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朱子语类》三则_第1页
7《朱子语类》三则_第2页
7《朱子语类》三则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朱子语类(三则)导学案第二课时教学要点:1、了解朱熹在理学研究中的历史地位及贡献、古代理学发展概况。2、研读朱子语类的第二则。学习过程:一、朱熹与理学朱熹是宋朝理学的集大成者,他继承了北宋时期程颢、程颐的理学,完成了客观唯心主义的体系。认为理是世界的本质,“理在先,气在后”,提出“存天理,灭人欲”。朱熹学识渊博,对经学 、史学、文学、乐律乃至自然科学都有研究。朱熹认为在超现实、超社会之上存在一种标准,它是人们一切行为的标准,即“天理”。只有去发现 (格物穷理) 和遵循天理, 才是真、 善、美。而破坏这种真、 善、美的是 “人欲” 。因此,他提出“存天理,灭人欲”。这就是朱熹客观唯心主义思想的核

2、心。二、理学发展概况理学兴起于北宋时期,周敦颐和张载是理学的奠基人,理学体系形成于程颢、程颐两兄弟,南宋是理学的发展的高峰,出现了朱熹、张栻、吕祖谦、陆九渊等重要的理学家。到了元代,程朱理学成为官学。 明代中期, 随着朱学逐渐走向僵化, 王守仁心学崛起并广泛传播。明代后期,李贽、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等人对宋明理学作了深刻的反思和批判。宋明理学在历经了六、七百年的发展以后,逐渐在思想学术领域衰落了。鹅湖盛会淳熙三年( 1176 年),朱熹与当时著名学者陆九渊相会于江西上饶鹅湖寺,交流思想。但陆属主观唯心论,他认为人们心中先天存在着真、善、美,主张“发明本心”,即要求人们自己在心中去发现真、善、

3、美,达到自我完善。这与朱的客观唯心说的主张不同。因此,二人辩论争持, 不欢而散。 这就是中国思想史上有名的 “鹅湖会” 。从此有了 “理学” 与“心学”两大派别。三、研读第二则1、学生自主翻译并详细批注文段。2、检测重点文言知识。(1)释义A、乃为人欲引去B、事已却悔C、此便是无克己工夫D、明知合行大路E、此便是天理人欲交战之机F、须大段着力G、吾知免夫,小子H、直是恁地用功(2)翻译句子A、此须明理以先之,勇猛以行之。B、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3)口头翻译第二则3、问题探究( 1)、文中“大路、小路”各喻代什么?人们为什么舍大路而取小路?(用原文回答)( 2)、圣人、贤人、普通人在天理人欲之间各是怎样选择的?1朱子语类(三则)导学案圣人:贤人:普通人:( 3)、本段引用曾子的话,有何目的?4、拓展延伸能力培养与训练P67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