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货铺·空间-未知探索和突破_第1页
杂货铺·空间-未知探索和突破_第2页
杂货铺·空间-未知探索和突破_第3页
杂货铺·空间-未知探索和突破_第4页
杂货铺·空间-未知探索和突破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杂货铺空间:未知探索和突破杂货铺空间是张嘉平和叶平在广州小洲村建立 的一个艺术空间。与一般的美术馆和画廊等展示空间不同, 该空间与村庄和村民融为一体,追求自然而然的健康模式, 真正将艺术融入到日常生活中。尽管该空间规模小,工作人 员也只有两位创立者,但从已有的几次项目的实施来看,它 给现有的艺术空间运作模式提出了质疑和挑战。arttime:"杂货铺”作为一个空间,其建立的初衷和 缘起是怎样的?张:2012年初,叶子(叶平平,下同)打算开一家杂货 铺,但又不想做成单纯只有销售功能的店铺。我和叶子之前 曾有合作做展览,我以前也策划过一些展览项目,对展览和 空间机构运作较为了解。于是我们以

2、相对便宜的价钱租下这 栋房子,同时决定把它做成现在的杂货铺空间。杂货 铺空间包括一楼销售、展览项目呈现的空间,一楼院子和 三楼天台的小型植物园,二楼是工作室。arttime: “杂货铺”的定位和宗旨是什么?跟其他相 对大型的艺术空间有什么区别?张:杂货铺空间将日常生活的环节与艺术展览项目有 机地融合在一起:空间一半是日常用品的销售,另一半用来 呈现艺术项目。观众或顾客在此购买、观看或参与展览以及 交流。杂货铺空间力所能及地去拓展艺术实践和交流的空 间。去年做的几个展览项目都是和国内几位艺术家的合作, 每个展览项目都具有自己的独特性,艺术家想象力、创造性、 对现实内在的感知和把握,以及作品形式上

3、的差异使得每个 展览项目都呈现出与正式展览空间(美术馆、画廊)不一样 的气质。arttime:杂货铺空间一楼的销售区域与一般的画廊、 美术馆不同,销售的真正是''杂货”,而不是与空间相关的 艺术衍生品。这种店铺与空间的结合一方面打破了人们日常 生活与艺术空间的隔离状态,但同时两者也会呈现一种矛盾 和不相容,您如何看待和处理这种情况?张:在现场,我们并没有感到矛盾和不相容,每个展览 项目的呈现和销售区域产生不同的关系。我们在每个项目布 展的时候,对于现场空间在视觉结构上会有一个把握,会全 局整体一起来考虑。展览区域的项目和销售区域应该是一个 整体。我们卖的"杂货”是经过

4、选择的,在其视觉、气质和功 能上有一定的要求(具体可以看杂货铺销售区域的图片)。 我们将所有商品摆得看似杂乱,但也会有一定的讲究,就如 一个展览那样去布置。另外,我们也会放进去很多种类的植 物,将销售区域调配得比较有视觉上的生动和新鲜感。arttime:杂货铺空间已做过的几个艺术项目呈现出 一定的实验性和趣味性,在选择艺术家和艺术项目上您的倾 向和标准是什么?张:我和参与杂货铺项目的艺术家都曾经合作过,大家 比较信任和了解,选择合作上也是相互的。以后的项目我们 希望能和其他更多不同领域的艺术家合作,做得更开放和有 质量。倾向和标准也还没有完全固定,我们会一边做一边调 整。合作的艺术家本身都应有

5、其独有的处理与现实(生活) 关系的方法和实践上的韧度,以及方式上的开放性,这些都 比较具体。这个空间的包容性应该很大,展览项目可以做得 粗野开放,也可以做得斯文内敛。在过渡的档期,杂货铺空间也可以做一些非当代艺术 范畴的展示活动,比如图书展、植物展、农产品展等。arttime:杂货铺空间的运营主要靠一楼销售区的经 营所得吗?要维持空间规律、可持续的运营,最大的难点是 什么?张:一楼销售区的经营基本上能负担租金、水电费和一 些其它开支。难点一是展览项目要做得好,二是“杂货铺”的经营也 要好。就目前来看,艺术家资源比较有限,我们会慢慢扩大 范围,接触更多的艺术家,比如明年我们计划邀请一些本土 的、

