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心理学论文范文-探讨认知心理逻辑视野下大学生心理与行为理由的word版下载_第1页
认知心理学论文范文-探讨认知心理逻辑视野下大学生心理与行为理由的word版下载_第2页
认知心理学论文范文-探讨认知心理逻辑视野下大学生心理与行为理由的word版下载_第3页
认知心理学论文范文-探讨认知心理逻辑视野下大学生心理与行为理由的word版下载_第4页
认知心理学论文范文-探讨认知心理逻辑视野下大学生心理与行为理由的word版下载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认知心理学论文范文:探讨认知心理逻辑视野下大学生心理与行为理由的word版下载导读:本论文是一篇关于认知心理逻辑视野下大学生心理与行为理由 的的优秀论文范文,对正在写有关于认知论文的写作者有一定的参考 和指导作用,论文片段:摘要认知心理因素是引发大学生心理与行为理rh的理市之一,尤 其是认知观念中的逻辑错误。文章剖析大学牛的认知逻辑错误主要表 现在:二元的绝对性深思导致的“完美主义”认知习惯;以偏概全的 思维方式导致“晕轮效应”的认知偏差;主观臆测性思维导致“投射 效应”的知觉偏差;选择性消极注视的认知方式导致的“契可尼效 应” o有效应对这些理由的途径包括帮助学生识别自动的错误逻辑思 维、协

2、助学&识别概念和抽象性上常犯的错误、引导学牛进行积极归 因训练、指导学生进行团体认知行为训练。关键词大学生心理与行为理由认知逻辑错误应策略略作者简介杨冬梅(1968-),女,辽宁铁岭人,抚顺师范高等 专科学校,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学生心理健康。(辽宁 抚顺 113006)基金项目本文系2011年度辽宁省社科基金项目“高校思想政 治工作的家校合作模式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冃编号:l11dzz053)a 文章编号1004-3985 (2013) 11-0084-02大学生的认知心理因素导致心理与行为理由,是指大学生在使 用概念、理解事物、进行逻辑推理时,rti自我认知偏差所引发的

3、心理 理由与障碍。在实际生活中,面对同样的挫折情境,有的学生出现了 心理理由,有的学生则若无其事,根本理由是对挫折情境的不同认知、 评价、解释。特别是学生的认知态度与认知观念中的逻辑错误是导致 学生心理与行为理由的重要因素。一、大学生常见的认知观念中的逻辑错误(一)二元的绝对性深思导致的“完美主义”认知习惯任何事情,非好即坏,非对即错,非成功即失败,这种错误的 二元绝对思维逻辑方式导致完美认知模式,进而产生不合理的信念。 大学生的完美主义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指向自己的完美主义者。他们 总是对自己感到不够满意,时刻担心做错事,害怕蒙受羞辱,对来自 他人的评价过度敏感。这类学生在生活中总是谨小慎微,

4、给自己背上 了一个沉重的包袱。即使这样,他们还是觉得自己很失败,整日处于 紧张、焦虑之中,个性受到极度的压抑,直接影响了与同学正常的人 际交往,以及潜能的充分发挥。另一种是指向他人的完美主义者。无 论在家里还是在学校,他们总是对别人吹毛求疵,尤其对身边的人如 朋友和同学等指责更多,不允许别人犯错误,这样不可避开地容易导 致同学关系紧张。(二)以偏概全的思维方式导致“晕轮效应”的认知偏差只根据一件事情或事物的某一方面,就对该类事情作出概括性 的结论,这样以偏概全的思维方式就会产生心理学上所说的晕轮效 应。在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晕轮效应往往是不知不觉地影响 着他们对人的知觉和评价,给学生认知

