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检测(二)_第1页
高三历史检测(二)_第2页
高三历史检测(二)_第3页
高三历史检测(二)_第4页
高三历史检测(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高三历史复习检测(二)一、选择题(4分一个,共48分)1.秦汉时期设立了朝议制度,凡遇军国大事,皇帝往往“下其议”于群臣,议定的结果,通常由宰相领衔上奏,最后必须经皇帝裁决,方能施行。这一制度 ()A.表明军国大事最终由朝臣议定 B.反映了皇权与相权的矛盾C.起到了限制、监督皇权的作用 D.有利于皇帝决策时集思广益2.班固认为汉初分封以“成太宗(汉文帝)之业”,武帝推恩而致“藩国自析”。西汉末年“中外殚微,本末俱弱”,故王莽“生其奸心”。据此推断班固认为 ()A.汉武帝有削藩过度之嫌 B.分封有利于巩固大一统C.太宗时期实现安平四方 D.外戚专权导致朝野叛乱3.某朝官员王锷通过贿赂企图兼任宰相

2、。皇帝同意了王锷的请求,并下诏“锷可兼宰相”。时任给事中的李藩行使职权,驳回诏书。由此推断,给事中隶属于 ()A.唐朝的门下省 B.宋朝的枢密院 C.明朝的内阁 D.清朝的军机处4春秋时期的管子·轻重乙记载:“一农之事,必有一耜、一铫、一镰、一耨、一锥、一铚,然后成为农。”其中并未提到犁,对此的合理解释是 ()A井田制已经瓦解 B铁器牛耕尚未普及C土地私有成为主流D青铜农具仍在大量使用5.现代考古在秦、魏等国故地出土了许多生铁铸造的农具。1950-1951年河南辉县发掘了5座大型魏墓,1号墓出土铁器65件,其中农具占58件,包括、锄、铲、镰、犁铧等一整套铁农具。材料说明战国时期()A

3、.生铁铸造由魏国独断经营 B.成套铁农具有利农业精耕细作C.铁制农具成为随葬必备品 D.铁制农具最早出现于河南辉县6据新全球史记载,早在12世纪福建就进口稻米,而专门种植荔枝、柑橘及甘蔗高价销往北方,尽管政府要求福建人种植稻米以减少对进口稻米的依赖,却收效甚微。这一现象突出反映当地 ()A农业经济结构较合理 B政府放弃重农抑商政策 C不适宜种植粮食作物 D农业生产受市场主导7.唐六典记:“工巧业作之子弟,一入工匠后,不得别入诸色”;新唐书载:“细镂之工,教以四年;车路、乐器之工,三年;平漫刀矟(长矛)之工,二年教作者传家技。”这表明唐代工匠()频繁更换工种 长期在官府作坊干活 m职业是世袭的

4、是临时工人mA. B. C.D.81421年中国发现世界:整个群岛和东南亚的贸易集中在满剌加,且被中国人所控制。中国所消耗的香料是遥远的欧洲的一百多倍,中国商人控制着货物和通货市场。材料说明( )明朝在东南亚拥有贸易优势 香料在中国有广泛市场需求世界市场推动中国对外贸易 中国尚未推行闭关锁国政策A BC D9明朝后期开始,利玛窦等欧洲传教士先后来华,把欧洲的天文、数学、地理等著作介绍到中国,同时把 国的大学、论语等典 介绍到欧洲,欧洲学者称之为“一次相互的启蒙”。这表明当时()A“中学西传”与“西学东渐”客观并存 B传教士为中国的自然科学注入新的生机C儒家经典成为欧洲启蒙运动的重要武器 D“相

5、互的启蒙”推动中西文明转型进步10历史推论离不开对史实的正确解读。下表中史实与推论之间的逻辑关系不正确的是()选项史实推论A甲骨文中记载祭祀蚕神的内容纺织业在商代占有重要地位B天水放马滩汉墓出土纸质地图西汉早期已经发明书写用纸C唐朝后期扬州出现繁华的夜市“市”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D王安石推行青苗法等理财措施一定程度改变北宋积贫局面11诗词楹联是我国特有的一种文学艺术表现形式。下列与辛弃疾相关的对联是()A诚意正心阐邹鲁之实学,主敬穷理绍濂洛之真传。B诗史数千言秋天一鹄先生骨,草堂三五里春水群鸥野老心。C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流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D大河百代众浪齐奔淘尽万个英雄汉,

