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耐火等级PPT课件_第1页
建筑耐火等级PPT课件_第2页
建筑耐火等级PPT课件_第3页
建筑耐火等级PPT课件_第4页
建筑耐火等级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建筑分类 (四)建筑组成(建筑构件)基础:墙:外墙、内墙,承重墙、非承重墙(围护)楼板层:水平承重构件(地坪:与土层接触)屋顶:顶部的外围护构件和承重构件楼梯:垂直交通设施门窗:门:交通和隔离隔离房间;窗:采光、通风、分隔第1页/共44页第2页/共44页(一)建筑钢材的高温性能 建筑钢材分为:钢结构用钢材和钢筋混凝土结构用钢筋1 1、钢材按材料成份分类 1 1)碳素钢:低碳钢(Q235Q235)、中碳钢、高碳钢 2 2)合金钢:在低碳钢的基础上,加入少量合金元素(硅、铬等),保证钢的良好塑性、韧性、提高钢的强度。 分类:低合金钢(16Mn16Mn、15MnV15MnV)、中合金钢、高合金钢第3

2、页/共44页第4页/共44页2、建筑钢材的高温性能(1)强度:钢材随着温度的升高,强度降低,变形增大。在高温下强度降低很快,500左右时强度降低50%。 在200以内,钢材性能没有很大变化;400500之间强度急剧下降;600时强度很低不能承担荷载。 在250附近有兰脆现象,指温度在250左右的区间内,抗拉强度局部性提高,屈服强度有所回升,强度提高而塑性降低,材料有转脆现象。 约260320时有徐变现象。指在260320的区间内,在应力持续不变的情况下,钢材以很缓慢的速度继续变形的现象。 第5页/共44页第6页/共44页(2)塑性:钢材高温中塑性增大(随温度升高,弹性模量降低,伸长率和截面收缩

3、率增大)(3)导热系数较大:常温下58w/m.C钢材在高温下强度降低快,塑性增大和导热系数大,是钢结构在火灾条件下极易在短时间内破坏的主要原因。钢结构往往在15min左右发生倒塌。预应力钢筋为冷拉钢丝、消除应力钢丝和热处理钢筋,在火灾高温下强度下降明显大于普通钢材,500时强度降低80%。(二)混凝土的高温性能混凝土的爆裂:在火灾初期,混凝土表面层发生的块状爆炸性脱落现象。对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结构影响很大。第7页/共44页螺旋肋光面钢绞线第8页/共44页预应力钢筋砼预制板盘条钢筋螺纹钢筋第9页/共44页二、建筑构件的耐火性能 燃烧性能 耐火极限(一)建筑构件的燃烧性能1 1、非燃烧体:用非燃材料

4、做成的构件。2 2、难燃烧体:用难燃烧材料做成的构件或用燃烧材料做成而用非燃烧材料做保护层的构件。3 3、燃烧体:用燃烧性材料做成的构件。第10页/共44页1 1、耐火极限的定义 对任一建筑构件进行标准耐火试验,从受到火的作用时起,到构件失去稳定性或完整性或绝热性时止,这段抵抗火的作用时间称为耐火极限,一般以小时计。1 1)失去稳定性:构件在试验中失去支持能力或抗变形能力。2 2)失去完整性:分隔构件失去阻止火焰和高温气体穿透或阻止其背火面出现火焰。3 3)失去绝热性:指分隔构件失去隔火作用。背火面测平均温度超过初始温度140140或任一测点温度超过初始温度180180。第11页/共44页2

5、2、耐火极限的判定(1 1)分隔构件:失去完整性或绝热性(隔墙、吊顶、门窗)(2 2)承重构件:失去稳定性(梁、柱、屋架)(3 3)承重分隔构件:由稳定性、完整性、绝热性三个条件控制(承重墙、楼板、屋面板)3 3、建筑构件耐火极限的意义(1 1)为正确制定和贯彻建筑防火法规提供科学依据。(2 2)为提高建筑结构耐火性能,降低防火投资,减少火灾损失提供技术措施。(3 3)为火灾烧损后建筑结构的加固工作提供依据。(4 4)是衡量建筑物耐火等级的主要指标。第12页/共44页4、 常用建筑构件的耐火极限(1)墙的耐火极限1)普通粘土砖墙、钢砼墙的耐火极限,与厚度有关厚度(mm):120 180 240

6、 370极限(h): 2.5 3.5 5.5 10.5 2)加气砼墙:75 mm2.5h3)轻质隔墙:木龙骨 钢丝网抹灰 0.85h 水泥刨花板 0.3h 板条抹灰 0.85h 钢龙骨石膏板:单层 0.3h ;双层1.25h;双层加岩棉2.1h4)金属墙板:铝钢中间加隔热材料 1.5-2.0h第13页/共44页(2)柱的耐火极限1)钢砼柱的耐火极限C20砼柱:200200mm 1.4h 300300mm 3.0h 370370mm 5.0h2)钢柱的耐火极限:0.25h(3)梁的耐火极限1)取决于主筋保护层的厚度非预应力钢砼简支梁:10mm 20mm 25mm 35mm 1.2h 1.75h

