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考点微题型提分练》00007(学生版)_第1页
《微考点微题型提分练》00007(学生版)_第2页
《微考点微题型提分练》00007(学生版)_第3页
《微考点微题型提分练》00007(学生版)_第4页
《微考点微题型提分练》00007(学生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微考点微题型提分练00007学校:_姓名:_班级:_考号:_一、选择题(题型注释)1近地人造卫星1和2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周期分别为和。设在卫星l、卫星2各自所在的高度上的重力加速度太小分别为、,则ABCD2如图,近地人造卫星和月球绕地球的运行轨道可视为圆设卫星、月球绕地公转周期分别为T卫、T月,地球自转周期为T地,则AT卫T月 BT卫T月 CT卫T地 DT卫=T地3关于第一宇宙速度,下面说法它是人造卫星绕地球飞行的最小速度 它是发射人造卫星进入近地圆轨道的最小速度 它是人造卫星沿圆轨道绕地球飞行的最大速度 它是运动周期和地球自转周期相同的人造卫星沿圆轨道运行的速度以上说法中正确的有ABCD

2、4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第一宇宙速度是发射人造卫星的最小速度B、近地卫星的发射速度与运行速度大小相等C、卫星离地面越低,发射速度越大,而运行速度越小D、绕地球飞行的航天飞机中,用弹簧秤挂一物体,其示数为零5物体在地面附近绕地球做圆周运动时的速度就叫做第一宇宙速度。关于第一宇宙速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第一宇宙速度大小约为11.2km/sB第一宇宙速度是人造卫星绕地球运动的最大运行速度C第一宇宙速度是使人造卫星绕地球运动所需的最小发射速度D若已知地球的半径和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便可求出第一宇宙速度6由于空气微弱阻力的作用,人造卫星缓慢地靠近地球,则( )A卫星运动速率减小 B卫星

3、运动角速度减小C卫星运行周期变小 D卫星的向心加速度变大7某行星的质量是地球质量的3倍,直径是地球直径的3倍设想在该行星表面附近绕其做圆周运动的人造卫星的周期为T1,在地球表面附近绕地球做圆周运动的人造卫星的周期为T2,则T1:T2等于( )A1:1 B3:1 C1:3 D6:18冥王星相比地球距离太阳更遥远,冥王星的质量约为地球质量的0.0022倍,半径约为地球半径的0.19倍。根据以上信息可以确定( )A、冥王星绕太阳运行的周期小于地球的公转周期B、冥王星绕太阳运行的向心加速度大于地球绕太阳运行的向心加速度C、冥王星的自转周期小于地球的自转周期.D、冥王星表面的重力加速度约为地球表面重力加

4、速度的0.06倍9九大行星绕太阳运行的轨迹可以粗略地认为是圆,各星球半径和轨道半径如下表所示:行星名称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星球半径(106m)2.446.056.373.396.985.282.372.242.50轨道半径(1011m)0.581.081.502.287.7814.328.745.059.0从表中所列数据可以估算出冥王星的公转周期接近于( )A4年 B40年 C140年 D240年101930年美国天文学家汤博发现冥王星,当时错估了冥王星的质量,以为冥王星比地球还大,所以命名为大行星。然而,现代的观测正在改变我们对行星系统的认识。经过近30年对冥王星的进一

5、步观测,发现它的直径只有2300公里,比月球还要小。2006年8月24日召开的第26届国际天文学联合会(IAU)大会上通过决议,冥王星将不再位于“行星”之列,而属于矮行星,并提出了行星的新定义。行星新定义中有一点是行星的质量必须足够大。假如冥王星的轨道是一个圆形,在以下给出的几个条件中能估测出其质量的是(万有引力常量G已知) ( )A冥王星围绕太阳运转的周期和轨道半径B冥王星围绕太阳运转的线速度和冥王星的半径C冥王星的卫星查龙(charon)围绕冥王星做圆周运动的加速度和冥王星的半径D冥王星的卫星查龙(charon)围绕冥王星做圆周运动的线速度和轨道半径11冥王星是太阳系中围绕太阳旋转的天体。

