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人教版三年级上数学第七八九单元教案_第1页
【教案】人教版三年级上数学第七八九单元教案_第2页
【教案】人教版三年级上数学第七八九单元教案_第3页
【教案】人教版三年级上数学第七八九单元教案_第4页
【教案】人教版三年级上数学第七八九单元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学习必备欢迎下载数字编码第 1 课时教学内容课本第 77-78 页;教学目标1、通过观看、比较、推测来初步学会探究数字编码中的“邮政编码” 的简洁排列规律及方法;2、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例,使同学初步体会数字编码思想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3、使同学在数学活动中养成与人合作、沟通的良好习惯,初步学会表达和沟通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重点通过观看、比较、推测来探究数字编码- 邮政编码的排列规律;难点体会数字编码的方法;教学预备几封信、收集本地的邮政编码、电话号码、车牌号码、学号等、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1、同学们,有没有写过信或收到过信?老师今日带来了一封信, 想不想知道这封信是谁的?

2、谁写的呢?2、有没有邮寄过信或收到过信?你知道信件的传递过程吗?(让同学沟通)信件的传递过程:把信件投入邮筒邮局把收集的信件通过机器分拣,机器能依据每封信上面的邮政编码进行分类传递到收信人所在的邮局邮递员依据具体的地址来投递信件;(让同学翻开教材的插图观看)刚才,老师提到了,机器能分拣信件;那是由于信件上有一些数字,这数字叫做邮政编码;那么,这节课我们重点探究的学问是数字编码邮政编码(板书课题)二、探究邮政编码的规律1、学习邮政编码编排的规律;(1) )、课件出示已预备好的信封;(2) )、提问:信封的左上角和右下角有什么?这个数字我们在数学上叫做什么呢?(让同学摸索,产生质疑)怎么读?老师明

3、确:信封上的左上角和右下角的这(“678400”与“ 650000”)六位数字在我们的数学上叫做“邮政编码”,它不是多位数,但只要是邮政编码都有六位数字组成,我们习惯性的读法是看到几就读几;(3) )提问:你是否知道这些邮政编码是怎么编排的吗?请同学们自学教材 77 页投递员的说明;(让同学和同桌一起学习,再指名一个同学读)(4) )、老师讲解;(课件演示 : 云南省德宏州芒市轩岗乡678402)邮政编码由六位数字组成:前两位数字表示省(自治区、直辖市); 前三位数字表示邮区;前四位数字表示县(市);最终两位数字表示投递局(所);(板书重点内容)2、结合信封上的地址来再次确认邮政编码的编排规律

4、;(1) )、引导同学熟悉“ 678402”这个编码所表示的是什么内容;前两位数 67 表示的是云南省的代码;前三位数678 表示的是德宏州代码;前四位数 6784 表示的是芒市的代码;最终两 02 表示的投递局轩岗乡邮政所;(2) )、比较邮政编码“ 678402”和“ 678407”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从中明确由于我们都在同一个省份、同一个地区,所以前五位数相同而最终两位数字“ 02”与“ 07”是轩岗乡和风平镇的代码;3、明白邮政编码的意义;有序,好统计,不重复;三、巩固提升1、请依据下面的信封上内容来说一说邮编的编排规律;湖北省荆门市沙洋县五里镇学校(收)北京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 17

5、 号 1 楼邮政编码: 100081 指名回答,集体订正;四、生活中的数字编码在我的日常生活中除了邮政编码以外也有很多数字编码,例如身份证号码、车牌号、电话号码等;1、课件出示;身份证、车牌号;2、你仍知道的数字编码有哪些?请举例说说;五、课外学问我国有 4 个直辖市,它们的邮编分别是:北京市100000上海市200000天津市六、全课总结300000重庆市400000;1、同学们,通过今日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收成有哪些?仍有什么不明白?当今,社会已进入信息时代,时间就是生命,效率就是金钱,推行邮政编码为了实现信件分拣自动化;信函自动分拣机可以通过拍照到信封上的邮政编码,通过皮带传输和机械手把

6、信函放进特定邮政支局的信格里;机械分拣可比人工分拣的效率提高 10 倍多,这样就大大提高了信件传递的速度;这就需要我们学会分析邮政编码,精确填好邮政编码,做一个新世纪信息化时代里能适应的青少年;七、课后练习你能依据学号,编辑自己的学好吗?设计一个自己的学号;板书设计数字编码邮政编码邮政编码由六位数字组成:前两位数字表示省(直辖市、自治区); 前三位数字表示邮区;前四位数字表示县(市);最终两位数字表示投递局(所);教学反思:第七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教材分析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四边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这部分内容是在同学直观熟悉角、线段、三角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础上,再一次熟悉四边形、长方形

