诵读让文言文教学返璞归真_第1页
诵读让文言文教学返璞归真_第2页
诵读让文言文教学返璞归真_第3页
诵读让文言文教学返璞归真_第4页
诵读让文言文教学返璞归真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诵读让文言文教学返璞归真摘要文言文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但部分教 师忽视了诵读的教学。在实施轻负高质的素质教育的今天, 要使文言文教学取得更好的效果,“诵读”是不二法门。诵 读能唤起美感,引发兴趣;诵读能召唤想象,激发创造;诵 读能增强语感,提高能力;诵读能体会内涵,加深理解;诵 读能增强记忆,开发智力;诵读能消化吸收,促进写作。在 文言文教学中要重视诵读,让文言文教学返璞归真。关键词文言文;诵读;语感;轻负高质;主动探究; 语文素养很偶然地,在严济慈图书馆找到李镇西老师的做最好 的家长一书,其中一篇熏陶孩子的书卷气里说,读小 学三年级的女儿在寒假的一天下午,在他的循循善诱下,居 然背

2、下苏轼赤壁赋的全文。李镇西一直强调他的女儿一一 李雁晴,天资并不超群。但因为从小养成良好的学习语文的 习惯一一特别是学习文言文的好习惯(诵读),小学并不出 众的她,中考顺利考入成都市重点高中石室中学,高考进入 四川大学,而李雁晴的语文成绩一直非常优秀。这个案例给 了我很大的触动,我一直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如何来提高 文言文的教学效率?这个故事似乎告诉了我一个答案。文言文作为传承我国悠久历史与文化的重要载体,近年 来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不仅是中考的重要 内容,而且对增强中学生的文化底蕴,提高文言文的感悟、 鉴赏能力,加强自身文化素养都将有所裨益。而如今,不少 语文老师因为中考时对文

3、言文朗读和背诵较难涉及,就忽视 了诵读的教学。我们教学文言文,难道仅仅是应付中考的测 试吗?程红兵老师说:“教育就是文化的传承,语文教学就 是语言的习得与文化的传承。”文言文由于年代的久远,在 日常生活中很少用,许多学生觉得深奥难懂,望而生畏。于 是,有些老师就用大部分时间来讲解词义语法、句子翻译, 把疏通课文大意作为教学主要目的,把一堂文质兼美的古文 课上成了简单的古汉语教学课,学生听得昏昏欲睡。我们要 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真正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减轻学生负担,提高教学质量,那么提高文言文的课堂教学 效率是一个绕不过的坎。在实施轻负高质的素质教育的今天,如何才能使文言文 教学取得更

4、好的效果呢?诵读是学习文言文的入门之径,是 学好文言文的重要法宝。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文言 文教学的要求是:'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 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背诵优秀诗文 80篇。”又提到:“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 读。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 浏览。有些诗文要求学生诵读,以利于积累、体验、培养语 感。”我就从教二十年的教学体会,谈谈诵读在文言文教学 中的作用。一、唤起美感,引发兴趣杜卫认为:"审美能力正是人积极地寻找情感解放和提 升,并由此开创人生境界的能力。”教材中的选文都是脍炙 人口的名篇,内容上蕴涵着社

5、会美、艺术美、科学美,形式 上富有结构美、语言美、音乐美。而诵读则是感悟和再现这 些美的最好办法。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师通过声情并茂的范 读,把文中意境和神韵渲染给学生,同时,学生通过诵读, 逐步品味文章独特的意境美,唤起美感,从而引发对文言文 学习的兴趣。于漪老师在往事依依中写道:“国文教师 教古文时,喜欢在课堂上大声朗诵。记得有一次教的是辛弃 疾的词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老师朗读时头与肩 左右摇摆着,真是悲歌慷慨,我们这些做学生的,爱国情怀 油然而生。此后,我每次登上满眼风光的北固楼,望着滚滚 长江,回顾千古兴亡事,总是感慨万端。不用说,这首词至 今能背得滚瓜烂熟,并且自此爱读辛弃疾的词。

6、”我在课堂 上经常范读课文,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教与 朱元思书时,通过范读,给学生描绘出一幅充满生命力的 山水图,让他们充分享受到了富春江两岸的“山川之美”。 学生如临其境,学起来兴趣盎然。兴趣是一个人走向成功的 最好的老师,也是唤醒学生自我学习意识、自我体验意识的 良师益友。学生有了兴趣,学习文言文就成了一种美的享受。二、召唤想象,激发创造想象是一种特殊的思维形式,它在人们学习知识、认识 事物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读,必然 使学生对文言文作品中的人物情态积极主动地去想象和再 创造,进而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文言文语言丰富、 表现力极强,往往洋溢着耐人寻味的美

