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专题复习:生态环境保护_第1页
高考地理专题复习:生态环境保护_第2页
高考地理专题复习:生态环境保护_第3页
高考地理专题复习:生态环境保护_第4页
高考地理专题复习:生态环境保护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四讲生态环境保护【知识梳理【知识梳理】一、森林及其保护一、森林及其保护1.1.森林的生态功能:调节气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森林的生态功能:调节气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_、过滤尘埃、吸收噪声、提供旅游休闲最佳场所、吸收二氧化碳、释过滤尘埃、吸收噪声、提供旅游休闲最佳场所、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净化空气等。放氧气、净化空气等。2.2.森林破坏造成的生态灾难:造成当地和相邻地区的生态失调、环森林破坏造成的生态灾难:造成当地和相邻地区的生态失调、环境恶化,导致洪水频发、水土流失加剧、土地沙化、河道淤塞、境恶化,导致洪水频发、水土流失加剧、土地沙化、河道淤塞、_、物种灭绝等。、物种灭绝等。防风固

2、沙防风固沙全球温室效应增强全球温室效应增强3.3.森林的保护:森林的保护:(1 1)国际。)国际。确定确定_的原则,的原则,19921992年,通过年,通过关于森林问题的原则声明关于森林问题的原则声明。(2 2)中国。)中国。立法:立法:19841984年,公布年,公布森林法森林法。措施:加强措施:加强_。宣传:民间积极宣传:民间积极_,而且发起各种保护森林的行动。,而且发起各种保护森林的行动。保护森林保护森林森林培育森林培育植树造林植树造林二、草地退化及其防治二、草地退化及其防治1.1.草地退化的原因:草地退化的原因:(1 1)自然原因:自然环境脆弱、)自然原因:自然环境脆弱、_、降水减少和

3、干旱频繁、降水减少和干旱频繁发生、虫害与鼠害严重等。发生、虫害与鼠害严重等。(2 2)人为原因。)人为原因。气候变暖气候变暖需求需求量量盲目扩大盲目扩大严重严重超载超载2.2.退化表现退化表现3.3.退化后果:使整个退化后果:使整个_发生变化。发生变化。(1 1)引起土地沙化和)引起土地沙化和_。(2 2)使)使_遭到破坏。遭到破坏。(3 3)物种濒于灭绝。)物种濒于灭绝。草群变得稀疏低矮草群变得稀疏低矮_减少减少草质变劣草质变劣产草量产草量自然环境自然环境盐渍化盐渍化动植物资源动植物资源4.4.保护草地:保护草地:(1 1)主要措施)主要措施(2 2)中国的保护措施。)中国的保护措施。实行禁

4、牧、轮牧制度。实行禁牧、轮牧制度。改游牧为舍饲、半舍饲。改游牧为舍饲、半舍饲。加强加强_。建立饲草料基地。建立饲草料基地。建设建设“草库伦草库伦”。控制控制_改善改善_加速经济发展加速经济发展人口增长人口增长经济结构经济结构牧场的基本建设牧场的基本建设三、湿地干涸及其恢复三、湿地干涸及其恢复1.1.定义:不论其为天然或人工、永久或暂时、静止或流动、淡水或咸定义:不论其为天然或人工、永久或暂时、静止或流动、淡水或咸水,由水,由_、泥沼、泥炭地或水域所构成的地区,包括低潮时水深、泥沼、泥炭地或水域所构成的地区,包括低潮时水深_的海域。的海域。2.2.生态功能:服务价值居于首位,具有调节气候、生态功

5、能:服务价值居于首位,具有调节气候、_、净化、净化水体、释放氧气、美化环境等多种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被称为水体、释放氧气、美化环境等多种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被称为“地地球之肾球之肾”。沼泽沼泽6 6米以内米以内调蓄水量调蓄水量3.3.湿地减少的原因:湿地减少的原因:(1 1)自然原因:)自然原因:_自然充满湖泊和沼泽。自然充满湖泊和沼泽。(2 2)人为原因。)人为原因。_导致入流泥沙量大增;导致入流泥沙量大增;环境污染造成入流环境污染造成入流_增加,水体富营养化;增加,水体富营养化;围湖(海)造田,使围湖(海)造田,使_和海滨滩涂面积剧减,乃至消失;和海滨滩涂面积剧减,乃至消失;_和河流的截流改向

