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英双语者道歉言语行为中的“语用反向迁移”实证研究_第1页
汉英双语者道歉言语行为中的“语用反向迁移”实证研究_第2页
汉英双语者道歉言语行为中的“语用反向迁移”实证研究_第3页
汉英双语者道歉言语行为中的“语用反向迁移”实证研究_第4页
汉英双语者道歉言语行为中的“语用反向迁移”实证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汉英双语者道歉言语行为中的“语用反向迁移”实证研究摘 要:本文通过DCT测试卷,调查了在校大学生汉英双语者道歉言语行为的实施情况,发现其母语汉语确实受到其二语英语的影响,证实了英语向汉语的语用反向迁移的存在。但在具体的道歉模式和策略项目中,这种反向迁移表现得并不均衡。同时由于语言结构类型的距离和语用规范的差异,汉英两种语言之间的中介文化风格尚未形成。关键词:语言迁移 语用反向迁移 中介文化风格 道歉言语行为一、引言道歉是人际交往中最常见的交际行为之一。当某人的某个言行事实上或潜在地对他人构成了某种程度的妨害,并有可能损害双方的和谐关系时,就需要运用道歉来予以弥补。同时,“在决定实行一个言语上的

2、道歉时,S(说话者)愿意在某种程度上让自己蒙受羞辱,并为妨害行为承认错误和责任”,因而“道歉行为对H(受话者)来说具有面子保留性(face-saving),并对S具有面子威胁性(face-threatening)”(Olshtain,1989:155)。由于道歉涉及“面子问题”(face-work),反映了特定社会中复杂的人际关系,因而各种语言都为道歉言语行为提供了一整套行为策略和模式。由Blum-Kulka et al(1989)主持的“跨文化言语行为实现项目”(CCSARP),以请求和道歉这两种“面子威胁性”言语行为为例,针对英语、法语、德语、希伯来语等4种西方语言进行了大规模的跨文化调查

3、和对比研究。其中,Olshtain(1989:171)在对道歉数据的跨文化分析中发现,这4种语言在一般道歉策略的使用方面高度相似。然而,不同社会的文化距离以及语言本身的类型学距离的存在,也造成了不同语言之间在道歉策略和模式方面的跨文化差异,因而二语学习者在道歉言语行为中的语用迁移也在所难免。例如,国内关于汉英道歉言语行为的对比研究发现,两种语言之间既有共性,也有差异(如:黄永红,20_1;李志君、秦傲松,20_5;李燕,20_6;易兰、文举,20_)。在语用迁移方面,姜占好(20_4)、王红等(2021)先后在中国大学生的英语道歉策略中发现存在一定程度的母语对英语的影响。不过,对于中国外语学习

4、者的道歉言语行为中可能存在的外语对母语的语用反向迁移现象,却尚未引起人们的重视。在语用反向迁移研究方面,目前仅有恭维语回应如:(黎娜,20_5;康灿辉,2021)、请求如:(范燕妮、李柏令,2021;李琼、李柏令,20_;原坤阳,20_)、拒绝(张姝,2021;孙姬州、李柏令,20_)等少量的几种言语行为得到了关注,而针对道歉的相关研究尚未展开。事实上,随着英语的普及,汉语的道歉语已经明显地受到了影响。在日常生活中,常可发现在不少人(尤其是一些年轻人)的道歉用语中出现了语码混杂的现象,即在汉语语境中直接用英语的“sorry”代替汉语的“对不起”,如“sorry,你没事吧?”这一现象也已得到相关

5、调查(王燕、徐慧,20_6)的初步证实。相比之下,在其他言语行为中出现类似情况的则仍然较为少见。由此可见,道歉言语行为可能更容易受到英语影响而出现语用反向迁移,因而也是语用反向迁移研究中一个更不容忽视的领域。语用反向迁移是双向的语用迁移的一部分。随着二语学习者二语水平的提高,其头脑中的两种语言之间的双向互动有可能导致学习者的两种语言的语用行为趋向一致,从而融合形成一种独特的中介文化样式,它既不同于母语语用规范,也不同于目的语语用规范。据此,Blum-Kulka(1990)提出了“中介文化风格假说”(intercultural Style Hypothesis),将这种独特的中介文化样式称为“中

6、介文化风格”。而Cenoz(20_3:6280)在针对以西班牙语为母语的英语学习者的请求言语行为的研究则进一步证实,中介文化风格不仅在二语学习环境(即目的语环境)中存在,也可能在外语学习环境(即母语环境)中存在。近年来,国内针对“中介文化风格”在外语学习环境中是否存在的相关研究,如范燕妮、李柏令(2021)、李琼、李柏令(20_)、原坤阳(20_)针对英语学习者请求言语行为的调查,均显示语用反向迁移确实存在,而“中介文化风格”在总体上尚未形成,或者虽有形成的趋势,但尚不够典型或显着。鉴于英语对汉语的影响在道歉方面已经有一些很明显的体现,我们设想,在道歉言语行为中,不仅语用反向迁移存在,而且“中

7、介文化风格”也可能已经形成。为了验证这一设想,我们开展了本研究。二、本研究(一)研究设计本研究的对象是上海外国语大学的在校大学生,共计40名,并根据其是否来自英语专业分为英语专业组(实验组,n=20)和非英语专业组(对照组,n=20)。英语专业组被试的英语水平至少为专业英语4级,非英语专业组被试的英语水平至高达到大学英语4级。调查工具为“话语补全测试”(DCT),包含影响道歉言语行为的3个语境制约因素(社会权势、社会距离、冒犯程度)的10个情境。我们参考了Olshtain(1989:172173)在CCSARP中所设计的7个情境,并根据调查对象的特点,增加了“弄坏好朋友的照相机”以及“同学间踢球发生碰撞”等贴合学生生活的情境,最终形成本调查所使用的测试卷。测试卷分为内容相同的汉英两个版本。非英语专业组被试只完成汉语卷,英语专业组被试则需完成汉语和英语两份测试卷。两组的汉语卷将用来对比被试在用汉语实施道歉言语行为时,其实施方式是否展现差异;若展现差异,则表明英语专业组中存在语用反向迁移。英语专业组的汉英两份测试卷将用来对比被试在分别使用汉语和英语实施道歉言语行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