7、,透过字里行间,这 种语言美常常能令人浮想联翩,能让人隐隐约约地感受到清 晰的文字背后的景象。我和学生齐读三峡,要求学生抓 住文中描绘的三峡的景象,去想象三峡的一幅幅瑰丽奇特的 画面,再现盛夏时节的“沿溯阻绝”;春冬之时的“清荣峻 茂”;秋至之际的“林寒涧肃,高猿长啸,空谷传响,哀转 久绝”的不同形象。在想象力的引导下,学生才能真正走入 三峡的绝妙境地。有关专家认为,右半脑发达与否,同其创造力的高低紧 密相关。可以说,没有右脑的参与,许多高级的心理活动是 无法进行和完成的。高林生老师认为:"当今语文教学陷入 理性化的误区,要走出这一误区,我们语文教学应以诵读、 意会、直觉、顿悟等非理

8、性的方法为主要手段。”看来,语 文学科不但可以进行形象思维、直觉思维的训练,而且有着 不可推卸的责任。而通过诵读,可以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三、增强语感,提高能力 叶圣陶先生曾指出:“文字语言的熟练,我以为最重要 的是训练语感。”朗读时运用语音技巧,读出作品的音乐美; 运用音乐特征,找出语音链上的停延标志,恰到好处地读得 层次清楚,感情自如;运用音乐和音强的特征,确立重音和 语调,锤炼抑扬顿挫的节奏之美;根据作家隐含作品深层的 思想感情,控制好轻重缓急,做好因声求气,气声合一,达 到声情并茂的效果。我在教学记承天寺夜游,作如下朗读指导:"月色” 要读得轻柔,表现出月色溶溶,读出宁静的氛

9、围;"欣然” 要读出欢欣的之情,要拉长一些;“怀民亦未寝”中的“亦”字要稍拉长,稍作停顿,有同病相怜之意,知己之感; “相与步于中庭”,相知好友相携同步漫游赏月,流露出十 分恬适的心绪;"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若交横”,舒缓、 赞赏的语气语调,表现月色的清朗空明;“盖竹柏影也",“盖”字,有点欣喜的味道,要拉长,稍作停顿;“但少闲 人如吾两人则耳”,“但”字稍延长一些,语速稍慢,声音 稍轻,“闲人”两字稍微延长一下,一个“闲”字包含作者 几多感慨,感情非常复杂。通过朗读,对学生的感觉和知觉 有较强的冲击力,沟通了视觉、听觉等器官。苏东坡笔下的 优美的意境、传神的描

10、绘和豁达的胸襟在琅琅读书声中,在 感觉的沟通中得到充分而酣畅的表现。通过诵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直觉的情感感受能力有很大的提高。诵读有 助于语言积累,在反复的朗读吟诵之中,词、句、段、篇能 够顺利地进入学生的语言仓库。朗读训练有助于交谈、发言、 复述、演讲、论辩、主持、协商等多方面语文能力的形成和 优化。徐雄群对于文言文的理解,离不开诵读。有部分教师认 为,对文言文字面上的理解和文章整体的美感及其主题的挖 掘可以依靠教师的讲授,这样就可以应付考试。此言差矣! 这种“填鸭式”的教学和新课程理念是背道而驰的。知识应 该由学生主动地获取,以形成终生学习的能力。而熟读的结 果就自然地记住,能背诵下来。随

11、着学生的积累,他们慢慢 地品味出其中的含义,触类旁通,从而形成文言文阅读的良 性循环。诚如曾国藩所说:'非高声朗读则不能得其雄伟之 概,非密咏恬吟则不能探其深远之韵。”学生通过诵读,比 较容易体会文章的内容、情感、特色,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四、增强记忆,开发智力诵读通过多种感官的协调活动,把知识信息输送到人脑 的储存区域,从而起到增强记忆的作用。余秋雨在苏东坡 突围中说:“据王巩甲申杂记记载,那个带头诬陷、 审问苏东坡的李定,整日得意洋洋。有一天与满朝官员一起 在崇政殿门外等候早朝时,向大家叙述审问苏东坡的情况。 他说:'苏东坡真是奇才,一二十年前的诗文,审问起来都 记得清清楚楚

12、!' ”苏东坡之所以记忆力超群,得益于少年 时因严父教导,将不少古籍书目抄写多遍,直至能背诵。通 过强化记忆,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记忆品质,提高学生的 记忆能力。并且,通过记忆背诵佳作名篇,还可以从中学习 并掌握更多更好的思维形式和思维方法,从而促进学生智力 的发展。五、消化吸收,促进写作宋代学者朱熹说:"大抵观书,务须熟读,使其言皆若 出于吾之口。”就是说,朗读的遍数多了,熟了,文中的话 语、词汇就变成自己的了。文言文语言精练而有韵味,教师 应抓住这一点,使学生在诵读过程中含英咀华,学会古今对 比,领悟妙处,激活学生的读书兴趣。如通过诵读小石潭 记,让学生感受到小石潭“凄神寒骨”的清幽环境,体会 到柳宗元忧伤悲凉的心境。让学生明白'一切景语皆情语 也”,使学生了解情景交融的写法。我们诵读的那么多名篇 佳作,文中的每个词语、每个句子,无不是经过千锤百炼的。 通过朗读,把积累的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