6、,使水量减少。和河流的截流改向,使水量减少。沉积物沉积物土壤侵蚀土壤侵蚀营养物营养物湖沼湖沼大量引水灌溉大量引水灌溉4.4.湿地的保护措施:湿地的保护措施:(1 1)恢复和重建已)恢复和重建已_湿地。湿地。(2 2)建立)建立_。(3 3)退)退_还湖、还湿地。还湖、还湿地。(4 4)基本建设、水利工程注意湿地保护。)基本建设、水利工程注意湿地保护。(5 5)确定世界湿地日,通过国际合作,保护湿地。)确定世界湿地日,通过国际合作,保护湿地。退化和受损退化和受损自然保护区自然保护区耕耕四、生物多样性保护四、生物多样性保护1.1.生物多样性的内涵:包括生物多样性的内涵:包括_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多

7、样性、物种多样性和_多样性三个层次。多样性三个层次。2.2.生物多样性面临的问题:生物多样性面临的问题:_。3.3.人类活动加速了物种的灭绝:人类活动加速了物种的灭绝:(1 1)表现:物种灭绝的速度与人口增加的速度)表现:物种灭绝的速度与人口增加的速度_。(2 2)灭绝种类:大部分为)灭绝种类:大部分为_和昆虫。和昆虫。(3 3)灭绝的原因)灭绝的原因早期为狩猎和早期为狩猎和_。现今为现今为_和生态破坏。和生态破坏。 遗传遗传生态系统生态系统日益减少日益减少呈正相关呈正相关植物植物采集采集环境污染环境污染4.4.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1 1)建立)建立_,保护生态环境。

8、,保护生态环境。(2 2)把某些濒危物种迁出原地,移入)把某些濒危物种迁出原地,移入_环境进行特殊保护和管环境进行特殊保护和管理,如建立动、植物园,濒危动物繁育中心等。理,如建立动、植物园,濒危动物繁育中心等。(3 3)建立濒危物种种质库、动物精子库等,以保护)建立濒危物种种质库、动物精子库等,以保护_资源。资源。(4 4)国家颁布相关的法律、法规。)国家颁布相关的法律、法规。自然保护区自然保护区适当适当遗传遗传【盲区扫描【盲区扫描】1.1.人工林和原始森林生态环境效益不相同。人工林和原始森林生态环境效益不相同。原始森林,尤其是热带雨林砍伐后所造成植物物种的损失、动物的迁原始森林,尤其是热带雨

9、林砍伐后所造成植物物种的损失、动物的迁徙和被消灭,连片林地变成破碎小斑块后对大型哺乳动物的毁灭性影徙和被消灭,连片林地变成破碎小斑块后对大型哺乳动物的毁灭性影响,这些方面都是人工林所无法补偿的。响,这些方面都是人工林所无法补偿的。2.2.草地不只包括草原。草地不只包括草原。地带性草地包括热带草原、温带草原、寒带苔原,非地带性草地包括地带性草地包括热带草原、温带草原、寒带苔原,非地带性草地包括草山、草坡、草滩等。草山、草坡、草滩等。3.3.海洋不一定是湿地。海洋不一定是湿地。低潮时水深低潮时水深6 6米以内的海域才能称为湿地。米以内的海域才能称为湿地。考点考点 生态环境的破坏与保护生态环境的破坏

10、与保护1.1.草地退化的原因、表现及危害分析:草地退化的原因、表现及危害分析:造成草场退化的原因有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两个方面。自然因素包括造成草场退化的原因有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两个方面。自然因素包括气候变暖、降水减少和干旱频繁发生等方面。超载过牧、盲目开垦、气候变暖、降水减少和干旱频繁发生等方面。超载过牧、盲目开垦、规划利用管理不当、滥挖滥采等人为因素也会引起草场退化,甚至导规划利用管理不当、滥挖滥采等人为因素也会引起草场退化,甚至导致土地荒漠化。人为因素是最主要的,其中超载过牧和盲目开垦是造致土地荒漠化。人为因素是最主要的,其中超载过牧和盲目开垦是造成草场退化的最主要原因。其联系如下图:成草