7、和正方形以及它们的周长,并会运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 长;同时又为后续四五年级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长方体和正方体做好铺垫,是一个承上启下的内容教学目标1. 通过观看、操作等活动,使同学熟悉四边形,进一步熟悉长方形、正方形的特点;2. 结合实例使同学知道周长的含义,能测量简洁图形的周长,探究并把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公式;3. 使同学能依据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公式,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感受数学和生活的联系;4. 通过多种活动,进展同学的空间观念;教学重点1. 感知四边形的特点,能运用四边形的特点区分和辨认四边形;2. 熟悉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3. 探究并发觉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的运算方

8、法,会求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教学难点1. 小组合作运用不同的方法探究长方形、正方形的特点;2. 引导同学探究周长的测量方法,学会测量周长;3. 引导同学在探究活动中感悟和发觉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运算的特别性;教学课时支配( 6 课时)四边形 1 课时周长 5 课时第 1 课时 四边形教学内容: 书 79 页例 1 及相应的练习;教学目标:1. 让同学通过对四边形的观看和直观感知,能够区分和辨认四边形,2. 把握四边形的特点,进一步把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培育同学的观看、比较和抽象概括才能;3通过找一找、说一说、画一画等多种活动,使同学感受到生活中的四边形无处不在,并渗透分类思想;4培育同学积

9、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良好习惯,以及与他人合作沟通的意识; 教学重点 :熟悉四边形及其特点;教学难点 :培育同学的观看比较和概括抽象的才能,进展同学的空间观念;教学预备:课件、学具(各种四边形)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 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学过哪些平面图形?2. 我们已经熟悉了 4 种平面图形,今日我们要熟悉一个新伴侣四边形;(板书课题:四边形)二、探究新知1教学例 1(1) 到底怎么的图形是四边形呢?老师带来了一些图片,我们一起试着找一找?课件出示例 1 图形:(2) )你觉得哪些是四边形吗?(生说,师点击涂色)(3) )其他同学想的一样吗?(4) )集体反馈,:为什么这些是四边形,而那

10、些却不是?2 概括四边形的特点;(1) )现在你们觉得四边形应当有哪些特点?在小组里说一说;(小组争论、汇报)(2) )师:对,像这样由四条直直的边围成的,有四个角的图形都是四边形;(板书:四边形的特点:有四条直的边,有四个角)3生活中的四边形;完成做一做的第1 题;刚才我们一起熟悉了四边形,其实在我们生活中也有很多四边形;请同学们试找一找身边哪些物体的表面是四边形;4动手画一画;完成做一做的第 2 题;(针对同学画出的四边形进行评判) 三、练习巩固完成练习十七的 1-2 题;四、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对四边形有哪些熟悉? 板书设计:四边形的特点:有四条直的边,有四个角第 2 课时长方形

11、和正方形的熟悉教学内容: 80 页的例 2 及相应的练习;教学目标:1. 借助观看、操作,熟悉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并能用语言进行描述;能判定一个图形或物体的某一个面是不是长方形或正方形;2. 经受探究长方形和正方形特点的过程,培育同学的合作意识,进展空间想像力和创新意识;3、同学通过观看 、操作、探究、沟通等多种形式的活动,获得对空间与图形学问的直观体会,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同时让同学充分感受数学的乐趣,培育同学喜爱数学的情操;教学重点: 熟悉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教学难点 :小组合作运用不同的方法探究长方形、正方形的特点;教具预备:长方形、正方形纸片,直尺;教学过程:一、联系生活,揭题引入

12、1. 谈话:数学书的封面是什么外形?手绢的面是什么外形的?2. 导入新课:在我们生活中有很多物体的表面是长方形或正方形,长方形和正方形仍藏着很多隐秘;今日就来争论长方形和正方形;(板书课题: 长方形和正方形)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一)争论长方形的特点1. 出示自学提示:(1) )长方形的边有什么特点?角有什么特点?(2) )小组同学相互合作,用尺子量一量,折一折;(3) )记录自学结果;2. 汇报沟通(1) )长方形有四条边;师问:你是用什么方法知道长方形有四条边?(2) )上下两条边,左右两条边的长度相等;师问:你是通过什么方法知道长方形的对边相等呢?(二)争论正方形的特点1. 引导同学依

13、照争论长方形边和角的特点的方法,自己去发觉正方形的特点;2. 四人小组沟通;3. 全班沟通并总结正方形的特点;(正方形有四条边,四条边都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三)比较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相同点和不同点;1. 同学独立摸索后,四人小组沟通汇报;2. 全班沟通汇报;相同点:四个角都是直角;不同点:长方形对边相等,正方形四边形都相等;(四)熟悉长方形和正方形各边的名称;自学课本第 80 页,再指一指长方形的长和宽,正方形的边长;三、应用拓展,巩固提高1. 画一画;完成做一做第 1 题;2. 拓展练习:在一张长方形纸片上剪出一个最大的正方形;完成做一做第 2 题;3. 猜一猜;完成练习十七的第 3 题

