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区水工环地质工作_第1页
矿区水工环地质工作_第2页
矿区水工环地质工作_第3页
矿区水工环地质工作_第4页
矿区水工环地质工作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与环境地质工作欢迎参加项目负责培训班的技术骨干福建省地勘局黄金生目次工作目的、任务、要求/勘探类型划分勘查工作量4工作方法与技术要求牛姆林 The Niumulin Forsest广西德天瀑1.1工作目的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工作的重要性1.1.1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工作是地质找矿、地质勘 查、矿床开采时对矿床自然条件进行综合研究的组成部 分。在地质勘查的各个阶段,都要进行相应的水文地质工程 地质工作,在审批矿产资源储量时,要求提供足够的水 文地质工程地质资料,以满足编制开采设计的要求,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工作的重要性地质工程地质资料,以满足编制开采设计的要求。如果水文地质

2、工程地质资料不符合要求,则储量不能批 准,或降级批准。当矿区水文地质条件及工程地质条件复杂,造成开采技 术上的极大困难,或经济不合算,则储量被列为表外, 不能作为投资依据。详查或勘探地质报告必须有“开采技术条件” 一章,普 查地质报告必须有“开采技术条件” 一节,否则报告不 能通过。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工作的重要性1.1.2福建省国土资源厅文件关于开发利用“零星分 散”矿产资源储量的矿山和扩大矿区范围有关问题的通 知闽国土资综2006: 17号提出:“以地采方式开发 利用'零星分散'矿产资源储量的矿山,矿山水文地质、 工程地质工作,必须达到相应矿种详查阶段地质工作规 范要求。”

3、说明省厅对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工作的 重视。1.1.3中国矿业权评估师协会矿业权评估准则一指导意 见(CMV13051-2007)提出:“资源储量类型不仅与 地质工程控制程度有关,还与地质研究程度、开采技术 条件查明程度、可选冶性能研究程度及工艺利用研究程 度等因素有关,特别是与涉及安全生产的开采技术条件 有重大关系,因此资源储量类型不能简单依勘查工程间 距确定,且不应超越勘查阶段和勘查程度。某一种勘查 研究程度降级的,资源储量类型也相应降级。”说明勘 探地质报告查明矿区开采技术条件的重要性。1.2基本任务(勘探阶段)1.2.1查明矿区水文地质条件及矿床充水因素,预测矿坑涌水量。对矿床水资源

4、综合利用进行评价,指出供水 水源方向。1.2.2查明矿区的工程地质条件,评价露天采矿场岩体质量和边坡的稳定性,或井巷围岩的岩体质量和稳固性, 预测可能发生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1.2.3评述矿区的地质环境质量,预测矿床开发可能引 起的主要环境地质问题,并提出防治的建议。13 勘探工作阶段与工作程度要求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查和环境地质调查评价应与矿 产地质勘查工作阶段相适应,分为普查、详查、勘探三个阶段。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条件简单的矿区,勘查阶段可简化或合并。但提供矿山建设设计作依据的地质勘查报告,均应达到勘探阶段的要求。工作程度要求1.3.1普查阶段:结合矿产普查进行,对于已进行区域 水文地质

5、工程地质普查的地区,其资料可直接利用或只 进行有针对性的补充调查,大致查明工作区的水文地质 工程地质和环境地质条件。工作程度要求1.3.2详查阶段:基本查明矿区的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和 环境地质条件,为矿床初步技术经济评价、矿山总体建 设规划和矿区勘探设计提供依据。工作程度要求33勘探阶段:详细查明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条件, 评价地质环境,为矿床的技术经济评价及矿山建设可行' 性研究和设计提供依据。2.1水文地质根据矿层主要充水含水层的容水空间特征,将矿床充水 分为三类。第一类:以孔隙含水层充水为主的矿床,简称孔隙充水 矿床;第二类:以裂隙含水层充水为主的矿床,简称裂隙充水 矿床;第三类:

6、以岩溶含水层充水为主的矿床,简称岩溶充水 矿床。2-1水文地质根据主要矿体与当地侵蚀基准面的关系,地下水的补给 条件。地表水与主要充水含水层水力联系密切程度,主 要充水含水层和构造破碎带的富水性、导水性、第四系 覆盖情况以及水文地质边界的复杂程度,将各类充水矿 床勘探的复杂程度划分为三型。2.1.2第二型第一型一文地质条件简单的矿床: 主要矿体位于当地侵蚀基准面以上,地形有利于自然排 水,矿床主要充水含水层和构造破碎带富水性弱至中等;或主要矿体虽位于当地侵蚀基准以下,但附近无地表水体,矿床主要充水含水层和构造破碎带富水性弱,地下 单。水补给条件差,很少或无第四系覆盖,水文地质边界简第二型水文地

7、质条件中等的矿床: 主要矿体位于当地侵蚀基准面以上,地形有自然排水条 件,主要充水含水层和构造破碎带富水性中等至强,地 下水补给条件好;或主要矿体位于当地侵蚀基准面以下,但附近地表水不 构成矿床的主要充水因素,主要充水含水层、构造破碎 带富水性中等,地下水补给条件差,第四系覆盖面积小 且薄,疏干排水可能产生少量塌陷,水文地质边界较复 杂O2.1.3 第三型_ 条件复杂的矿床:主要矿体位于当地侵蚀基准面以下,主要充水含水层雷 水性强,补给条件好,并具较高水压;构造破碎带发育, 导水性强且沟通区域强含水层或地表水体;第四系厚度 大、分布广,疏干排水有产生大面积塌陷、沉降的可能,111 inpM水文

