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动静脉采血的方法及注意事项(1)ppt课件_第1页
小儿动静脉采血的方法及注意事项(1)ppt课件_第2页
小儿动静脉采血的方法及注意事项(1)ppt课件_第3页
小儿动静脉采血的方法及注意事项(1)ppt课件_第4页
小儿动静脉采血的方法及注意事项(1)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小儿动、静脉采血法小儿动、静脉采血法及注意事项及注意事项2小儿股静脉斜刺采血的优点小儿股静脉斜刺采血的优点n 1. 1. 穿刺成功率高,采血量大,并且在同等采血量的情况下所需要的时间短,穿刺成功率高,采血量大,并且在同等采血量的情况下所需要的时间短,弥补了头皮静脉采血法、四肢浅静脉采血法、颈外静脉采血法的不足。弥补了头皮静脉采血法、四肢浅静脉采血法、颈外静脉采血法的不足。 n2. 2. 安全性大,不易刺透血管而引起血肿安全性大,不易刺透血管而引起血肿. .特别是对于呼吸困难,气喘重的患儿,特别是对于呼吸困难,气喘重的患儿,股静脉粗大,血管充盈丰富,只要能触及到股动脉即可找到股静脉。抽血时不股

2、静脉粗大,血管充盈丰富,只要能触及到股动脉即可找到股静脉。抽血时不易发生溶血和凝血。易发生溶血和凝血。3n 股静脉采血是护理工作中难度较大但又必不可少的一项基本操作。尤其是小股静脉采血是护理工作中难度较大但又必不可少的一项基本操作。尤其是小儿股静脉采血。采血失败既增加了患儿的痛苦,又破坏了护患关系。儿股静脉采血。采血失败既增加了患儿的痛苦,又破坏了护患关系。n下面从小儿股静脉的下面从小儿股静脉的解剖特点解剖特点、采血前准备采血前准备、穿刺点定位、进针角度、持针、穿刺点定位、进针角度、持针方法、注意事项各方面进行系统学习:方法、注意事项各方面进行系统学习:4股静脉位于股三角内。股静脉位于股三角内

3、。 股三角股三角位于大腿的前上部,其上界为腹位于大腿的前上部,其上界为腹股沟韧带(腹股沟韧带外上是髂股沟韧带(腹股沟韧带外上是髂前上棘,内下是耻骨结节),内前上棘,内下是耻骨结节),内侧界为长收肌的外侧缘,外侧界侧界为长收肌的外侧缘,外侧界为缝匠肌的内侧缘,在股三角上为缝匠肌的内侧缘,在股三角上缘,由外向内依次为股神经、股缘,由外向内依次为股神经、股动脉、股静脉。动脉、股静脉。大腿外展外旋,自腹股沟中点至大腿外展外旋,自腹股沟中点至股骨内侧髁上方连一线,连线的股骨内侧髁上方连一线,连线的上上2/32/3为为股动脉的体表投影。股股动脉的体表投影。股静脉伴随股动脉,就在其内侧。静脉伴随股动脉,就在

4、其内侧。5n n 新生儿把其下肢呈屈髋、屈膝、新生儿把其下肢呈屈髋、屈膝、外展、外旋位,在腹股沟处,见外展、外旋位,在腹股沟处,见一食指腹大小的凹处,此就是股一食指腹大小的凹处,此就是股静脉的体表投影。注意左右两下静脉的体表投影。注意左右两下肢股静脉存在明显差异,左股静肢股静脉存在明显差异,左股静脉位置较浅,而右股静脉位置较脉位置较浅,而右股静脉位置较深。深。6采血物品准备n1常规采血物品 n 5-10ml注射器 消毒棉签、安尔碘、消毒棉球 72标本瓶 血培养瓶n n血培养瓶需提前消毒瓶塞并上压无菌棉球,旁边备无菌针头;抗凝瓶,需提前打开瓶血培养瓶需提前消毒瓶塞并上压无菌棉球,旁边备无菌针头;

