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采矿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收集资料提纲_第1页
2022年采矿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收集资料提纲_第2页
2022年采矿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收集资料提纲_第3页
2022年采矿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收集资料提纲_第4页
2022年采矿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收集资料提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采矿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收集资料提纲一、矿井概况与井田地质特点1、矿区及矿井的地理位置(经、纬度)及其与邻近大城市、铁路车站的距离,矿区或矿井邻近的铁路、大路、水路交通情形;2、井田内的山脉、丘陵、盆地、主要河流、湖泊或水库、桥梁、管道、高压输电线路等的分布情形;主要河流的流量、流速及历年来最高洪水位;地面标高及标高差;3、矿区的气候、温度、雨量、雨季与旱季、风向和风速;结冰期、冻土深度、山洪、雪崩、滑坡及地震情形;4、煤田开发简史,矿区内各生产、基建矿井、小窑分布情形及其开采范畴;矿区邻近的主要工业企业、农业情形、劳动力来源,电源与水源以及建筑材料的供应情形;5、井田内煤系地层由老至新的沉积次序

2、,各地层的地质岁月、厚度、岩性以及沿走向和倾向的变化,煤层层位对比及主要标志层、表土层的厚度;6、矿井的主要地质构造,各断层、褶曲的性质、产状及其对煤层的影响;7、煤系地层内所含煤地层与可采煤层的数目、厚度,煤层的走向、倾向、倾角、层间距、稳固性,煤层的结构,煤层的露头深度与风化带深度,薄煤带的分布与火成岩侵入情形,煤层顶、底板岩性、厚度、实体和松散容重及其碎胀系数;8、矿井水文地质特点,含水层,矿井的正常涌水量及最大涌水量;9、煤质特点,煤层的牌号及用途,煤层的实体及散体容重,煤层的硬度、自燃性、沼气涌出量,煤尘爆炸危急性及爆炸指数;10、井田勘探程度,深部地质情形的把握程度和勘探中存在的主

3、要问题,高级储量比例, 对补充勘探或生产勘探的要求;11、需要(索取或复制)的主要图纸、资料:(1) 交通位置图;(2) 地质地势图;(3) 各可采煤层的煤层底板等高线图;(4) 综合地质柱状图;(5) 主要勘探线剖面图;(6) 地质勘探资料;(7) 主要地质构造特点表;(8) 可采煤层及顶、底板岩性特点表;(9) 可采煤层的煤质特点表;二、井田范畴、储量、生产才能与服务年限1、井田境域的划分及依据,毗邻矿井名称,井田的走向长度、倾斜宽度及其面积;2、矿井地质储量、工业储量及开采缺失的运算方法,岩层移动角( 、)、工业场地、铁路、河流、村庄、断层、井田境域等安全煤柱的运算方法,煤柱宽度;3、矿

4、井的设计生产才能和实际生产才能,矿井设计服务年限,水平设计服务年限及其实际服务年限,以及确定的依据和合理性;4、矿井工作制度:年设计工作日和实际工作日, 每日采掘及预备班次(“三八”制或“四六”制),主、副井提升工作时间;5、需要阅读的图纸、资料:(1) 各可采煤层储量运算图及运算表;(2) 各种安全煤柱运算图表;(3) 矿井储量(地质及可采储量)运算总表;三、井田开拓1、井筒(包括主、副井,风井和其它井筒)的型式、位置、数目、用途,主、副井延深的可能性;2、主、副井筒及风井的断面与装备,支护方式、井壁厚度,井口坐标、深度、倾角、提升方位角;3、井底车场的型式、车场及绕道巷道断面、支护形式及各

5、部分长度,井底各硐室(或巷道之间)的相对位置、联系方式、规格尺寸、支护材料及特别要求;4、开采水平数目及划分依据,现有水平及延深水平的位置、水平高度(或阶段垂高)及其合理性;5、煤层群分组情形的依据,主要运输大巷与总回风巷的布置与位置,各煤层组之间、组内各煤层之间的联系方式;6、生产水平的开采情形,各采区、各煤层的配采及产量分布情形;7、需要阅读的主要图纸、资料:(1) 井田开拓系统平、剖面图或采掘工程平面图;(2) 井底车场平面图、坡度图;(3) 井筒特点表;(4) 井上、下对比图;四、井巷工程1、井筒、井底车场、主要运输巷和回风巷、阶段石门和采区石门、集中上、下山和采区上、下山的巷道断面外