14、;4. 完成练习十七的 48 题四、同学小结,畅谈收成这节课你有什么收成?评判你和同学在这节课的表现;板书设计长方形和正方形长方形特点:有四条边,对边相等,四个直角; 正方形特点:有四条边,四条边相等,四个直角;相同点:四个角都是直角;不同点:长方形对边相等,正方形四条边都相等;作业:完成练习十七第1、2、3 题教学反思:第 3 课时熟悉周长教学内容: 书 83 页例 3 及相应的练习;教学目标:1. 经受从现实生活中熟悉周长的过程,使同学建立周长的概念,熟悉周长的含义,会指出并能测量物体和简洁图形的周长;2. 使同学通过观看、测量和运算等活动,引导同学探究周长的运算方法;3. 使同学在学习活

15、动中体会现实生活里的数学,进展对数学的爱好, 培育交往、合作和探究的意识与才能;教学重点: 通过动手操作感知周长的含义;教学难点 :引导同学探究周长的测量方法,学会测量周长;教具、学具预备: 课件、教材 83 页的图形;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1. 这些花坛美丽吗?花坛里有这么多美丽的花,你们有什么好方法来爱护它们呢?2. 揭示课题大家都觉得给花坛安上护栏比较妥当,我们就用这种方法爱护这些美丽的花吧;怎样知道每个花坛需要多长的护栏呢?(争论)只要知道每个花坛的一周的长度就可以了;指出:花坛一周的长度就是花坛的周长;今日这节课我们就一起熟悉周长;(板书:熟悉周长) 二、探究新知,解决问题

16、(一)初步感知,懂得周长;学习必备欢迎下载1 同学分别指出每个花坛的周长;课件分别出示;2熟悉身边物体的周长;同学指一指数学课本封面、黑板面的周长;3老师巡察与同学沟通并进行指导;4. 全班沟通,集体评议;(二)探究平面图形的周长;1设计多层次练习,加深对周长的熟悉;(1) 描出每个图形的边线;指出 83 页五角星、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并用笔描出这4个图形的周长;(2) 出示一个不封闭的图形,问这个图形有周长吗?师依据同学的回答进行总结板书:封闭图形的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三)动手操作、探究测量周长的方法;1. 谈话引入:我们有方法知道一些图形的周长是多少吗?(量一量)2. 小组

17、合作学习;挑选一个图形,用测量工具完成活动,并记录下数据;3. 沟通小结,展现同学的成果;师:通过测量和探究这么多图形的周长,你们从中又获得了哪些好方法.和大家沟通沟通;三、联系生活,拓展延长;1. 完成练习十八的第 1-3 题;2. 回家测量自己的头围、胸围、腰围,并记录下来;四、同学小结,畅谈收成板书设计周长周长:物体表面、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作业:完成练习十八第1、2、3 题教学反思:学习必备欢迎下载第 4 课时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教学内容:书 85 页例 4 及相应的练习;教学目标:1. 通过本课的学习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有肯定的熟悉,通过探究懂得,把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的运算方法

18、,会用多种方法运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2 . 培育初步的空间观念以及动手抄作的才能;3 . 渗透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相互转换的思想;教学重点:使同学进一步懂得周长的概念,通过探究懂得、把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运算方法,并获得学习的胜利体验;教学难点:引导同学在探究活动中感悟和发觉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运算的特别性;教学预备:教学课件:课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卡片;教学过程:一 、激趣引入1. 师:小梦生日那天,全家照了一张全家福,现在想制作一个相框;要制作这样的相框,需要多长的边框呢?这是求相框的什么?(周长)相框大多数是什么外形的?(课件出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照片)2.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争

19、论这两张卡片的周长吧!(板书课题: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二、实践探究;1. 引导同学探究长方行周长的运算方法;(1) 课件出示例 1,组织活动量一量;师:现在我们用先量后算的方法,先来运算这张长方行卡片的周长吧! 给每名同学都预备长方行的卡片,请同学用同学尺量出长方形的长和宽,再算一算长方形的周长;(给同学预备的长方形卡片和老师的是一样规格的)老师巡察,参与同学的探究活动;(2) 组织汇报,沟通展现学习成果:你们是用什么方法得到长方形的周长的?(老师结合同学的回答演示课件;)预设:6+6+4+4=20(厘米)6×2+4×2=20(厘米)(6+4)× 2=20(厘米

20、)(3) 引导同学对算法进行优化;同学们想出了这么多种方法来运算这张长方行卡片的周长,真了不得! 在这些方法中,你最喜爱哪一种?为什么?(4) )小结得出长方形的周长的运算公式板书:长方形周长 =(长 +宽)× 22. 引导同学探究正方形的周长运算方法;(1) 课件出示例 2,组织活动量一量;师:现在我们用同样的方法,来运算正方形的周长;生:动手量正方形的边长,并运算正方形的周长;(2) 组织汇报,沟通展现学习成果;结合汇报,演示课件;8+8+8+8=32(厘米)8×4=32(厘米)(3) 你更喜爱哪一种方法呢?小结正方形的周长运算公式板书:正方形周长 =边长×