5、抗凝瓶,需提前打开瓶塞。塞。n因小儿年龄小,血管细,而采血量与成人相似,故采血的时间相对较成人长,标本易因小儿年龄小,血管细,而采血量与成人相似,故采血的时间相对较成人长,标本易于凝血,所以,采血前应做好一切准备。于凝血,所以,采血前应做好一切准备。8患儿准备 n采血时患儿正确的体位是穿刺成功采血时患儿正确的体位是穿刺成功的基础。一般来说,患儿取仰卧位,的基础。一般来说,患儿取仰卧位,穿刺侧大腿外旋、外展与躯体纵轴穿刺侧大腿外旋、外展与躯体纵轴成成45角,臀下垫一小枕,使腹股角,臀下垫一小枕,使腹股沟展平,小腿弯曲与大腿成沟展平,小腿弯曲与大腿成90角,角,另一腿伸直。另一腿伸直。9助手准备n

6、 n有条件者备助手一名,按压患儿。助手站在患儿头侧,用两肘及前臂约束患儿躯干及有条件者备助手一名,按压患儿。助手站在患儿头侧,用两肘及前臂约束患儿躯干及四肢,两手分别固定患儿两腿四肢,两手分别固定患儿两腿。10采血护士准备采血护士准备n n主要是心理准备。患儿家长对采血的心理是复杂而又多变的,若护士又不能一次采血成功,很可能产生不良后果。所以,采血护士一定要树立信心,尽心准备,把每一次采血都当做是家长给予的最后一次机会。11穿刺点定位穿刺点定位n n穿刺点定位是股静脉穿刺的难点,也是关键所在。定位准确与否,直接决定采血能否穿刺点定位是股静脉穿刺的难点,也是关键所在。定位准确与否,直接决定采血能

7、否成功。目前,对此方面的研究较多,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成功。目前,对此方面的研究较多,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121 触摸法触摸法n n 根据股动脉与股静脉平行走行的特点,于腹股沟中、内根据股动脉与股静脉平行走行的特点,于腹股沟中、内1/3处摸到股动脉搏动后,自处摸到股动脉搏动后,自股动脉内侧股动脉内侧0.5cm处为穿刺点或穿刺点选在腹股沟韧带中、内处为穿刺点或穿刺点选在腹股沟韧带中、内1/3交点下方交点下方1.0-1.5cm,股动脉搏动内侧,股动脉搏动内侧0.3-0.5 cm处。处。13n 较胖的患儿穿刺点在股动脉内侧0.5cm处,n 较瘦的患儿可直接在搏动点明显处穿刺,因较 瘦的患儿皮

8、下脂肪薄,股动脉和股静脉较贴近, 且因股动脉管壁较厚,弹性好,不易误入。 触摸法是股静脉穿刺点定位的首选方法,也是临床上最常用、最可靠及穿刺成功率最高的方法,但有些较胖的或病情危重的患儿因股动脉触摸不清而不易使用。142 垂线法垂线法n n从脐部引一直线垂直于腹股沟,垂直交叉从脐部引一直线垂直于腹股沟,垂直交叉点内侧点内侧0.3-0.5cm处为穿刺点;或以脐窝处为穿刺点;或以脐窝为中心向耻骨联合上缘与髂前上棘的联线为中心向耻骨联合上缘与髂前上棘的联线作垂线,与腹股沟交叉点就是穿刺点。作垂线,与腹股沟交叉点就是穿刺点。n肥胖儿、哭闹较剧及各种原因所致循环不肥胖儿、哭闹较剧及各种原因所致循环不良,