7、2.0h 2.3h2)无保护钢梁:0.25h第14页/共44页(4)楼板的耐火极限简支钢砼圆孔空心板(非预应力)保护层厚度(mm):10 20 30耐火极限(h): 0.9 1.25 1.5预应力钢砼圆孔空心板:保护层厚度(mm) 10 20 30耐火极限(h): 0.4 0.7 0.85(5)吊顶的耐火极限木吊顶搁栅钢丝网抹灰:0.25h铝吊顶搁栅石棉板:0.85h,双层石膏板0.3h钢丝网抹灰0.25h(6)屋顶承重构件屋架:钢0.25h,钢砼保护层25-30mm,1.5-1.7h第15页/共44页5、提高构件耐火极限的措施(1)处理好构件接缝构造,防止发生穿透性裂缝;(2)使用导热系数低

8、的材料,或加大构件厚度;(3)使用非燃性材料;(4)增加钢筋砼保护层厚度,或喷涂防火涂料;(5)加大构件截面;(6)粗钢筋配于截面中部,细钢筋配于角部;(7)承重构件提高材料强度等级;(8)改变构件支承条件,增加多余约束。第16页/共44页建筑物具有较高耐火等级的作用:1、在建筑物发生火灾时,确保其在一定的时间内不破坏,不传播火灾。2、为人们的安全疏散提供必要的疏散时间,保证建筑物内人员安全。3、为消防人员扑救火灾创造条件。4、为建筑物火灾后修复重新使用提供可能。耐火等级:是衡量建筑物耐火程度的分级标准。三、建筑物的耐火等级第17页/共44页第18页/共44页(1)建筑物耐火等级的分级标准(分

9、为四级)1)构件耐火极限值的选定基准构件:楼板建筑构件在建筑结构中的地位: 承重墙、柱、梁楼板隔墙、吊顶二级耐火等级建筑物的楼板的耐火极限选定为1.0h1、 建筑物耐火等级的划分第19页/共44页 普通民用建筑和工业建筑 建筑构件的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构件名称构件名称一级一级二级二级三级三级四级四级墙墙防火墙防火墙非非4.00h非非4.00h非非4.00h非非4.00h承重墙、楼梯间、承重墙、楼梯间、电梯井的墙电梯井的墙非非3.00h非非2.50h非非2.50h难难0.50h非承重外墙、非承重外墙、疏散走道两侧的墙疏散走道两侧的墙非非1.00h非非1.00h非非0.50h难难0.25h房间的隔墙

10、房间的隔墙非非0.75h非非0.50h难难0.50h难难0.25h柱柱支承多层的柱支承多层的柱非非3.00h非非2.50h非非2.50h难难0.50h支承单层的柱支承单层的柱非非2.50h非非2.00h非非2.00h燃燃梁梁非非2.00h非非1.50h非非1.00h难难0.50h楼板楼板非非1.50h非非1.00h非非0.50h难难0.25h屋顶承重构件屋顶承重构件非非1.50h非非0.50h燃燃燃燃疏散楼梯疏散楼梯非非1.50h非非1.00h非非1.00h燃燃吊顶(包括吊顶搁栅)吊顶(包括吊顶搁栅)非非0.25h难难0.25h难难0.15h燃燃第20页/共44页2)构件燃烧性能特点一级耐火等

11、级建筑:主要建筑构件全部为非燃烧体二级耐火等级建筑:主要建筑构件除吊顶为难燃烧体,其它为非燃烧体。三级耐火等级建筑:屋顶承重构件为燃烧体。四级耐火等级建筑:防火墙为不燃烧体,其余为难燃烧体和燃烧体。第21页/共44页3)建筑物耐火等级判定一、二级耐火等级: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筋混凝土砖石结构三级耐火等级:砖木结构四级耐火等级:木柱、木屋架承重以及砖石等非燃烧体或难燃烧体材料为墙的建筑。第22页/共44页2 2、高层民用建筑的耐火等级的分级(1 1)高层民用建筑的划分标准定义:1010层及1010层以上的居住建筑;建筑高度超过2424米,且层数为2 2层及以上的其它民用建筑。第23页/共44页说明

12、:1)高度的确定:建筑高度为建筑物室外地面到其檐口或屋面面层的高度。住宅建筑的地下室、半地下室的顶板面高出室外地面 1.5m时,不计入层数内。2)确定因素:登高消防车的扑救高度 消防车的供水能力 对住宅建筑区别对待 参考国外数据(有较好防火分隔)第24页/共44页(3)高层民用建筑耐火等级的分级标准分为两级:一级:所有构件采用不燃烧体二级:吊顶采用难燃烧体,其它采用不燃烧体。(2)高层建筑消防特点1)火险隐患多2)蔓延途径多3)疏散困难4)扑救困难第25页/共44页 高层民用建筑的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建筑构件建筑构件一级一级二级二级墙墙防火墙防火墙非非3.00h非非3.00h承重墙、楼梯间、电梯