21、43. 比较总结;师:通过刚才的运算,我们已经知道两张卡片的周长了;师:通过刚才的探究活动,我们知道要求“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的方法很多,归纳观看这些方法,我们发觉要运算长方形的周长,肯定要先知道长方形的长和宽的长度;要求正方形的周长只要知道正方形的一条边长就可以了;我们把握了这两种周长的运算方法之后,就可以解决很多实际问题了;三、巩固学问,综合运用;1. 教材 85 页做一做;同学先独立完成,然后全班订正;2. 判定下面的说法对吗 .(1) 长方形长 4 分米,宽 6 厘米,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 20 分米()(2) 长方形的周长比正方形的周长长;()(3) 一个长方形周长是 20 厘米,长

22、是 7 厘米,宽是 3 厘米;()3. 这是两个完全一样的长方形,长4 厘米,宽 2 厘米;(1) 运算一个长方形周长;(2) 运算拼成的长方形周长;(3) 运算拼成的正方形的周长;四、总结全课;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肯定有不少的收成吧!谁来谈一谈?板书设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长方形周长 =(长+宽)× 2正方形周长 =边长× 4第 5 课时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练习课教学内容:书 87 页练习十九的第 1、2、3、7、8 题及相应的练习题;教学目标:1. 通过本课的学练习,巩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的运算方法,会用多种方法运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2 . 培育初步的空间观

23、念以及动手抄作的才能;3 . 渗透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相互转换的思想;教学重点:会用多种方法运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并获得学习的胜利体验;教学难点:引导同学在练习中感悟和发觉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运算的特别性;教学预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的运算公式;长方形周长 =(长+宽)× 2正方形周长 =边长× 4二、完成练习十九相应的练习;1. 完成第 1 题;(1) )摸索运算长、正方形的周长需要哪些数据;(2) )同学仔细测量相关数据;(3) )依据运算公式运算出结果;2. 完成第 2 题;直接运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的运算公式解决实际问题;3. 完成第 3 题

24、;(1) )读懂题意,知道 36 厘米的铁丝其实就是所为正方形的周长;(2) )依据周长求边长,同学列式解答;4. 完成第 7 题;同学按问题逐一解答;5. 完成第 8 题;懂得一面靠墙,篱笆至少要多少米?其实就是求哪3 条边的总长度? 三、巩固练习,拓展应用;1. 一根铁丝,用它可以围成长 8 厘米、宽 4 厘米的正方形;假如用它围成一个正方形,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2. 李明家在屋前靠墙壁处围一块长6 米、宽 3 米的长方形菜地,需要篱笆长多少米?3. 用长 18 分米的铁丝围成一个长方形,有多少种不同的围法(边长都为整分米数)长宽三、课堂小结通过今日的学习,你有什么收成?第 6 课时 解决

25、问题教学内容:书 86 页例 5 及练习十九相应的练习;教学目标:1. 通过本课的学练习,巩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及周长的运算方法;2 . 培育初步的空间观念以及动手抄作的才能;3 . 进一步进展数学摸索,提高问题解决的才能;教学重点:巩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及周长的运算方法;教学难点:进一步进展数学摸索,提高问题解决的才能;教学预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 师:同学们,前面我们学习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及周长的运算方法;谁来说说是怎样运算的?2. 这节课我们来连续争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二、探究新知 课件出示例 5;1. 同学读题,懂得题意;师:怎样拼,才能使拼成的图形周长最短?是什

26、么意思? 师:意思是用 16 张正方形纸拼图形,有不同的拼法;2. 同学动手操作拼一拼;要求同桌合作,并把运算结果记录下来;我这样拼,周长是()分米3. 同学汇报结果;预设结果:( 1)长 16 分米,宽 1 分米,周长是 34 分米;(2)长 8 分米,宽 2 分米,周长是 20 分米;(3) )边长 4 分米,周长是 16 分米;4. 对比 3 种拼法,哪种拼出的图形的周长最短?(正方形)师小结:一般来说,拼成的长方形的长和宽越接近,其周长越短;5. 回忆与反思,提问:只有这 3 种拼法吗?要求同学检查是否做到了不重复、不遗漏才能确保正确解决问题;6. 完成做一做;(1) ) 让同学探究“

27、给 12 盒保鲜膜捆胶带怎样最省”的实际问题,需要转化为“将 12 个边长 5 厘米的正方形拼组后的图形周长最短”的数学问题;(2) ) 发觉规律,找出答案;三、巩固新知,拓展应用;1. 完成练习十九的第 4 题;通过练习,发觉规律 : 拼组后隐匿在图形内部的小正方形的边长越多, 其露在外面的边长越少,拼组后图形的周长越短;2. 完成练习十九的第 5、6、9、10 题;四、课堂小结通过今日的学习,你有什么收成?作业:完成练习十九第1、2 题教学反思:第八单元:分数的熟悉第一课时:熟悉几分之一教学内容: p90-91 例 1、例 2 及相关内容;教学目标:1使同学初步熟悉几分之一、正确懂得分数的

