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0柳鹃课堂让“生活”更精彩_第1页
09-0柳鹃课堂让“生活”更精彩_第2页
09-0柳鹃课堂让“生活”更精彩_第3页
09-0柳鹃课堂让“生活”更精彩_第4页
09-0柳鹃课堂让“生活”更精彩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课堂,让“生活”更精彩 以进厨房一课为例谈生活化教学的误区与对策值得学习之处:小门进大门出 正副标题为证 三层标题为证 反思对策妙哉即小【课堂描述】 大【课后反思】 大【对策】建议改为【实施对策】影响评比因素:就课而课感觉 反思还是太小 道理阐述过浅 辐射面积过狭2页有具体建议【论文摘要】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挥出其实效而成为真正的教育。因此,在品德课堂教学中,构建生活化的课堂,让品德课堂在生活化的情境中张显其生命力,是品德课的魅力所在。本文尝试通过进厨房这一节课的教学解剖与分析,探讨品德教学中存在的一些误区,提出改进教学的思考和建议,从而让品德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无限活力。【关键词】生活化误区 对

2、策“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教育是生活的需要,其源于生活又以生活为归宿,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品德课堂应该是一个被师生所共同拥有的生活世界,体现着生活的意义和生命的价值。品德课教学如果脱离生活,那必将是枯燥呆板空洞的。品德课不仅要让学生知道一些知识,更要让学生能运用学到的知识来指导自己的生活,引领自己的人生发展。品德课生活化,主要是指品德课的课堂教学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方面贴近学生生活,再现生活情景,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感受生活、体验生活。教师要研究儿童,关注他们的生活,站在他们的视角,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心灵去感受,用实践去体验,让思想和真实的生活对话,通过自己

3、的体验和感悟进行积极的道德构建,使学习过程成为有意义的生命历程。笔者就以执教过的进厨房(浙教版品德与生活第二册第二单元)为例,罗列在品德教学中出现的误区,呈现自己思考的轨迹,进而提出改进教学的建议。误区一:拔苗助长,违背学生认知规律【课堂描述】为了达成教学目标:知道人体必需的六大营养素是蛋白质、水、脂肪、维生素、糖、无机盐。教学时,教师以猜谜语、出图片等方式呈现了生活中各种各样的蔬菜、荤菜、主食、水果,之后让学生回答在这些食物中有哪些营养素。教师希望听到的是学生回答以上六种营养素,殊不知一年级学生知之甚少,个别能干的孩子回答出:维生素、铁、钙等,但教师还是不断提问:“想一想,这些食物中还有哪些

4、营养素宝宝?”显然教师对这些答案很不满意,但学生依然无人知晓。无奈,教师只好播放“六大营养素”的相关视频,这时学生才有恍然大悟之感。教师再次提问,学生终于将六大营养素说完整,教师如释重负,总算达成了教学目标。(其实没有达成教学目标,由此达成二字应该加引号)【课后反思】由于知识经验的局限和身心发展的不成熟,儿童和成人眼中的生活世界是完全不同的。对于儿童来说,他们受教育的历程本身就构成了他们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案例中教师只从自身的立场出发,没有考虑到孩子们的年龄特征、生活经验、认知水平及本课的目标要求,只追求一个教师想要达到的结果,忽视了教育自身作为生活的意义和价值,忽视了学生的感受及成长需

5、要,因而过于成人化和模式化。 【对策】回归生活强调的不是成人的生活,而是儿童视角中的生活世界。因此,教师要让教学真正回归生活,不仅要敏锐地把握儿童现实生活的发展和变化,还要充分了解儿童对生活的认识和理解,并以此作为寻求合适的教学起点和切入点的依据。1化抽象为具体降低教学“起点”对于任何人来说,他自己的生活经历、遭遇都是他理解、体验他人生活意义所不可缺少的最直接最真实的基础。儿童以往的生活、学习和交往过程中,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经验,教师可以通过观察、谈话等形式,发掘儿童已有的经验资源,以儿童真实的生活为起点组织教学。唯有能引起学生心灵共鸣的“起点”才是课堂教学真正的起点。如在本案例中,“人体必