6、它的赤道直径为2344km、表面积为1700万平方千米、质量为1.290×1022kg、平均密度为1.1g/cm3、表面重力加速度为0.6m/s2、自转周期为6天9小时17.6分、逃逸速度为1.22km/s,假设其绕太阳的运动可以按圆周运动处理。依据这些信息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A冥王星的自转周期比地球的自转周期大B冥王星的公转线速度一定比地球的公转线速度大C可以估算出太阳的质量D冥王星上的物体至少应获得1.22km/s的速度才能成为冥王星的卫星12美国研究人员最近在太阳系边缘新观测到以一个类行星天体,其直径估计在1600公里左右,有可能是自1930年发现冥王星以来人类在太阳系中发现的最

7、大天体。若万有引力常量用G表示,该行星天体的半径用r、质量用m表示,该行星天体到太阳的平均距离用R表示,太阳的质量用M表示,且把该类行星天体的轨道近似地看作圆,那么该天体运行的公转周期为( )ABCD13中国第三颗绕月探测卫星“嫦娥三号”计划于2013年发射,“嫦娥三号”卫星将实现软着陆、无人探测及月夜生存三大创新。假设为了探测月球,载着登陆舱的探测飞船在以月球中心为圆心,半径为r1的圆轨道上运动,周期为T1,总质量为m1。随后登陆舱脱离飞船,变轨到离月球更近的半径为r2的圆轨道上运动,此时登陆舱的质量为m2,则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月球的质量B登陆舱在半径为r2轨道上的周期 C登陆舱

8、在半径为r1与为半径r2的轨道上的速度比为 D月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14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中国正在实施的自主发展、独立运行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2010年1月17日凌晨在西昌成功发射了第三颗北斗导航卫星,这是一颗地球同步卫星。若第一颗北斗导航卫星绕地球做圆周运动的周期为12小时,则两颗卫星相比 ( )A第三颗北斗卫星的高度一定比第一颗北斗卫星的高B第三颗北斗卫星的速度一定比第一颗北斗卫星的大C第三颗北斗卫星的加速度一定比第一颗北斗卫星的大D第三颗北斗卫星的向心力一定比第一颗北斗卫星的大15中国正在实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建设工作,将相继发射五颗静止轨道卫星和三十颗非静止轨道卫星,到2020年左右,建成

9、覆盖全球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官方网站2010年1月22日发布消息称,五天前成功发射的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第三颗静止轨道卫星,经过四次变轨,于北京时间当天凌晨一时四十七分,成功定点于东经一百六十度的赤道上空。关于成功定点后的“北斗导航卫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离地面高度一定,相对地面静止B运行速度大于7.9km/s小于11.2km/sC绕地球运行的角速度比月球绕地球运行的角速度大D向心加速度与静止在赤道上物体的向心加速度大小相等162007年3月两会期间,中国绕月探测工程总指挥栾恩杰指出:中国第一颗人造月球卫星已研制完成,有望在年内探测38万公里以外的月球。如果在这次

10、探测工程中要测量月球的质量,则需要知道的物理量有(卫星围绕月球的运动可以看作匀速圆周运动,已知万有引力常量)       A卫星的质量和月球的半径       B卫星绕月球运动的周期和卫星绕月球运动的半径       C月球的半径和卫星绕月球运动的周期       D卫星的质量、月球的半径和卫星绕月球运动的周期172007年10月24日18时5分,我国在西昌

11、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将“嫦娥一号”卫星成功送入太空。“嫦娥一号”绕月探测飞行将完成四大科学探测任务获取月球全表现三维图象;分析月球表面化学元素和物质类型的含量和分布;探测月壤特性;探测4万至40万公里间地月空间环境。现已知地球自转周期为T0,月球半径R,卫星距离月球高度h,月球表面重力加速度为g,万有引力常量G。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嫦娥一号”卫星绕月球运行的速率B“嫦娥一号”卫星和地球的角速度之比为C利用以上数据可以求出月球的质量D月球的密度18我国绕月探测工程的研究和实施工作已取得重要进展。设地球、月球的质量分别为,半径分别为R1、R2,人造地球卫星的第一宇宙速度为v