6、形、尺寸、支护方式、支架规格和支架材料;2、各主要掘进工作面的掘进方法与机械设备的配置和技术特点,各类岩巷、煤巷、半煤 岩巷及硐室的掘进速度及加快掘进速度的先进体会, 每米井巷(成巷)的掘进成本、掘进工效;3、各类井巷的爱护情形及爱护费用指标;4、需要阅读的主要图纸;各类井巷、硐室、车场的设计图纸;五、预备方式1、采区的地质条件和煤层条件,确定采区预备方式和技术问题的依据(挑选正规或典型采区或盘区、条带);2、采区上(下)山,共用集中巷或分层平巷及其巷道的相对位置、数目、倾角、断面外形和尺寸、支护形式及掘进次序、联合布置时各煤层的联系方式,预备与回采巷道的掘进特点及其与回采工作的关系;3、采区

7、的运输、通风、供电及洒水系统;4、采区的走向长度,沿倾斜区段数目、煤柱尺寸、上下煤层(或分层)、上下区段同采时的错距,回采工作面各种技术参数及其确定依据,无煤柱开采技术的应用情形和技术经济成效;5、采区上、中、下车场型式及线路布置型式,交岔点的断面外形与支护方法;6、采区煤仓的位置、型式、容量和支护方式,采区上山绞车房、变电所等硐室的位置及尺寸;7、需要阅读的主要图纸:(1) 采区巷道布置及机械配置图;(2) 采区巷道布置剖面图;六、采煤方法1、采煤工作面的落煤方式,炮眼布置及装药量,钻眼工具、爆破方法,采场的支护方式, 支架规格,排列方式,密度及其对采场矿区显现规律的适应性,假顶的铺设及材料

8、规格,最大及最小控顶距、切顶支架形式,回柱方法与回柱机械的类型规格;2、采煤工作面的装煤方法,运输方式与运输设备的规格、数量、采场运输机的移置方法及组织工作;3、采煤工作面使用的 “综机”或“普机”的技术规格及其使用情形和技术经济成效;4、采区上(下)山运输方式及设备,采区装车站的装煤方式与车场内的调车方式及调车设备,采区内的材料、矸石运输方式及设备;5、采煤工作面的人员配备、劳动组织和循环方式、作业制度和先进措施;6、采煤工作面技术经济指标表;7、需要阅读的资料:(1) 采煤工作面作业规程;(2) 各种采煤方法的技术经济指标统计表;七、矿井提升与井下运输1、主、副井提升方式,提升设备的类型和

9、技术特点,每次提升的煤炭、矸石或人员数量, 井架高度与提上升度;2、井下运输方式和运输系统,机车、矿车及其它运输车辆、运输设备的类型、规格和数量;3、井底车场空、重车线及绕道长度,运行路线的坡度及高差补偿设施;4、井底车场的调车方法和设备,阻车装置及装煤设备的技术特点,机车运行图表;5、主要参考资料:(1) 矿井提升系统图;(2) 全矿运输系统图;八、矿井通风与安全1、矿井瓦斯涌出或突出情形,瓦斯等级,瓦斯梯度;2、全矿通风方式与通风系统,风流的掌握与风量安排,全矿风量及负压的运算与调剂方法,通风构筑物的设置与分布,掘进工作面的局部通风及设备规格,矿井主要通风设备及技术特点;3、预防瓦斯突出与

10、爆炸、煤尘爆炸、煤的自燃、井下水灾与火灾及预防电气事故的安全措施;井下洒水降尘管路系统与管路规格,预先抽放瓦斯,开采解放层的实施情形;井下显现瓦斯、煤尘、水灾、火灾事故时的人员撤退路线、避灾硐室及自救设备;4、通风治理方法,反风措施的实施条件,井下火药库与充电室的独立排风系统,矿井灾难事故的预防及处理运算,安全监察组织及其工作制度,有关安全生产的奖惩制度;5、主要参考资料:(1) 全矿通风系统图;(2) 有关安全生产的技术规定、技术措施及统计报表;九、矿井排水与供水1、井下涌水情形及实际最大和正常涌水量,排水方式和排水系统,水仓的形式和容量,水泵房的位置及泵房内的设备布置,主排水设备的技术特点

