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成形缺陷的产生机理及防止措施_第1页
第九章成形缺陷的产生机理及防止措施_第2页
第九章成形缺陷的产生机理及防止措施_第3页
第九章成形缺陷的产生机理及防止措施_第4页
第九章成形缺陷的产生机理及防止措施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2第一节第一节 内应力内应力 内应力(内应力(internal stress) :在没有外力的条:在没有外力的条件下,平衡于物体内部的应力。件下,平衡于物体内部的应力。 焊接瞬时应力(焊接瞬时应力( instantaneous stress ):):在在焊接加热和冷却过程中某一瞬时焊件中存在的焊接加热和冷却过程中某一瞬时焊件中存在的应力。应力。 焊接残余应力(焊接残余应力( residual stress ):焊):焊件完件完全冷却、温度均匀化后残存于焊件中的应力。全冷却、温度均匀化后残存于焊件中的应力。 相变应力(相变应力(phase transformation stress):):金属

2、材料在固态相变过程中,各部分发生相变金属材料在固态相变过程中,各部分发生相变的先后时刻不同,各部分发生的相变程度也不的先后时刻不同,各部分发生的相变程度也不同,由此而产生的应力。同,由此而产生的应力。3内应力与内部变形的基本概念1 1 内应力的基本概念内应力的基本概念41.1.内应力内应力 在没有外力的条件下,平衡于物体在没有外力的条件下,平衡于物体内部的应力。其主要特点是在物体内部内部的应力。其主要特点是在物体内部构成平衡的力学系统,即内力之和与内构成平衡的力学系统,即内力之和与内力矩之和为零。力矩之和为零。5内应力在弹性体内构成一平衡体系,内应力在弹性体内构成一平衡体系, 即即AAdMdA

3、0062. 2. 内应力产生的原因内应力产生的原因 图1 -图1-28金属框架图1-477内应力产生的原因很多内应力产生的原因很多u 热加工-焊接、轧制、铸造和锻压等加工过程;u 冷加工-剪切、弯曲、磨削等加工过程和其它的机械加工过程; 83 3内应力的分类内应力的分类内应力按照其分布的尺度范围可分为三类:内应力按照其分布的尺度范围可分为三类:(1 1)第一类内应力:也称为宏观内应力,其分)第一类内应力:也称为宏观内应力,其分 布范围较大,与物体尺寸大小相当。是主要的布范围较大,与物体尺寸大小相当。是主要的研究对象。研究对象。(2 2)第二类内应力:也称为微观内应力。内应)第二类内应力:也称为

4、微观内应力。内应力在其微观(一个或几个晶粒)范围内平衡。力在其微观(一个或几个晶粒)范围内平衡。这种应力主要金相组织的变化而引起。这种应力主要金相组织的变化而引起。(3 3)第三类内应力:也称为超微观内力。内应)第三类内应力:也称为超微观内力。内应力在其超微观(金属晶格)范围内平衡。力在其超微观(金属晶格)范围内平衡。94.4.自由变形、外观变形和内部变形自由变形、外观变形和内部变形10 物体在某些因素(温度等)的作用下,如物体在某些因素(温度等)的作用下,如果没有受到外界的任何阻碍而自由进行的变形称果没有受到外界的任何阻碍而自由进行的变形称为自由变形。单位长度上的自由变形,称为自由为自由变形

5、。单位长度上的自由变形,称为自由变形率,用变形率,用 T T 表示。表示。112 2)外观变形)外观变形 物体的自由变形受到外界的阻碍而只能部分表现出来的变形部分称为外观变形。单位长度上的外观变形称为外观变形率,用 e表示。123 3)内部变形)内部变形 物体的自由变形变形受到外界的阻碍而没有表现出来的变形部分称为内部变形。单位长度上的内部变形称为内部变形率,用 表示。 135.5.研究热应力和热变形的几个假定研究热应力和热变形的几个假定 1.平截面假定; 2.金属加热时,其物理性能不变; 3.理想的弹塑性假定; 4.屈服极限随温度变化的假定;1415理想的弹塑性假定理想的弹塑性假定16屈服极