12、,对应的环绕周期为T,则环绕月球表面附近圆轨道飞行的探测器的速度和周期分别为 ( )A BCD19“嫦娥一号”卫星发射后通过自带的小型火箭多次变轨,进入地月转移轨道,最终被月球引力捕获,成为绕月卫星,并开展对月球的探测。已知卫星绕月运动的周期约为127分钟,月球绕地球运动的轨道半径与卫星绕月球运动的轨道半径之比约为220。利用上述数据以及日常的天文知识,可估算出地球对卫星与月球对卫星的万有引力的比值约为( )A2×10-3 B0.2 C7 D 2×10220航天技术拓展了人类的视野,方便了人们的生活,下列关于人造地球卫星和宇宙飞船的运动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

13、运动的向心力由地球对它的万有引力提供B同步卫星的运行速度大于第一宇宙速度C同步卫星只能在赤道的正上方,离地心的距离可以按需要选择不同值D宇宙飞船内的航天员处于失重状态是因为他没有受到地球引力作用21美国“新地平线”号探测器借助“宇宙神5”火箭,从佛罗里达州卡纳维拉尔角肯尼迪航天中心发射升空,开始长达9年的飞向冥王星的太空之旅。拥有3级发动机的“宇宙神5”重型火箭将以每小时5.76万公里的惊人速度把“新地平线”号送离地球,这个冥王星探测器将成为人类有史以来发射速度最高的飞行器。这一速度A、大于第一宇宙速度 B、等于第二宇宙速度 C、大于第三宇宙速度 D、小于并接近于第三宇宙速度22以下关于宇宙速

14、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第一宇宙速度是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时的最大速度 B第一宇宙速度是人造地球卫星运行时的最小速度C人造地球卫星运行时的速度一定小于第二宇宙速度D地球上的物体无论具有多大的速度都不可能脱离太阳的束缚23关于宇宙速度的正确说法是( )A.第一宇宙速度是人造卫星的最小运行速度B.第一宇宙速度是人造卫星的最大运行速度C.第一宇宙速度是人类探索月球的最小速度D.第三宇宙速度是人类探索火星的最小速度24海王星的质量是地球的17倍,它的半径是地球的4倍,则绕海王星表面做圆周运动的宇宙飞船,其运行速度是地球上第一宇宙速度的A17倍 B4倍 C倍 D倍25已知某天体的第一宇宙速度为8Km/s,

15、则高度为该天体半径的宇宙飞船运行速度为( )A.2km/s B. 4km/sC.D.8km/s262009年2月11日,美国铱卫星公司的“铱33”通信卫星和俄罗斯的“宇宙2251”军用通信卫星在西伯利亚上空约790km处发生相撞据报道,美俄卫星相撞时,双方的运行速度达到25000km/h关于这两颗卫星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两颗卫星可能都是地球同步卫星B.两颗卫星相撞前瞬间受到地球的万有引力相等C.两颗卫星相撞前瞬间加速度相同D.两颗卫星的运行速度都大于第一宇宙速度27美国“新地平线”号探测器,已于美国东部时间2006年1月17日13时(北京时间18日1时)借助“宇宙神5”火箭,从佛罗里达

16、州卡纳维拉尔角肯尼迪航天中心发射升空,开始长达9年的飞向冥王星的太空之旅拥有3级发动机的“宇宙神5”重型火箭将以每小时576万千米的惊人速度把“新地平线”号送离地球,这个冥王星探测器因此将成为人类有史以来发射的速度最高的飞行器这一速度( )A大于第一宇宙速度 B大于第二宇宙速度C大于第三宇宙速度 D小于并接近于第三宇宙速度28迄今发现的二百余颗太阳系外行星大多不适宜人类居住,绕恒星“Gliese581”运行的行星“G1- 58lc”却很值得我们期待。该行星的温度在OoC到40oC之间、质量是地球的6倍、直径是地球的1.5倍、公转周期为13个地球日。“Gliese581”的质量是太阳质量的0.3