8、地质边界复杂。2.2 工程地质依据矿体及围岩工程地质特征,主要工程地质问题出现 层位,将矿区工程地质勘探分为四类:第一类一一松散、软弱岩类:以第四系砂、砂砾石及粘 性土,或第三系弱胶结的砂质、粘土质岩石为主的岩类。 岩体稳定性取决于岩性、岩层结构和饱水情况,稳定性 差。第二类块状岩类:以火成岩、结晶变质岩为主的岩 类。块状结构,岩体稳定性取决于构造破碎带、蚀变带 及风化带的发育程度,一般岩体稳定性好。第三类层状岩类:以碎屑岩、沉积变质岩、火山沉 积岩为主的岩类。层状结构,岩体各向异性,强度变化 大。岩体稳定性主要取决于层间软弱面、软弱夹层、构 造破碎及岩体风化程度。第四类可溶盐岩类:以碳酸盐岩

9、为主,次为硫酸盐 岩、盐岩等岩类。工程地质条件一般较复杂。根据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岩体风化及岩溶发育程度、第四系覆盖厚度、地下水静水压力等因素,将工程地质勘探的复杂程度划分为三型:简单型:地形地貌条件简单,地形有利于自然排水;地 层岩性单一,地质构造简单,岩溶不发育,岩体结构以 整块或厚层状结构为主,岩石强度高,稳定性好,不易 发生矿山工程地质问题。中等型:地层岩性较复杂,地质构造发育,风化及岩溶 作用中等或有软弱夹层及局部破碎带和饱水砂层影响岩 体稳定,局部地段易发生矿山工程地质问题。复杂型:地层岩性复杂,岩石风化、岩溶作用强,构造 破碎带发育,岩石破碎,新构造活动强烈或松散软弱

10、层 厚,含水砂层多、分布广,地下水具有较大的静水压力, 矿山工程地质问题发生比较普遍和经常。2.3 环境地质根据地质环境现状及矿床开采引起的变化分为三类。 第一类地质环境质量良好:矿区附近无污染源,地 表、地下水质良好(I、II)(注:I、II指地面水环 境质量标准),矿石和废石不易分解出有害组分。第二类地质环境质量中等:采矿可产生局部地表变 形,但对地质环境破坏不大;区内无重大的污染源,无 热害,地表水、地下水水质较好(不低于III类)(注:III指不低III类饮用水标准),矿坑排水对附近水体有一定污染;矿石和废石化学成分基本稳定,无其他环境地 质隐患。 第三类地质环境质量不良:矿区水文地质

11、工程地质 条件复杂,因采矿可带来严重的环境地质问题,如地面 塌陷、山体开裂失稳、井泉干涸,有热害或矿坑排水以 及矿石、废石有害组分的分解易造成对附近水体的污染, 水体水质超过III类标准。根据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岩体风化及岩 溶发育程度、第四系覆盖厚度、地下水静水压力等因素, 将工程地质勘探的复杂程度划分为三型:2.4固体矿产开采技术条件简单型:地形地貌条件简单,地形有利于自然排水;地 层岩性单一,地质构造简单,岩溶不发育,岩体结构以 整块或厚层状结构为主,岩石强度高,稳定性好,不易 发生矿山工程地质问题。中等型:地层岩性较复杂,地质构造发育,风化及岩溶 作用中等或有软弱夹层及局部

12、破碎带和饱水砂层影响岩 体稳定,局部地段易发生矿山工程地质问题。复杂型:地层岩性复杂,岩石风化、岩溶作用强,构造 破碎带发育,岩石破碎,新构造活动强烈或松散软弱层 厚,含水砂层多、分布广,地下水具有较大的静水压力, 矿山工程地质问题发生比较普遍和经常。2.4固体矿产开采技术条件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GB/T13908-2001,把固 体矿产开采技术条件勘查类型划分为三类: 开采技术条件简单的矿床(I );开采技术条件中等的矿床(II): 开采技术条件复杂的矿床(III):2.4固体矿产开采技术条件II类进一步分4个亚类:水文地质问题为主的矿床(II1)工程地质问题为主的矿床(II2)环境地质

13、问题为主的矿床(II3)复合问题的矿床(II4)III类进一步分4个亚类:A水文地质问题为主的矿床(III1)A工程地质问题为主的矿床(III2)A环境地质问题为主的矿床(III3)A复合问题的矿床(III4)各类矿床特征如下>>>2.4.1开采技术条件简钳床主要矿体位于当地侵蚀基准面以上,地形有利于自然排 水,或矿体虽位于侵蚀基准面以下,但含水层富水性弱, 附近无地表水体,无水害;矿体围岩单一,力学强度高, 结构面不发育,稳定性好,或矿床虽处于多年冻土区, 但因长年冻结,工程地质问题不突出,无原生环境地质 问题,矿石及废弃物不易分解出有害组份,采矿活动不 形成对附近环境和水