11、场退化的最主要原因。其联系如下图:2.2.湿地减少的原因:湿地减少的原因:湿地减少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图示如下:湿地减少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图示如下:3.3.物种灭绝和生物多样性减少的原因:物种灭绝和生物多样性减少的原因:【考题研析【考题研析】(20142014新课标全国卷新课标全国卷)中华秋沙鸭为我国一级重点保护鸟类,目)中华秋沙鸭为我国一级重点保护鸟类,目前全球只有前全球只有1 0001 000只左右。中华秋沙鸭生活在河流与小型湖泊等湿地只左右。中华秋沙鸭生活在河流与小型湖泊等湿地中,主要以淡水鱼、虾等为食。以长白山某河流作为繁殖地的中华秋中,主要以淡水鱼、虾等为食。以长白山某

12、河流作为繁殖地的中华秋沙鸭种群,春季为沙鸭种群,春季为5050余只,秋季迁徙时,数量增至余只,秋季迁徙时,数量增至200200只左右。但只只左右。但只有近百只到达赣东北的越冬地,而第二年春季只有有近百只到达赣东北的越冬地,而第二年春季只有5050余只返回繁殖地。余只返回繁殖地。分析中华秋沙鸭在迁徙途中不断死亡,导致数量减少的可能原因,并分析中华秋沙鸭在迁徙途中不断死亡,导致数量减少的可能原因,并提出保护对策。提出保护对策。【思维导引【思维导引】原因分析回答思路如下原因分析回答思路如下保护对策可以结合减少的具体原因,分别从政策法规、湿地保护、污保护对策可以结合减少的具体原因,分别从政策法规、湿地

13、保护、污染治理等方面采取措施来保护有限的中华秋沙鸭。染治理等方面采取措施来保护有限的中华秋沙鸭。【尝试作答【尝试作答】可能原因:迁徙路线上缺少湿地等休憩和觅食地,疲劳可能原因:迁徙路线上缺少湿地等休憩和觅食地,疲劳饥饿致死;食用了被污染的鱼虾;人或动物的猎杀等。饥饿致死;食用了被污染的鱼虾;人或动物的猎杀等。保护对策:在迁徙路线上建设与恢复湿地,使湿地间距小于单日迁徙保护对策:在迁徙路线上建设与恢复湿地,使湿地间距小于单日迁徙距离;治理水体污染;严禁猎杀;在迁徙路线上建立观测点,组织志距离;治理水体污染;严禁猎杀;在迁徙路线上建立观测点,组织志愿者观察与保护;做好保护中华秋沙鸭的宣传工作等。愿

14、者观察与保护;做好保护中华秋沙鸭的宣传工作等。【题组精练【题组精练】1.1.(20152015河南十校联考)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河南十校联考)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下表示意鄱阳湖流域湿地景观类型分析结果。下表示意鄱阳湖流域湿地景观类型分析结果。年份年份水体面积占流域水体面积占流域总面积比例总面积比例/%/%湖泊个湖泊个数数/ /个个最大湖泊占总湖最大湖泊占总湖泊面积指数泊面积指数/%/%2009200917.7817.7886786713.6813.682000200015.2515.2583383310.3210.321989198922.5222.523 3483 34820

15、.7020.70指出鄱阳湖流域在指出鄱阳湖流域在1989198920092009年湖泊湿地变化特点及主要原因。年湖泊湿地变化特点及主要原因。【解析【解析】根据表格数据分析,根据表格数据分析,1989198920002000年,流域内过度开垦、乱砍年,流域内过度开垦、乱砍滥伐等,导致植被覆盖率降低,水土流失加剧,泥沙淤积河湖。围湖滥伐等,导致植被覆盖率降低,水土流失加剧,泥沙淤积河湖。围湖造田直接导致湖泊面积减小,同时加剧湖泊淤积,也导致湖泊面积减造田直接导致湖泊面积减小,同时加剧湖泊淤积,也导致湖泊面积减小。湖泊数量和总面积减少,最大湖泊面积减小较为明显。小。湖泊数量和总面积减少,最大湖泊面积

16、减小较为明显。2000200020092009年,长江中上游(包括鄱阳湖流域)调整农业结构,退耕还林、年,长江中上游(包括鄱阳湖流域)调整农业结构,退耕还林、还草、还湖,减少了鄱阳湖流域湖泊淤积,湖泊面积增大。湖泊数量还草、还湖,减少了鄱阳湖流域湖泊淤积,湖泊面积增大。湖泊数量和总面积增加,最大湖泊面积增大较为明显。和总面积增加,最大湖泊面积增大较为明显。答案:答案:变化特点:变化特点:1989198920002000年,湖泊数量和总面积减小,最大湖泊年,湖泊数量和总面积减小,最大湖泊面积减小较为明显;面积减小较为明显;2000200020092009年,湖泊数量和总面积增加,最大湖年,湖泊数

