,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实施研究:设置心理健 康教育选修课,协调整合大学生社团、校园文化生活及择业 观念教育,通过培养个人的坚强的心理素质,早点认识社会 的特点及个人的定位,相应地调整好个人的心理,更容易适 应社会转型期自己的角色转变,把自己学到的专业知识应用 的社会中去。心态决定形态,态度决定一切,健康的心理才 能产生一个积极向上的态度,才能在工作中主动,才会去不 断地实现自我。可利用广播、电视、报纸、讲座等多种手 段实施心理疏导与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教育,对大专生开展 较为集中的心理问题辅导答疑,逐步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意 识。把心理疏导与德育教育紧密结合起来,充分利用心理 学的先进理论和方法,增强道德教育的说服力与感染力,当 发现学生处于心理劣势和心理压抑状态时,教师应用循循善 诱的方法,把他们埋藏在灵魂深处的问题梳理出来,给予正 确引导,对症下药,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本课题的研究若能实施将会为我校乃至全国大、中、小 学校的学生心理健康的普及教育工作提供一种全新教学模 式,可大大提高大、中、小学生心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