14、体的污染。水文地质问题为主的矿床:主要矿体虽位于当地侵蚀基准面以上,地形有利于自然 排水,但因矿体顶板有富水的含水层或断裂带对矿山生 产造成危害;或主要矿体位于侵蚀基准面以下,主要充 水含水层富水性中等,但地下水补给条件差,地表水体 不构成矿床充水的主要因素,矿山排水可引起局部地面 变形破坏,水体轻度污染,矿床工程地质环境地质问题 较简单。工程地质问题为主的矿床:矿体围岩多为坚硬、半坚硬岩组,岩组结构较复杂,有 局部软弱夹层或透镜体分布,各类结构面较发育,露采 边坡可沿软弱夹层或不利结构面产生局部滑移,井采可 在风化带、构造破碎带产生局部变形破坏,矿床水文地 质环境地质问题一般较简单。环境地质

15、问题为主的矿床:有热害或气害或放射性危害或不良地质作用危害等原生 环境地质问题,矿床开采中需采取相应措施处理和预防, 矿床水文地质工程地质问题较简单。复合问题的矿床:矿床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条件三因素中两项 以上属中等的矿床,其余为简单。2.4.3开采技术条件复杂矿床水文地质问题为主的矿床:主要矿体位于当地侵蚀基准面以下,主要充水含水层富 水性强,地下水补给条件好,与地表水或相邻强含水层 有密切的水力联系,存在富水性强的构造破碎带或岩溶 发育带,矿坑涌水量大;矿床开采需采取强排水或专防、 治水措施,疏干排水可引起巷道变形破坏和地面沉降、 开裂、塌陷、水体污染等工程地质和环境地质问题。2

16、.4.3开采技术条件复杂矿床水文地质问题为主的矿床:主要矿体位于当地侵蚀基准面以下,主要充水含水层富 水性强,地下水补给条件好,与地表水或相邻强含水层 有密切的水力联系,存在富水性强的构造破碎带或岩溶 发育带,矿坑涌水量大;矿床开采需采取强排水或专防、 洽水措施,疏干排水可引起巷道变形破坏和地面沉降、 开裂、塌陷、水体污染等工程地质和环境地质问题。工程地质问题为主的矿床:矿体围岩破碎,各级结构面发育,构造破碎带、接触破 碎带比较发育,地应力大;或矿体围岩主要为松散软弱 岩层;或冻融层厚度大。矿床开采露采边坡滑移、巷道 变形破坏普遍,并可诱发突水、突泥(沙)、地面变形 破坏等环境地质问题,矿床水

17、文地质环境地质条件不复 杂O环境地质问题为主的矿床:矿床处于热、气、放射性异常区或区域稳定性较差的地 区,或矿体围岩含有毒有害气体或易分解有毒有害元素 和组份,或具有严重的自燃发火势。矿床开采可产生严 重的热害、气害、放射性危害、环境污染或山体失稳等 问题,需采取专门防治措施,矿床水文地质工程地质问 题不复杂。复合问题的矿床:矿床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条件三因素中两项 以上属复杂的矿床,其余不复杂。中国大陆科学钻探3.1水文地质矿区普查阶段的水文地质工作有水文地质测绘、钻孔简 易水文地质观测与编录、采水化学分析样、收集气象水 文资料这几项工作。水文地质条件简单的矿区,详查阶段可不布置水文

18、地质 孔,不进行抽水试验。按孔隙充水、裂隙充水、岩溶充水三种类型充水矿床的 不同,确定各勘查阶段和矿区水文地质工作量如下表。孔隙裂隙充水为主的矿床水文地质工作基本工程量续表工类目孔隙充水为主的矿床裂隙充水为主的矿床简单中等复杂简单中等复杂水文地质测绘比例尺普查、详查1: 500001: 10000勘探1: 100001: 2000钻孔简易水文地质观测与普查、详查全部钻孔编录孔占地质孔的比例()勘探10 2030 4050 6030 4050 6070 80水文地质剖面数(条)详査011224011223勘查122346122335孔隙裂隙充水为主的矿床水文地质工作基本工程量续表工类、型目孔隙充

19、水为主的矿床裂隙充水为主的矿床简单中等复杂简单中等复杂水动 态长 期观 测地表水(处)详查根据查明水文地质条件,矿坑涌水量计算和水源地选择的需要, 选储性地段设站勘探根据实际需要对详查阶段各站取舍和补充钻孔(个)详査355735710勘探根据需要对详查阶段钻孔取 舍和补充根据需要对详査阶 段钻孔取舍和补充井泉(个)详查.勘探根据实际需要选择代表性点勘探坑道或 生产矿井详查.勘探勘探坑道和主要生产矿井设排水量观测站,简单矿区可省略水化学样、细 菌检验样详査、勘探可作水源地的井、泉、地表水按丰、枯季取样孔隙裂隙充水为主的矿床水文地质工作基本工程量续表孔隙裂隙充水为主的矿床水文地质工作基本工程量续表

20、孔隙充水为主的矿床裂隙充水为主的矿床简单中等复杂简单中等复杂水化学分析样普查、详查、勘探代表性水点,以控制地表水、地下水、 水化学类型为原则地面物探普查、详查、勘探根据需要布置钻孔水文物探测井详查、勘探气象观测详查、勘探水文地质孔应进行远离气象台的矿区,气象变化大时,应建立临时性的降水、气温观测站岩溶充水为主的矿床水文地质工作基本工程量续表岩溶充水为主的矿床水文地质工作基本工程量续表普查、详查勘探水文地质测绘比例 尺工程目类型溶蚀裂隙充水为主的岩 溶充水矿床溶洞充水为主的岩溶 充水矿床暗河充水为 主的岩溶充 水矿床简单中等复杂简单中等复杂1: 500001: 100001: 100001: 2

