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关注对贵州中医类院校大学生情绪状态的影响_第1页
自我关注对贵州中医类院校大学生情绪状态的影响_第2页
自我关注对贵州中医类院校大学生情绪状态的影响_第3页
自我关注对贵州中医类院校大学生情绪状态的影响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自我关注对贵州中医类院校大学生情绪状态的影响    赵惠亮 周秀芳摘 要:在分析已有的自我关注与情绪相互关系的研究基础上,提出自我关注对贵州中医类院校大学生的情绪状态有消极影响。本研究以80名贵州某中医类院校在校大学生为被试,并将其随机分配到自我关注组或控制组,随后对其进行自我关注或控制条件的实验操作。结果发现,自我关注实验操作下被试者的情绪状态显著下降。关键词:自我关注;情绪状态;实验对象1.概念自我关注是一种特殊的意识状态,在这种状态里,个体倾向于对自己的生理或心理状态过多关注,并在注意的协调下不断调整自身不适宜外界环境的认知、情绪或行为特征

2、。festinger(1954)的社会比较理论认为,自我关注下的个体在获得自身的生理或心理特质的内容、性质或社会意义时,倾向于同意识范围内的周遭人进行比对,当这种比对为上行比较(upward comparison)时,负性自我认知即会出现。stapel 和tesser(2001)探究了自我关注状态的特性,验证了festinger(1954)对自我关注状态下个体内部心理状态的观点。在其研究中,实验组被试需描述其自身的两个优点和缺点,并举例说明;相反,控制组被试描述一部近期观看的影片。结果发现,相比于控制组,自我关注组被试的社会比较倾向显著提高。赵惠亮和陈红(2014)以同样的方式对某大学在校大学

3、生进行自我关注的实验操作,结果同样发现自我关注下被试的社会比较水平显著提升,且身体满意度显著下降。目前,很少有研究探测自我关注状态下贵州中医类院校大学生情绪状态的变化。仅有一篇研究提及自我关注与情绪之间的关系,如赵惠亮和陈红(2014)的一项探测自我启动对女大学生身体满意度影响的中介变量的研究指出,情绪可能是除社会比较之外的其他中变量。因此,本研究拟探究自我关注对贵州中医类院校在校大学生情绪状态的影响。假设为,自我关注对贵州中医类院校大学生的情绪状态有负性影响。2.研究方法2.1被试在贵州某中医类本科院校选择了80名在校大学生。其中实验组40人,控制组40人。2.2实验设计研究采用组间设计。其

4、中自变量为被试分组,有三个水平,即积极自我关注组,消极自我关注组和控制组;因变量为被试的情绪状态。2.3实验工具情绪视觉模拟量表(vas,visual analogue scales)。参照cools, schotte和mcnally(1992)的研究,情绪状态的测量采用三个视觉模拟量表(如“你现在的焦虑程度如何?”)。研究发现,视觉模拟量表能提高由于短暂实验操作而导致的变量前测和后测之间的敏感性。2.4程序2.4.1在贵州某中医类院校中,随机选取在校大学生共80名。2.4.2将被试随机分配到自我关注组或控制组,并对其年龄及情绪前测进行施测。实验开始之前,告知被试本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探究个体的认

5、知特点。2.4.3自我关注的操作。参照stapel和tesser(2001)的研究,本研究要求实验组被试在十分钟内描述出自身的两个优点和缺点,并举例说明;要求控制组被试在相同时间内描述一部最近观看的电影。2.4.4给予被试一定报酬及本实验真实目的的纸质介绍。3.结果3.1被试基本情况实验组和控制组被试的平均年龄分别为19.7岁和20.2岁,单因素方差分析发现,两组无显著差异,f(1,79)=0.25,p>0.05。以同样方法对两组被试的情绪前测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未发现显著差异,f(1,79)=2.42,p>0.05,此结果表示,后测发现的两组被试的情绪差异并非是由于其原有的情绪水

6、平导致的。3.2情绪对实验操作后自我关注组和控制组被试的情绪得分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发现两组有显著差异,f(1,79)=33.15,p<0.05。具体表现为,自我关注组被试的情绪状态(m=65.6,sd=10.44)显著低于控制组(m=77.9,sd=8.75)。4.讨论本研究探究了自我关注对贵州中医类院校大学生情绪状态的影响。结果发现,自我关注对贵州中医类院校大学生的情绪有负性影响。该结果与赵惠亮和陈红(2014)的推论一致,即自我关注对女大学生自我评价的负性影响,部分是通过情绪导致的。就自我关注降低贵州中医类院校大学生情绪状态的原因,festinger(1954)的社会比较理论认

7、为,阈上意识状态下,当个体对自身特质的注意广度或集中度增强时,自我的评价性分析水平会提高。由于个体生活在社会环境里,社会性的本质会促使其同周围同类进行比较。高强度的社会比较水平会导致个体在获取自身特质的内容、性质或社会意义时,出现负性自我评价。当负性自我评价进入到情绪领域时,负性情绪状态即会出现。本研究探究了贵州中医类院校大学生的自我关注与情绪之间的关系,丰富了自我关注与情绪领域的理论研究,为预防和减少贵州中医类院校大学生负性情绪状态的发生具有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参考文献:1赵惠亮,陈红.自我关注对胖负面身体自我女性身体满意度的影响:社会比较的中介作用j.心理研究,2014(01).2festinger,l.a theory of social comparison processesj. human relations,1954(07).3stapel,d. a., & tesser,a. . self-activation increases social com-parisonj.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2001:81.4cools,j.schotte,d. e.,& mcnally,r. j. emotional arousal a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