6、需的六大营养素是什么?”这个问题理论性太强,与学生真实的生活情境有一定距离。因此我们在课堂中要想方设法把枯燥、抽象的知识变得生动形象,饶有趣味。在第二次教学中,教师降低了教学难度,重点没有落在第一次教学时的误区:知道“人体有哪必需的六大营养素?”,而是通过看食物视频来了解营养素就在食物中。在这样的教学起点的基础上,教学开展起来就比较轻松愉快了。2化复杂为简单寻找教学“切入点”在生活化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一定要从生活入手,在生活中寻找教材的切入点,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并产生共鸣。课堂中教师要关注儿童的所思、所感、所悟,帮助儿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指导他们今后的生活。课堂中,在学生交流前一天自家的

7、晚餐菜谱,说一说自己最喜欢的菜和不喜欢的菜之后,问学生:那既然味道这么不好,吃起来又这么麻烦,我们是不是就不要吃了呀?学生回答“那不行,因为里面有营养。”这时老师追问:“那食物里到底有哪些营养呢?我们一起来听听电脑博士是怎么说的。”随后教师播放了一段六大营养素介绍的视频,形象的视频及解说让学生知道了原来六大营养素是藏在丰富的食物中的。至于哪六大营养素教师并没有过多的强调,但是通过这个教学活动,学生知道:不同的食物中有不同的营养素,平时不能挑食,不然营养会不全面。教师把前一天的晚餐作为教学切入点,对于一名一年级的学生来说,感觉就在身边,非常贴近生活。误区二:墨守成规,拘泥于教材 教材只是起着提示

8、、引领的作用,当我们带着兴趣和思考走进教材,每一幅画面,每一句提示语将启发我们去思考儿童现今存在的问题是什么,从而准确地把握儿童的真实生活,但我们又不能太拘泥于教材。【课堂描述】在上这一课的时候,因为教材中有一个“为家人配置一日三餐”的实践活动,因此很多教师都会做这个活动,以下是常用的两种方法:为家人配置一顿晚餐蔬菜:芹菜、青菜、萝卜、黄瓜、菠菜、蘑菇、冬瓜鱼肉蛋类:鱼、牛肉、鸭块、鸡蛋、虾、炸鸡腿、羊肉、猪肉豆制品:豆腐、豆浆、香干、臭豆腐主食:面包、面条、米饭、蛋糕、包子、炸薯条、饺子水果:苹果、葡萄、香蕉、西瓜、橘子、李子、芒果、杨桃、杏子 活动场景1文字式:1首先由组长和组里的小朋友一

9、起讨论,然后在老师提供的菜单中进行选择。2选择完毕后,由组长负责填写好营养晚餐搭配表。3分组活动开始。(课件播放音乐)4.每组介绍所搭配的菜肴,师生共同评议交流。活动场景2图片自由搭配式:首先教师在大屏幕上出示:搭配一顿晚餐。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特意将食品分成蔬菜、荤菜、主食、水果四大类,每一类中都放了一些图片,操作时可以任意拖动图片,以达到配菜的效果。课上教师告诉学生一般搭配需要有荤菜和蔬菜,还要有主食,一般一家三口要有三个菜左右。然后现场先来搭配了一组,补充介绍了比如人多菜也要相应多一些等尝试。之后四人小组每个学生人手一份图片资料,让学生开始搭配自己喜欢的晚餐,课堂看上去很热闹,但是学生

10、似乎并没有理解老师的意思,展示时很多学生还是选择了自己喜欢的荤菜,并没有像老师要求的那样荤素搭配,数量合理等。【课后反思】课堂看似热闹,但是实效性在哪里?过去我们认为教材是教学之本,教学就是教教材、学教材。新课程理念下的品德教材应该是一个开放的文本,是可以灵活处理的素材,是可以和学生进行对话沟通的载体。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实施中,必须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要因地制宜、因课制宜、因时制宜。教学内容的选择要从教材拓展到所有对儿童有意义、感兴趣的题材,是用教材教,不是教教材。教师在教学时要根据实际情况,在教学内容上允许有调整的余地,能够促使儿童的活动得到弹性的延伸,突破教师、教材的局限,让品德教育回归