9、使股动脉难以触清者,可采用此方法。良,使股动脉难以触清者,可采用此方法。153目测法目测法 患儿仰卧,大腿外展,小腿屈曲,在大腿内侧肉眼即可看到一个三角区,此三角区由患儿仰卧,大腿外展,小腿屈曲,在大腿内侧肉眼即可看到一个三角区,此三角区由缝匠肌与长收肌所形成,在此三角区下角顶点向内缝匠肌与长收肌所形成,在此三角区下角顶点向内2/3处即为进针处。处即为进针处。或将新生儿的或将新生儿的下肢呈屈髋、屈膝、外展、外旋位,在腹股沟处见一食指腹大小的凹处,此处就是股下肢呈屈髋、屈膝、外展、外旋位,在腹股沟处见一食指腹大小的凹处,此处就是股静脉的穿刺点。由于新生儿出生后血流分布多集中于躯干、内脏,而四肢较

10、少,血管静脉的穿刺点。由于新生儿出生后血流分布多集中于躯干、内脏,而四肢较少,血管细,血管充盈度差,触摸股动脉搏动不明显,尤其是循环衰竭的新生儿,所以,目测细,血管充盈度差,触摸股动脉搏动不明显,尤其是循环衰竭的新生儿,所以,目测法适用于新生儿。法适用于新生儿。164 连线法连线法n 在髂前上棘和耻骨结节之间划一连线,股动在髂前上棘和耻骨结节之间划一连线,股动脉走向与该线的中点相交,股静脉在其内侧。脉走向与该线的中点相交,股静脉在其内侧。或将膝关节正中点与脐连线,与腹股沟相交或将膝关节正中点与脐连线,与腹股沟相交处作为股静脉穿刺的定位标志,两下肢有差处作为股静脉穿刺的定位标志,两下肢有差异。左

11、下肢位于膝关节正中点至脐连线,与异。左下肢位于膝关节正中点至脐连线,与腹股沟相交处向内腹股沟相交处向内0.2-0.3 cm作为穿刺点,作为穿刺点,右下肢位于膝关节正中点与脐连线,与腹股右下肢位于膝关节正中点与脐连线,与腹股沟相交处正中作为穿刺点。沟相交处正中作为穿刺点。17进针角度进针角度n 右手持注射器沿股静脉的体表投影方向右手持注射器沿股静脉的体表投影方向进针,由浅入深,进针手法呈进针,由浅入深,进针手法呈20-30 20-30 ,(肥胖儿童加大角度为(肥胖儿童加大角度为30-4030-40),见回),见回血时抽取所需血量血时抽取所需血量 。n斜角进针法,针沿着股静脉走向由浅入深斜角进针法

12、,针沿着股静脉走向由浅入深进针,进入皮下及血管内针的长度较多,进针,进入皮下及血管内针的长度较多,活动范围大,易于固定,抽吸时不易滑出。活动范围大,易于固定,抽吸时不易滑出。 18持针方法持针方法n1 1 右手固定针头,左手回抽法。右手固定针头,左手回抽法。操作者右手持针筒,垂直或斜刺操作者右手持针筒,垂直或斜刺入针梗的入针梗的1/21/2,右手固定针头,右手固定针头,左手拔注射器之针栓,边退边抽,左手拔注射器之针栓,边退边抽,直至有回血后固定针头,抽足所直至有回血后固定针头,抽足所需血量。此法适用于垂直及斜角需血量。此法适用于垂直及斜角进针者。进针者。19n2 左手固定针头,右手回抽法。操作

13、左手固定针头,右手回抽法。操作者右手持针筒,针头朝下,右手的者右手持针筒,针头朝下,右手的中指、无名指及小指由上到下握于中指、无名指及小指由上到下握于针筒的顶端,大拇指和食指则分别针筒的顶端,大拇指和食指则分别置于针栓顶端的内外面(大拇指方置于针栓顶端的内外面(大拇指方向朝上,与食指共同控制针栓向上向朝上,与食指共同控制针栓向上移动),垂直进针,当针头斜面进移动),垂直进针,当针头斜面进入皮下后,即可一边缓慢进针,一入皮下后,即可一边缓慢进针,一边用大拇指和食指向上移动针栓,边用大拇指和食指向上移动针栓,见回血后,停止进针,用左手固定见回血后,停止进针,用左手固定针头,右手的大拇指和食指继续向