5、带来消极影响的直接结果就是 偏见。比如在学校生活中,一个男同学邀请一位女同学去看电影,结 果遭到对方委婉的谢绝,他就会认为女同学讨厌自己,从此拒绝跟女 同学交往。有的同学只根据一次考试失误,就全面否认自己,认为自 己是一个无能的人。有的学生从一次失恋这个具体挫折情境出发,得 岀男人没有一个是好东西的一般规律性结论。以偏概全的人容易产生 偏执的逻辑错误,对自己与他人缺乏正确认识,导致内心激烈的冲突 和斗争。(三)主观臆测性思维导致“投射效应”的知觉偏差大学生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常常主观地认为他人与自己具有相 同的人格特质。通常表现为用自己的评价标准来知觉他人,用自己的 心理属性去推测别人的心理属性

6、。比如喜欢上网打游戏的同学,总会 发出人生就是一场游戏的感叹;一个情感缺乏的学生,总是抱怨世间 人情淡漠;一个缺乏学习动机的学生,总会认为周围同学和自己一样 都在被动地学习;一个缺乏同情心的学生,总是认为“人不为己,天 诛地灭”,每个人都是以自我为中心。像这样主观臆断的逻辑错误, 就会不可避开地出现“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的心理,在沟通中 产生知觉偏差,导致人际关系冲突,产生一系列的心理理由。大学生 心理投射效应的表现形式主要有四种:一是态度投射。心理学家罗斯 曾经对80名大学生是否愿意背着一块牌子在校园里走动进行了调 查。结果显示,48名大学生同意并月认为大部分学生都会同意。32 名大学生

7、拒绝背牌,并且认为只有少数学生会同意。可见,这些学生 将自己的态度投射到其他学生身上。二是感情投射。即认为别人的好 恶与自己相同,把他人的心理特性纳入自己的认知模式中,按照自己 的思维逻辑方式加以理解,常常绝对化的要求自己和别人。这种“应 该” “必须”“一定”等绝对化的逻辑错误,使自己在生活中到处碰 壁,烦恼不断。三是性格品质的投射。美国的一项实验研究表明,那 些具有吝啬、固执、散漫等不良品质的学生,往往并未意识到自己具 有这样的品质,相反却认为他人具有这些令人讨厌的品质。可见,这 些学生把这些不良的性格特质投射到他人身上。四是认知弥散性投 射。有的学半对自己喜欢的人或事极度偏好,对自己不喜

8、欢的人或事 极度厌恶,过分地指责甚至中伤自己所厌恶的人或事。这种认知倾向 容易使学生失去人际沟通的客观性,从而导致主观臆断并陷入偏见的 困惑之中。(四)选择性消极注视的认知方式导致“契可尼效应”西方心理学家契可尼做试验发现,一般人对已完成了的、已有 结果的事情极易忘怀,而对中断了的、未完成的、未达目标的事情却 总是记忆犹新。这种现象被称为“契可尼效应” o大学生总是习惯于选择一个未完成的消极的挫折细节,并且总 是记住这个细节,而忽略其他方面,以致整个情绪都染上了消极的色 彩。这种选择性消极注视产生的“契可尼效应”常常表现在大学生的 感情理由上。当代大学生的恋爱现象已越来越普遍。据一项抽样调查

9、结果表明,在校大学生恋爱率为45. 7%,而失恋率高达83. 57%o大学 生的恋爱毕竟缺乏情感经验,处于感情懵懂阶段,它来得容易去得也 快,失恋也就在所难免。而失恋则往往被看成是一种“未能完成 的” “不成功的”事件,它的未完成反而使大学生们更加难以忘怀。 因此,有的学生从此陷入极度的悲伤和绝望之中,甚至走向轻生的道 路;有的学生则自欺欺人,否认失恋的存在而陷入单相思,沉浸于往 日的情场当中而不能自拔;有的学生因失去理智而产生报复心理,造 成毁灭性的结局。“未完成情结”,就像个陷阱一样让学生们陷进去, 难以自拔。此外,大学时期是人生面对学习、交友等多种选择的时期, 大量的负性生活事件也会随之