17、1倍。设该行星与地球均视为质量分布均匀的球体,绕其中心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则A在该行星和地球上发射卫星的第一宇宙速度相同B如果人到了该行星,其体重是地球上的倍C该行星与“Gliese581”的距离是日地距离的倍D由于该行星公转速率比地球大,地球上的米尺如果被带上该行星,其长度一定会变短292010年9月29日美国天文学家宣布发现了一颗迄今为止与地球最类似的行星,该行星绕太阳系外的红矮星做匀速圆周运动,公转周期约为37天,该行星的半径大约是地球半径的1.9倍,且表面重力加速度与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相近,下列关于该行星的说法正确的是A该行星公转角速度一定比地球的公转角速度大B该行星平均密度比地球平均

18、密度大C该行星近地卫星的运行速度大于地球近地卫星的运行速度 D该行星同步卫星的周期小于地球同步卫星的周期30质量为m的人造地球卫星与地心的距离为r时,引力势能可表示为,其中G为引力常量,M为地球质量。已知地球半径为R,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g。某卫星原来在半径为rl的轨道上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由于受到极稀薄空气的摩擦作用,飞行一段时间后其圆周运动的半径变为r2,则此过程中因摩擦而产生的热量为A B C D31物体在万有引力场中具有的势能叫做引力势能。若取两物体相距无穷远时的引力势能为零,一个质量为m0的质点到质量为M0的引力源中心的距离为r0时,其万有引力势能(式中G为引力常数)。一颗质量为

19、m的人造地球卫星以半径为r1的圆形轨道环绕地球匀速飞行,已知地球的质量为M,要使此卫星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轨道半径增大为r2,则卫星上的发动机所消耗的最小能量为:(假设卫星的质量始终不变,不计空气阻力及其它星体的影响):A BC D 32在圆轨道上质量为m的人造地球卫星,它到地面的距离等于地球半径R,地面上的重力加速度为g,则( )A.卫星运行的速度为B.卫星的运行周期为4C.卫星的加速度为gD.卫星的动能为mgR33两颗人造地球卫星,质量之比m1:m2=1:2,轨道半径之比R1:R2=3:1,下面有关数据之比正确的是( )A周期之比T1:T2=3:1B线速度之比v1:v2=3:1C向心力之

20、比为F1:F2=1:9D向心加速度之比a1:a2=1:934经长期观测人们在宇宙中已经发现了“双星系统”。“双星系统”由两颗相距较近的恒星组成,每个恒星的大小远小于两个星体之间的距离,而且双星系统一般远离其他天体。两颗星球组成的双星,在相互之间的万有引力作用下,绕连线上的某点做周期相同的匀速圆周运动。现测得两颗星之间的距离为L,质量之比为m1m2 =32,则可知( )Am1、m2做圆周运动的线速度之比为23Bm1做圆周运动的半径为LCm1、m2做圆周运动的角速度之比为32Dm2做圆周运动的半径为L35经长期观测人们在宇宙中已经发现了“双星系统”,“双星系统”由两颗相距较近的恒星组成,每个恒星的

21、线度远小于两个星体之间的距离,而且双星系统一般远离其他天体。如图所示,两颗星球组成的双星,在相互之间的万有引力作用下,绕连线上的O点做周期相同的匀速圆周运动。现测得两颗星之间的距离为L,质量之比为m1:m23:2。则可知:Am1:m2做圆周运动的角速度之比为2:3Bm1:m2做圆周运动的线速度之比为2:3Cm1做圆周运动的半径为Dm2做圆周运动的半径为36宇宙中,两颗靠得比较近的恒星,只受到彼此之间的万有引力作用互相绕转,称之为双星系统在浩瀚的银河系中,多数恒星都是双星系统设某双星系统A、B绕其连线上的O点做匀速圆周运动,如图所示若AO>OB,则()A星球A的质量一定大于B的质量B星球A

22、的线速度一定大于B的线速度C双星间距离一定,双星的质量越大,其转动周期越大D双星的质量一定,双星之间的距离越大,其转动周期越大37太阳系以外存在着许多恒星与行星组成的双星系统。它们运行的原理可以理解为,质量为M的恒星和质量为m的行星(M>m),在它们之间的万有引力作用下有规则地运动着。如图所示,我们可认为行星在以某一定点C为中心、半径为a的圆周上做匀速圆周运动(图中没有表示出恒星)。设万有引力常量为G,恒星和行星的大小可忽略不计,则下图中粗略反映恒星、行星运动的轨道和位置的是()38经长期观测人们在宇宙中已经发现了“双星系统”,“双星系统”由两颗相距较近的恒星组成,每个恒星的线速度远小于