6、限随温度变化的假屈服极限随温度变化的假定定17一、内应力的形成一、内应力的形成(一)热应力(一)热应力(thermal stressthermal stress) 工件在受热及冷却过程中,由于各部分的工件在受热及冷却过程中,由于各部分的温度不同,冷却速度不同而造成工件上在同一温度不同,冷却速度不同而造成工件上在同一时刻各部分的收缩和膨胀量不同,从而导致彼时刻各部分的收缩和膨胀量不同,从而导致彼此相互制约而产生的应力,称为热应力。此相互制约而产生的应力,称为热应力。加热加热, 出现塑性变出现塑性变形后的残余应力形后的残余应力TE 当加热变形在弹性范围内,冷却后,残当加热变形在弹性范围内,冷却后,

7、残余应力余应力=0。 当加热变形超过弹性范围(产生塑性变当加热变形超过弹性范围(产生塑性变形),冷却后,有残余应变,导致残余应力,形),冷却后,有残余应变,导致残余应力,如右下图所示。如右下图所示。E-弹性模量弹性模量-线胀系数线胀系数T-温升温升18 产生原因:非均匀加热,产生原因:非均匀加热,工件各部分膨胀和收缩量不工件各部分膨胀和收缩量不同;材料各部分相互制约,同;材料各部分相互制约,不能自由膨胀和收缩。不能自由膨胀和收缩。 平截面假定:焊接加热和平截面假定:焊接加热和冷却过程中工件端面始终保冷却过程中工件端面始终保持平截面。持平截面。 焊接应力与变形的产生过焊接应力与变形的产生过程:加

8、热过程、冷却过程,程:加热过程、冷却过程,如右图所示。如右图所示。(二)焊接应力与变形(二)焊接应力与变形19(三)相变应力(三)相变应力低碳钢、低合金钢:相变温低碳钢、低合金钢:相变温度大于度大于600,无相变应力,无相变应力高合金钢:奥氏体稳定性增高合金钢:奥氏体稳定性增强,强,200350发生马氏体发生马氏体转变,体积增大,产生较大转变,体积增大,产生较大压应力压应力20(四)机械阻碍应力(四)机械阻碍应力 产生原因:焊件冷却过程中产生的收缩受到外产生原因:焊件冷却过程中产生的收缩受到外界的阻碍。界的阻碍。 应力:拉应力或切应力应力:拉应力或切应力 影响:应力的叠加,导致裂纹产生影响:应

9、力的叠加,导致裂纹产生焊件内应力的组成:热应力、相变应力、机械焊件内应力的组成:热应力、相变应力、机械阻碍应力阻碍应力21二、焊接残余应力的分布二、焊接残余应力的分布焊接应力的分类:焊接应力的分类: 纵向应力:沿焊缝方向的应力,纵向应力:沿焊缝方向的应力,x x 。 横向应力:垂直于焊缝方向的应力,横向应力:垂直于焊缝方向的应力, 。 厚度向应力:沿板厚度方向的应力,厚度向应力:沿板厚度方向的应力,z z。薄板:为双向应力,不考虑厚度方向应力。薄板:为双向应力,不考虑厚度方向应力。厚板:为三向应力,考虑厚度方向应力。厚板:为三向应力,考虑厚度方向应力。22(一)纵向残余应力(一)纵向残余应力x

10、 x的分布的分布2324 (二)横向残余应力(二)横向残余应力 y y的分布的分布 横向残余应力的分布情况比较复杂。它分横向残余应力的分布情况比较复杂。它分为两个组成部分。其中,一个是由焊缝及附近为两个组成部分。其中,一个是由焊缝及附近塑性区的纵向收缩引起的,用塑性区的纵向收缩引起的,用y 表示;另一个表示;另一个是由焊缝及附近塑性区的横向收缩的不同时性是由焊缝及附近塑性区的横向收缩的不同时性引起的,用引起的,用y 表示。表示。 25纵向收缩引起的横向应力纵向收缩引起的横向应力y分布分布焊缝纵向收缩引起的横向焊缝纵向收缩引起的横向残余应力残余应力 y的分布的分布26横向收缩引起的横向应力横向收

11、缩引起的横向应力y分布分布焊缝横向收缩不同时性引起的横向焊缝横向收缩不同时性引起的横向残余应力残余应力 y的分布的分布27横残余向应力横残余向应力沿板宽的沿板宽的分布分布 实践证明横向残余应力实践证明横向残余应力 y主要取决于纵向主要取决于纵向收缩所引起的收缩所引起的y 。28三、减小或消除焊接残余应力的措施三、减小或消除焊接残余应力的措施1.1.合理的结构设计:合理的结构设计: 避免焊缝的交叉和密集;采用对避免焊缝的交叉和密集;采用对接避免搭接;减小结构的刚度。接避免搭接;减小结构的刚度。2.2.选择合理的工艺及采取必要的措施:选择合理的工艺及采取必要的措施:小线能量焊接,小线能量焊接,减小

