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水试验方法及过程_第1页
抽水试验方法及过程_第2页
抽水试验方法及过程_第3页
抽水试验方法及过程_第4页
抽水试验方法及过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抽水试验方法及过程1抽水试验目的2抽水试验仪器设备3抽水试验分类4稳定流抽水试验5稳定流抽水试验资料整理1抽水试验目的查明建筑场地地基土层渗透系数、导水系数、压力传导 系数、给水度或弹性释水系数、越流系数、影响半径等有关 水文地质参数,为设计提供水文地质资料。往往采用单孔(或有一个观测孔)的稳定流抽水试验。抽水井观测孔完整孔:进水部分揭穿整个含水层厚度的抽水孔。非完整孔:未揭穿整个含水层或进水部分仅揭穿部分含 水层的抽水孔。稳定流抽水试验:在抽水过程中,要求抽水流量和动水 位同时相对稳定,并有一定延续时间的抽水试验。非稳定流抽水试验:在抽水过程中,保持抽水流量固定 而观测地下水位随时间的变化,

2、或保持水位降深固定而 观测抽水流量随时间的变化的抽水试验。抽水井观测孔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S1-1潜水非完整孔示意图图12潜水完整孔示意图G(S)(h S-T过程曲线2抽水试验仪器设备2.1过滤器安装在管井中对应的含水层部位,带有滤水孔,主要起 到滤水、挡砂及护壁作用。抽水孔过滤器的类型,宜根据不同含水层的性质和孔壁 稳定情况按表2.1选用。抽水试验的观测孔,宜采用包网 过滤器。表2.1过滤器类型选择含水层性质及孔壁稳定情况抽水孔过滤器类型软岩、半坚硬不稳定岩层、构造破碎带、 裂隙密集带、岩溶强烈发育带骨架过滤器卵(碎)石、圆(角)砾、粗砂、中砂包网过滤器

3、或缠丝过滤器细砂、粉砂填砾过滤器2.2离心泵当含水层地下水位高出地面或埋藏较浅,动水位在吸程范 围内时,宜釆用离心泵抽水。2.3深井泵或潜水泵当孔(井)水位深度较大、要求抽水降深大、出水量也较 大时,宜选用深井泵或深井潜水泵。2.4空压机当抽水孔直径较小,水位埋深较深,含水层富水性好,且 要求降深很大时,宜采用空压机抽水。2_5抽筒当钻孔水位较深,水量不大,试验要求不高时,可选择抽 筒提水。2.6量测器具观测水位宜使用电测水位计。地下水位较浅时,可采用浮 标水位计。观测读数应精确到1cmo流量的测试用具应根据流量大小选定。流量小于1L/s时, 可采用容积法或水表;流量为1L/s30L/s时,宜

4、采用三角 堰;流量大于30L/S时,应采用矩形堰。B=5H三角堰流量计算公式:O = Ch2Q流量(L/s);h水深(cm);C随h变化的系数,一般取0.014o0=90°图26直角三角堰断面结构图矩形堰流量计算公式:30 = 0.0185 沪Q流量(L/s); h 力匚深(cm);B堰口宽(cm) o图2.6-2矩形堰断面结构图3抽水试验分类3.1根据抽水试验孔中存在含水岩层的多少可分为:分层 (段)抽水试验与混合抽水试验。3.2根据抽水孔进水段长度与含水层厚度的关系可分为: 完整孔抽水试验与非完整孔抽水试验。3.3根据抽水试验时水量、水位与时间关系可分为稳定流 抽水试验与非稳定流

5、抽水试验。4稳定流抽水试验4.1抽水试验成孔宜为清水钻进,当钻孔工艺必须采用 泥浆护壁时,应进行严格细致的洗井。4.2抽水试验时的排水,应根据抽水场地情况,确定排 水方向与距离。4.3抽水试验过程中,应同步观测、记录抽水孔的涌水 量和抽水孔及观测孔的动水位。涌水量和动水位的观测 时间,宜在抽水开始后的第1, 2, 3, 4, 5, 10, 15, 20, 30, 40, 50, 60min各观测一次,出现稳定趋势以 后每隔30min观测一次,直至结束。4.4抽水试验宜三次降深,最大降深应接近工程设计所 需的地下水位降深的标高。三次降深的分配原则宜满足: 最大降深S3 (m) , s2=2/3s