11、和台数,水仓的清理方法;2、排水管路的布置方式、敷设趟数、技术规格;3、矿井工业及生活用水的水源及供应方式;4、每吨公里(或每立方米)的排水费用;5、主要参考图纸:(1) 中心泵房布置图;(2) 泵房内排水管路布置图;十、动力供应1、矿井供电电源与全矿供电系统,井下中心变电所的设备、容量及布置方法,井下供配电系统,高压电缆的挑选运算方法;2、采区各类电气设备的名称、功率、电压、效率、台数、昼夜工作时间、电耗,采区变电所的位置、尺寸及其电气设备的技术特点,低压电缆的挑选运算方法;3、井下使用风动工具情形,各类风动设备的技术规格、台数及其分布情形,压风机台数及其技术特点,压风站的位置及挑选方法;4

12、、主要参考图纸、资料:(1) 井上、下供电系统图;(2) 采区变电所布置图及设备;(3) 采区用电设备统计表;(4) 采区供电设计与运算资料;(5) 压风机房布置图;(6) 压风管路系统图;十一、工业场地布置及地面生产系统1、工业广场的平面布置,主要建筑物、结构物以及矸石山、坑木场的建筑面积、位置及挑选依据;2、地面装车系统,主要设备类型,装车煤仓的形式与容量;3、参考图纸:工业广场总平面布置及生产系统图;十二、生产治理与企业经济1、全矿行政治理系统,各部门的职责范畴及隶属关系,全矿人员编制,各类人员比例; 采煤、掘进、通风、修理和井下运输的定员配备及运算方法;2、工程技术人员及采掘区队长的工

13、作职责及其组织领导,治理生产与解决技术问题的方法;3、矿井和采区生产方案的编制方法,保证采掘接替、稳产和高产的有效措施;4、回采工效、井下工效、全矿工人效率和全员效率及其运算方法;5、矿井和采区的工程质量、产量及工作量的检查和验收方法;6、主要参考资料:(1) 矿井劳动定员资料,现有的全矿各类人员统计;(2) 矿井生产和劳动工资方案及统计报表;(3) 矿井主要技术经济指标统计表;说明:做专题的同学,可依据毕业设计大纲要求,经指导老师同意,其收集的资料内容、范畴和深度,可酌情增减;第一部分 毕业设计(论文)的组织工作一、毕业设计(论文)的目的与要求同学必需在完成本专业教学方案规定的学习内容,并且

14、成果合格后方能参与毕业设计;它是采矿工程专业全部教学进程中的最终的一个环节;同时也是对同学学业成果的最终考核;其目的是:1、使同学在采矿工程总体上深化熟悉矿井各个生产系统和各个生产环节之间的相互 联系和制约关系, 培育他们综合运用各门学科的理论学问, 分析和解决采矿工程技术问题的才能;2、培育和锤炼同学独立地、制造性地进行工作的才能;3、培育同学搜集、整理、运用科技资料和生产技术体会的才能;4、进一步训练撰写技术文件和绘制工程图件的基本技能;5、通过对同学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态度的考察、毕业设计(论文)成果的评阅和毕业答辩,综合评定同学的毕业设计成果;同学在毕业设计中, 应庄重仔细、 坚持独立

15、摸索、努力钻研、积极发挥主动性和制造性;设计中要仔细贯彻 矿产资源法、煤炭法、煤炭工业技术政策 、煤矿安全规程、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范 以及国家其它进展煤炭工业的方针政策, 积极采纳切实可行的先进技术,力争使自己的设计成果达到较高水平;要依据设计任务书和毕业设计大纲规定的内容和要求,严格掌握工作进程, 保质保量按时完成毕业设计;提交的毕业设计 (论文) 必需是同学亲自劳动的成果,不得相互抄袭和代做;否就以舞弊论处,取消参与毕业答辩资格;二、毕业设计的命题与指导毕业设计题目原就上是以同学毕业实习所在矿井的实际自然和地质条件为原始资料, 由指导老师拟订; 在毕业实习过程中发给同学; 毕业设计题目在毕

