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二轮复习专题突破系列地表形态的变化2_第1页
高三地理二轮复习专题突破系列地表形态的变化2_第2页
高三地理二轮复习专题突破系列地表形态的变化2_第3页
高三地理二轮复习专题突破系列地表形态的变化2_第4页
高三地理二轮复习专题突破系列地表形态的变化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学习必备欢迎下载【小题狂练 .大题冲关】 20xx 届高三地理二轮复习专题突破系列(权威命制):地表形状的变化一、挑选题2021 ·江苏 下图是甘肃省敦煌市地貌类型图;高大的鸣沙山环绕着月牙形凹地,泉水在凹地汇聚形成月牙泉见图右下角照片 ,素以 “千年不干 ”闻名,但近年来日趋干枯,当地政府发出“挽救千年月牙泉 ”的呼吁; 读图回答1 2题;1月牙形聚水凹地的成因是 a大湖萎缩而成b古河道残遗而成c人工挖掘而成d风力腐蚀而成 2泉水日趋干枯的主要缘由是 a气候变暖,蒸发增强 b降水变少,雨水补给削减 c风沙沉积,古河道淤塞 d地下水补给量不断削减【答案】1.b2.d【解析】第 1题,

2、考查了湖泊的成因;据图分析可知,月牙泉是古河道学习必备欢迎下载经过的地方;其成由于古河道残遗而成;故答案为b;第 2 题,考查自然地理环境要素的变化的缘由分析;据材料可知,月牙泉的补给为地下水;千百年来,其蒸发量与补给量始终处于平稳状态;近些年来其补给量不断削减,因而使得泉水日趋干枯;雁荡山位于我国浙江省温州市乐清市境内;现代地质学讨论说明,雁荡山是一座具有世界意义的典型的白垩纪流纹岩古火山;左下图为地壳物质循环示意简图,右下图为雁荡山峡谷景观图;据此完成 34 题;3左上图中可以表示雁荡山山体岩石类型的是 a甲b乙c丙d丁4形成右上图示峡谷景观的地质作用是 abcd【答案】3.b4.d【解析

3、】第 3题,雁荡山是一座白垩纪流纹岩古火山,故雁荡山山体岩石类型应为岩浆岩;题目左上图中甲、乙、丙、丁分别代表变质岩、岩浆岩、 沉积岩、岩浆;第4 题,雁荡山峡谷是由流水腐蚀作用形成的,属于外力作用;题目左上图中 分别代表重熔再生、冷却凝固、变质作用、外力作用;学习必备欢迎下载第四纪时欧洲分布着大面积冰川;读图回答56 题;5欧洲大陆冰川南侧边界走向如上图所示,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a纬度b海陆位置c洋流d地势6上图中 a 半岛多峡湾海岸,形成峡湾海岸的最主要外力作用是 a海浪腐蚀b冰川腐蚀c流水腐蚀d冰川积累【答案】5.a6.b【解析】第 5题,图中大陆冰川南侧边界大致呈东西走向;由于边界处纬度

4、相差不大, 热量条件相像,应选a;第 6 题,斯堪的纳维亚半岛西侧的峡湾海岸是由第四纪时冰川腐蚀作用形成的,应选b;下图是中亚地区某咸水湖地质剖面图,湖底的基岩为玄武岩,在玄武岩之上为各类沉积岩;近几年,该湖泊面积逐步萎缩;据此回答78 题;学习必备欢迎下载7以下表达正确选项 an 地缺少含煤岩层,说明该地古气候不适合森林的生长 b从构造上看,该地隐藏着丰富的石油资源 c岩层的新老次序是由老到新 d该湖泊最可能是咸水湖而不是淡水湖8据图可以估计, m 、n 两地经受的地质运动过程是am 地所在的岩层没有经受过上升和下降bm 地所在的岩层经受上升和下降的次数多于n 地cn 地所在的岩层至少经受过