12、受热范围;安排合理的焊接顺序。减小受热范围;安排合理的焊接顺序。293.3.焊接残余应力的消除焊接残余应力的消除热处理、机械加载、振动(交变载荷)热处理、机械加载、振动(交变载荷)机械拉伸法机械拉伸法30第二节第二节 焊接变形焊接变形 焊接变形:由焊接导致的焊件的形状尺寸发生焊接变形:由焊接导致的焊件的形状尺寸发生变化。变化。 残余变形:焊后工件完全冷却后,遗留下的变残余变形:焊后工件完全冷却后,遗留下的变形。形。 整体变形整体变形 局部变形局部变形31一、焊接变形的基本形式一、焊接变形的基本形式收缩变形、角变形、弯曲变形、波浪变形、扭曲变形收缩变形、角变形、弯曲变形、波浪变形、扭曲变形32二

13、、影响变形的因素二、影响变形的因素1.1.材料热物理性能材料热物理性能 膨胀系数膨胀系数 导热性导热性2.2.工艺因素工艺因素 焊接热输入焊接热输入 焊接长度焊接长度 坡口形状、焊缝位置的设置、结构的刚度、装焊坡口形状、焊缝位置的设置、结构的刚度、装焊顺序等顺序等331. 结构设计结构设计三、防止和减少焊接变形的方法三、防止和减少焊接变形的方法34352.2.工艺措施工艺措施 (1 1)反变形法)反变形法 3637(2 2)刚性固定法)刚性固定法 383940(3 3)预留收缩量)预留收缩量41(4 4)合理的工艺)合理的工艺 采用热输入较小的焊接方法采用热输入较小的焊接方法 选择合适的焊接参

14、数选择合适的焊接参数 合理的施焊顺序合理的施焊顺序42(5 5)焊接变形的矫正)焊接变形的矫正机械矫正、火焰矫正、综合矫正机械矫正、火焰矫正、综合矫正1 1)机械矫正)机械矫正43442 2)火焰矫正)火焰矫正453 3)综合矫正)综合矫正46第三节第三节 裂纹裂纹一、焊接裂纹的分类:按形成机理分主要有热、冷、再一、焊接裂纹的分类:按形成机理分主要有热、冷、再热、应力腐蚀、裂纹和层状撕裂等。热、应力腐蚀、裂纹和层状撕裂等。4748495051525354555657 二、热裂纹二、热裂纹(一)热裂纹的形成条件及其特征(一)热裂纹的形成条件及其特征1.1.热裂纹的形成条件:热裂纹的形成条件: 焊

15、缝凝固过程中,在枝晶间存在焊缝凝固过程中,在枝晶间存在低熔共晶的薄层(主低熔共晶的薄层(主要是硫化物偏析)要是硫化物偏析),此时材料的塑性变形能力很低,在冷,此时材料的塑性变形能力很低,在冷却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产生却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产生收缩应变(收缩应变(),当应收缩变大,当应收缩变大于材料此时的于材料此时的塑性应变(塑性应变(minmin)的能力时,即产生焊接热的能力时,即产生焊接热裂纹。裂纹。 minmin 焊缝在凝固过程中所出现的晶间塑性应变能力差的应焊缝在凝固过程中所出现的晶间塑性应变能力差的应变区间叫做脆性温度区,不同材料有不同的脆性温度区,变区间叫做脆性温度区,不同材料有不同的脆性温

16、度区,温度区越大,产生热裂纹的危险性越大。温度区越大,产生热裂纹的危险性越大。58 焊缝在凝固过程中所出现的晶间塑性应变焊缝在凝固过程中所出现的晶间塑性应变能力差的应变区间叫做脆性温度区,不同材料能力差的应变区间叫做脆性温度区,不同材料有不同的脆性温度区,温度区越大,产生热裂有不同的脆性温度区,温度区越大,产生热裂纹的危险性越大。纹的危险性越大。592.2.热裂纹的特征热裂纹的特征1 1)与液膜有关的裂纹)与液膜有关的裂纹凝固(结晶)裂纹:焊缝中心凝固(结晶)裂纹:焊缝中心液化裂纹:近缝区液化裂纹:近缝区特征:沿晶液膜分离的断口特征、氧化色彩特征:沿晶液膜分离的断口特征、氧化色彩2 2)与液膜