21、000钻孔简易水文地质观测与编录孔占地质孔的比例()普查、详查全部钻孔勘探50 6060 7080 9060 7070 8080 9080 90水文地质剖面数條)详查勘査岩溶充水为主的矿床水文地质工作基本工程量续表工、 类溶蚀裂隙充水为主的岩 溶充水矿床溶洞充水为主的岩溶 充水矿床暗河充水为 主的岩溶充 水矿床简单中等复杂简单中等复杂加深揭露底板充水 含水层钻孔(个)详查、勘探各水文地质剖 面不少于3孔各水文地质剖面不少于3孔分层静止水位观测 孔数(个)详查、勘探全部水文地质 孔全部水文地质孔釁单孔(个)详査23353557根据实际条 件和需要确 定勘探021223021223多孔(组)详查1

22、212勘探1212群孔(组)勘探1212连通试验勘探钻孔和暗河 水系岩溶充水为主的矿床水文地质工作基本工程量续表暗河充水为主的岩溶充水矿床溶蚀裂隙充水为主的岩遐充水矿害简单丨中等丨复杂溶洞充水为主的岩溶李水矿牛简单丨中等丨复杂岩溶充水为主的矿床水文地质工作基本工程量续表地表水(处)详查根据查明水文地质条件,矿坑涌水量计算和水源地选择的需要,选代表性地段设站勘探根据实际需要对详查阶段各站取舍和补充钻孔(个)详查3557023759根据需要确 定勘探根据需要对详查阶段钻孔取舍和补充暗河详查、勘探出(入)口处 设站井泉详查、勘探根据需要选择代表性点勘探坑道或生产矿井水化学样、细菌检验样详查、勘探勘探

23、坑道及主要生产矿井设排水量观测站,简单矿区可省略详查、勘探可作水源地的井、泉、地表水按丰、枯季取样岩溶充水为主的矿床水文地质工作基本工程量续表工、 类厂型溶蚀裂隙充水为主的岩 溶充水矿床溶洞充水为主的岩溶 充水矿床暗河充水为 主的岩溶充 水矿床简单中等复杂简单中等复杂水化学分析样普查、详查、 勘探代表性水点,以控制地表水、地下水水化学类型为原则地面物探普查、详查、 勘探根据需要布置钻孔水文物探测井详查、勘探水文地质孔应进行气象观测详查、勘探远离气象台的矿区,气象变化大时,应建立临时性的降水、 气温观测站3.2工程地质矿区工程地质工作可结合水文地质工作同时进行,应结合矿区实际情况安排工程地质勘探

24、工作量。矿区工程地质勘探工程量表工程地质条件复杂程度简单型中等型复杂型工程地质测绘比例尺钻孔工程地质编录占地质孔数(%)工程地质钻孔(个)1: 100001: 200010 2020 3030 50一般不布置根据需要布置工程地质剖面(条)室内岩(土)样对矿体围岩不同工程地质岩组分层取样,控制到坑道底板或露 天釆场坑底3050m。取样数:块状岩类及岩溶化岩类,每种岩 石不少于3组;层状岩类每种岩石不少于35组,每组岩块数 按试验项目确定;松散岩类按岩性、厚度取样,剥离物强度勘 探不受此限工作方法和技术要求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工作主要参照固体矿产地质勘 查规范总则GB/T13908-2001和矿区

25、水文地质工程地 质勘探规范GB12719-91o按照这二个规范中不同勘查 阶段、不同勘探类型的任务要求,布置相应的水文地质 勘查工作量。矿区水文地质工作的主要内容包括:矿区 水文地质测绘、钻孔简易水文地质观测、钻孔岩芯水文 地质工程地质编录、地表水和地下水动态长期观测、采 水样和水化学分析、钻孔水文物探测井、抽水(放水)试 验等。4.1有关水文地质方面的基本知识4.2矿区水文地质测绘4.3钻孔简易水文地质观测4.4钻孔岩芯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编录4.5地表水、地下水动态长期观测4.6放水试验4.7抽水试验4.8如何编写详查设计的水文地质工程地质部分4.1基本知识4.1.1自然界中水的状态地球上的水

26、以气态、液态、态三种形态存在于大气圈、地球表面及地壳之中。我们常说的地下水是地下岩石空 隙中的重力水,不受颗粒吸附和毛细力控制的自由液态 水,传递静水压力,在重力作用下可自由流动的水。4.1.2地下水类型4.1.2.1按含水层的含水介质划分孔隙水、裂隙水、 岩溶水孔隙水:存在于土层或岩层孔隙中的地下水。主要分布 于松散的沉积层中,在第四纪的冲洪积中常有较大的水 量。裂隙水:存在于岩层裂隙中的地下水,根据岩层含水裂 隙的产状,可分为风化带裂隙水、层状裂隙水、脉状裂 隙水。岩溶水:原称“喀斯特水”,是存在于可溶性岩层的溶 蚀空隙中的地下水。4.1.2.2按含水层的水力特征划分上层滞水、潜水、承压水