14、针头,右手的大拇指和食指继续向上移动针栓直至采血毕。此法适用上移动针栓直至采血毕。此法适用于垂直进针者,特别是需要再次复于垂直进针者,特别是需要再次复针者,针者, 持针方法持针方法20注意事项注意事项n1 正确了解股静脉的解剖位置,根据患儿和病情,采用多种方法进行穿刺点定位。正确了解股静脉的解剖位置,根据患儿和病情,采用多种方法进行穿刺点定位。n2 根据患儿皮下脂肪厚薄来确定进针深浅度,对于皮下脂肪薄者,针头进入根据患儿皮下脂肪厚薄来确定进针深浅度,对于皮下脂肪薄者,针头进入1/2或或2/3,厚者进入,厚者进入3/4。n3 掌握适应症掌握适应症 新生儿首选股静脉采血,对新生儿首选股静脉采血,对

15、2岁以上的患儿,尽量在股静脉以外的其他岁以上的患儿,尽量在股静脉以外的其他部位采。部位采。21n4 正确的体位及有效的肢体按压是穿刺成功的基础正确的体位及有效的肢体按压是穿刺成功的基础 各种穿刺点定位都是在各种穿刺点定位都是在正确体位基础上进行的,若体位不正确,各种穿刺点定位已失去意义。股正确体位基础上进行的,若体位不正确,各种穿刺点定位已失去意义。股静脉采血时,患儿多不配合,若不能进行有效的肢体按压,采血技术再高,静脉采血时,患儿多不配合,若不能进行有效的肢体按压,采血技术再高,也难以成功。也难以成功。注意事项注意事项22n5 穿刺时注意事项穿刺时注意事项 穿刺时要绝对避开股神经,否则易造成

16、下肢运动障碍;若穿刺穿刺时要绝对避开股神经,否则易造成下肢运动障碍;若穿刺失败,复针后再失败,应换另一侧,不要在同一部位多次反复穿刺或左右摆动,以失败,复针后再失败,应换另一侧,不要在同一部位多次反复穿刺或左右摆动,以免造成血肿或较大范围的损伤;斜刺时向上刺入不可过深,以免伤及髋关节或腹腔免造成血肿或较大范围的损伤;斜刺时向上刺入不可过深,以免伤及髋关节或腹腔内组织,穿刺时密切观察患儿的意识、面色、生命体征等变化,如有异常,立即停内组织,穿刺时密切观察患儿的意识、面色、生命体征等变化,如有异常,立即停止操作。止操作。注意事项注意事项23n6 穿刺后时注意事项穿刺后时注意事项 穿刺后应按压穿刺点

17、穿刺后应按压穿刺点3-5分钟,对出血、凝血异常分钟,对出血、凝血异常的患儿,按压时间延长的患儿,按压时间延长5-10分钟,按压时切忌一压一松,按压力度要适分钟,按压时切忌一压一松,按压力度要适宜,勿造成下肢青紫;穿刺后注意保护穿刺处,以防粪尿污染。宜,勿造成下肢青紫;穿刺后注意保护穿刺处,以防粪尿污染。n7 操作中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对腹股沟有伤口、糜烂或感染者不作此操操作中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对腹股沟有伤口、糜烂或感染者不作此操作。作。 注意事项注意事项24n根据不同检验项目选择标本容器,并计算所需采血量。同时抽几个项目根据不同检验项目选择标本容器,并计算所需采血量。同时抽几个项目的血标本,一般

18、应先注入血培养瓶,其次抗凝管,最后干燥管,动作需的血标本,一般应先注入血培养瓶,其次抗凝管,最后干燥管,动作需迅速准确,迅速准确,n采全血标本时,需注意抗凝;血液注入容器后,立即轻轻旋转摇动试管采全血标本时,需注意抗凝;血液注入容器后,立即轻轻旋转摇动试管8-10次,使血液和抗凝剂充分混匀,但不可用力摇晃,以免人为造成血次,使血液和抗凝剂充分混匀,但不可用力摇晃,以免人为造成血球破坏而发生溶血。球破坏而发生溶血。注意事项注意事项25 新生儿桡动脉采血方法26 引言n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动脉血气分析检查是当前临床上救治新生儿窒息、缺氧缺血性动脉血气分析检查是当前临床上救治新生