17、量和总面积增加,最大湖泊面积增大较为明显。泊面积增大较为明显。原因:原因:1989198920002000年,流域内过度开垦、乱砍滥伐等,导致植被覆盖年,流域内过度开垦、乱砍滥伐等,导致植被覆盖率降低,水土流失加剧,泥沙淤积河湖;围湖造田直接导致湖泊面积率降低,水土流失加剧,泥沙淤积河湖;围湖造田直接导致湖泊面积减小,同时加剧湖泊淤积,也导致湖泊面积减小。减小,同时加剧湖泊淤积,也导致湖泊面积减小。2000200020092009年,长年,长江中上游(包括鄱阳湖流域)调整农业结构,退耕还林、还草、还湖,江中上游(包括鄱阳湖流域)调整农业结构,退耕还林、还草、还湖,减少了鄱阳湖流域湖泊淤积,湖泊

18、面积增大。减少了鄱阳湖流域湖泊淤积,湖泊面积增大。2.2.(20152015白城质检)读图,回答下列问题。白城质检)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 1)简答该区中部及)简答该区中部及地所面临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分别是什么。地所面临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分别是什么。(2 2)请简要分析)请简要分析地的主要生态问题及解决的措施。地的主要生态问题及解决的措施。【解析【解析】第(第(1 1)题,东北地区中部主要为商品粮基地,随着开发规)题,东北地区中部主要为商品粮基地,随着开发规模逐步扩大,黑土肥力下降。模逐步扩大,黑土肥力下降。地为小兴安岭林区,由于不合理砍伐地为小兴安岭林区,由于不合理砍伐等原因造成森林资源破

19、坏。第(等原因造成森林资源破坏。第(2 2)题,)题,地为农牧过渡地区,不合地为农牧过渡地区,不合理的耕作导致土地荒漠化。措施应从加强土地管理,合理发展农业和理的耕作导致土地荒漠化。措施应从加强土地管理,合理发展农业和牧业方面分析回答。牧业方面分析回答。答案:答案:(1 1)生态问题:(黑土流失)土壤肥力下降。)生态问题:(黑土流失)土壤肥力下降。地主要是森地主要是森林资源的破坏。林资源的破坏。(2 2)地主要生态问题是土地荒漠化。地主要生态问题是土地荒漠化。措施:加强对天然草场管理,退耕还草,确定合理的载畜量,划区轮措施:加强对天然草场管理,退耕还草,确定合理的载畜量,划区轮牧,建设人工草场

20、等。牧,建设人工草场等。3.3.地下漏斗是因过度开采地下水,导致地下水饱和水面(也叫潜水面)地下漏斗是因过度开采地下水,导致地下水饱和水面(也叫潜水面)以采水点为中心,四周向中心呈梯度下降的现象。下图为我国浅层地以采水点为中心,四周向中心呈梯度下降的现象。下图为我国浅层地下漏斗分布示意图。下漏斗分布示意图。据图描述地下漏斗的分布特征并分析上海地下漏斗发展可能带来的危据图描述地下漏斗的分布特征并分析上海地下漏斗发展可能带来的危害。害。【解析【解析】地下漏斗呈点状分布,东部密集,西部稀疏。结合中国政区地下漏斗呈点状分布,东部密集,西部稀疏。结合中国政区分布判断,漏斗面积大的区域主要分布在华北平原及

21、长江三角洲地区。分布判断,漏斗面积大的区域主要分布在华北平原及长江三角洲地区。上海地下漏斗发展,导致地下水水质恶化,地下水资源枯竭,甚至海上海地下漏斗发展,导致地下水水质恶化,地下水资源枯竭,甚至海水入侵等危害。地下漏斗区还可能出现地面沉降,地面塌陷,地面裂水入侵等危害。地下漏斗区还可能出现地面沉降,地面塌陷,地面裂缝等问题,危害人或建筑物等的安全。缝等问题,危害人或建筑物等的安全。答案:答案:分布特征:点状分布;东部密集西部稀疏;漏斗面积大的区域分布特征:点状分布;东部密集西部稀疏;漏斗面积大的区域主要分布在华北平原及长江三角洲地区。主要分布在华北平原及长江三角洲地区。危害:地下水位下降,地