23、两个星体之间的距离,而且双星系统一般远离其他天体。如图所示,两颗星球组成的双星,在相互之间的万有引力作用下,绕连线上的O点做周期相同的匀速圆周运动。现测得两颗星之间的距离为L,质量之比为m1m232。则可知                  Am1m2做圆周运动的角速度之比为23Bm1m2做圆周运动的线速度之比为32Cm1做圆周运动的半径为Dm2做圆周运动的半径为39经长期观测人们在宇宙中已经发现了“双星系统”。“双星系统”由两颗相距较近的恒星组成,每个恒星的线度远

24、小于两个星体之间的距离,而且双星系统一般远离其他天体。如图2,两颗星球组成的双星,在相互之间的万有引力作用下,绕连线上的O点做周期相同的匀速圆周运动。现测得两颗星之间的距离为L,质量之比为m1m2 =52,则可知( )Am1、m2做圆周运动的线速度之比为52 Bm1、m2做圆周运动的角速度之比为52Cm1做圆周运动的半径为LDm2做圆周运动的半径为L40如图所示,太阳和地球组成“日地双星系统”,两者绕共同的圆心点(图中未画出)做周期相同的圆周运动数学家拉格朗日发现,处在拉格朗日点(如图所示)的航天器在太阳和地球引力的共同作用下可以绕“日地双星系统”的圆心点做周期相同的圆周运动,从而使日、地、航

25、天器三者在太空的相对位置保持不变不考虑航天器对日地双星系统的影响,不考虑其它天体对该系统的影响已知:太阳质量为,地球质量为,太阳与地球球心距离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位于拉格朗日点的绕点稳定运行的航天器,其向心加速度小于地球的向心加速度B日地双星系统的周期为C圆心点在太阳和地球的连线上,距离太阳和地球球心的距离之比等于太阳和地球的质量之比D拉格朗日点距地球球心的距离满足关系式41宇宙中,两颗靠得比较近的恒星,只受到彼此之间的万有引力作用互相绕转,称之为双星系统。设某双星系统绕其连线上的O点做匀速圆周运动,转动周期为T,轨道半径分别为、且,引力常量G已知,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星体A的向心力大

26、于星体B的向心力 宗B双星的角速度一定相同C星球A和星体B的质量之和为D星球A的线速度一定大于星体B的线速度42月球与地球质量之比约为180,有研究者认为月球和地球可视为一个由两质点构成 的双星系统,它们都围绕月地连线上某点O做匀速圆周运动。据此观点,可知月球与地球绕O点运动的线速度大小之比约为A  16400        B  180        C  801     &

27、#160;    D  6400143宇宙中的有些恒星可组成双星系统。它们之间的万有引力比其它恒星对它们的万有引力大得多,因此在研究双星的运动时,可以忽略其它星球对它们的作用。已知S1和S2构成一个双星,它们在相互之间的万有引力作用下绕两者连线上某一定点O做匀速圆周运动。S1的质量是S2质量的k倍(k>1),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S1、S2的角速度之比为1kBS1、S2的线速度之比为1kCS1、S2的加速度之比为1kDS1、S2所受的向心力大小之比为k1二、多选题(题型注释)三、填空题(题型注释)44已知地球和冥王星半径分别为r1、r2,公转半径分别为

28、、,公转线速度分别为、,表面重力加速度分别为g1、g2,平均密度分别为、地球第一宇宙速度为v1,飞船贴近冥王星表面环绕线速度为v2,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A B C D45我国绕月探测工程的研究和工程实施已取得重要进展。设地球、月球的质量分别为m1、m2,半径分别为R1、R2,人造地球卫星的第一宇宙速度为v,对应的环绕周期为T1。则环绕月球表面附近圆轨道飞行的探测器的速度为_,对应的环绕周期为_。 46已知某天体的第一宇宙速度为8km/s,则距该天体表面高度为天体半径的宇宙飞船运行速度为_km/s。47在发射航天器时的发射速度要符合三个宇宙速度,其中第一宇宙速度的大小是 km/s,第二宇宙速度的大