11、生活,让儿童在真实的生活世界中感受、体验、领悟并得到发展。【对策】1“生动”不“生硬” 寻找生活“对接点”纵览我们的品德教材,生动活泼,内容丰富,形式新颖,充满了童趣,它具有通用性,兼顾了城市、农村不同地域的特点和需要。但教材的所有内容不一定适合所有地区的所有学生。为此,在教学中,我们应该适当地拓展、调整别的教学内容,有效地利用一些本土化的课程资源,补充现实生活中“活”的教材,寻找教材与学生真实生活的对接点,使教学内容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如上述案例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份晚餐调查表,让学生记录昨天晚上家中的晚餐情况:进厨房课前调查班级: 姓名: 4月15日我家的晚餐食谱我家晚餐的菜是(一个菜写一行,

12、有几个菜就写几个菜):1 2 3 4 5 我家晚餐的主食是: 老师的话:亲爱的小朋友,这份调查表自己写哦!不会写的字可以请教爸爸妈妈或者用拼音。课堂上根据学生的生活记录来开展教学。以下是教学片段:师:昨天我们发了一份晚餐调查表,我们来看一看,昨天你们都吃了些什么啊!哪位小朋友先来说一说。生1:我们家昨天晚上的菜有:清蒸鲈鱼、莴苣、马兰头,主食是米饭。师:你们家3个菜,一个荤菜,两个蔬菜,有荤有素,搭配得很好哦!生2:昨天我们家烧了5个菜,红烧鱼、木耳烧鸡、油焖笋、莴苣、番茄蛋汤,主食也是米饭。师:你们家昨天菜比较多,几个人吃饭啊?生2:我们和爷爷奶奶一起吃的,共有5个人。师:哦,原来有5个人吃

13、啊,怪不得菜这么多。你家的大厨是谁呀!哦,奶奶又是洗,又是烧的,一定花了不少时间哦!师:你看,我们刚才的两份菜单上都是有荤有素的,你们家的菜单是这样荤素搭配的吗?生:是的。师:爸爸妈妈真是配菜高手呀,这样我们的营养就全面了。人多菜也要多一点哦! 这个教学片段在教师和学生的交流中从学生的生活中来,教学载体就是学生的课前调查表,找到了教材与生活的“对接点”,课堂生动而有趣。教师善于从儿童的生活中敏感地捕捉有教育价值的内容,如案例中的家庭菜谱,让学生来说一说,聊一聊,使他们在主动积极的参与中,生活得到充实,情感得到熏陶,品德得到发展,价值判断能力也得到了提高。真正意义上地明白了营养搭配均衡才能促进身

14、体健康的道理。2“主动”不“被动”关注课堂“生成点”追求课堂的“生成”,这样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笔者在教学“合理饮食好方法难吃学着吃”这一环节中,就敏锐地关注了课堂的“生成点”。在交流平时生活中有没有不喜欢吃的菜的时候,学生反馈不喜欢的原因不外乎两个:一是吃起来太麻烦,二是味道不好,于是教师在和学生在轻松的谈话氛围中,一步步引导孩子“难吃的菜学着吃”,关注了课堂的生成点:生1:我不喜欢吃鱼,因为鱼有很多刺,我上次不小心就被刺卡住喉咙了,后来我就很害怕吃鱼。生2:我就是觉得鱼有这么多的刺吃起来太麻烦了。生3:我觉得我不喜欢吃冬瓜,因为那个味道实在不好吃。师:六大营养素就在藏在我们的食物中,我们要

15、长大,就需要这些营养,我们要是不吃,那该有多可惜呀!那刚才我们班级里有同学不喜欢吃大蒜,还有很多小朋友不喜欢吃鱼,我们可以想个什么办法呢?生1:吃鱼可以让爸爸妈妈把刺弄掉再给我们吃。生2:可以吃鱼肚子上的肉,那里刺少一点,要不就买刺少一点的鱼,我记得鲈鱼的刺好像比较少的。师:刚才有小朋友说道不喜欢吃冬瓜的,有哪位小朋友爱吃冬瓜的?生:我爱吃,我觉得冬瓜很好吃,你让你妈妈在冬瓜汤里加一点虾米,这样汤就很鲜了!生:我外婆的红烧冬瓜也很好吃的。师:是呀,吃鱼麻烦我们就吃鱼刺少的部位,味道不好我们让爸爸妈妈换一种做法说不定就喜欢吃了,还有不喜欢吃的我们可以慢慢尝试着吃这些都是很好的办法哦!是啊,办法总