28、意义、能读出几分之一这样的分数并且能把握分数各部分之间的名称; 2通过合作学习活动,培育同学合作意识、数学摸索与语言表达才能;3在动手操作、观看比较中,培育同学勇于探究和自主学习的精神,使之获得运用学问解决问题的胜利体验;教具、学具预备:课件,长方形、正方形纸张;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1. 出示关于主题图内容课件;让同学观看同学们在做什么?2. 叫 2 个同学上来分月饼,把一个月饼分给两同学可以怎样分?假如分得比较公正,每人分几块?同学说出想法后,老师板书:平均分;二、动手操作,探究沟通,猎取新知(一)熟悉 1/2 ;1. 多媒体课件演示例 1 分月饼的情境图;指出: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两块,

29、每块是一半,也就是它的 1/2 ;2. 指导同学读 1/2 ;3. 出示: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四块,其中的一份是它的1/4 ;4. 把一个圆平均分成三份,其中的一份是它的1/3 ;5. 把一个圆平均分成五份,其中的一份是它的1/5 ;(二)、小结:像 1/2 、1/4 、1/3 、1/5 ;这样的数都是分数;(三)、熟悉分数各部分之间的名称;1分子分子分数线3分母读作:三分之一(四)课堂练习:1、p91 做一做第 1 题;2、完成第 94 页第 1、2 题;(五)小结:同学们你们今日有什么收成?谈一谈;板书设计熟悉几分之一1.平均分1分子分子分数线3分母读作:三分之一其次课时:几分之一大小比较教

30、学内容: p91 例 3 及相关内容;教学目标:1、让同学能正确比较分子是 1 的分数大小;2、通过活动,培育同学合作意识,数学摸索与语言表达才能;3、在动手操作、观看比较中,培育同学勇于探究和自主学习的精神,使之获得运用学问解决问题的胜利体验;教具、学具预备:课件、圆片、正方形纸、纸条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1、把 1 张长方形平均成 2 份,每份是这个长方形的几分之几?板书:1/2 ;2、 把 1 张长方形平均成3 份,每份是这个长方形的几分之几?板书:1/3 ;3、把 1 张长方形平均成4 份,每份是这个长方形的几分之几?板书:1/4 ;4、把 1 张长方形平均成/8 ;8 份,每份是这

31、个长方形的几分之几?板书:15. 提问:比一比这几个分数谁大谁小?引出并板书课题:几分之一大小比较(二)结合长方形图片教学比较分子是1 的分数大小;12131418结合图形让同学懂得同样大小的长方形,由于平均分的份数越多,每一份就 越小,相反平均分的份数越少,每一份就越多,所以1/2 1/3 1/4 1/8.(三)小结分子相同比分母、分母大的反而小;(四)作业板书设计:几分之一大小比较第三课时:几分之几的熟悉教学内容: p92 例 4、例 5 及相关内容;教学目标:1、使同学熟悉几分之几,会读、写几分之几;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2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培育同学合作意识、数学摸索与语言表达才

32、能;3、在动手操作、观看比较中,培育同学勇于探究和自主学习的精神,使之获得运用学问解决问题的胜利体验;教具预备:课件、正方形纸、彩纸条教学过程:引入:我们已经熟悉了几分之一的分数,大家仍想再熟悉其他的分数吗?揭示课题板书:几分之几;(一)教学例 41、同学小组合作,每个同学将一张正方形纸平均分成4 份,依据自己的意愿涂出几份,写出涂色部分是正方形的几分之几,再在小组内沟通;2、全班沟通让同学说出把一个正方形平均分成4 份,每份是它的 1/4 ,2 份是它的 2/4 , 3 份是它的 3/4 ,4 份是它的 4/4 ;3、引导同学争论沟通,懂得:四分之几是由几个四分之一组成的,它与四分之一比,只

33、是取的份数不同;(二)教学例 51、让同学把 1 分米长的彩纸平均分成 10 份;2、把 1 条彩纸平均分成 10 份,每份是它的几分之几?板书: 1/10把 1 条彩纸平均分成 10 分, 2 份是它的几分之几?板书: 2/10 .3份是它的几分之几?让同学类推出十份之几就是几个特别之一;3、小结:像 2/4 、3/4 、2/10 、7/10 这样的数,也是分数;4、让同学再说出一些其他分数;5、熟悉分数各部分的名称;6、完成教科书第 95 页的“做一做”第 1 题;4、完成教科书第 95 页“做一做”第 2 题;(四)课堂练习:练习二十一 4 6 题(五)作业:教科书第97 页第 7 11