27、上层滞水:包气带中局部隔水层上的重力水。一般属于 季节性地下水,雨季存在,旱季消失。地表面与潜水层 之间的地带称包气带,或非饱和带。潜水:地表以下,第一个稳定隔水层以上具有自由水面 的地下水。潜水的自由水面称潜水面,地表至潜水面间 的距离称为潜水埋藏深度。承压水:充满于上下两个隔水层间的具有承压性质的地 下水。当井(孔)凿穿上部隔水层时,井中水位在压力 作用下会上升超出含水层的顶面而稳定在一定的高度上。 按含水层的含水介质和水力特征,可综合划分为9种类 型,较常用的有孔隙潜水、孔隙承压水、裂隙潜水、裂 隙承压水、岩溶潜水、岩溶承压水6种类型。4.1.2.3按地下水水质划分水温可划分:非常冷的水

28、(VO°C) 极冷的水(04°C) 冷水(420°C)温水(2037°C)热水(3742°C)极热的水(42100°C) 沸腾的水(100°C)地下水按矿化度可划分:淡水Vlg/L微咸水13g/L咸水310g/L盐水1050g/L卤水50g/L4.1.3几个重要述语4.131透水层:重力水流能够透过的土层或岩层。透水层的透水性强弱取决于空隙的大小和多少、空隙的 联通程度,一般用渗透系数来衡量。出露地表的透水层 是降水或地表水补给地下水的通道,处于地下水面以下 的透水岩层则可构成含水层。渗透系数:又称水力传导系数,是水力坡度为

29、1时,地下水 在介质中的渗透速度。渗透系数K>10m/d强透水,K=10 lm/d良透水,K=1 0.01m/d透水,K=0.01 0.001m/d弱透 水,K<0.00lm/d不透水或隔水。4.1.3几个重要述语4.1.3.2含水层:地下水面以下饱水的透水层。 构成含水层的条件一土层或岩层有贮存重力水的空隙,有下伏隔水层。4.1.3.3 隔水层:重力水流不能透过的土层 或岩层。含水层和隔水层的划分不是绝对的,应结合具体情况 划分。地下水隔水层地下水位泉水4.1.3几个重要述语4.1.3.4井孔涌水量:从井孔中抽出的水量。当井孔中水 位降深达到最大水位降深值时,井孔中的涌水量即为最

30、 大涌水量。4.1.3.5单位涌水量:抽水试验时井孔内水位每下降一米 时的涌水量。4.1.3几个重要述语4.1.3.6富水性:含水层的水量丰富程度。按单位涌水量q大小,分为:按天然泉水流量Q大小,分为:极强富水q>5 L/S-m 强富水性l<qW5L/Sm 中等富水0.1 VqWl L/S-m 弱富水 qWOL/S m极强富水Q>50L/S强富水性10<q<50L/S 中等富水1VQV10L/S 弱富水 Q<1 L/S按邻近类似矿井正常排水量Q,分为:强富水Q>20000 m3/d中等富水Q = 500020000 m3/d弱富水 Q<5000

31、m3/d4.1.4泉及分类泉地下水的天然露头。在含水层出露地表的适当部位,地下水涌出地表形成泉。泉可分为:上升泉:承压水的天然露头,地下水受静水压力作用, 上升并溢出地表所形成的泉。下降泉:非承压水的天然露头,是 地下水受重力作用自由流出地表而 形成的泉。4.1.5流量测量方法在野外调查时需要观测泉水和溪 沟流量,通常采用三角堰测量和浮标测量二种方法。4.1.5.1三角堰测量:把加工好的等边直角三角堰板压入水流中,使水流通过直角三角形堰口,量取堰口至水面 的高度,通过查表得到流量L/S。安装三角堰时应水平, 两侧和底部均不漏水,并使下游水位低于堰口。4.1.5流量测量方法4.1.5.2浮标法:

32、当水流较大不能用三角堰测量时,通常 采用浮标法。选择45m长直流的溪沟段,量取水流的 宽度和深度,用秒表测出浮标在水流中的流速,按公式 计算所测溪沟段的流量。由于浮标法测的是主流线上的 流速,比实际偏大,根据已有经验应乘上65%的系数。4.1.6岩石强度划分按岩石单轴极限抗压强度(R)将岩石强度分为:坚硬的R>60Mpa半坚硬的60Mpa>R>30 Mpa软弱的R<30 Mpa。4.2矿区水文地质测绘矿区水文地质测绘重点是查明矿床充水因素及矿区水文 地质条件,应包括矿床疏干可能影响的范围及补给边界。一般在地质测绘的基础上进行,采用相同比例尺,范围 相同或适当扩大。水文地

33、质测绘内容以水点调查为主, 调查内容有:4.2.1水井、钻孔调查:对以往施工的井孔,应调查其 位置、深度、水位、埋深和标高,了解井孔所揭露的地 层剖面,确定含水层的位置、厚度、含水性质。对勘查 期间施工的钻孔,应把简易水文观测资料反映在图名上, 有孔号、孔深、水位埋深、水位标高。4.2.2泉的调查:调查泉水所处地形地貌部位,观察泉 水涌出地面时的特点,是股状涌出还是片状渗出,是上 升泉还是下降泉,泉眼附近如有沉淀物应进行鉴定。用 三角堰测量泉水流量,用温度表测量水温,用广泛试纸 测泉水PH值。4.2.3矿坑的调查:调查矿井的位置、标高及地形特点, 调查矿井修建年代、生产能力、开采方法、采空区的

