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安全学生课件_第1页
化工安全学生课件_第2页
化工安全学生课件_第3页
化工安全学生课件_第4页
化工安全学生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职业毒害与防毒措施指导老师:赵淑华职业毒害与防毒措施案例分析:马玉平在2006年进入宁夏天马冶化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天马公司),担任铅材厂炉前操作工。工作4年后,他发现自己的记忆力下降,脾气也莫名的变差,还有不同程度的其他症状出现,后经自治区疾控中心诊断为职业性慢性铅中毒。由于无经费而得不到及时的治疗,如今24岁的马玉平因此出现了精神障碍。银川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对此的鉴定为:工伤,职工伤残六级。上班期间得了病就已经让马玉平家人伤心不已,而天马公司在处理这件事的态度上更是让他们失望至极,于是,无助/气愤让他们只好将此事反映到银川晚报。职业毒害与防毒措施通过案例,我们难免会产生 疑惑,究竟有什么是

2、职业中毒?它对人体如何起作用?又该如何防治?那么本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探讨这些问题。职业毒害与防毒措施如何预防职业毒害?第五章 职业毒害与防毒措施职业毒害与防毒措施第五章 职业毒害与防毒措施职业毒害与防毒措施职业毒害与防毒措施第一节 毒性物质类别与有效剂量1.毒性物质概述毒性物质:某些物质进入机体并累积到一定量后,通过一定条件与机体组织和体液发生生物化学或生物物理学作用,扰乱或破坏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进而引起暂时性或永久性的病变,甚至危及生命,这些物质称为毒性物质。中毒:由毒物侵入机体而导致的机体组织破坏、生理机能障碍、甚至死亡等现象称为中毒。职业毒害与防毒措施第一节 毒性物质类别与有效剂量2.

3、毒性物质的分类 对于毒性物质,最常用的是把化学性质、用途和生物作用结合起来的分类方法,把毒性物质分成以下的八类:金属、类金属及其化合物卤素及其无机化合物强酸和碱性物质氧、氮、碳的无机化合物窒息性惰性气体有机毒物农药类毒物染料及其中间体职业毒害与防毒措施第一节 毒性物质类别与有效剂量3. 毒性物质有效剂量 毒性通常是指化学毒物固有的能引起机体损伤的能力,一般来说与进入体内的量成正比。 常用于评价毒性物质急性、慢性毒性的指标有以下几种:绝对致死剂量或浓度(LD100或LC100)半数致死剂量或浓度(LD50或LC50)最小致死剂量或浓度(MLD或MLC)最大耐受剂量或浓度(LD0或LC0)急性阈剂

4、量或浓度(LMTac)慢性阈剂量或浓度(LMTcb)慢性无作用剂量或浓度职业毒害与防毒措施第二节 毒性物质在化工行业中的分布化学工业是毒性物质品种最多、数量最大、分布最广的行业。职业毒害与防毒措施第三节 化工常见物质的毒性作用 一些常见的毒性物质的理化性质和毒性作用,包括以下五种:1.刺激性气体2.窒息性气体3.金属及其化合物4.有机化合物5.化学致癌物职业毒害与防毒措施第三节 化工常见物质的毒性作用分类分类主要损害主要损害氯气(Cl2)损害上呼吸道和支气管粘膜,严重时引起肺水肿,吸入高浓度后,引起反射性心跳停止光气(COCl2)干扰细胞的正常代谢,损害细胞膜,引起化学性肺炎和肺水肿氮氧化合物

5、吸入后引起肺水肿,反射性支气管痉挛,呼吸困难;吸入NO,直接毒害心肌和神经系统。二氧化硫(SO2)吸入呼吸道后,产生强烈刺激和烧伤作用,大量吸入引起化学性喉水肿、肺水肿、声带痉挛而窒息氨(NH3)吸入后引起肺泡损坏,发生支气管炎等,对眼结膜、角膜发生灼伤,甚至造成失明1、 刺激性气体职业毒害与防毒措施第三节 化工常见物质的毒性作用2、窒息性气体分类分类主要损害主要损害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生成碳氧血红蛋白,导致全身各组织缺氧,中毒迅速,后果严重。氰化氢与体内氧化型细胞色素氧化酶的三价铁离子牢固结合使酶失去活性,阻碍生物氧化过程,造成内窒息。硫化氢对粘膜有强烈刺激作用,被吸收后抑制酶的活性使细胞发生