34、 题;第四课时:几分之几大小比较教学内容 : P 93例6及相关内容;教学目标 :1、使同学初步会比较几分之几的大小;2. 通过小组合作沟通,同学的合作意识、语言表达才能和迁移类推才能得到培育;3. 在动手操作、观看比较中 , 同学勇于探究和自主学习的精神进一步提升, 获得运用学问解决问题的胜利体验;教学重点、难点 :1. 初步学会几分之几大小比较,会读写几分之几;2. 同学对分数的含义有比较完整的熟悉;3、会比较同分母分数的大小;教具预备 : 课件;正方形纸和圆形纸如干张;教学过程:一、复习铺垫,激发爱好师:看大屏幕,看一看下面的可以用哪一个分数表示? 展现,并让同学说说是怎么想的;二、动手

35、操作,探究新知1. 板书课题: 同分母分数比大小2、出示例 6第一组图 2/5和 3/5 ;(1) )猜想:哪个分数大一些?(2) )让同学同桌一组,分别在长方形纸上涂色表示出2/5和 3/5 ,再把它们放在一起进行比较;(3) )演示 2/5和 3/5比较重叠过程,让同学直观感受;3、出示 6/6 和 5/6 的比较,说一说你是怎样比较的?(同学直接在课本上涂色,并初步体验一个分数的分子与分母相同时,表示把一个东西平均分成如干份,取的份数和分的份数同样多,就是 1. )4、总结比较几分之几的大小的方法;小结:分母相同的分数,分子大的分数比较大 三、巩固练习;3、P93 页做一做 1 、2;4

36、、课件展现练习题(1) 课堂总结;1.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2、那么今日学的分数与前两节学的分数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观看一下我们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分数?教学反思:第五课时:分数的简洁运算教学内容: p96-97 例 1、例 2、例 3 及相关内容;教学目标:1、使同学会运算简洁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2、在懂得分数意义的基础上,使同学学会解决简洁的有关分数加减法的实际问题; 3、培育同学自主学习的精神,动手操作才能和解决问题的才能;教学重点:使同学会运算简洁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教具、学具预备:圆片,方格卡片教学过程:(一)课前练习1、填空: 3/4里有()个 1/42/5里有()个

37、 1/52、展现情境图让同学观看,提问:你看到了什么?你想提出什么数学问题?板书课题:分数的简洁运算,(二)探究新知1、教学分数的加法1) 让同学借助学具运算: 2/8+1/82) 同学沟通:请同学说出运算的方法3) 老师用教具演示 2/8+1/8 的过程;让同学懂得分数加法的算理;2、教学分数的减法1) 用教具演示从 5/6 里减去 2/6 的过程2) 让同学说出老师演示的过程并依据老师演示的过程列出算式3) 提问: 5/6 表示几个 1/6 ? 2/6表示几个 1/6 ?引导同学说出算理并运算3、教学例 31) 出示 1 个圆片:整个圆可以用几表示?用分数表示是几分之几?2) 用教具演示减

38、的过程,让同学说一说演示的意思;3) 同学依据演示列出算式1-1/4=4) 让同学运算,全班沟通 . 请同学说出运算过程4、同学先探讨,然后师生共同小结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的运算方法;5、练习:(2) 练习二十一 1 3 题教学反思:第六课时:分数的简洁应用教学内容: p100-103 例 1、例 2 及练习;教学目标:1、是同学进一步懂得分数的意义,把握解决分数的简洁应用的技巧;2、培育同学应用所学的学问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和才能;教学重点 :进一步加深懂得分数的意义;教学难点 :培育同学的应用意识,提高同学解决问题的才能;教具预备: 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师:同学们,分数在生活

39、中的应用是特别广泛的,今日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分数的简洁应用”;二、探究体验,经受过程;1、教学例 1. 例 2.师:你能用分数表示图形的涂色部分吗?出示第100 页例 1);生:这是把 1 张正方形纸平均分成了 4 份,涂色部分是其中的 1 份,所以用分数表示是 ;师:假如把 6 个苹果平均分成 3 份,每份有几个?生:这是我们以前学过的平均分问题,列式为6÷3=2(个),所以每份有 2个苹果;师:那么,每份苹果的个数是这些苹果的几分之几呢?生:这是把 6 个苹果看作一个整体,由于是平均分成了3 份,所以其中的 1份就是 ;师: 2 份是苹果总数的几分之几?生:把苹果总数平均分成了

40、3 份,其中的 2 份就是 ;2、教学例 2.师:请看下面的问题,说说你知道了什么信息?(出示第101 页例 2) 生:知道了一共有 12 名同学,其中 是女生, 是男生;师:“其中 是女生, 是男生”这是什么意思呢?生:意思就是说假如把这 12 名同学平均分成 3 份,其中的 1 份是女生, 2 份是男生;师:怎样求女生的人数呢?生:由于 是女生,要求女生人数就是把 12 平均分成 3 份,求出 1 份是多少,即 12÷ 3=4(人),也就是说女生有 4 人;师:怎样求男生人数呢?生:由于 是男生,要求男生人数就是把 12 平均分成 3 份,求其中的 2 份是多少,即 12