34、面 积与深度、排水设备装置和效率、排水量,调查矿井淹 没的原因、时间、天然涌水量和疏干排水资料,调查矿 体(层)顶底板稳定性、地表塌陷和裂隙发育情况、露 天采场边坡稳定性,观测地下平酮和露天采矿场的出水 量。4.2.4老窑调查:重点了解老窑开采和停采废弃时的水 文地质条件,尽可能查明老窑的位置、分布范围、开挖 深度、窑内积水情况、停采原因,观测老窑的出水量。4.2.5 地表水体调查:调查地表水体的位置及周围的地 形地貌,调查溪沟的分布、最高和最低水位、影响范围, 对矿区内的溪沟流量进行分段观测。43钻孔简易水文地质观測钻孔简易水文地质观测是在钻进过程中及时发现含水层, 初步确定含水层的富水性,

35、确定岩溶在不同垂向深度的 发育程度和发育规律等水文地质问题的重要手段。简易 水文地质观测项目应包括地下水水位、水温、冲洗液消 耗量、涌水和漏水现象等。本项工作由钻机人员进行, 具体要求如下。4.3.1回次水位:每班、每个回次都要测,提钻后、下 钻前各测一次,时间间隔10分钟。以泥浆为冲洗液的钻 孔,也应进行回次水位观测。4.3.2稳定水位:终孔后应进行观测,要求从停钻后开 始观测,每一小时测一次水位,当连续4小时水位变化 不超过5cm时,视为稳定,可以停测。如果连续观测48 小时水位仍不稳定,可以停测。4.3.3钻进中发现孔内涌水时,应记录其位置,并应立 即停钻,接长套管,测量水头高度,进行放

36、水试验。若 发现严重漏水时,应记录其起止深度及耗水量。4.3.4钻进过程中遇到漏水、涌砂、掉块、坍塌、缩径、 裂隙、溶洞及钻具突落等异常现象,应及时记录其起止 深度。4.3.5水温观测:一般在孔内水位和涌水量有很大变化 时才进行观测,每个含水层最少测一次。涌水钻孔可在 孔口观测水温。4.3.6冲洗液消耗量观测:每班至少测量一次,当发现有突然变化时,必须增加测量次数。对自然造浆的钻孔,每班必须测定一次泥浆的粘度。必须注意冲洗液循环系 统不漏失,防止雨水及地表水的流入。4.3.7 终孔后应按要求进行封孔,并在孔口树立水泥标 志桩。4.4钻孔岩芯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编录4.4.1编录方法编录工作与地质编

37、录同时进行,编录的目的是划分含水 层和隔水层、确定风化带和破碎带的厚度,其主要依据 是钻孔简易水文地质观测成果和岩芯的破碎程度、裂隙 发育程度。A编录程序和描述内容如下>>>>>>4.4.1.1抄录班报表的回次进尺、回次水位观测和水文地质 现象记录。4.4.1.2整理岩芯,检查上下顺序,校正岩芯长度。4.4.1.3鉴定岩性,确定风化带、破碎带、含水层的分层位 置和界限。4.4.1.4岩心描述内容:松散岩层的描述内容:定名、颜色、湿度、成分、磨度、分选、结核、包裹体、结构层的相互关系及层理特征、胶结程度、胶结类型。4.4.1.4岩心描述内容:基岩的描述内容:定

38、名、颜色、结构、矿物成分、岩芯破 碎情况、岩芯采取率、节理、裂隙和岩溶的发育程度、充填 情况和充填物、断层擦痕、断层泥及其充填物、风化程度、 岩层产状和层理特征等。4.4.1.4岩心描述内容:分层测定岩石质量指标(RQD)值,确定不同岩组RQD 值的范围和平均值。RQD (%) =LBLtX100%式中:Lp某岩组大于10cm完整岩芯长度之和(m)Lt某岩组钻探总进尺(m) o岩石质量等级见下表岩石质量等级表等级RQD岩石质量描述岩体完整性评价190 100极好岩体完整275 90好岩体较完整350 75中等岩体中等完整425 50劣岩体完整性差5<25极劣岩体破碎3L -jL J1 j

39、 f 兰h 厂- 护汽酸胃琴缆0P啸© 谕匹一 * 1丄工:=!4.4.2含水层的判断4.421岩心破碎,裂隙发育,岩石矿物颗粒或裂隙面有 水蚀、氧化锈斑、溶蚀孔洞及次生矿物的吸附和沉淀现 象的孔段。4.422 钻进中涌水或严重漏水及水位突然升降的孔段。4.4.2.3钻进中坍塌、掉块现象严重或钻具突然陷落、冲 洗液大量漏失的孔段。4.4.2A岩心采取率低、进尺相对加快的孔段。4.425根据上述现象综合判断,把含水层富水性定性划 分为强富水性、中等富水性、弱富水性。4.4.3几种常用的描述方法4.4.3.1漏水程度分为:轻微漏水冲洗液明显消耗中等漏水钻进中漏水、有返水 严重漏水钻进中漏

40、水、不返水4.4.3几种常用的描述方法4.4.3.2岩心完整程度分为:完整采取率> 90% ,岩心呈大于20cm长柱状,或 RQD = 90 100 %较完整岩心多呈10cm20cm长柱状或短柱状, 或 RQD = 50 90 %较破碎岩心呈块状或短柱状,或RQD=2550%破碎岩心呈块状、碎块状,或RQD < 25%4.4.3几种常用的描述方法4.4.3.3裂隙发育程度可分为:裂隙不发育Im岩心中裂隙少于2条 裂隙较发育lm岩心中裂隙28条 裂隙发育 lm岩心中裂隙多于8条4.4.4钻孔岩芯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编录举例1孔深015.80m风化带本段上部03.20m为残积砂质粘性土,灰