6、3, s=1/3s3(s为第一次降 深,S2为第二次降深)。4.5抽水试验每次落程的稳定延续时间,应符合下列 要求:1、卵石、砾石、粗砂含水层,三次降深的稳 定延续时间为4h、4h、8h; 2、中砂、细砂、粉砂含 水层,稳定延续时间为8h、8h、16h; 3、裂隙和岩溶 含水层,稳定延续时间为16h、16h> 24ho4.6试验结束后,应进行恢复水位观测,停泵时按1、 3、5、10、15、30min的间隔进行水位观测,以后每 小时进行一次。5稳定流抽水试验资料整理5.1渗透系数5.1.1潜水非完整井,单孔抽水试验计算渗透系数k:0.366Q, !gLS0.66Lk渗透系数(m/d);Q抽

7、水井涌水量(m3/d);L过滤器长度(m);图5.1.1潜水非完整井示意图S抽水井水位下降值(m); r抽水井半径(m)。5.1.2潜水非完整井,一个观测孔、中心井抽水试验计算 渗透系数k:k_ 0366Q(lg斤(s sj(s y + Dk渗透系数(m/d);Q抽水井涌水量(m3/d);S抽水井水位下降值(m);S1观测孔水位下降值(m);r抽水井半径(m)抽水井观测孔图5.1.2潜水非完整井示意图D观测孔到抽水井中心距离(m); L过滤器长度(m)。5.1.3潜水非完整井,两个观测孔、中心井抽水试验计算 渗透系数k:036辺(1計2览斤)(S1-S2)(2S-51-52 + L)k渗透系数

8、(m/d);Q抽水井涌水量(m3/d);S抽水井水位下降值(m);51 1号观测孔水位下降值(m);52 2号观测孔水位下降值(m);M川/八孑抽水井观 观21号观测孔到抽水井中心距离(m);图5丄3潜水非完整井示意图r22号观测孔到抽水井中心距离(m); L过滤器长度(m)。5.1.4承压水非完整井,单孔抽水试验计算渗透系数k:k亠27rrSk渗透系数(m/d);Q抽水井涌水量(m3/d);r抽水井半径(m);抽水孔(井)/ / / / / /图5.1.4承压水非完整井示意图S抽水井水位下降值(m)。中心井抽水试验计一个观测孔、5.1.5承压水非完整井, 算渗透系数k:1 1k_2 二2乃

9、hx- hk渗透系数(m/d);Q抽水井涌水量(rr/d);观测孔中水柱高度(m) h抽水井中水柱高度(m)图5.1.5承压水非完整井示意图r抽水 JI 丫径(m);r1观测孔到抽水井中心距离(m)。516承压水非完整井,两个观测孔、中心丿I:抽水试验计算渗透系数k:17i h2 一 hxk渗透系数(m/d);Q抽水井涌水量(m3/d);(m);图5.1.6承压水非完整井示意图(m) o1号观测孔水柱高度(m); h22号观测孔水柱高度(m); D1号观测孔到抽水井中心距离 r22号观测孔到抽水井中心距离5.1,7潜水完整井,单孔抽水试验计算渗透系数k:0.7322 lg-k二匚(2H S)S

10、k渗透系数(m/d);Q抽水井涌水量(m3/d);H含水层厚度(m);S抽水井水位下降值(m);R影响半径(m);r抽水井半径(m)。5.1,8潜水完整井,一个观测孔、中心井抽水试验计算渗 透系数k:O73201g®c =(S - S )(2/ - S - S)k渗透系数(m/d);Q抽水井涌水量(m3/d);H含水层厚度(m);S抽水井水位下降值(m);图5.1.8潜水完整井示意图(m);S1观测孔水位下降值(m) 几观测孔到抽水井中心距离 r抽水井半径(m)。5.1.9潜水完整井,两个观测孔、中心井抽水试验计算渗 透系数k:0.7320 lg(ST)©/-S-®