6、内窒息。浓度为200mg/m3,人即出现中毒症状;1000mg/m3,或更高浓度时可闪电死亡。职业毒害与防毒措施第三节 化工常见物质的毒性作用3、金属及其化合物名称名称主要危害主要危害汞 抑制细胞酶的代谢 损害神经系统 齿龈类及口腔类 损伤肾脏 对生殖系统的影响铅影响血红素的合成,产生贫血;引起血管痉挛、高血压等症状,还作用于脑、肝等器官,发生中毒性病变职业毒害与防毒措施第三节 化工常见物质的毒性作用4、有机化合物名称名称主要危害主要危害硝基苯和苯胺进入人体后经氧化变成硝基酚和氨基酚,引起组织缺氧,使红细胞破裂,出现溶血性贫血。有机氟化合物作用于肺脏引起肺炎、肺水肿、肺间质纤维化,作用于心脏引

7、起中毒性心肌炎有机磷农药抑制体内酶的活性,使神经感受器过度兴奋引起神经紊乱职业毒害与防毒措施第三节 化工常见物质的毒性作用5、化学致癌物(1)无机致癌物铬:铬:铬经皮肤接触可引起接触性皮炎、湿疹、溃疡、“铬疮”;经呼吸道进入体内,引起鼻炎、咽炎、支气管炎等一系列的呼吸道疾病;经消化道进入体内引起口腔炎、肝肾损伤和继发性贫血等。砷:砷:三氧化二砷又称砒霜,人经口致死剂量为100300mg,饮水中砷浓度20mg/L时可使人发生急性中毒。长期摄入砷化物会引起砷中毒。国际癌症中心认为,砷是人类的致癌物。镉镉:吸入高浓度氧化镉烟尘后可发生急性吸入性镉中毒,食入镉后可引起急性食入性镉中毒;长期接触镉及其化

8、合物,会引起肺癌、前列腺癌及肾癌。职业毒害与防毒措施(2)有机致癌物苯苯急性中毒:短时间内吸入大量高浓度苯蒸汽而引起;轻则头痛头晕,恶心呕吐,肌肉跳动,甚至全身震颤抽出、出现幻觉等:重则意识丧失,不省人事,最后后于呼吸中枢麻痹而缺氧死亡。慢性中毒:长期接粗一定浓度的苯蒸汽,会引起白细胞染色体的改变,使遗传基因发生突变。芳香胺类芳香胺类进入人体后,氧化兴奋成2-氨基-1-萘酚,使细胞的DNA发生结构与功能改变,引起膀胱上皮肿瘤。氯甲醚氯甲醚直接致癌剂,长期接触诱发机体发生癌变氯乙烯氯乙烯大量接触氯乙烯除了导致中毒外,还会引起肝血管肿瘤。职业毒害与防毒措施第四节 化学物质毒性的影响因素职业毒害与防

9、毒措施第五节 毒性物质侵入人体途径与毒理作用一、毒性物质侵入人体途径1.经呼吸道侵入2.经皮肤侵入3.经消化道侵入二、毒性物质毒理作用1.对酶系统的破坏2.对DNA和RNA合成的干扰3.对组织或细胞的损害4.对氧的吸收、输运的阻断作用职业毒害与防毒措施第六节 物质毒性资料的应用一、毒性物质化学结构与相对分子质量1.毒性物质的化学结构可以提示毒性作用的特点和毒性的大小。2.相对分子质量与分子组成有关,因此,同类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往往与相对分子质量有关。二、毒性物质的物性1.毒性物质的熔点和沸点2.毒性物质的相对密度3.毒性物质的溶解度三、动物实验和毒性等级1.动物实验:动物的毒性实验按染毒时间分为

10、急性、亚急性和慢性。2.毒性物质毒性分级:指示出了急性中毒防范措施的严重程度。职业毒害与防毒措施第七节 职业中毒及其诊断过程一、职业中毒定义 在化工生产过程中,由于接触化学物质而引起机体、组织、系统的损坏和病变,从而产生的中叫职业中毒。1.急性职业中毒:一个工作日或更短时间内接触高浓度毒物所引起的中毒。一般可按LD50将毒物分为剧毒、高毒、中毒、低毒。2.慢性职业中毒:长时期不断接触某种较低浓度工业毒物所引起的中毒。慢性中毒发病慢,病程进展迟缓,容易误诊;诊断不当或治疗不及时会发展为严重的慢性中毒3.亚急性职业中毒:介于急性和慢性中毒之间4.亚临床型职业中毒:指工业毒物在人体内蓄积至一定量,对

11、机体产生了一定损害,但在临床表现上尚无明显症状和阳性体征。 职业毒害与防毒措施二、职业中毒特点职业中毒有明确的工业毒物职业接触史,具有群发性以及特异性。三、职业中毒诊断依据 职业中毒诊断要有职业史、劳动卫生调查、体格检查等三方面的详细资料作为依据四、职业中毒诊断过程1.急性职业中毒:多数在发生事故时造成,诊断容易,需要对所中毒物有所了解,对症下药。2.慢性职业中毒:诊断室应注意鉴别诊断,以防误诊。对于暂时难以确诊者应住院观察治疗。职业毒害与防毒措施第八节 职业中毒的临床表现 职业中毒的危害作用,即职业中毒的临床表现,将按人体的不同系统给出。一、呼吸系统名称名称定义定义发生原因发生原因窒息状态呼