41、黄、浅红等色。3.2015.80m为强中等风化花岗闪长岩,岩芯采取率约为 30%。岩芯呈块状、碎块状,RQD = 21%,岩体破碎。风化 裂隙发育,lm岩芯中可见裂隙多于8条,裂隙面普遍见有铁 质薄膜或铁质浸染现象,岩芯外观呈浅红色、褐红色。钻进 中冲洗液有少量漏失,回次水位12.50m。本段上部透水下部 含水,富水性弱。2 15.8053.50m花岗闪长岩本段岩芯采取率大于90%,多呈长柱状,RQD = 98%, 岩体完整。裂隙不发育。钻进中冲洗液没有明显消耗,回次 水位没有明显变化。本段隔水。3 53.5057.20m花岗闪长岩岩芯采取率较低,约50%。岩芯呈块状或碎块状,RQD = 38

42、%,岩体完整性差。裂隙较发育,lm岩芯中可见裂隙5 条,裂隙面较陈旧,未见明显的水蚀现象。钻进中漏水、有 返水,冲洗液消耗较大。本段含水,富水性弱。4 57.2094.50m砂质泥岩、细粉砂岩本段属文笔山组(P1W)地层。岩芯采取率大于90%, 浅灰、灰白色。岩芯多呈长柱状,RQD=93%,岩体完整。 裂隙不发育。钻进中冲洗液没有明显消耗,回次水位没有明 显变化。本段隔水。5 94.50148.30m 灰岩(P®岩芯采取率大于90%,呈灰色、黑灰色。岩芯多呈长柱 状,RQD=93.8%,岩体完整。裂隙较发育,但都被方解石 脉充填呈闭合状,可见裂隙面都较新鲜,未见溶蚀孔洞或水 蚀现象。

43、钻进中冲洗液没有明显消耗,回次水位没有明显变 化。本段不含水。6 148.30173.80m 灰岩、矽卡岩岩芯采取率50%左右,呈灰色、黑灰色。岩芯呈短柱状 或块状,RQD = 38%,岩体完整性差。裂隙较发育,裂隙面 见有串珠状溶蚀孔洞,地下水活动痕迹明显。自孔深 149.80m起钻进中严重漏水不返水,回次水位突降至95.70m。 本段含水、富水性中等强。7 173.80195.20m(终孑L)矽卡岩、铁矿、砂砾岩 本段岩芯采取率大于90%。岩矿芯大部分呈长柱状,局部呈块状,RQD = 83%,岩体较完整。裂隙不发育,可见裂 隙面部较新鲜,未见溶蚀孔洞或水蚀现象。钻进中仍漏水不 返水,但回次

44、水位仍在95.70m处,没有明显变化。本段不含 水或隔水。4.5地表水、地下水动态长期观测矿区进入详查阶段应选择代表性井、泉、钻孔、生产矿 井、地表水等进行动态长期观测,勘探阶段进一步充实 和完善,观测内容包括水位、水量、水温、水质。动态 长期观测的目的是为了查明矿区水文地质条件,为矿坑 涌水量计算和供水源地选择提供资料。水位、水量、水 温一般每隔510天观测一次,雨季加密观测,连续观 测时间不少于一个水文年。水质观测为丰水、枯水期各 采样分析一次。选择的地表水、地下水动态长期观测点, 应分布在矿区所附平面图件的范围内,超越区域地质或 区域水文地质图图幅范围不好利用。4.6放水试验当钻孔揭露承

45、压含水层的隔水顶板,含水层的水就有可 能以钻孔为通道涌出孔口,这就是常说的涌水。钻孔简易水文地质观测中曾说到,发现孔内涌水时,应 立即停钻,接长套管,测量水头高度,进行放水试验。滋次試殓是一种不用抽水设备的抽水试验,通过放水试 验同样可以取得含水层的渗透系数、影响半径、涌水量 和单位涌水量等资料。放水试验的必备条件是钻孔必须 有孔口套管可以往上接高套管或钻杆,套管底部止水效 果必须较好,接高套管时不会从套管外涌水。放水试验的方法是通过接高孔口套管测定高出孔口的水 头高度后,分23次降低所接套管的高度,测量其涌水 量,通常以孔口作为最低放水点,其涌水量作为最大放 水量。接高套管测定水头高度、每次

46、放水测定流量稳定时间为 48小时。例如,接高孔口套管后,从管内测定水头高度为9.0m, 则三次水位降低的放水试验可定为SI =3m, S2 = 6m, S3 = 9m,即分别观测高于孔口6m, 3m, 0m时的涌水量 QI, Q2, Q3o如果高出孔口的正水头高度较小,也可以进行二次或一 次水位降低的放水试验。根据放水试验成果可绘制Q = F (S)、q=f (s)曲线。采用以下公式计算含水层的渗透系数和影响半径。“ 0.366Q 1 R/ 十出K=适R = 10SyK 式中:MS rK:渗透系数(m/d)M:承压含水层厚度(m)(般要钻穿含水层后,根据岩芯编录确定)S:放水试验水位降低(m)