11、;)k渗透系数(m/d);Q抽水井涌水量(m3/d);H含水层厚度(m);51 1号观测孔水位下降值(m);图5.1.9潜水完整井示意图52 2号观测孔水位下降值(m); r11号观测孔到中心井距离(m); r22号观测孔到中心井距离(m) o5.1.10承压水完整井,单孔抽水试验计算渗透系数k:70.3660 Rk = lg-公式一mS rk渗透系数(m/d);Q抽水井涌水量(m3/d);m含水层厚度(m);抽水孔(井)iR图5.1.10承压水完整井示意图S抽水井水位下降值(m); R影响半径(m); r抽水井半径(m)。公式二2 兀MS r0.366Q r 加(S -SJ ' r抽

12、水井观測孔77/ 7A V/7A (77777777777777 丫、 乂卜5.1.11承压水完整井,一个观测孔、中心井抽水试验计 算渗透系数k:k渗透系数(m/d);Q抽水井涌水量(m3/d);m含水层厚度(m);S抽水井水位下降值(m); S1观测孔水位下降值(m);r1观测孔到中心井距离(m);图5“承压水完整井示意图r抽水丿I - 丫:径(m) o5.1.12承压水完整井,两个观测孔、中心井抽水试验计 算渗透系数k:k_ 0.3662 1m(S -52)斤k渗透系数(m/d);Q抽水井涌水量(m3/d);m含水层厚度(m);51 1号观测孔水位下降值(m);抽水孔(井)观1观2图5.1

13、.12承压水完整井示意图2号观测孔水位下降值(m); r11号观测孔到中心井距离(m); r22号观测孔到中心井距离(m)。图5.2.1潜水单井抽水示意图5.2影响半径5.2.1潜水条件下单孔抽水试验,计算影响半径R:I » L3饥2H S)lg/? =+ lg 厂R影响半径(m);Q抽水井的涌水量(m3/d);k含水层渗透系数(m/d);H抽水前潜水层厚度(m);S抽水井水位下降值(m); r抽水井半径(m)。1纠=抽水井观测孔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1777777"图5.2.2潜水井抽水、 一个观测井示意图522潜水条件下,一个观测孔、中心孔抽

14、水试验,计 算影响半径R:S(2H S)lg“S/2H SJlg 厂(S SJ(2H S SJR影响半径(m);S抽水井水位下降值(m);S1观测井水位下降值(m); H抽水前潜水层厚度(m);r抽水井半径(m);!抽水孔至观测孔之间的距离(m)。5.2.3潜水条件下,两个观测孔、中心孔抽水试验,计算 影响半径R:S(2H 一 SJlg厂2 S2(2H 一 52)lgzi(S - S2)(2H - S - S2)R影响半径(m);Si一1号观测井水位下降值(m);S?一2号观测井水位下降值(m);H抽水前潜水层厚度(m);n“号观测孔与抽水井中心的距离(m);r22号观测孔与抽水井中心的距离(

15、m)。5.2.4潜水条件下,根据经验公式计算影响半径R:R = 2Sy/Hk库萨金经验公式R影响半径(m);S抽水孔水位下降值(R1);H 抽水前潜水层厚度(m); k 含水层渗透系数(m/d) o525承压水条件下单孔抽水试验,计算影响半径R:lgR =2.13km S .Q +lgrR-影响半径(m);Q-抽水井的涌水量(m*d);k含水层渗透系数(m/d);m一承压含水层的厚度(m);S-抽水井的水位下降值(m)抽水井力/门)力H“r抽水井的半径(m)。图5.2.5承爪水单井抽水示意图5.2.6承压水条件下,一个观测孔、中心孔抽水试验,计 算影响半径R:1护=Sig 人-SJg 厂S_SR影响半径(m);S-抽水井水位下降值(m);Sl一观测井水位下降值(m);r1-观测孔到抽水孔中心的距离(m);r抽水井的半径(m)。曲=)阮一»1事c(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