12、吸困难、口唇青紫直至呼吸停止呼吸道机械性阻塞呼吸道炎症指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肺部的炎症吸入刺激性毒物气体以及化学物的烟尘肺水肿肺间质和肺泡液渗出,致肺组织积液、水肿。吸入大量水溶性刺激性气体或蒸汽所致职业毒害与防毒措施二、神经系统名称名称定义定义中毒性脑病脑部由于中毒引起严重器质性能或机能性病变周围神经炎周围神经系统发生结构变化与功能障碍神经衰弱综合征大脑皮质功能紊乱,兴奋与抑制过程失调职业毒害与防毒措施三、血液系统名称名称定义定义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循环血液中的中性粒细胞减少至每立方毫米4000个以下高铁红细胞蛋白症血红蛋白中的二价铁氧化为三价铁再生障碍性贫血造血功能衰竭导致全血细胞减少心

13、肌损害损害心肌或使心肌对肾上腺素应激性增强而产生病变四、消化系统和泌尿系统 消化系统和泌尿系统的职业中毒包括中毒性口腔炎、中毒性急性肠胃炎、中毒性肝炎及肾病职业毒害与防毒措施第九节 急性职业中毒的现场抢救一、现场急救设施 有剧毒物质的工厂、车间、作业场所,应设置救护室或救护站。医护人员应熟悉毒物作业环境,能够分析事故原因,掌握职业中毒的特点和急救的医疗措施,随时做好救护和抢救的工作准备。1. 急救设备和器械救护站应配备救护车、抢救担架、救护床等设备以防急性中毒。2. 抢救药剂和药品一般药物、强心剂、镇静剂、氧气、葡萄糖及维生素C等。职业毒害与防毒措施二、急性中毒的现场处理1.救护者的防护 急性

14、中毒发生时,救护人员在抢救之前影做好自身呼吸系统和皮肤的保护。2.切断毒物来源 救护人员进入现场后,除对中毒者进行抢救外,还应认真查看,并采取有力措施切断毒物来源。打开所有可通风的设施。3.防止毒物继续吸收救护人员进入现场后,经呼吸道中毒者应迅速将中毒者移至空气新鲜、通风良好的地方。避免中毒者再次吸收毒物气体。职业毒害与防毒措施三、现场抢救1.心脏复苏术患者心跳骤停,应实施心前区叩击术或胸外心脏挤压术进行抢救。2.呼吸复苏术呼吸复苏术语心脏复苏术应同时进行。不进行呼吸复苏术,人体组织缺氧,心脏复苏也无法成功。3.解毒和排毒措施对于急性中毒的患者,应及时采取解毒和排毒措施,降低或排除毒物对机体的

15、损害。采用一些药物,对症下药,减轻或缓解患者的中毒状态。职业毒害与防毒措施第十节 防止职业毒害的技术措施一.替代或排除有毒或高毒物料二、采用危害性小的工艺三、密闭化、机械化、连续化措施生产设备的密闭化,与减压操作和通风排毒措施互相结合使用,有效消除或减轻有毒物质的危害;机械化可以减少工人与毒物的接触,同样减少毒物对人体的危害。四、隔离操作和自动控制同样减少工人与毒物的接触,最大程度地减少或消除毒物对人体的危害相关视频:相关视频:职业中毒的急救与防护职业中毒的急救与防护职业毒害与防毒措施第十一节 工业毒物的通风排毒与净化吸收一、通风排毒措施 通风按其动力分为自然通风和机械通风;按其范围分为局部通

16、风和全面通风。1.局部通风 局部通风是指毒物比较集中,或工作人员经常活动的局部地区的通风。包括:局部排风局部送风局部送、排风2.全面通风 全面通风是用大量新鲜空气将作业场所的有毒气体冲淡至符合卫生要求的通风方式。全面排风全面送风全面送、排风职业毒害与防毒措施3.混合通风 混合通风是既有局部通风又有全面通风的通风方式。二、燃烧净化方法 有害气体、蒸汽或烟尘通过焚烧使之变为无害物质,称为燃烧净化方法。1.直接燃烧2.热力燃烧3.催化燃烧三、冷凝净化方法 冷凝净化法是把蒸汽聪空气冷却凝结为液体,收集起来加以利用。只适用于蒸汽状态的有害物质,多用于回收空气中的有机溶剂蒸汽。四、吸收和吸附净化方法 职业毒害与防毒措施第十二节 车间空气中毒物的测定与评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