16、业设计开头时, 经系主任批准后以设计任务书形式下达,做为毕业设计的正式依据;毕业设计的内容见毕业设计大纲;毕业论文的内容见毕业论文大纲;整个毕业设计是在系主任的领导下,由资材系组织进行;毕业设计指导老师从设计开头到终止都担负设计的指导工作,其主要任务是:1、拟定设计题目;2、对设计内容进行答疑;3、督促设计按方案完成, 定期检查设计的工作量是否适当, 内容是否符合大纲要求, 设计进展是否按方案进行,必要时在基本符合大纲要求的范畴内可调整设计的工作量;4、批阅已完成的设计,对同学进行考核,评定设计成果,签写评语;毕业设计(或 论文)是同学在老师指导下独立完成的, 同学在恳求答疑时, 必需事前经过

17、自己的独立摸索,再向老师说明自己对问题的看法,如运算结果、拟定的方案、主要技术打算和存在的困难等,留意培育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才能,切实防止不动脑筋、 无主见、依靠老师的现象;老师在帮忙同学解决疑难问题时, 应尽量启示同学独立摸索, 充分发挥同学的主动性、制造性,共同争论、共同争论,介绍有关的参考文献;老师不应代替同学作出最终打算;三、毕业答辩毕业答辩由答辩委员会主持,实行大会、公开答辩和分组答辩相结合的方式;同学完成毕业设计后,须通过毕业答辩最终确定毕业设计成果;四、毕业设计(或论文)成果的评定已完成的毕业设计由评阅老师进行评审, 最终通过答辩确定毕业设计 (或论文) 的成果,经答辩委员会主

18、任批准公布;毕业设计(或论文)的成果依据以下几方面来衡量:1、对设计(或论文)大纲规定的内容完成情形、工作态度及工作过程中表现的独立工作的才能;2、主要技术方案打算的正确程度、适当与否;3、是否正确贯彻了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4、对方案措施的论证分析是否清晰、精确,运算是否正确,概念是否清晰;5、设计图纸(包括插图)是否正确、完善和美观;6、设计说明书编写是否完整,文字是否通顺,书写是否工整;7、设计中是否表现出制造性或特殊见解;8、答辩时回答疑题是否正确和有说服力;其次部分 毕业设计大纲前言简述编制毕业设计的依据、主要技术原就,对设计的简要评判;第一章 矿区概况及井田地质特点第一节 矿区概况矿

19、区或矿井的位置与交通: 矿区或矿井所属省 (市)县,位置之经、纬度,距大城市、铁路车站的距离;邻近的铁路、大路、河流航运等情形;井田地势、地势:属平原或盆地或丘陵地势, 区域内的地势, 主要山脉、 河流、湖泊、水库分布,井田内的地面标高及标高差,河流之流量、流速以及历年最高洪水位;气候、温度、雨量、雨季、旱季、风向和风速、结冰期、冻土深度和地震; 煤田开发历史,矿区内现有生产矿井、基建矿井及小窑分布,小窑开采范畴;矿井邻近的厂矿企业和农业情形;水源、电源、劳动力及建筑材料的来源;其次节井田地质特点井田内的地层情形:按地层沉积次序(由老至新)表达地层的地质时代、厚度、岩性及其走向和倾斜的变化,煤

20、层层位对比及主要标志层;井田及其邻近的主要地质构造:各断层、褶曲的性质、产状及其对煤层的影响;煤层及其顶底板岩石特点: 煤系地层内所含煤层数目, 可采煤层数目,煤层走向、倾向、倾角、煤层厚度、层间距离、煤层结构,煤层露头深度和风化带深度,薄煤带的分布 和火成岩侵入情形,煤层的顶底板岩石性质、厚度和特点;水文地质特点:地表水、潜水的特点,地表水与地下水的补给关系及对开采的影响, 各含水层的特点及对开采的影响,估计矿井建设和生产期间的正常涌水量及最大涌水量;沼气、煤尘与自燃;煤质、煤的牌号与用途;第三节 井田勘探程度井田勘探情形;对勘探程度的评判: 煤田类型、 勘探密度是否合理,对补充勘探的要求、

21、储量圈定和运算方法是否正确, 高级储量是否满意设计要求,水文、 沼气、老窑及风化带分布范畴等资料的精确程度、构造的掌握程度等;地质报告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处理方法;本章附图附表:1、交通位置图(说明书插图 1500, 000);2、综合地质柱状图(说明书插图) ;3、主要地质构造表;4、可采煤层及顶底板岩层特点表;5、煤的工业分析表;其次章 矿井储量、年产量及服务年限第一节 井田境域井田四周边界和毗邻矿井名称;井田境域确定的依据,将来是否有扩大的可能性;井田范畴:走向长度、倾斜宽度和井田面积;其次节 井田储量矿井工业储量的运算:依据地质报告(精查)供应的“能利用”储量中的 a、b、c 三级储量进行

