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血浆d二聚体水平对溶栓治疗突发性耳聋疗效的影响邓海燕宋文光陈恩宽曹磊(暨南大学医学院第四附属医院/广东省广州市红i字会医院耳鼻咽喉科510220)【摘要】目的 探讨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突发性耳聋患者发病之间的关系及溶 栓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择60例诊断明确、发病在3天以内的突发性耳聋患者, 根据血浆d二聚体水平分为2组:血浆d二聚体升高组(>0.5mg/l, 38耳)和 血浆二聚体正常组(⁢ 0.5 mg/l,22耳),比较两组应用巴曲酶溶栓治疗后的 效果。结果 血浆d二聚体水平升高组患者急诊溶栓后有效率为81. 58 %(31/38), 血浆d二聚体水平正常组患者急诊溶栓治
2、疗有效率为27.27 %(6/ 22),血浆d二 聚体升高组疗效明显高于血浆d二聚体正常组(p<0.05) o结论 伴血浆d二 聚体水平升高的突发性耳聋患者在发病3天内可采用降纤溶栓治疗,且效果较好。【关键词】突发性耳聋 血浆d二聚体 溶栓【中图分类号】r764.4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 (2012) 16-0380-02目前关于突发性耳聋(sudden senorineural hearing loss ,sshl)的病因机 制及治疗方案一直存在争议,血管性病因可能是其发病的主要因素,应用抗凝、 溶栓药物改善微循环是治疗此类sshl的有效手段2。木
3、研究拟通过检测突聋患 者血浆d二聚体的水平,探讨其与突聋发病的关系及溶栓治疗的效果。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 研究对象为2010年2月2011年3月在我医院确诊的 60例sshl患者,均符合sshl诊断标准3,其中男41例,女19例;年龄14-69岁, 中位年龄45岁,发病时2h3天;全部为单耳发病,中度聋20例,重度聋37例,极 重度聋3例。1.2分组及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于治疗前均采用采用定量全自动elisa 法,在免疫分析仪上分别对患者血浆进行d二聚体的检测。根据检查结果,将患 者分为血浆d二聚体升高组(>0.5mg/l,38耳)和血浆d二聚体正常组(≤0.5
4、mg/l,22耳)。血浆d二聚体升高组中,中度聋12例、重度聋23例、极重 度聋3例;血浆d二聚体正常组中,中度聋8例、重度聋14例。两组均给予巴曲 酶溶栓治疗,首次剂量:巴曲酶10u溶于0.9%氯化钠液250ml缓慢静脉滴注'以后 剂量为5u溶于0.9%氯化钠液250ml缓慢静脉滴注,隔日一次,连用4次为一个疗 程,2组的其他治疗药物完全相同,治疗前及治疗后7天检测纯音听阈(采用美国 产virtua牌modell332型电反应测听仪),对两组治疗前后结果进行比较。治疗 期间注意观察患者皮肤、黏膜是否有出血点。1.3疗效判定标准3痊愈:受损频率听阈恢复至正常,或达健耳水平, 或达此次患
5、病前水平;显效:受损频率平均听力提高30db以上;有效:受损 频率平均听力提高1530 db;无效:受损频率平均听力改善不足15dbo1.4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1.5统计软件,采用χ2检验比较两组总有 效率,p & it;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血浆d二聚体升高组患者治疗1周后4例痊愈,10例显效7例有效,7 例患者无效,总有效率达81.58%(31/38);血浆d二聚体正常组患者治愈1例,有效 5例j6例患者无效,总有效率27.27 %(6/ 22),血浆d二聚体升高组总有效率显著 高于血浆d二聚体正常组(χ2=20.06, p&