22、下水水质恶化,地下水资源枯竭,海水入侵;危害:地下水位下降,地下水水质恶化,地下水资源枯竭,海水入侵;地面沉降,地面塌陷,地面裂缝等。地面沉降,地面塌陷,地面裂缝等。【加固训练【加固训练】三江源地区地处青藏高原腹地,是长江、黄河、澜沧江三大河流的发三江源地区地处青藏高原腹地,是长江、黄河、澜沧江三大河流的发源地。下表示意源地。下表示意19761976年、年、20142014年三江源地区生态系统类型面积变化情年三江源地区生态系统类型面积变化情况(单位:千平方千米),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况(单位:千平方千米),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年份年份农田农田森林森林草地草地湿地湿地荒漠荒漠其他其他19

23、761976年年0.340.3416.8016.80234.5234.530.330.329.8629.8644.6844.6820142014年年0.920.9216.7516.75233.0233.029.929.930.5430.5445.2445.24(1 1)归纳)归纳19761976年以来三江源地区生态系统类型面积变化的特点。年以来三江源地区生态系统类型面积变化的特点。(2 2)简述三江源地区生态系统类型面积变化对自然环境可能带来的)简述三江源地区生态系统类型面积变化对自然环境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不利影响。【解析【解析】第(第(1 1)题,读表格,根据数值变化分析,三江源地区农田、

24、)题,读表格,根据数值变化分析,三江源地区农田、荒漠、其他生态系统面积增大,森林、草地、湿地生态系统总面积减荒漠、其他生态系统面积增大,森林、草地、湿地生态系统总面积减小。农田生态系统面积变幅最大,森林生态系统面积变幅最小。第小。农田生态系统面积变幅最大,森林生态系统面积变幅最小。第(2 2)题,三江源地区生态系统类型面积变化,森林、草地、湿地生)题,三江源地区生态系统类型面积变化,森林、草地、湿地生态系统总面积减小,可能导致气候恶化,旱涝灾害加剧;风力侵蚀加态系统总面积减小,可能导致气候恶化,旱涝灾害加剧;风力侵蚀加剧,草场退化与沙化加剧;水土流失日趋严重,河流径流量减少;生剧,草场退化与沙

25、化加剧;水土流失日趋严重,河流径流量减少;生物多样性减少,生态环境恶化。物多样性减少,生态环境恶化。答案:答案:(1 1)农田、荒漠、其他生态系统面积增大,森林、草地、湿)农田、荒漠、其他生态系统面积增大,森林、草地、湿地生态系统总面积减小;农田生态系统面积变幅最大,森林生态系统地生态系统总面积减小;农田生态系统面积变幅最大,森林生态系统面积变幅最小。面积变幅最小。(2 2)气候恶化,旱涝灾害加剧;风力侵蚀加剧,草场退化与沙化加)气候恶化,旱涝灾害加剧;风力侵蚀加剧,草场退化与沙化加剧;水土流失日趋严重,河流径流量减少;生物多样性减少,生态环剧;水土流失日趋严重,河流径流量减少;生物多样性减少

26、,生态环境恶化。境恶化。环境污染问题的答题规范环境污染问题的答题规范【命题角度【命题角度】 环境问题是社会热点问题,不但关系到生态的可持续发展,更关环境问题是社会热点问题,不但关系到生态的可持续发展,更关系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每年高考试题中多选择社会所关注的环系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每年高考试题中多选择社会所关注的环境问题,从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以及解决措施等角度对考生进行考查。境问题,从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以及解决措施等角度对考生进行考查。【答题模板【答题模板】角度角度关键词关键词答题思路答题思路自然自然原因原因洪水,干旱,火山洪水,干旱,火山喷发喷发灾害频发,如地质灾害,气象灾害灾害频发