22、运算;矿井设计储量: 矿井工业储量减去设计运算的断层煤柱、 防水煤柱、井田境域煤柱和已有的地面建筑物、构筑物需要留设的爱护煤柱等永久性煤柱缺失量后的储量;矿井设计可采储量的运算: 矿井设计储量减去工业场地爱护煤柱、矿井井下主要巷道及上、下山爱护煤柱煤量后乘以采区回采率的储量即为矿井设计可采储量;将上述所运算的 z 工、z 设、z 可按煤层、开采水平汇总;井田及第一水平高级储量所占的百分比;第三节 矿井年产量及服务年限矿井工作制度:矿井年工作日数、日作业班数,每日净提升时数;确定矿井合理的年产量与服务年限:当设计任务书未给定井型时, 可依据年产量、 服务年限和储量的合理关系确定矿井年产量;如已给

23、定年产量,就验算是否合理;运算水平服务年限;本章附图、附表:1、矿井工业储量、矿井设计储量、矿井可采储量汇总表(分煤层、水平及储量级别列出);2、矿井工业场地安全煤柱运算图(说明书插图);第三章 井田开拓第一节 概 述矿区内生产矿井的开拓方式概述及评判;影响设计矿井开拓方式的主要因素;其次节 井田开拓应用方案比较法或其它设计方法来挑选井田开拓方案;井田开拓一般包括以下内容:1、井田再划分;2、井筒形式、数目、位置及开采水平的确定;3、煤层群分组;4、主要运输大巷和总回风巷的布置及煤层间的联系方式;5、采区(或盘区)划分及其要素;6、矿井提升、运输、通风和排水系统;7、开拓巷道断面和支护形式;第

24、三节 井筒特点井筒穿过的表土层和基岩性质,井壁厚度和支护材料的挑选;井筒内的布置与井筒装备:确定主、副井和风井井筒断面及井筒装备;列出各井筒的特点:井口坐标、深度、断面、外形、材料、壁厚、倾角和提升方位角等;第四节 井底车场及硐室井底车场型式的挑选;井底车场轨道线路总平面布置: 确定主、副井存在线长度,调车线长度, 进行线路联接运算,线路的平面闭合运算;运算井底车场通过才能:确定调车方式;绘制车场调车系统图,编制机车运行图表, 运算井底车场通过才能;确定井底车场各硐室的位置、支护材料及特别技术要求,水仓容量、断面、长度、支护方式;绘制井底车场总平面图;第五节 开采次序及采区、采煤工作面的配置沿

25、井田走向的开采次序:井田两翼的开采次序、采区的开采次序;沿井田倾斜方向的开采次序:煤层间、水平间、阶段间、区段间的开采次序;保证年产量的同采采区数和回采工作面数; 移交生产及达到设计产量时的采区、 工作面分布情形(第一水平煤层配采的正常比例及达到此比例的措施);矿井年产量验算;第六节 井巷工程量和建井工期井巷工程量:分井筒、井底车场、运输大巷、总回风巷、采区运算统计矿井移交生产及达到设计产量时的井巷工程量(巷道长度和硐室掘进体积);建井工期:支配施工组织,确定掘进速度指标,编制施工进度图表,确定建井工期;本章应附图附表:1、技术经济比较的开拓方案平、剖面图(说明书插图) ;2、参与经济比较的开

26、拓方案基建工程量及费用运算表,生产经营费用运算表、方案比较总表;3、井田开拓方式平面图( 12000 或 15000)(急斜煤层附“井田开拓方式立面图”);4、井田开拓方式剖面图( 12000 或 15000);5、井筒断面图(说明书插图) ;6、井筒特点表;7、井底车场线路总平面布置图(说明书插图) ;8、井底车场线路区段划分图(说明书插图) ;9、井底车场机车运行图表及调车图表;10、井底车场总平面图( 1200 或 1500);11、井底车场道岔一览表(附于井底车场总平面图) ;12、移交生产时井巷工程量表和井巷工程施工进度表;第四章 预备方式第一节 概 述矿区内现有预备方法概述及评判;