19、儿窒息、缺氧缺血性脑病、严重心肺疾患引起的呼吸衰竭、高热、腹泻所致的酸碱平衡失调等疾病的一项脑病、严重心肺疾患引起的呼吸衰竭、高热、腹泻所致的酸碱平衡失调等疾病的一项重要检查项目重要检查项目,是作为明确诊断、供氧、纠正酸碱平衡失调的有效依据和提高救治效果是作为明确诊断、供氧、纠正酸碱平衡失调的有效依据和提高救治效果的重要环节的重要环节.n在新生儿中应用较多的是桡动脉、股动脉和颞浅动脉在新生儿中应用较多的是桡动脉、股动脉和颞浅动脉,但由于桡动脉易于暴露但由于桡动脉易于暴露,位置表位置表浅浅,定位简单定位简单,采血方便采血方便,穿刺成功率高穿刺成功率高,穿刺后并发症少穿刺后并发症少,是一种安全的采

20、血方法是一种安全的采血方法,因而在因而在新生儿动脉采血中得到广泛应用新生儿动脉采血中得到广泛应用.27n 1、定义、定义n 经动脉内抽取血标本的技术即是动脉采血术。经动脉内抽取血标本的技术即是动脉采血术。n 2、目的、目的n 是做血液气体分析。以判断患者有无缺氧及二氧化碳潴留,对指导氧疗,是做血液气体分析。以判断患者有无缺氧及二氧化碳潴留,对指导氧疗,调节机械通气的各种参数以及纠正酸碱和电解质失衡均有很重要的意义调节机械通气的各种参数以及纠正酸碱和电解质失衡均有很重要的意义28血气穿刺技巧血气穿刺技巧(一)血气标本的采集部位(一)血气标本的采集部位(二)血气标本的采血器具(二)血气标本的采血器

21、具(三)穿刺(三)穿刺(四)压迫(四)压迫(五)并发症(五)并发症(六)血气标本的处理(六)血气标本的处理2930313233采血器具采血器具包括细小针头或一次性使用的头皮针包括细小针头或一次性使用的头皮针,连接肝素化干燥的连接肝素化干燥的注射器或毛细玻璃管。在国外已有专为采集血气分析标本注射器或毛细玻璃管。在国外已有专为采集血气分析标本设计的自动采血器。设计的自动采血器。34血气肝素盐水的配制血气肝素盐水的配制肝素是唯一可用的抗凝剂,肝素是唯一可用的抗凝剂,要求要求每毫升生理盐水中应含肝素每毫升生理盐水中应含肝素1000U1000U,每次只用,每次只用0.05-0.1ML0.05-0.1ML

22、肝素盐水覆盖注射器的内表面,肝素盐水覆盖注射器的内表面,过量的肝素盐水可影响检查结果。过量的肝素盐水可影响检查结果。配制方法:配制方法:10.5ml生理盐水生理盐水+2ml肝素钠(肝素钠(12500U)-即日起即日起执行执行35穿刺穿刺 进针部位:进针部位:穿刺侧上肢外展穿刺侧上肢外展30-60度,手掌向上,腕背屈度,手掌向上,腕背屈40-50度,度,下面垫一海绵小枕,绷紧桡动脉以利穿刺。进针点选择在下面垫一海绵小枕,绷紧桡动脉以利穿刺。进针点选择在第二腕横纹距离桡动脉搏动点最明显的远心端第二腕横纹距离桡动脉搏动点最明显的远心端0.5-1cm处处避开浅表静脉。避开浅表静脉。36新方法定位 根据