41、7;3=4(人); 4×2=8(人),也就是说男生有 8 人;师:把刚才的解题过程在小组里说一说;同学在小组内沟通;老师巡察明白情形;三、总结提升;师:在本节课的学习中,你有什么感受?有哪些收成?同学沟通自己的收成、感受;四、课堂作业;1、12 个桃子,平均放在 6 个盘子里面,每个盘子里面放()个桃子,每个盘子里的桃子占桃子总数的;2、爱好小组有 28 人,其中 5 人 喜爱乒乓球 9 人, 喜爱篮球 3 人,仍剩下多少人?作业:完成练习二十二第 1、2、3 题教学反思:第九单元数学广角集合教材分析:本单元是特别好玩的数学活动,也是规律思维训练的起始课;规律推理才能是人们在生活、学

42、习工作中很重要的才能;本单元主要要求同学能依据供应的信息,借助集合圈进行判定、推理, 得出结论,使同学初步接触和运用集合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教材试图通过一些生动好玩的简洁事例,运用操作、试验、推测等直观手段解决这些问题,渗透数学的思想方法,初步培育同学借助几何直观摸索问题的意识; 教学要求:1、在具体情境中,使同学感受集合的思想,感知集合图的产生过程;2、能借助直观图,利用几何的思想方法解决简洁的实际问题,同时使同学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集合的思想,进而形成策略;3、渗透多种方法解决重叠问题的意识,培育同学善于观看、勤于摸索的学习习惯;第一课时集合教学目标1、在具体情境中,使同学感受

43、集合的思想,感知集合圈的产生过程;2、能借助直观图,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洁的实际问题,同时使同学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集合的思想,进而形成策略;3、渗透多种方法解决重叠问题的意识,培育同学善于观看、勤于摸索的学习习惯;教学重点让同学感知集合的思想,并能初步用集合的思想解决简洁的实际问题;教学难点对重叠部分的懂得;教具预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形,激趣导入;师:老师先给大家出一道脑筋急转弯:两位妈妈和两位女儿一同去看电影(每人都得买一张票),可是她们只买了3张票,便顺当地进了电影院;这是为什么?同学活动:同学推测各种可能性,你一言我一语地发表自己的高见;师:大家的推测都有自己的道

44、理,但答案到底是什么呢?临时老师仍不想告知你们,我想通过下面的活动,大家肯定能自己找到答案的;二、探究体验,经受过程;1、教学例 1.1 方法一;师:学校预备从每个班中选几名喜爱运动的同学参与体育训练,为下学期的校运动会做预备;下面是三(1)班参与跳绳、踢毽竞赛的同学名单;(出示第104 页表格)师: 数一数,参与跳绳的有几位同学?参与踢毽的有几位同学?生:参与跳绳的有 9 人,参与踢毽的有 8 人;师:那么,参与体育训练的一共有几位同学?你会运算吗?同学可能回答;一共有 17 人, 9+8=17(人);可是,参与这两项活动的没有 17 人呀;我发觉有的人两项活动都参与了;应当是一共有 14

45、人参与了,算式是 9+8=14(人);师:到底怎么回事呢?为什么有人说一共是14 人呢?为什么要减去 3 呢? 生:由于有 3 个人重复了;生:由于这 3 个人及参与了跳绳,又参与了踢毽;生:由于跳绳的 9 人里面有这 3 个人,踢毽的 8 人里面也有这 3 个人,所以运算的时候就不能是 9+8=17(人),仍应当减去 3 人,所以是 9+8-3=14(人);生:由于 9+8 就把这 3 个人重复算了,也就是多算了一遍,所以要减掉3人;师:同学们的发言真是杰出,报名参与校体育训练的一共有多少名同学呢? 生: 14 人;2、方法二;师:为了能使同学们更便利的看清晰,我们把一项活动演示一遍,请班里

46、的14 名同学分别对应的替代其中一人,自己选一个替代的对象吧;班内的 14 名同学分别选定自己要替代的人;师:请报名参与跳绳的同学站到讲台的左边,报名参与踢毽的同学站到讲台的右边; “参与报名”的同学活动,站到相应的位置;师:杨明、刘红、李芳你们怎么仍不站好呀?生:不知道站哪边;师:哦?为什么?怎么会显现这样的情形呢?生:由于他们两厢运动都参与了,站左边不行,站右边也不行;师:请同学们来说说,他们应当怎么站比较好?生:站中间;三位同学都站到了讲台的中间;师:那左边、右边、中间分别表示什么?生:左边表示参与跳绳的同学,右边表示参与踢毽的同学,中间就是两种训练都参与的同学;3、方法三;师:谁能用画