27、,如地质灾害,气象灾害等;等;疾病流行,如地方性碘缺乏症,疾病流行,如地方性碘缺乏症,克山病,氟骨症等;环境变迁,如太阳克山病,氟骨症等;环境变迁,如太阳活动异常,气候变暖等活动异常,气候变暖等人为人为原因原因人口,资源,发展人口,资源,发展巨大的人口压力;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利巨大的人口压力;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利用;片面追求经济增长速度;植被破坏用;片面追求经济增长速度;植被破坏严重;工业燃烧矿物燃料和汽车尾气排严重;工业燃烧矿物燃料和汽车尾气排放量大放量大解决解决措施措施减少(禁止),综减少(禁止),综合利用,管理合利用,管理减少或禁止污染物排放;污染物净化综减少或禁止污染物排放;污染物净化综合

28、利用;环境立法管理等合利用;环境立法管理等【考题示例【考题示例】(20142014江苏地理)我国首次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表明:我国部分江苏地理)我国首次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表明:我国部分地区土壤污染较重,镉、汞、铅地区土壤污染较重,镉、汞、铅3 3种重金属污染物含量呈现从西北到种重金属污染物含量呈现从西北到东南、从东北到西南方向逐渐升高的态势。下图为甲城市不同功能区东南、从东北到西南方向逐渐升高的态势。下图为甲城市不同功能区土壤中土壤中4 4种重金属元素含量及用此种重金属元素含量及用此4 4种元素计算出的综合污染指数。读种元素计算出的综合污染指数。读图回答下列问题。(图回答下列问题。(1010

29、分)分)(1 1)我国土壤中镉、汞、铅)我国土壤中镉、汞、铅3 3种重金属污染物分布特点的成因是种重金属污染物分布特点的成因是_。(。(2 2分)分)(2 2)甲城市土壤重金属综合污染情况空间分布特点是)甲城市土壤重金属综合污染情况空间分布特点是_。(。(2 2分)分)(3 3)甲城市矿冶区明显高于其他功能区的两种重金属元素是)甲城市矿冶区明显高于其他功能区的两种重金属元素是_,其原因是,其原因是_。(。(2 2分)分)(4 4)土壤污染对我国农业生产造成的主要影响是)土壤污染对我国农业生产造成的主要影响是_。为防止我国土壤污染加剧并修复已污染的土壤,。为防止我国土壤污染加剧并修复已污染的土壤

30、,需采取的措施是需采取的措施是_。(。(4 4分)分)【阅卷抽样【阅卷抽样】【阅卷点评【阅卷点评】(1 1)信息选取错误,第一题是要求学生从题干材料中)信息选取错误,第一题是要求学生从题干材料中提取核心信息是提取核心信息是“我国西南、东南重金属污染高我国西南、东南重金属污染高”,要求回答西南、,要求回答西南、东南高的原因。考生错误地回答甲城矿冶区重金属浓度高的原因,因东南高的原因。考生错误地回答甲城矿冶区重金属浓度高的原因,因此该题得此该题得0 0分。分。(2 2)回答问题不全面,第二小题只是根据综合污染指数进行了描述,)回答问题不全面,第二小题只是根据综合污染指数进行了描述,但忽略了对极值的

31、描述。因此该题只能够得但忽略了对极值的描述。因此该题只能够得1 1分。分。(3 3)从材料获取答案。考生能够准确分析材料并结合图中所给图例,)从材料获取答案。考生能够准确分析材料并结合图中所给图例,对本题做出正确回答。得对本题做出正确回答。得2 2分。分。(4 4)知识掌握不全,知识迁移运用不够灵活,对问题的分析不深入,)知识掌握不全,知识迁移运用不够灵活,对问题的分析不深入,只是局限于表面现象,比如对第(只是局限于表面现象,比如对第(4 4)题影响的回答缺少对土壤污染)题影响的回答缺少对土壤污染后更深一步影响的分析。因此该题得后更深一步影响的分析。因此该题得2 2分。分。【自我纠错规范答题【自我纠错规范答题】(1 1)东南地区经济活动强度大于西北地区,产生的土壤污染物多;)东南地区经济活动强度大于西北地区,产生的土壤污染物多;西南地区有色冶金工业分布较多西南地区有色冶金工业分布较多(2 2)矿冶区和居民区污染最严重;开发区和风景区污染较轻)矿冶区和居民区污染最严重;开发区和风景区污染较轻(3 3)铅、镉矿冶区工业污染严重)铅、镉矿冶区工业污染严重(4 4)降低土地生产力;破坏土壤资源;影响农产品质量和数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