17、无关的热裂纹)与液膜无关的热裂纹高温失延裂纹:再结晶延性陡降高温失延裂纹:再结晶延性陡降多边化裂纹:位错运动形成多边化晶界(亚晶界)多边化裂纹:位错运动形成多边化晶界(亚晶界)特征:无液膜分离特征、断口粗糙不光滑特征:无液膜分离特征、断口粗糙不光滑60(二)热裂纹的形成机理(二)热裂纹的形成机理 在在L L相和相和L-SL-S阶段不会产生阶段不会产生裂纹裂纹 S-LS-L阶段易产生裂纹,这一阶段易产生裂纹,这一温度区间称为温度区间称为“脆性温度脆性温度区区”TBTB。TBTB越大,越易产生。越大,越易产生。 S S相阶段不会产生相阶段不会产生1. 凝固裂纹的形成机理凝固裂纹的形成机理61 结晶

18、裂纹形成条件:结晶裂纹形成条件: minmin-B B区间内的产生的应变量区间内的产生的应变量 minmin- - 焊缝的最低延性焊缝的最低延性/ / T T- - -应变增长率应变增长率62应变增长率应变增长率/ / T T为直线为直线1 1时,时, minmin ,产生裂纹,产生裂纹63T TB B的大小的大小T TB B(拉应力作用时间(拉应力作用时间,应变量,应变量 )裂纹裂纹倾向倾向合金材料在合金材料在T TB B 区间具有的延性区间具有的延性minmin的大小的大小minmin裂纹倾向裂纹倾向脆性温度区内的应变增长率脆性温度区内的应变增长率 / / T T/ / T T裂纹倾向裂纹

19、倾向冶金因素力学因素是否产生热裂纹取决于以下三方面因素:是否产生热裂纹取决于以下三方面因素:64 材料成分与热裂纹的敏感性材料成分与热裂纹的敏感性CSTCST:临界应变增长率,反映与材料成分有关的:临界应变增长率,反映与材料成分有关的热裂纹敏感性指标。热裂纹敏感性指标。 CSTCST越大,材料的热裂纹敏感性越小。越大,材料的热裂纹敏感性越小。 结构钢的结构钢的CST6.5CST6.51010-4-4。 为了防止凝固裂纹,须满足:为了防止凝固裂纹,须满足: / / T T CST CST 652. 近缝区的液化裂纹 在焊接热循环峰值温度的在焊接热循环峰值温度的作用下,在热影响区和多作用下,在热影

20、响区和多层焊层间由于含有较多的层焊层间由于含有较多的低熔共晶而被低熔共晶而被重新熔化重新熔化,在拉伸应力的作用下沿奥在拉伸应力的作用下沿奥氏体晶界发生开裂。氏体晶界发生开裂。 与偏析造成的共晶反应有与偏析造成的共晶反应有关关 多见于奥氏体钢和镍基合多见于奥氏体钢和镍基合金:如金:如Ni75Cr15FeNi75Cr15Fe2. 液化裂纹的形成机理液化裂纹的形成机理662. 近缝区的液化裂纹 高温失延裂纹:温度低于液相线的无液膜晶间断裂。高温失延裂纹:温度低于液相线的无液膜晶间断裂。 晶格缺陷发生移动和聚集,形成二次边界导致的高温晶格缺陷发生移动和聚集,形成二次边界导致的高温低塑性造成。因此又叫多

21、边化裂纹。低塑性造成。因此又叫多边化裂纹。 开裂模式:楔形开裂、空穴开裂开裂模式:楔形开裂、空穴开裂3. 高温失延裂纹的形成机理(多边化裂纹)高温失延裂纹的形成机理(多边化裂纹)67(三)焊接热裂纹的影响因素(三)焊接热裂纹的影响因素1.1.冶金因素对热裂纹的影响:化学成分、凝固组冶金因素对热裂纹的影响:化学成分、凝固组织形态织形态(1 1)化学成分对热裂纹的影响)化学成分对热裂纹的影响1 1)合金元素对凝固温度区的影响)合金元素对凝固温度区的影响68热裂纹的超合金化热裂纹的超合金化“愈合愈合”69702 2)合金元素的影响)合金元素的影响 S S、P P:易形成低熔点共晶,使凝固温度区间增:

22、易形成低熔点共晶,使凝固温度区间增大以及形成液态薄膜,增大结晶裂纹的倾向。大以及形成液态薄膜,增大结晶裂纹的倾向。 C C:影响凝固裂纹的主要元素,并能促使:影响凝固裂纹的主要元素,并能促使S S、P P的偏析的偏析71 MnMn:具有脱硫作用,改善硫化物的分布形态,:具有脱硫作用,改善硫化物的分布形态,提高焊缝的抗裂性。提高焊缝的抗裂性。Mn/SMn/S应大于应大于2222。 合金元素的热裂纹敏感系数合金元素的热裂纹敏感系数HCSHCS:当当HCS4HCS4时,则可以防止热裂纹的产生。时,则可以防止热裂纹的产生。72对于奥氏体钢或合金:对于奥氏体钢或合金: NiNi:含量高,与:含量高,与S

23、 S、P P形成更低熔点的共晶,热形成更低熔点的共晶,热烈纹的倾向更大,特别是烈纹的倾向更大,特别是P P的危害更大。的危害更大。 奥氏体焊缝中,各元素对热裂纹的敏感系数:奥氏体焊缝中,各元素对热裂纹的敏感系数:当当HCI15HCI1较好较好77 熔池形状系数熔池形状系数 =B/L=B/L高速焊热裂纹倾向大:高速焊热裂纹倾向大:与结晶有关,易形成与结晶有关,易形成对向晶,杂质在会合对向晶,杂质在会合面偏析聚集。面偏析聚集。不能太小不能太小78(3 3)拘束度的影响)拘束度的影响降低拘束度可减小焊缝的应力作用,减小裂纹倾降低拘束度可减小焊缝的应力作用,减小裂纹倾向。向。 合理布置焊缝合理布置焊缝

24、 合理安排施焊顺序合理安排施焊顺序 厚板焊接应以多层焊代替单道焊,减小热输入厚板焊接应以多层焊代替单道焊,减小热输入79(四)防止焊接热裂纹的措施(四)防止焊接热裂纹的措施主要是控制焊缝金属的成分和调整焊接参数。主要是控制焊缝金属的成分和调整焊接参数。1.1.焊缝成分的控制焊缝成分的控制(1 1)选择合适的焊接材料:细化晶粒)选择合适的焊接材料:细化晶粒(2 2)限制有害的杂质)限制有害的杂质 S S、P P:各种材料都必须限制含量:各种材料都必须限制含量 单相奥氏体焊缝:单相奥氏体焊缝:SiSi、NbNb有害,应限制含量有害,应限制含量 双相奥氏体焊缝:双相奥氏体焊缝:SiSi有利,促使有利

25、,促使形成,形成,含含量在量在5%5%左右左右802.2.调整焊接工艺调整焊接工艺(1 1)适宜的焊接参数)适宜的焊接参数(2 2)控制焊缝金属成形系数)控制焊缝金属成形系数(3 3)减小熔合比)减小熔合比(4 4)减小拘束度)减小拘束度81三、冷裂纹三、冷裂纹 冷裂纹是焊件在焊接冷却到室温附近产生的一种冷裂纹是焊件在焊接冷却到室温附近产生的一种裂纹,它是焊接缺陷中最普遍而又极危险的一种。包裂纹,它是焊接缺陷中最普遍而又极危险的一种。包括淬火裂纹、氢致裂纹和低塑性脆化裂纹。括淬火裂纹、氢致裂纹和低塑性脆化裂纹。 主要讨论氢致裂纹(主要讨论氢致裂纹(Hydrogen-induced Cracki

26、ng, HIC)或称之为延迟裂纹()或称之为延迟裂纹(Delayed Cracking)。)。82(一)冷裂纹的形成条件及其特征(一)冷裂纹的形成条件及其特征1.1.形成条件:形成条件:minmin与工件的拘束应力有关。与工件的拘束应力有关。minmin取决于材料的致脆因素,主要是淬硬组织和取决于材料的致脆因素,主要是淬硬组织和氢的作用。氢的作用。 发生的温度:发生的温度:MsMs以下,室温附近以下,室温附近 淬硬倾向较大的钢种焊接时容易出现,如中淬硬倾向较大的钢种焊接时容易出现,如中C C、高高C C和高强钢。和高强钢。832.2.冷裂纹的分布特形态与特征冷裂纹的分布特形态与特征焊道下、焊根