13、井和承重墙、楼梯间、电梯井和住宅单元之间的墙住宅单元之间的墙非非2.00h非非2.00h非承重外墙、疏散走道两侧的隔墙非承重外墙、疏散走道两侧的隔墙非非1.00h非非1.00h房间隔墙房间隔墙非非0.75h非非0.50h柱柱非非3.00h非非2.50h梁梁非非2.00h非非1.50h楼板、疏散楼梯、屋顶承重构件楼板、疏散楼梯、屋顶承重构件非非1.50h非非1.00h吊顶吊顶非非0.25h难难0.25h第26页/共44页(1)影响耐火等级选定的因素1)建筑物的重要性2)火灾危险性3)建筑物的高度4)火灾荷载(2)常用建筑名词1)地下室:房间地坪面低于室外地坪面的高度超过该房间净高的一半。2)半地

14、下室:房间地坪面低于室外地坪面高度超过该房间净上1/3,且不超过1/2者。2、建筑物耐火等级的选定第27页/共44页3)高层工业建筑:高度超过24m的两层及两层以上的厂房、库房。4)高架仓库:货架高度超过7m的机械化操作或自动化控制的货架库房。5)重要的公共建筑:性质重要、人员密集、发生火灾后损失大、影响大、伤亡大的公共建筑。(省、市级以上的机关办公楼、电子计算机中心、通讯中心以及体育馆、影剧院、百货楼等)。第28页/共44页6)高级旅馆:具备星级条件且设有空气调节系统的旅馆。7)高级住宅:建筑装修标准高和设有空气调节系统的住宅。第29页/共44页(3)工业建筑耐火等级的选定 根据:生产的火灾

15、危险性分类和储存物品的火灾危险性分类,建筑规模大小和高度。1)生产和储存物品的火灾危险性分类(P21) 按生产过程中使用或产生物质的火灾危险性:分甲、乙、丙、丁、戊五类,如固体分类标准甲类:常温下产生燃烧爆炸的物品乙类:不属于甲类的易燃易爆危险品丙类:可燃固体丁类:难燃固体戊类:不燃固体第30页/共44页2)选定厂房的耐火等级的一般要求根据生产的火灾危险性类别而定甲乙类生产应采用一、二级耐火等级的建筑,丙类生产厂房的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三级;甲类生产厂房,应采用单层建筑,严禁设在地下室或半地下室;三级耐火等级建筑丙类生产层数不应超过2层,丁戊类厂房不超过3层;甲乙类生产厂房,当其面积小于300m2

16、,且为独立的厂房时,可采用三级耐火等级建筑。第31页/共44页(4)高层民用建筑耐火等级的选定1)高层民用建筑分类:根据使用性质、火灾危险性、疏散和扑救难度进行分类:一类、二类2)耐火等级选定一类高层建筑的耐火等级为一级,二类高层的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二级。裙房的耐火等级不低于二级,地下室的耐火等级为一级。第32页/共44页第33页/共44页四、钢结构耐火保护方法(一)充水冷却保护(二)屏蔽法(三)包封法(四)水喷淋法(五)喷涂法:用喷涂机具将防火涂料直接喷涂在构件表面,形成保护层。方法:喷涂、抹涂、辊涂、刮涂或刷涂 。第34页/共44页 防火涂料属特种涂料,当用于不燃烧体时,可降低基材温度上升速

17、度,推迟结构失稳;用于可燃基材时,能推迟或消除其引燃过程。 防火涂料按使用对象分:饰面型防火涂料、钢结构防火涂料和预应力钢筋砼楼板防火涂料。 饰面型防火涂料: 分类:按溶剂介质分为水性和有机溶剂型两类;按原理分膨胀型和非膨胀型。膨胀型:受火焰高温作用迅速膨胀发泡,形成海绵状隔热泡沫层。 用途:用于木材、电缆和钢材表面。第35页/共44页钢结构防火涂料分类:1、按胶粘剂分:有机防火涂料和无机防火涂料两类;膨胀型非膨胀型有机无机非膨胀型钢结构防火涂料2、按涂层厚度分:薄涂型钢结构防火涂料(B类)钢结构膨胀防火涂料厚涂型钢结构防火涂料(H类)钢结构防火隔热涂料第36页/共44页(1)薄涂型钢结构防火

18、涂料(B类):适用于室内裸露钢结构、轻型钢屋盖结构及有装饰要求的钢结构。 涂层厚度不超过7mm(27mm),有一定装饰效果,高温时涂层膨胀增厚,具有耐火隔热作用,可将耐火极限由0.25h提高到1.5h,如LB钢结构膨胀防火涂料(3mm0.5h、5mm1.0h、6mm1.5h) 超薄型钢结构防火涂料:厚度小于3mm,耐火极限大于1.5h 。第37页/共44页 (2)厚涂型钢结构防火涂料(H类):适用于隐蔽结构及无装饰要求的钢结构。 涂层厚度一般在7mm以上(780mm),粒状表面,密度较小,导热率低,耐火隔热性好,能将钢结构的耐火极限由0.25h提高到1.5h 4h。 如LG钢结构防火隔热涂料(8mm0.5h、12mm1.0h、17mm1.5h、27mm2.0h、32mm2.5h、37mm3.0h)第38页/共44页第39页/共44页第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