27、井田内影响预备方式挑选的主要因素;其次节 预备方式设计采区概况位置、边界、范畴(采区走向及倾斜长) 、可采煤层数及层间距、煤层赋存状态、地质特点及储量;挑选采区预备方式,确定以下重要问题:1、采区生产才能及服务年限;2、区段斜长及区段数目;3、采区上山布置:位置、数目、倾角、断面和支护形式;4、区段平巷的布置方式、断面及支护形式;5、采区中巷的布置方式、位置、数目、断面及支护形式;6、各种联络巷道的布置方式、倾角、断面及支护形式;7、采区内同采工作面个数及位置;8、挑选采区上、中、下车场型式及线路布置方式,并说明选用依据;9、采区硐室:采区煤仓型式、容量、支护形式,上山绞车房、采区变电所等硐室

28、的位置;10、采区生产系统:运输、通风、供电、洒水系统及选用设备的型号;本章附图附表:1、采区巷道布置及机械设备配备图( 11000 或 12000);2、采区上山与煤层相对位置剖面图(说明书插图) ;3、区段平巷、中巷与煤层相对位置剖面图(说明书插图);4、采区车场线路布置示意图(说明书插图) ;第五章 矿井运输、提升、排水及采区供电第一节 井下运输设计依据和原始资料;运输方式和运输系统的确定;矿车的型号和数量:矿车、人车、材料车、平板车的型号和数量;矿车数量用“排列法”统计;大巷运输设备的挑选运算: 电机车运输时挑选电机车粘重大小,按启动、温升及制动条件进行列车组重量运算,确定列车组矿车数

29、,全矿电机车台数,采纳其他运输方式时, 对挑选的设备要进行验算;其次节 矿井提升矿井提升设计的主要依据和原始资料;确定提升系统;提升设备的选型运算:主、副井提升容器、钢丝绳、天轮、提升机、电动机的选型计算(提升机肯定按最终水平的提升距离挑选,钢丝绳可按第一水平挑选);第三节 矿井排水概述排水设备及管路的挑选运算(只作第一开采水平的排水设备选型设计):运算水泵最小排水才能、估算水泵扬程、挑选水泵型号和台数、挑选吸、排管直径、管材、打算排水管路趟数;运算水泵吸水高度、管路阻力、水泵总扬程、绘制管路特点曲线、确定水泵的工况;第四节 采区供电系统选定一个首采区进行采区供电的主要内容设计;采区供电设计的

30、主要依据和原始资料;挑选采区变电所位置, 确定供电电压及供电方案, 完成采区内的用电负荷分析与统计, 提出两种以上的供电方案进行技术比较与挑选,拟定采区供电系统及进行分组负荷运算;挑选采区动力变压器及移动变电站,挑选高、低压开关及高、低压电缆;本章附以下图表:1、井下运输系统及设备配置图(说明书插图)2、提升系统及设备配置图(说明书插图)3、排水系统图(说明书插图)4、水泵工况图(说明书插图)5、采区用电负荷统计表6、采区设备布置图(说明书插图)7、采区供电系统图(说明书插图)第六章 矿井通风与安全技术第一节 通风系统通风设计的基本数据;确定矿井通风系统: 确定的依据;矿井通风最简单时期与最困

31、难时期通风系统示意图;其次节 风量运算及风量安排确定矿井总风量;风量安排:按采煤工作面、掘进头、硐室等地点进行风量安排;风量调剂方法和措施;第三节 矿井通风阻力运算运算矿井最大通风阻力和最小通风阻力(汇编成表) ;运算矿井通风最简单时期的最大等积孔和最困难时期的最小等积孔;第四节 通风设备挑选通风机挑选运算: 依据最大风压、 最小风压的风量选取主扇;说明通风机的型号、 主要技术规格、工况点和台数;电动机挑选运算;本章应附以下图表:1、矿井通风系统示意图与通风网络图(说明书插图) ;2、通风阻力运算表;3、通风机工作特性图(说明书插图) ;第七章 矿井安全技术措施第一节 煤尘爆炸的防治措施煤尘爆