47、图的方法来表示一下刚才看到的情形?同学组内争论,画出自己设计的图来,老师巡察观看明白情形并准时指导创作;分组展现自己设计的图画,并介绍自己的创意或想法;同学可能会说:生 1:我觉得左边的同学是代表参与跳高的,应当圈在一起;右边的同学代表参与跳远的,他们也应当圈在一起;中间的同学再画一个圈;师:这样的话,能不能让大家一看就知道中间的是及参与了跳绳的,又参与了踢毽的呢?再想想,看仍没有没更好的画法;生 2:中间的同学也应当和左边的圈在一起,由于他们也参与了跳绳的呀;生 3:那我仍说中间的仍可以圈到右边呢,他们仍参与了踢毽呢;师:那就按你们说的试试吧;同学动手试着画图,并向全班展现;4、方法四;师:

48、看图,说说每一部分分别表示什么?生:左边,表示只参与跳绳的;右边,表示只参与踢毽的;中间即参与跳绳又参与踢毽的;师:你能列式运算这两个小组的人数吗? 生: 9+8-3=14(人)生:( 8-3 )+3+(9-3 )=14(人) 三、总结提升;师:同学们今日表现都很杰出,谁情愿来说说今日有什么收成?和同学们一起共享;同学自己沟通各自的收成;课后请大家留心观看,用今日学习的学问仍能解决生活中的哪些问题? 四、课堂作业;1、同学们去春游,带面包的有78 人,带水果的有 77 人,既带面包又带水果的有 48 人;参与春游的同学一共与多少人?2、三年级有 20 个同学参与竞赛,其中参与数学竞赛的有15

49、人,参与作文竞赛的有 11 人;(1) 既参与数学竞赛又参与作文竞赛的有几人?(2) 只参与数学竞赛的有几人?(3) 只参与作文竞赛的有几人?作业:完成练习二十三第 1、2、3 题教学反思:总复习第 1 课时成长小档案复习内容:教材 108 页内容复习目标:1、通过回忆这学期的学习收成,对全册内容进行整理,初步形成学问网络,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加深对全册内容的懂得;2、通过对学习中好玩事情的回忆,唤起同学对解决问题的过程、方法、体会的回忆和开心的情感体验;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数学方法策略的有用,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4、培育同学合作学习的才能;复习重点:1、对全册数学学问进行梳理,形

50、成学问网络;2、唤起同学开心的情感体验,培育同学对数学的爱好和信心;复习难点:对全册数学学问进行梳理,形成学问网络;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复习预备:学问网络图、情境课件复习过程:课前布置同学对本学期的学问进行整理;一、谈话引入师:同学们,时间过得真快啊,这本书新内容我们学完了,你这学期学习有什么收成呢?二、探究体验,经受过程;1 、这学期有什么收成?师:同学们,先想一想自己有什么收成,然后与小组的同学进行沟通并做好整理记录;可以看书,也可以参照屏幕上的提示!(出示课件第108页图)同学进行小组沟通争论,老师巡察明白情形;组织同学沟通汇报:勉励同学把自己的收成说具体,最好能举出例子;2 、构建学问

51、网络图师:这学期学了这么多的学问,每个人有这么多的收成,你能把我们这学期学的学问进行整理吗?拿出你课前的整理,和同组同学沟通;全班沟通,补充完善;形成下图:1分=60 秒时、分、秒测量万以内的加减法:时间的运算毫米、分米、千米的熟悉吨的熟悉口算、列竖式运算、估算、 解决问题乘法口算、 列竖式运算、总复习多位数乘一位数估算、解决问题倍的熟悉倍的熟悉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四边形、长方形和正方形长方形、正方形的特点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和解决问题分数初步熟悉 分数的初步熟悉分数的简洁运算分数的简洁应用数字编码2、在学习这些学问的时候,你觉得最好玩的的是什么? 全班沟通;感受数学

52、学问和解决问题的方法策略的好玩;3、下面我们要分三课时对整册学问进行系统的复习,你认为怎样划分内容比较好?同学制定复习方案;三、全课小结学问武装了我们的大脑,学问增长了我们的聪明,学问使我们变得更聪明;善于总结回忆是一种特别好的学习方法,能帮忙我们今后更好的学习新学问,解决更多的新问题;我们连续努力吧!板书设计成长小档案整理的树形图总复习第 2 课时整理和解决问题复习内容:教材 109 页第 1 题复习目标:1、通过问题情境,把数与代数的部分学问串联起来,使同学对所学学问进行回忆与总结,查漏补缺;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育同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才能;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亲密联系,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复习重点:感受数学与生活的亲密联系,运用所学学问解决简洁实际问题;复习难点:运用所学学问解决简洁实际问题;时间的运算、用估算解决问题、“归一”、“归总“数量关系的问题;复习预备:课前整理时间、测量、运算单元的内容和错题复习过程:一、情境引入师:坐飞机是生活中常见的出行方式;飞机飞行中也包蕴着很多数学学问,我们来看一看;出示例1;二、重点复习1、出示第( 1)题,在()里填上合适的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