5、升 降 升 降的过程dn 地所在的岩层只经受过升降升的过程【答案】7.d8.c【解析】 第 7 题,可利用排除法:煤和森林是紧密联系的, m 地有含煤岩层,说明该地古气候适合森林的生长; 从构造上看,是断层而不是背斜; 岩层的新老次序是由新到老;选 d;第 8 题,n 地缺失 地层,可能在该沉积时代, n 地处于上升过程;选 c;下图为某地地质剖面图,其中c 为沉积物, b、f、c 为沉积岩, a、d 为不同时期的岩浆岩, e 为变质岩;据此回答911 题;学习必备欢迎下载9图示区域发生过的地质作用有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外力作用abcd 10图中各类岩石形成的次序由早到晚排序正确选项 aa

6、、d、g、b、fbb、e、d、a、fcg、b、a、e、ddg 、f、b、d、a 11以下说法正确选项 a假如在这里修一条东西向的地下隧道,应挑选f 层 ba 处有可能找到化石c假设 c 层为沙质沉积物,就该地常年盛行北风d假如该地有石油,就应当在地向下打井开采【答案】9.c10.c11.c【解析】第 9题,图示下部岩层有明显的水平弯曲变形,说明该地地壳 发生过水平运动; a、d 为不同时期的岩浆岩,说明地质历史时期发生过岩浆活动;与岩浆岩接触地带有变质岩存在,说明该地发生过变质作用;c 为沉积物,说明有外力作用的影响;选c;第 10 题,依据图示岩层的分布和地质作用的关学习必备欢迎下载系分析,

7、 c、b、f 属于下部沉积岩, 越往下, 越早沉积, 由早到晚次序为g、b、f;a 岩浆岩破坏了g、b、f 等沉积岩层,说明a 晚于 g、b、f 岩层形成,在 a 岩浆岩邻近,显现变质岩e,反映 e 在岩浆作用之后较短的时间里发生变质 作用; d 岩浆岩侵入了 a 岩浆岩,反映d 在 a 之后生成;选 c;第 11 题,隧道选址应在背斜处,而f 处为向斜; a 为岩浆岩,不行能找到化石, 处地下为向斜构造,为良好的储水构造,开采石油应对应地下的背斜构造,即从 处向下钻井;如c 为沙质沉积物,其形状为沙丘,就缓坡一侧为迎风坡,故判定 盛行风向为北风;选c;某河谷一块高约二百米的庞大沉积岩崖壁上分

8、布着很多直径小于一米的地窖,河谷所在流域始终为亚热带潮湿气候环境;读崖壁地窖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布示意图,回答 12 13 题;12地窖形成最有可能受到的外力作用是 a流水腐蚀b风力腐蚀c冰川腐蚀d海水腐蚀 13以下表达最合理的是 a年平均河水位线在连续上升 b海拔越高地窖形成的时间越晚 c海拔越高岩石年龄越老学习必备欢迎下载d高处地窖较少,可能是久经外力作用而消逝【答案】12.a13.d【解析】第 12 题,地窖是由流水腐蚀作用形成的,随着河床不断下降,地窖就逐步露出来; 选 a;第 13 题,沉积岩简单被河水腐蚀而使河床不断下降, 因而年平均河水位线在连续下降,海拔越高地窖形成的时间越早,海拔

9、越高岩石年龄越轻,高处地窖较少,可能是久经外力作用而消逝;选d;流水腐蚀是重要的腐蚀作用,其腐蚀地表强度与地势、降雨、植被、土壤等因素亲密相关;读图,回答14 15 题;14读土壤结构图,图中何种土壤受流水腐蚀作用相对较弱 abcd15读坡角与腐蚀强度关系图,当坡角超过40°时,流水的腐蚀强度反而逐步变小的缘由最有可能是a坡面植被掩盖程度越来越好b降雨强度减弱,坡面流量减小c坡面径流流速减小 d受雨面积减小,坡面流量减小【答案】14.a15.d学习必备欢迎下载【解析】第 14 题, 土壤粘粒比重最高,说明其最有可能生长有较密的植物,故受流水腐蚀作用相对较弱;选a;第 15 题,山坡达