29、小是 km/s,第三宇宙速度的大小是 km/s.48质量为m的人造地球卫星与地心的距离为r时,引力势能可表示为Ep=GMm/r,其中G为引力常量,M为地球质量。该卫星原来在半径为R1的轨道上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由于受到极稀薄空气的摩擦作用,飞行一段时间后其圆周运动的半径变为R2,此过程中因摩擦而产生的热量为 。49在圆轨道上运动的质量为m的人造地球卫星,它到地面的距离等于2R(R为地球半径),地面上的重力加速度为g,则卫星所受的向心力为_,卫星的动能为_。(请用题目中给出的物理量符号表示)50甲、乙两颗人造地球卫星围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它们的质量之比m1:m2=1:2,它们做圆周运动的轨道

30、半径之比为r1:r2=1:2,则它们的向心力之比F1:F2=_,角速度之比:=_四、实验题(题型注释)五、计算题(题型注释)51近地人造卫星1和2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周期分别为T1和T2,设在卫星1、卫星2各自所在的高度上的重力加速度大小分别为g1、g2,求g1:g2的比值。52(理)一颗人造卫星的质量为m,离地面的高度为h,卫星做匀速圆周运动,已知地球半径为R,地球表面附近重力加速度为g。求:(1)卫星的速率;(2)卫星环绕地球运行的周期53地球的第一宇宙速度约为,地球表面附近的重力加速度约为m/s2,由这两个量估算近地人造卫星的环绕周期T约为多少?54天文工作者观测到某行星的半径为R1,

31、自转周期为T1,它有一颗卫星,轨道半径为R2,绕行星公转周期为T2。若万有引力常量为G,求:(1)该行星的平均密度;(2)要在此行星的赤道上发射一颗质量为m的近地人造卫星,使其轨道平面与行星的赤道平面重合,且设行星上无气体阻力,则对卫星至少应做多少功?55(16分)“嫦娥一号”探月卫星与稍早前日本的“月亮女神号”探月卫星不同,“嫦娥一号”卫星是绕月极地轨道上运动的加上月球的自转,因而“嫦娥一号”卫星能探测到整个月球的表面。12月11日“嫦娥一号”卫星CCD相机已对月球表面进行成像探测,并获取了月球背面部分区域的影像图。卫星在绕月极地轨道上做圆周运动时距月球表面高为H,绕行的周期为TM;月球地公

32、转的周期为TE,半径为R0。地球半径为RE,月球半径为RM。试解答下列问题:13-9(1)若忽略地球及太阳引力对绕月卫星的影响,试求月球与地球质量之比;(2)当绕月极地轨道的平面与月球绕地公转的轨道平面垂直,也与地心到月心的连线垂直(如图所示)。此时探月卫星向地球发送所拍摄的照片,此照片由探月卫星传送到地球最少需要多长时间?已知光速为c。562012年6月16日,“神舟九号”宇宙飞船搭载3名航天员飞天,并于6月18日1400与“天宫一号”成功对接。在发射时,“神舟九号”宇宙飞船首先要发射到离地面很近的圆轨道,然后经过多次变轨后,最终与在距地面高度为h的圆形轨道上绕地球飞行的“天宫一号”完成对接

33、,之后,整体保持在距地面高度仍为h的圆形轨道上绕地球继续运行已知地球半径为R,地面附近的重力加速度为g。求:(1)地球的第一宇宙速度;(2)“神舟九号”宇宙飞船在近地圆轨道运行的速度与对接后整体的运行速度之比。57已知万有引力常量为G,地球质量为M,半径为R,现要发射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其设定轨道离地面高度为h,忽略地球自转带来的影响。根据题中给出的数据,试求:(1)此卫星运行轨道离地球球心的距离r;(2)此卫星在轨道上运行时的线速度v;(3)此卫星在轨道上运行的周期T;(4)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g 。58(供选学物理1-1的考生做)(8分)我国的航天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发射了不同用途的人造地球卫星,它们在不同的轨道上绕地球运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