10、发主。尽管大学生的认识水平有了一定 的提高,对自己的情绪也有了一定的制约能力,但同成年人相比,情 绪仍然带有明显的波动性与两极化特征。所以他们容易在一些无关紧 要的小事上纠结,也容易为某件事情的失败而长吋间地耿耿于怀,为 一时的失误而终口闷闷不乐,从而引发一系列的心理理由。二、大学生心理与行为理由的认知应策略略针对大学生常见的心理与行为理由的认知逻辑错误,在心理健 康教育过程中,我们应采取积极的认知教育策略,纠正错误的逻辑认 知观念及其赖以形成的认知过程,建立合理的理性思维方式,以此提 高大学半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一)帮助学生识别自动的错误逻辑思维学生在遭遇到了挫折情境之后,往往快速进入到

11、头脑中的反应 是错误的逻辑思维方式,他们很少安静下来去深思自己想法的真实性 与有效性,关注的是挫折情境本身,却不了解是这些不合理的想法影 响了他们的情绪和行为。因此,要帮助他们识别这些非理性思维,锻 炼学生在遇到挫折情境时,把头脑中一闪而过的想法记录下来,然后 理性地深思。如此,他们就会发现,自己总是按照已有的思维习惯方 式去认知世界,根据认知结构中固有的观念对挫折情境进行判断、解 释和评价,用自己主观的想象和预期去推测事情的发展,但如果让他 们重新转换角度或换位去审视和检验其解释,学生们就会认识到自己 的认知是不合逻辑的。通过协助学生分析客观事实和消极的自动想法 的关系,常常可以将其中的逻辑

12、错误揭示出来。如果学生们认识到自 己的自动想法是认知逻辑错误的表现时,学生们的负性情绪反应就会 减少,行为也会有显著的积极变化。(二)协助学生识别概念和抽象性上常犯的错误根据美国著名心理咨询师伯恩斯的三栏目技术,教师可以模拟 学牛常常遇到的挫折情境,让学纶把头脑中出现的认识与评价写出 来,然后协助学生分析,找岀认知失真,揭示对客观事实的主观歪曲, 帮助学生去识别在概念和抽象性上常犯的错误,如任意推断、过分概 括化、全或无的思维等。一位学生在校园内看到了任课老师,导读:本论文是一篇关于认知心理逻辑视野下大学生心理与行为理 由的的优秀论文范文,对正在写有关于认知论文的写作者有一定的参 考和指导作用

13、,论文片段:跟老师打招呼,老师却与他擦肩而过。大学生对此常常会产生认知 失真:老师瞧不起我,太伤自尊;老师一点都不在乎我,我是一个没 用的人;老师一定很讨厌我,我是一个不讨人喜欢的人;老师竟然不 搭理我,看来老师没有一个好东四。以上这些不合理的信念就包含了 绝对化、以偏概全和糟糕至极的认知歪曲。我们可以引导学生通过与 这些不合理信念进行辩论,对失真的思维以无情的反击,以合理的信 念代替非逻辑认知。(三)引导学生进行积极归因训练学主往往将失败归因于内在的、不可控的因素,诸如能力、学 校教育水平等,这种顽固悲观的归因模式,容易形成固定的消极观念, 使学生失去正常的判断能力,而造成认知上的错误,如“

14、我是一个无 能的人” “我是一个不受欢迎的人” “我是世界上最不幸的人”。针 对这种情况,可以对学生进行归因强化练习,引导学生面对挫折情境 时,将负性事件归因于他人的、暂时的、可控的、特定性事件,这样 能够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最终改善学生的行为。并且在此过程中, 可以对学生的归因进行选择性强化,对消极归因的学生给予暗示和引 导,对积极归因的学生给以无条件的积极关注,从而消除归因偏差, 形成积极的情感与期望,摆脱习得无助的状态,发生行为上的积极转 变,增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四)指导学生进行团体认知行为训练认知信念决定了个体的情绪与行为,同时情绪和行为的转变也 会转变不合理的认知观念与错误的认知逻辑。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 中,通过创设社会生活情境,采取带有主题性的团体活动和游戏,可 以使学生在和谐的、充满信任和支持的情景中,通过团体成员互动的 过程进行观察、模仿和训练,学习新的认知态度与行为方式,让学生 接纳自我与现实,建立新的自我认知模式,获得积极的情绪体验,促 使学生发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