32、炸指数及爆炸性;洒水防尘地点、水源、供水路线、洒水器型式和数量;巷道内刷浆、清扫时间;撒布岩粉时的岩粉材料、来源、撒布地点、次数及岩粉消耗量;岩粉 棚的设置地点, 每一岩粉棚区内的岩粉消耗量, 每架岩粉棚内岩粉量, 每岩粉棚区内岩粉棚架数及占巷道长度,岩粉年消耗总量;如使用水棚时,应说明其结构,每棚装水量、总棚数、棚间距,以及所占用的巷道长度;在煤尘爆炸较严峻的矿井, 仍应考虑采纳煤层注水的防尘措施,采纳此项措施时,应对几个主要参数进行简要的设计;其次节 沼气爆炸的防治措施矿井沼气等级、 沼气涌出量; 防止沼气积聚和引燃,限制爆炸扩大的措施,采纳抽放沼气的方法时,应说明方法、设备、抽放管路系统

33、,沼气爆炸时的人员撤退路线、避灾硐室、自救器供应等;第三节 煤与沼气突出的预防措施开采解放层时解放层的名称、 特点, 距被解放层的距离、解放层应超前的距离等, 采用水力冲孔的孔深、直径、孔数、冲孔水压、水源及钻机设备等,超前钻孔、超前支架、震惊性放炮的具体方法、措施;沼气突出时人员撤退路线、避灾硐室等;第四节 矿井水灾的预防措施矿井充水条件、 主要的水患威逼, 打超前钻眼探放水时的钻眼超前深度、孔径、钻孔分布、防水墙,防水闸门设置地点,防水矿柱的位置与尺寸,发生水灾时人员撤退路线, 安全出口,水泵房的回风系统;第五节 矿井火灾的防止措施防止外因火灾的主要措施、 自然发火期, 防止自燃的主要措施

34、,采纳黄泥灌浆时,应说明材料挑选、泥浆制备、 输送和灌浆的方法等,防火器材存放地点,发生火灾时人员的撤退路线;本章应附安全措施(插图) ;第六节 矿山污染的防治风机、选煤楼等噪音或减音措施; 矿井水,特别是洗煤厂污水的处理及排放措施; 粉尘的治理措施;其它污染源的治理措施;第三部分 毕业设计图和说明书的有关规定一、设计图1、对设计图的要求(1) 正确、完善表达设计内容;(2) 图面布置整齐、均匀、清洁、美观;(3) 线条分明、均匀、字体工整;2、对设计图纸格式的规定:图幅采纳国家标准 gb126-74 的规定基本图幅代号012345b×l841 ×1189594 ×

35、;841420 ×594297 ×420210 ×297148 ×210c101010555a252525252525如图样尺寸不够,可按 5 号图幅相应边长整数倍加长;(2) 图例参照原煤炭部颁布之采矿制图标准-mtj1-81的规定,尽可能采纳标准形式;(3) 文字采纳长仿宋体,数字及字母按工程字体书写;(4) 采纳绘图钢笔绘制,一般不着色;(5) 图纸右下角标题栏的规格式样如下:acbcl3、对设计图纸的原就规定(1)开拓方式平面图(比例 12000,15000 或 110000)以煤层底板等高线图为基础, 绘制井田、 阶段、盘区或采区的边界线, 工

36、业广场等安全煤柱境域线,属于开拓巷道的全部井筒、井底车场及主要硐室、石门、大巷,主要上、 下山等以及投产采区的采区上山, 其余各上、下山采区只绘出采区上、 下山与运输大巷或采区石门的联接部,用标准符号绘出防水闸门等安全构筑物;图中标注巷道名称、井口坐标、运输及回风大巷的基准标高和采区编号;平面图上线型采纳部颁标准,注明投产时期和达产时期的各种开拓巷道长度尺寸;布图方向尽可能采纳正方格经纬网,并用箭头表示指北方向;急斜煤层要绘制与平面图对应的立面图;煤层群开拓平面图, 以主采煤层底板等高线图为基础, 其余煤层按投影关系绘出其煤层风化带、井田边界、断层构造线、阶段、盘区、采区的边界线;各种巷道及其它内容要 求与上相同;急斜煤层群开拓须补作开采水平切面图;(2)开拓方式剖图( 12000 或 1 5000)图中绘出等距离高程线、剖面邻近的全部钻孔(注明钻孔的各种资料数据)、剖面地势、冲积层和基岩地势、煤层和影响开采的主要含水层(注明煤层和岩层名称)、地质构造(注明构造代号);绘制主、副井筒;各水平的井底车场、主要石门、运输和回风大巷 以及主要上、下山和剖面邻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