23、手掌动脉图谱观察到桡动脉与食指的外侧缘在同一水平线上,因此,采用食根据手掌动脉图谱观察到桡动脉与食指的外侧缘在同一水平线上,因此,采用食指解剖定位进行桡动脉穿刺定位。指解剖定位进行桡动脉穿刺定位。方法:将新生儿的右手指平伸于掌心,患儿的食指外侧与掌横纹相交处作为穿刺点。方法:将新生儿的右手指平伸于掌心,患儿的食指外侧与掌横纹相交处作为穿刺点。将操作者的左手食指垫在新生儿右手腕部下方,使手指伸抑约将操作者的左手食指垫在新生儿右手腕部下方,使手指伸抑约45 。拇指按住。拇指按住新生儿的掌心,绷紧皮肤,局部皮肤用安尔碘消毒以选好的穿刺点位中心,快速新生儿的掌心,绷紧皮肤,局部皮肤用安尔碘消毒以选好的

24、穿刺点位中心,快速环形消毒,直径为环形消毒,直径为4cm5cm,消毒后右手持针,进针角度以,消毒后右手持针,进针角度以15左右为宜。持针左右为宜。持针头斜面全部进入皮肤以后,以头斜面全部进入皮肤以后,以30快速进针,见有动脉血冲出,左手拇指垫高针快速进针,见有动脉血冲出,左手拇指垫高针柄柄1530,右手抽吸,左手固定腕部,抽出足量血后拔针,用无菌棉球按压,右手抽吸,左手固定腕部,抽出足量血后拔针,用无菌棉球按压5分分钟。钟。37穿刺穿刺穿刺针与皮肤夹角分别为桡动脉和足背动脉穿刺针与皮肤夹角分别为桡动脉和足背动脉45,股动,股动脉脉45-60或或90(新生儿慎用(新生儿慎用90),颞动脉),颞动

25、脉15-30.38穿刺穿刺成功的标志是可见血液顺利流出,甚至能感觉到成功的标志是可见血液顺利流出,甚至能感觉到头皮针头皮针随随动脉搏动而搏动。若穿刺针尾部仅见少许血迹,多为穿刺动脉搏动而搏动。若穿刺针尾部仅见少许血迹,多为穿刺过深,针尖已横穿动脉,应匀速稍向外拔出,即有血液流过深,针尖已横穿动脉,应匀速稍向外拔出,即有血液流出。小儿因血管较细,退出太快易退出血管外,太慢有时出。小儿因血管较细,退出太快易退出血管外,太慢有时针头内血液可能凝固而堵塞,最终导致操作失败。针头内血液可能凝固而堵塞,最终导致操作失败。如穿刺针未见丝毫血迹,多未刺中血管,但儿科也有少数如穿刺针未见丝毫血迹,多未刺中血管,

26、但儿科也有少数情况是已穿透血管,亦应匀速退出。如一直未见血迹,则情况是已穿透血管,亦应匀速退出。如一直未见血迹,则未刺中,应仔细定位后再行穿刺。未刺中,应仔细定位后再行穿刺。39压迫压迫拔针后应用无菌纱布或棉球压迫局部止血,压迫点应在穿拔针后应用无菌纱布或棉球压迫局部止血,压迫点应在穿刺刺进进针点近侧端,以免发生皮下血肿。不同部位的动脉压针点近侧端,以免发生皮下血肿。不同部位的动脉压迫的强弱及时间多不一致。成人股动脉迫的强弱及时间多不一致。成人股动脉10分钟,桡动脉、分钟,桡动脉、足背动脉足背动脉5分钟,小儿一般为分钟,小儿一般为3-5分钟即可。压迫止血后仍分钟即可。压迫止血后仍出血不止者,应加压包扎至完全止血。出血不止者,应加压包扎至完全止血。4041并发症并发症出血、巨大血肿、动脉痉挛及感染是最常见的并发症,亦出血、巨大血肿、动脉痉挛及感染是最常见的并发症,亦可发生损伤神经以及周围组织的可能。可发生损伤神经以及周围组织的可能。出血、巨大血肿出血、巨大血肿处理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