10、到肯定坡度后,由于其更接近于地面垂直,受雨面积减小,坡面流量也减小,就流水腐蚀强度减小;选 d;下面左图为我国某河流某一河段河道的走向,a 岛是河中一个江心洲, 右图表示此江心洲一年内面积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1617 题;16该河应位于我国 a东北地区d华南地区c西南地区d东南地区 17以下关于该河的表达,正确选项 a如该河段的流向为自西向东,就乙河道将渐渐变浅 b江心洲常发育在河流上游水流较快的地方 c如甲河道为该河的主航道,就该河段的流向为东南流向西北d如该河的上游修筑水坝,就江心洲面积增长速度减慢【答案】16.a17.d【解析】第 16 题,由右图可知, a 岛分别在春季 3、4 月份和

11、夏季 7、8月份 面积较小,说明该河一年中有两个汛期,即春汛和夏汛,因此该河最应位于我国东北地区;第17 题,该河的上游修筑水坝,泥沙在上游水库中沉积,在江心洲处沉积的泥沙量减小,江心洲面积增长速度就减慢,应选d;学习必备欢迎下载二、综合题18读某区域图,分析回答以下问题;1 图 中 的 地 质 构 造 是 , 判 断 依 据 是 ;_甲地地貌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2假如要在a、b 两处选一处建水坝形成水库,以解决甲镇的缺水问题,建在何处比较合理?理由是什么?3分析影响图示中铁路选址的原就;4图示甲、乙、丙三个聚落中,易进展成较大城市的是区位优势; ,分析其【答案】1背斜中间岩层老,两翼岩层

12、新外力腐蚀 溶蚀 作用2a处;水库宜建在口袋形凹地的狭窄出口处,且水可以顺流至甲镇;在b 地建水库可能埋没甲镇;3在山区修建交通运输干线,不仅成本高,难度也比较大,为了降低修建成本和难度,在丘陵山区,铁路选址在地势相对和缓的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4甲地势平整开阔;河流交汇处,水源丰富;交通便利,对外联系便利;【解析】依据该地中心岩层老、两翼岩层新,可以判定出该地为背斜; 为甲镇供水,明显不能将大坝建在b 处,否就会埋没甲镇;图中铁路的选址,主要应考虑地势条件的影响;哪个聚落能进展为大城市,可以从地势、河流、学习必备欢迎下载交通等方面考虑;19 沉积地层剖面以及其中的断层、褶皱等各种地质现象,就像

13、一本地质历史教科书,记录了地壳进展、演化过程中发生的一系列大事,是我们明白地壳进展演化的窗口; 读图完成以下各题;1已知石灰岩、页岩、砂岩分别是深海、浅海、河湖沉积的产物;依据该地层剖面岩层次序, 说明 c 层所处的海陆环境, 并逐层分析从 e 层到 g 层海平面升降的变化过程;2剖面图显示,该地区地层曾经发生过褶皱;据图分析,该区褶皱发生在哪一地层形成以后,哪一地层形成之前?以字母指代地层 3比较断层 m 左右两侧的地层,写出左侧缺失的地层;写出字母 4依据该地层剖面,归纳该地区地壳演化过程中内外力作用的各种表现;【答案】1c 层表示该区为陆地环境;从e 层到 f 层海平面下降;从f层到 g 层海平面上升;2褶皱发生在 k 地层形成后, n 地层形成前;3h 、i 、j、k 地层缺失;4内力作用表现为:褶皱、断层、地壳的升降运动;外力作用表现为:沉积、 p 层受腐蚀变薄、部分地层受腐蚀而缺乏;学习必备欢迎下载【解析】第1题,对比图例可知, c 为砂岩,属于陆地河湖沉积特点;e 为深海沉积形成的石灰岩,g 为浅海沉积的页岩,从e 层到 f 层,由海洋环境变为陆地环境,与地壳上升或海平面下降有关;从f 层到 g 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