6、;lt;0.05),所有患者均未见皮肤黏膜出 血现象。3讨论突聋是指突然发生的原因不明的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患者的听力一-般 在数分钟或数小时内下降至最低点,少数患者可在3d以内;可伴有耳鸣及眩晕; 除第八颅神经外,无其他颅神经症状4。近年来,突聋导致的听力下降较其他原因 所致的听力下降有所增多。突聋已成为耳科常见病,其病因和发病机制虽未完全 阐明,但多数学者认为耳蜗微循环障碍是导致突聋的重要原因之一。内耳微循环 对维持正常听觉生理具有重要的意义,血液流变学改变,血黏稠度增加,形成血液 高凝状态或血栓形成,导致内耳血管微血栓形成,影响耳蜗微循环,从而损伤听毛 细胞,导致听力下降。应用抗凝、溶栓
7、药物以改善微循环是治疗此类突发性聋的 有效手段。在凝血过程中,凝血酶使纤维蛋白原水解,释放出纤维蛋白fpa和fpb, 然后形成纤维蛋白单体(sfm), sfm y链之间形成ε( -γ谷氨酰胺卜 赖氨酸交联,然后形成纤维蛋白。这种γ链之间的共价交联是形成d二 聚体的结构基础,即d二聚体是由相邻的两个纤维蛋白的γ聚合而成的 共价结合物。交联纤维蛋白在溶解过程中,释放出xi y d e,等碎片,并形 成dd、dd/e、yd/yd、yy/dd等复合物。这些碎片进一步降解为最小的片段dd 和dd/e复合物。因此可以作为较
8、链的纤维蛋白溶解的一个标志,而单链的d可 以来源于纤维蛋白原和没有较链的纤维蛋白,是继发性纤溶一个最敏感的标志物, 一般正常人血浆d二聚体为阴性,而500μg/l则证明有血栓形成。d二聚 体水平增高时其结晶析出并沉积于血管壁,直接损伤血管内皮;另外还能促进血 小板黏附、聚集从而促进as形成,加重血栓形成。因此d聚体(d-dimer, d-d,) 是特异性反映体内血凝状态和继发性纤溶亢进的标志物之一 5,它的生成或增 高反映了血栓形成和纤溶系统的激活,d-d对血栓形成性疾病的早期诊断有重要 价值,血浆d二聚体水平的检测具有创伤小费用低检测速度快敏感性高等特点, 为相关疾病的诊治疗效
9、观察预后判断提供帮助。本研究中血浆d二聚体升高组经以巴曲酶为主的综合治疗1周后,有效 率达81.58%,而血浆d二聚体正常组有效率仅为27.27 %(p<0.05),说明对于伴有 血浆d二聚体水平升高的突发性耳聋,其发病机制可能与内耳血管微血栓形成, 微循环障碍有关”经降纤溶栓治疗有效。血浆d二聚体的监测对突发性耳聋的病 因判断提供了指导。在本研究中,伴有血浆d二聚体水平升高的突聋患者,积极溶 栓治疗可获得良好的效果,而血浆d二聚体水平正常的突聋患者应寻找其它致病 原因和更加有效的治疗方案,溶栓治疗对突发性耳聋要有选择性。经本研究证明, 通过血浆d二聚体水平的检测可为突聋的治疗提供依据,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 果,减少其他不必要治疗的不良反应及医疗资源消耗,最大限度地抢救突聋患者 的听力。参考文献陆良钧,钟志生,于银坤等纤维蛋白原水平与突发性聋发病的关联性研究j 临 床耳鼻喉头颈外科杂志,2008,22:7.2王永光,丁元萍,孙晓卫等突发性耳聋发病原因探讨j.山东大学基础医学院学 报,2004,6:375.3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新型城镇化建设项目推广服务合同
- 2025年度制造业委托代理招聘及员工培训服务协议
- 说话礼仪知识培训课件
- 语言知识培训班课件
- 2025合作合同范本联盟协议
- 2025租房合同简单示例模板
- 红酒培训知识与礼仪教案课件
- 红酒培训基础知识书籍课件
- 2025二手设备采购合同
- 2025文具耗材采购协议合同范本
- 中控ECS-700学习课件
- 过路直埋管道专项施工方案
- 《医用化学基础》教案
- 鼻腔冲洗护理技术团体标准解读
- 水箱拆除专项施工方案
- GB/T 21733-2008茶饮料
- 建筑设备安装分项工程施工工艺标准(第二版)
- 纪委案件审理课件教材
- CorelDRAW教学讲解课件
- 人才管理-人才选用育留课件
- 成功八步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