16、比困难多,只要我们多想想办法,我们就可以吃得更全面了,这样我们就可以长得更好!我们可不能偏食挑食哦!爸爸妈妈做什么我们就吃什么哦!学生生活在大千世界里,他们已经不是一张白纸,所以我们必须重视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使我们的教学真正贴近学生。案例中,教师和学生之间一直都是以聊天式的教学形式在开展,就好像是聊家常。教师创设了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教学情境,并针对课堂生成的学生思维的疑点、难点设计问题。让学生主动地出谋划策,自己来讨论,自己来探究,进而巧妙地指导了学生的生活实践,促进了知识的内化,实现了知行统一。误区三:隔靴搔痒,忽视真实的生活【课堂描述】为了达成“初步养成不挑食、偏食,不暴饮暴食的良好的用

17、餐习惯”,教师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出示图片,一小男孩在坐便器上很痛苦的样子。问孩子们:这一天小明遇到什么麻烦事了?学生进行猜测,有猜肚子疼的,有猜犯错误的,答案千奇百怪。终于有人说是大便解不出来的,教师惊喜,马上问:那这样的情况你有没有?只见有十个左右的孩子举手了,教师走到一位胖墩墩的孩子边上,摸她的肚子,故意摆噱头猜:我是有魔法的哦,我猜你呀!平时最喜欢吃荤菜,至于蔬菜嘛,吃一点点,有时候甚至不吃。本想孩子会很配合地说是的,我就是这样,没想孩子答非所问,教师比较尴尬。之后教师提问,防止便秘我们可以有什么好办法,学生无动于衷,因此基本也是教师陈述,学生没有内心触动。【课后反思】案例中教师并没有

18、真正了解实际情况,想当然的预设,忽视了学生真实生活,也就无法走进学生心灵。生活化的课堂,其获知过程应成为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发展的过程。对于学生来说,只有他自己的生活才是对他有意义的、真正的生活;对于品德教学来说,只有引导学生关注和实践他“当下的、即刻的、正在进行的生活”,才会成为有效的教学。教学中,要在教材内容与学生当前正在进行的生活之间建立一种“意义牵涉”、“利益关联”,就必须关注学生当前的生活需要,确定有意义、有价值的沟通点。【对策】品德课堂,究其根本是一个引导儿童去探寻生活意义的课堂。而这些生活意义又来自生活本身,寓于儿童生活的方方面面,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知和感悟。只有引导儿童去

19、切身体验,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用自己的方式去研究,才能更好地认识生活,感悟生活,不断生成新的意义生活。1营造磁场般的体验氛围寻找“沟通点”体验总是从已有的生活经验开始的,儿童积累的生活经验越丰富,他们对生活意义的体验就越深,教学就越有效。一个缺乏生活经验的人,往往难以感受他人的生活,难以进入他人的意义世界。教师要在课堂上激发起孩子们之前的体验储备。如上述案例中,“便秘”并不是所有孩子有所体验的,这就注定和孩子没有了沟通点。在后面的教学中,教师先让孩子们看自己的晚餐调查表,让孩子们在自己喜欢的菜后面打勾,不喜欢的菜后面画圈。再问有没有小朋友全部打勾的呀?追问:小朋友遇到特别喜欢吃的菜的时候有没有控制不住,一不小心吃撑的时候啊!请有这种情况的孩子起立,并说一说吃撑时的感受:生1:我吃撑的时候感觉我都要蹲不下去了。生2:我吃得太饱的时候感觉食物都已经在喉咙口了。生3:我觉得我的肚子都要爆炸了!生4:吃得太饱的时候,我走路就像螃蟹一样横着走了教师告诉孩子们装食物的器官就是胃,之后再播放一段吃撑了的“胃的自述”当动画中因为胃吃撑了发出“砰砰”的声音的时候,孩子们都张大了嘴巴。因为这个体验来源于生活,是具有过程性、亲历性和不可传授性的,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