27、、焊趾部位易出现冷裂纹。焊道下、焊根、焊趾部位易出现冷裂纹。(1 1)分布形态)分布形态8485(2 2)特征)特征1 1)有延迟特征的冷裂纹)有延迟特征的冷裂纹具有延迟特征,焊道下裂纹最为典型。主要是由具有延迟特征,焊道下裂纹最为典型。主要是由于氢的扩散导致。又称氢致裂纹。于氢的扩散导致。又称氢致裂纹。2 2)无延迟特征的冷裂纹)无延迟特征的冷裂纹淬硬倾向大的钢材,无延迟特征,与淬硬组织有淬硬倾向大的钢材,无延迟特征,与淬硬组织有关。称淬火裂纹。关。称淬火裂纹。铸铁和硬质合金,无延迟性,脆性大造成开裂,铸铁和硬质合金,无延迟性,脆性大造成开裂,称低塑性脆化裂纹或应力裂纹。称低塑性脆化裂纹或应

28、力裂纹。863 3)断口特征)断口特征宏观上:发亮金属光泽,典型的脆性断裂特征。宏观上:发亮金属光泽,典型的脆性断裂特征。微观上:晶间断裂与穿晶断裂共存。微观上:晶间断裂与穿晶断裂共存。氢致裂纹:氢致解理断口,沿晶断裂特征明显氢致裂纹:氢致解理断口,沿晶断裂特征明显启裂点:一般为沿晶断裂,扩展过程是沿晶和穿启裂点:一般为沿晶断裂,扩展过程是沿晶和穿晶断裂的混合。晶断裂的混合。87(二)冷裂纹的形成及延迟机理(二)冷裂纹的形成及延迟机理1.1.形成机理及临界条件形成机理及临界条件三大因素:钢的淬硬倾向、氢含量及其分布、拘束应力三大因素:钢的淬硬倾向、氢含量及其分布、拘束应力的状态的状态(1 1)

29、氢的作用)氢的作用在延迟裂纹的形成中起主要作用。决定裂纹的延迟特点在延迟裂纹的形成中起主要作用。决定裂纹的延迟特点和断面上的氢脆开裂特征。和断面上的氢脆开裂特征。 H H在金属中的溶解特点:液态大量溶入;低温时溶解度在金属中的溶解特点:液态大量溶入;低温时溶解度急剧下降,过饱和析出急剧下降,过饱和析出 快速冷却导致大量快速冷却导致大量H H被滞留于焊缝金属中被滞留于焊缝金属中88 H H的扩散:原子半径小,易于扩散的扩散:原子半径小,易于扩散浓度扩散、相变诱导扩散、应力诱导扩散浓度扩散、相变诱导扩散、应力诱导扩散 扩散氢:扩散氢:-100100范围,对氢致裂纹起作用范围,对氢致裂纹起作用100

30、以上以上H逸出金属,逸出金属,-100以下以下H的扩散受抑的扩散受抑制不会出现裂纹制不会出现裂纹89H H在致裂过程中的动态行为:在致裂过程中的动态行为:焊缝与母材成分的不同焊缝与母材成分的不同, ,组织转变先后时间不同导致组织转变先后时间不同导致熔合线附近氢的富聚。熔合线附近氢的富聚。9091(2 2)钢材的淬硬倾向)钢材的淬硬倾向钢种的淬硬倾向越大,越易产生冷裂纹。与淬硬钢种的淬硬倾向越大,越易产生冷裂纹。与淬硬相的脆性相关。相的脆性相关。 M M:硬、脆,焊接时近缝区易过热,形成粗大:硬、脆,焊接时近缝区易过热,形成粗大M M M M越多,冷裂倾向越大;越多,冷裂倾向越大;C C含量越高,越易形成高含量越高,越易形成高碳碳M M,冷裂倾向加大。,冷裂倾向加大。 低碳低碳M M:较好,自回火作用:较好,自回火作用 组织对裂纹的敏感性由低到高排序:组织对裂纹的敏感性由低到高排序:F F或或P P、B BL L、M ML L、B BU U、B BG G、M MT T。92 碳当量93(3 3)拘束应力)拘束应力内拘束应力:热应力、相变应力内拘束应力:热应力、相变应力外拘束应力:结构的刚度、受载等条件产生的应力外拘束应力:结构的刚度、受载等条件产生的应力拘束度拘束度R R:描述拘束应力的大小,定义为:单位长度焊:描述拘束应力的大小,定义为: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