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愁视角下传统村落保护与更新研究_第1页
乡愁视角下传统村落保护与更新研究_第2页
乡愁视角下传统村落保护与更新研究_第3页
乡愁视角下传统村落保护与更新研究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乡愁视角下传统村落保护与更新研究    李月 陈锡玲摘要:传统村落承载着人们的乡愁情感,但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中国村落面临着史无前例的“乡愁”危机。就此展开对传统村落传承与更新的研究。镇江市丁角村在环境变迁与红色文化遗存方面极具研究价值,通过对其物质空间中公共空间、传统风貌建筑、道路交通、自然生态景观、历史文化特色的延续五方面分析并评估现存问题,结合地域文化提出可行性保护与更新策略,贯彻好以人为本的理念,注重文化保护与延续,保护好乡愁物质及文化载体。关键词:乡愁;传统村落;保护更新;丁角村1 引言在村落建设过程中,村落发展缺失历史文脉传承,同质

2、化现象严重,乡愁的提出旨在维系个别与场所情感,传统村落的保护与更新是在发展同时注重对民俗文化、生态环境的保护。镇江市丁角村经过数百年历史变迁,东吴文化仍然鲜明,依旧良好的自然文化基质将成为该村保护更新的基石,因地制宜,保留村庄原有的风貌,对村落规划和发展、乡愁的保存和传承等具有重大意义。2“乡愁”解析鄉愁是一种集体情感,是异乡人对故土的眷恋和回归故土最为炽热与深厚的迫切渴望,居民对家乡的记忆是产生乡愁情感的重要因素,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传统村落乡风、民俗及场所记忆弱化,因此,新时代背景下乡愁更多是对家乡美好事物的记忆引入,归家、归乡、乡情与乡愁是最鲜活的体现。从乡愁视角出发,探讨丁角村空间和

3、时间两个维度现存问题,从规划设计角度提出可行性策略,发展的同时承传历史,从而实现传统村落的保护更新。为将来在传统村落的规划和景观设计方面提供一定的指导意义。3  镇江市宝堰镇丁角村概况丁角村现在是南宫村辖区,位于宝堰镇北1.5公里,镇宝公路两侧,街道整齐,条石铺路,村落内部及周边有大面积湖塘水系丰富,20世纪末丁角村建立银杏基地,面积53.33公顷,现有耕地面积2200亩,村民以从事农业、建筑业及豆腐加工业为主。历来有“先有丁角后有宝堰”的说法,据宝堰镇志等史料记载,丁角村从北宋到南宋年间,水陆路交通兴盛,明末清初,通济河逐步枯竭,丧失水运条件,商埠就逐渐移向下游,丁角渐渐没落。4

4、丁角村空间信息分析4.1丁角村物质空间信息(1)公共空间村内用地以居住、道路用地为主,仅有少量宅间绿地,周边以农业用地为主,没有综合性的文化休闲场地,居住人口以中老年为主,无法满足村民需求。(2)建筑空间民居建筑主要分成三类,第一类是新建住宅,第二类是历史民居,第三类是待修缮民居,一类建筑多为小洋房,二三类建筑拥有地方历史特色,总体看建筑修建年代不一,以一二层混凝土建筑为主并混合历史建筑,纵向界面适中,建筑外立面材质种类多以个人风格为主。(3)道路交通该村有两处入口,基本的主环路约为3.5米宽,主干道基本成型,水泥路面满铺,宽度约为2.5米左右,宽窄不一,局部有断头路,次要干道约1.5米宽,部

5、分路面破损,老街石板路面多有水泥覆盖,景观度不佳。(4)自然生态景观村内建筑密度大,绿化率低,植物多为人工种植,无乔木灌木,多为草地。河道两岸是垂直硬质和自然坡岸两种坡岸,河道渠化严重,雨期会对沿岸造成影响,村内有大片独立水域,水质差,景观连续性低。4.2丁角村非物质信息据南宋镇江府志记载:丁角村有盐栈、码头、石桥、万园门、茅山门、万年台、条石路面等历史遗迹,是地区历史文化遗存主要集中地,古桥遗址和古村落的格局有幸保存下来,现存的部分古建筑也岌岌可危,具有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及价值,也是保护与发展问题最为突出的范围,人们对历史遗迹古河道、古村落、古桥梁等保护意识也在进一步增强。4.3丁角村空间问

6、题分析村落内部结构的改变强化了乡愁情感,文化内含物质载体的破坏、传统土地情感的弱化加深了乡愁窘境。丁角村建筑密度过大,公共活动空间受到限制,导致公共活动空间缺少,车辆无法进入村内,应在入口出设置停车场;村民盲目自建引起建筑规划布局缺乏规范;道路存在问题,没有形成环线,路面破损,水泥路面和老式石头路面不统一;景观节点较少,缺少完整的旅游导览系统;文化底蕴不足,原创设计欠缺。5 丁角村保护与更新策略(1)增强村内场地公共设施的应用,对于周围的服务性的空间场景进行处理,增设导向设施、活动场地及设施等公共场所,重修原篮球场及新设跑道。(2)明确住宅功能、重塑古镇景观、降低开发容量、加强建筑控制。保留古

7、村传统建筑特色风貌,建设新村,顺势理脉、科学布局,以保留老式建筑特点为目标,整理各建筑外立面,形成统一风格,提升人居环境。(3)进行道路优化,形成合理的路网,青石路面进行保护性更新,村内主干道铺青砖路,更能表现老镇江的风格,重点打造老式街道。(4)建立景观的序列,加强古河道的节点,保护和发展的建设,增设亲水岸线、丰富滨水空间、优化岸线,在河道上游设立自然水质净化地域,改善水质,增加水生植物数量。(5)延续地域文脉、保护历史文化遗存,活化民俗,打造特色文化品牌及民俗文化体验区。6 结语从乡愁视角结合镇江市丁角村的实际案例,对传统村落的保护更新提出研究策略,乡愁受诸多社会、经济、心理等因素的影响,同时由于地理风貌、历史文脉、民俗习俗的不同,村落之间的情形截然不同,目前传统村落更新中,既要理论结合实践又要传承历史人文,与当代生活紧密结合在一起,在时代变迁中延续与发展,更有助于对地方性特色文化可持续地传承和发展。参考文献:1曹心语.基于乡愁文化的旅游型传统村落景观活化策略研究以信阳市“西河村”为例j.智库时代,2019 (20):286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