47、R:影响半径(m)r:钻孔半径(m)测水头高度欢水试验示意图测水头高度欢水试验示意图钻孔第三次放水S2=9m4.7抽水试验4.7.1抽水试验目的4.7.1.1确定抽水井(孔)的实际出水量,评价含水层的 富水性,推断和计算井(孔)最大涌水量与单位涌水量。4.7.1.2确定含水层水文地质参数,为评价地下水资源、 预测矿坑涌水量、确定矿坑疏干排水方案提供依据。4.7.1.3确定影响半径、合理井距、降落漏斗的形态及其 扩展情况。4.7.1.4 了解地下水与地表水及不同含水层之间的水力联 系。4.7.2抽水试验类型4.7.2.1民井简易抽水试验:用提桶手工抽水。4.7.2.2根据抽水钻孔与观测孔数量:单

48、孔抽水(无观测 孔)、多孔抽水(一个主孔抽水,一到数个观测孔观测 水位)、孔群互阻抽水(两个以上主孔同时抽水)。4.7.2.3根据试验段含水层的多少:分层抽水、分段抽水、 混合抽水。4.7.2抽水试验类型4.7.2.4根据钻孔揭露含水层的情况:完整井抽水、非完 整井抽水。4.7.2.5根据抽水顺序:正向抽水(S1S3)、反向抽水(S3S1) o4.7.2.6专门要求:矿井疏干抽水、开采性抽水、生产群 井抽水试验。4.7.3抽水试验方法和要求4.7.3.1观测孔的布置原则进行多孔抽水试验时,观测孔的布置和使用取决于抽水 试验的目的和要求,并使观测成果能同时应用多种公式 进行计算,应尽可能地利用抽

49、水孔附近的人工或天然水 点作为观测点。抽水试验主要为确定水文地质参数时, 观测孔的布置一般应考虑以下原则:4.7.3抽水试验方法和要求4.7.3.1观测孔的布置原则 观测孔的布置方向:对于均质无限边界含水层以垂直 地下水流向布置为好;对于非均质无限边界含水层,一 般宜垂直和平行地下水流向布置23排观测孔;对岩溶 裂隙含水层,既要考虑富水地段和水流方向,又要考虑 富水性弱的地段与隔水边界条件。 观测孔的数量:根据需要每排观测孔不少于3个。 观测孔的距离:各观测孔水位下降要明显,最远观测 孔水位下降应不于10倍观测误差,相邻两观测孔水位下 降值的差不应小于0.1m;观测孔距抽水孔由近到远,由 密到

50、稀,降深值小时,观测孔距主孔应近些,各孔间距 应小些。 观测孔的孔径和深度:观测孔的孔径不宜小于2英寸; 观测孔的过滤器应安置在试验目的层中,过滤器长度 0.5m为宜,沉淀管长度不小于2m;观测孔孔深应深入试 验目的层510m。4.73.2抽水试验段的划分原则抽水试验段的划分应根据试验目的和精度要求,结合钻 孔揭露的含水层而定。一般需分段进行抽水的情况有: 钻孔揭露的主要含水层; 潜水和承压水; 第四系和基岩含水层; 淡水与咸水或水质类型差别较大的含水层。对于抽水的目的是了解生产井(孔)出水量的,可进行 混合抽水。4.733抽水试验的落程正式抽水试验,一般进行三个落程抽水试验时,最大降 深S3

51、对于潜水应等于1/21/3 H (H为从含水层底板算起 的水柱高度);对于承压水应尽可能降至含水层顶板, 且S22/3 S3, S1J/3S3。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探规范GB12719-91中要 求,水位降深应根据试验目的和含水层富水程度确定, 应尽设备能力作一次最大降深,其值宜不小于10m;当 采用涌水量与降深相关方程预测矿坑涌水量时,应进行 三次水位降低。4.734抽水试验稳定延续时间和稳定标准正抽水试验稳定延续时间需要考虑如下因素: 抽水试验的目的。如单纯为求得岩层渗透系数时,稳定延 续时间可短些;需确定水源井的开采能力、含水层(组)间 的水力联系时,稳定时间应延长。 含水层的岩性和补

52、给条件。补给充沛的含水层比补给差的 含水层稳定时间要短些。 降深与水量值。水位降低值大时,稳定时间应长些;水量 较小的抽水井,稳定时间可适当缩短。4.734抽水试验稳定延续时间和稳定标准 成井工艺。以清水钻进,稳定时间可以短些。 在雨季进行抽水时,稳定时间应适当延长。岩溶地区抽水过程中往往出现地面塌陷和溶洞沟通,产生 新的补给来源,若抽水过程中涌水量时大时小,应适当延长 抽水时间o稳定延续时间的确定,可参考: 松散地层区孔隙含水层稳定延续时间:普查48小时,矿 区疏干排水816小时,开采性抽水1624小时。 基岩地区裂隙含水层稳定时间:普查812小时,矿区疏 干排水1624小时,开采性抽水24

53、48小时。 基岩地区岩溶含水层稳定时间:普查812小时,矿区疏干排水816小时,开采性抽水1636小时。抽水试验的稳定标准要求: 稳定时段内钻孔水位、流量稳定程度应结合区域地下水动态 变化确定。水位波动相对误差:抽水孔不大于1%;观测孔 水位变化不大于2cmo涌水量波动相对误差:当单位涌水量 大于O.IL/S.m时,不大于其平均值的3%;当单位涌水量等于或小于O.IL/S.m时,不大于其平均值5%。波动相对误差按公式计算:波动相对误差()最大值或最小值-平均值平均值X1OO4.7.3.5水位、水量观测 抽水前静止水位观测:每小时测一次,三次所测数字相同 或4小时内水位相差不超过2cm,即为静止水位。 动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