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P模式中的行政法律问题研究_第1页
PPP模式中的行政法律问题研究_第2页
PPP模式中的行政法律问题研究_第3页
PPP模式中的行政法律问题研究_第4页
PPP模式中的行政法律问题研究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ppp模式中的行政法律问题研究    徐志刚摘 要: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迅速,经济发展呈现出多元化态势。作为有效的项目推进模式,ppp模式已经成为我国社会基础设施建设的主要模式,对经济发展起到了重大的促进作用。目前ppp模式尚处于初级阶段,其中诸多法律关系问题亟待完善,尤其是政府、企业、社会公众之间的法律关系始终并不明确,一旦发生争议,社会公众的利益无法得到最大化保障。基于此,本文围绕ppp模式中的行政法律问题开展研究,从行政法视角,讨论ppp模式法律规制构建。关键词:ppp模式;行政法;法律规制一、ppp模式含义及法律关系(一)p

2、pp模式含义ppp模式是政府与私人之间围绕公共物品或服务,以特许权协议的方式形成合作关系,通过签署相应的合同,规范双方的权利和义务,确保合作能够实现,完成相应的合作项目。ppp模式利用特许权经营的方式将政府责任转移给企业,形成政府与企业共享利益、共担风险的合作关系,ppp模式能够减轻政府的财政负担,并且能够减少企业的经营阻力。(二)ppp模式法律关系ppp模式作为一种特殊的合作模式,具有较为复杂的法律关系。首先,以政府为主的公权组织和投资者之间的合作关系,2015年国家已经明确将此种关系列为民事法律关系,但是政府在合作过程中的监管及公权力运用仍归属为行政法律关系。其次,政府与私人共同出资新建经

3、营主体,这种关系可以视为前一种关系的延伸,仍是由民事法律进行调节。最后,政府公共权利部门与第三方运营部门之间的法律关系,比如政府监督管理权利,ppp项目回收给政府等行为的法律关系,这些涉及行政特许经营和行政监管,必须由行政法律予以调整。由此可以看出,ppp模式的法律关系既包括民事法律关系,又包括行政法律关系,本文主要探究的是行政法律关系。二、ppp模式法律规制存在的主要问题(一)ppp模式法律层级较低从目前实际情况来看,ppp模式法律并不完善,纵观涉及ppp模式的相关立法,均以国家部门规章和政府规章形式出现,并不具备较高层级的法律效应。值得注意的是,ppp模式的项目类型繁多,各自具有特点,由国

4、家部门以规章形式予以立法可以理解,但长期缺乏上位法律,只由部门规章予以立法必然缺乏立法的系统性和全面性,更容易出现各部门规章矛盾的现象。因此,目前ppp模式中法律层级较低,一定程度上导致ppp模式下法律依据并不牢固,相应的立法规范也存在较多问题,容易导致政府部门和企业之间产生矛盾,并且在司法实践中难以解决。ppp模式法律规制存在的最严重问题就是现阶段ppp模式立法层级较低,相应的法律法规并不健全,因此ppp模式容易产生矛盾。(二)ppp模式相关立法不完善ppp模式由来已久,直至2015年财政部門才颁布ppp项目合同指南,明确规定了ppp模式属于政府向社会资本采购的公共服务民事法律行为,由民事法

5、律关系予以调整。但是,政府仍是该合作项目的监督管理者,其与社会资本之间仍存在行政法律关系。笔者认为,政府与社会资本既存在民事法律关系,又存在行政法律关系。根据ppp项目合同指南要求,合作双方应出于平等自愿,一旦双方之间产生争议,应适用民事诉讼程序,此项规定显然无视ppp模式中的行政法律关系,鉴于政府地位具有特殊性,利用民事法律关系调整政府和社会资本的行为显然并不合适。一旦政府和社会资本产生矛盾,政府的地位就会影响民事法律关系的公正性,甚至会导致行政公权力凌驾于司法审判之上,因此,目前相关部门出台的涉及ppp模式的立法并不完善,民事法律关系并不能完全解决政府和社会资本的矛盾。(三)ppp模式法律

6、救济缺位ppp模式法律救济在ppp项目合同指南中已经有所体现,该规定将ppp模式法律救济适用于民事诉讼救济制度,但事实上,民事诉讼制度并不能很好地救济ppp模式中存在的争议。一方面,ppp模式民事诉讼救济无法保障平等。实践中政府和企业之间的地位并不平等,企业往往不敢对政府提起诉讼,在合作过程中始终处于弱势地位,民事法律关系无法更好地保障企业合法诉求。另一方面,政府兼具合作者、管理者、经营者三重身份,一旦在合作过程中出现纠纷,往往以行政命令的方式解决纠纷,这就导致政府既是“当事人”,又是“裁判者”,政府在涉及自身利益的前提下,往往发布有利于自身的行政命令。因此,目前ppp模式法律规制存在的主要问

7、题就是救济缺位。三、从行政法视角构建ppp模式法律规制(一)构建以行政服务为核心的新行政法自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开始,我国对市场资源配置十分关注,强调政府要转变职能,要简政放权,要从“管理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过渡,要将政府工作的重点落实到公共服务之中。随着政府职能的转变,传统行政法的相关要求已经偏离现实,应基于政府转型对行政法相关内容进行修缮,完善行政法的相关规定,构建以行政服务为核心的新行政法。现阶段ppp模式大量出现,其中产生的矛盾不占少数,我国应借鉴先进国家作法,把ppp模式中涉及的法律问题纳入到新行政法体系之中,让政府更多地承担监管责任,避免在与企业合作中产生民事法律关系。(二)充分

8、展现ppp模式中行政法律价值ppp模式中政府需要对公共物品或服务的质量、安全予以保证,并且要为企业运营行为提供担保,确保ppp模式下合作的公共物品或服务能够满足公众需求,让公共利益能够得到最大化的保障。但是,目前关于ppp模式的相关规章要求,并没有对政府的监管责任进行进一步明确,政府在履行监管责任时难免出现懈怠,一旦ppp模式下的项目对社会公众利益造成侵犯,社会公众只能以民事法律关系对相关企业提出诉求,并无法对政府部门提出诉求,限制了社会公众的权利。从行政法视角,ppp模式法律规制应体现行政法律价值,突出政府责任,并在司法救济中增加社会公众对政府部门的追责,政府部门只有承担相应责任,才能更好地

9、履行监督和管理义务,更加充分地维护社会公众利益。(三)强调行政法律对公共利益的维护ppp模式存在的根本意义在于更好地提供公共物品或服务,最大限度满足社会公众利益。政府不应站在社会公众的对立面,而是应与社会公众利益一致,对ppp模式中的项目进行监督和管理,这才能体现出ppp模式的优势所在。现阶段ppp项目合同指南中涉及社会公众利益维护的内容相对单薄,并没有强调和突出政府对社会公众利益维护的态度。只有赋予政府相应的责任,让政府代表社会公众,利用行政法律维系政府和社会公众之间的关系,才能让社会公众利益得到充分保障。归根结底,政府创设ppp模式的目的是让公共利益最大化,一旦ppp模式项目与社会公众利益相悖,社会公众不仅能够向企业提出民事诉讼,更应允许社会公众向政府提供行政诉讼,借助双轨道保障社会公众利益,才能让社会公众利益最大化。四、结论ppp模式中蕴含复杂的法律关系,只有理清这些法律关系,让民事法律关系、行政法律关系共同发挥作用,调节政府、企业、社会公众的利益,ppp模式才能在中国走得更远。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从行政法视角,ppp模式法律规制构建应构建以行政服务为核心的新行政法,并充分展现ppp模式中行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