6、词苑千载群芳竞秀盛开一枝女儿花。12.明后期松江人何良俊记述:“(正德)以前,百姓十一在官,十九在田今去农而改业为工商者三倍于前矣。昔日原无游手之人,今去农而游手趁食(谋生)者又十之二三也。大抵以十分百姓言之,已六七分去农。”据此可知()A.工商业的发展造成了农业的衰退 B.工商业的发展导致了社会结构的变动C.财富分配不均引起贫富分化加剧 D.无业游民增加促成了工商业的发展二、非选择题(52分) 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6分)材料:武则天参与朝政和当上皇帝之后,对科举制度进行了多次重大改革。首先,扩大制举。缩短制举间隔,使“常举”制度化,变数年一次开科取士为每年一次。并扩大录取人数,增加

7、制举科目,把以前每次12科,增加到78科。其次,创立殿试。据史书记载,殿试是于载初元年(公元690年)二月十四日,武则天亲自于洛城殿对贡士进行面试开始的。这次考试进行了数日,仕子云集,达上万人。第三,设武举科。女皇晚年,于文科殿试之外,又创办了武举,以选拔武艺精通、具有将帅才能的人。从此以后,宋、元、明、清四朝都开武科。第四,开创“南选”。唐初,边远的五岭及贵州一带,文化比较落后,武则天有意加以开发,对这些地区在人才的选拔上特别给予照顾。第五,创“密封卷”。即此后开科,必须糊上考生的姓名,监考官按答卷优劣定格录取,这就是最早的密封卷。武则天在科举制度上有哪些改革(1)根据材料,概述武则天科举改

8、革各项措施的积极作用。(14分)(2)结合所学知识,试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创新对封建统治的积极影响。(10分)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8) 材料一材料二材料三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七月丁未“吴民生齿最繁,恒产绝少,家杼轴而户纂组。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相依为命久矣。往者税务初兴,民咸罢市。孙隆(明万历年间司礼监太监,监理税务)在吴日久,习知民情,分别九则,设立五关,止榷行商,不征坐贾,一时民心始定。然榷网之设,密如秋荼,原奏参随,本地光棍以榷征为奇货,吴中之转贩日稀,织户之机张日减,加以大水无变,穷民之以织为生者,岌岌乎无生路矣!”明神宗实录(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回答明清时期皇权得以

9、加强的具体措施。(6分)(2)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分析指出,明代中期税收结构的变化体现了当时怎样的经济特征。这种经济特征的发展趋势是怎样的?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这种发展趋势出现的原因。(14)(3)材料一和材料二、三之间存在什么必然联系?(8分)高三历史复习检测(二)答案一 选择题(48分) 15 D A A B B 610 D B B A C 1112 C B 二 非选择题(52分)13解析: 第(1)问,要结合材料中对武则天科举改革的各项措施的描述具体分析。第(2)问,论述的过程中要注意史论结合,首先联系所学知识分析从秦至清的各项制度创新,然后总括其对“封建统治”的“积极影响”。答案:(1)

10、积极作用:扩大科举拓展了入仕做官的途径;殿试增强了考试的严格性,提高了考生对皇帝的忠诚度;设武举科有利于增强军队战斗力,保证国家安全;为开发和镇守边疆,开创“南选”,发现和培养了一批当地有识之士;密封卷增强了考试的公正公平性。(14分)(2)积极影响:从秦代郡县制的全面推广,到隋唐科举制和三省六部制度的实行,再到明朝内阁制的出现和清朝军机处的设立,各项政治制度创新都有利于巩固统治,为封建国家的经济、文化、社会的全面繁荣提供了制度保障,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0分)14解析:第(1)问,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回答即可,要注意做到要点全面。第(2)问,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二、三分析明代中期税收结构的变化工商杂税增长并成为税收的主要支柱,然后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其反映的经济特征,后面两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第(3)问,要从经济和政治相互关系的角度全面理解其内在联系。答案(1)明朝:废丞相,设内阁;权分六部,由皇帝直接控制。清朝:设军机处,军机大臣完全听命于皇帝,军国大事皆由皇帝一人裁决。(6分)(2)经济特征:明代中期工商杂税增长并成为税收的主要支柱,当时已经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发展趋势:缓慢发展。 原因:重农抑商政策;闭关锁国与“海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