6、本土以外或国外的艺术家来开展一些不同方向的项目, 我们会尝试去找基金会的支持或其他方法渠道,来解决项目 费用上的问题。当然它不一定非要每年做多少个展览项目, 有时候也要看机缘。杂货铺空间在视野和方式上不能局限,条件允许的 话,它会做出更多的尝试。arttime:现在的很多艺术空间和机构都致力于将艺术 引入社区,加强公众与当代艺术的互动,在这方面,杂货铺 空间的定位也是非常开放的。您打破艺术界限,举办非艺术 展示(植物展、农产品展)的想法很有意思,但在具体实施 过程中,如何在确保空间高度包容性与开放性的同时,保持 空间相对明确的倾向性,以避免杂而无法?张:杂货铺空间应该是在这里(小洲村)自然生发

7、出 来的。我们没有"引入”,也不加强"互动”,希望能自然 而然。这里提供了什么,他们需要的话就进入这个空间,买 东西、看展览、参与和交流。我们要在实践的过程中去寻找方法和节奏,属于杂货 铺空间本身的那种节奏。从它本身的实践出发,相信在展 览项目实施的过程中我们会不断得到一些经验和启示。植物展和农产品展展品主要是来自于我们的小型植物 园楼院子、二楼阳台是用来种植物,三楼天台是用来 种蔬果类的。做这类型的展览需要找到一个比较合适的方式 和时机,太过刻意就会与自然规律相悖。arttime:目前,杂货铺空间的观众主要是哪些人群? 您一直强调空间与观众、环境之间的自然关系,避免刻意的

8、 互动,但对于走进空间的观众会在这里获得什么,您有没有 特定的心理期待?张:观众主要是游客(各行各业)、学生、艺术工作者、 村民等等。进入到这个空间的每个人都应该有他,她们不同的理解 和体会,我们提供的空间,没有任何限定,观众或顾客有他 们自己的需求,他们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来面对这个空 间所呈现的事物。arttime:杂货铺空间的组织和运行方式是自然、健 康的,它绕开了艺术系统的一般模式,或者可以说是艺术系 统中的一种特殊形式。但一种新事物抵抗或者独立于系统的 过程也是自身“系统”和“模式”形成的过程,“模式”会 带来效率,但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僵化。在杂货铺空间 的运行中,您如何看待或避

9、免有可能正在形成的“系统”和 “模式”的影响?张:这也是我们正在考虑的事情,就是说,我们要避免 为了做空间而做空间,为了做项目而做项目,而是希望从这 个空间引发出一些有突破性、有新鲜感的艺术实践,我们不 会随意去对待每一个项目,怎样具体去做也要根据每个合作 艺术家的情况,要看他们的发挥,以及我们空间的现实条件 和实施能力。每个新项目都是未知的,其产生和实施过程有 时候效率很高,但有时候则需要慢慢磨。在充满摸索和未知的过程中,杂货铺空间的"模式” 可能永远都不会很清晰,“系统”就是在做。arttime:寻求其他机构的赞助会在某种程度上改变或 影响空间的自然生成、自我组织的性质和形式吗?如果将来 杂货铺空间做大,会不会走出小洲村?张:杂货铺空间的性质是不会改变的。我们之前想的 是能用销售的这块盈利来搞定所有的费用,包括每个展览项 目的开支,但实际上并不是那么容易。寻求基金会的赞助是 为了项目活动能做得更宽阔,因为随着空间与其他更多的艺 术家合作,就需要相应的资金去支持每个项目的展开,还有 出版物、硬件等方面的开支。关于杂货铺空间的将来会如何,我们现在也没有很清 晰的概念,目前要做的就是不断将展览项目做下去,但应该 不会做得更大(面积上)。并且,空间暂时只有两个员工, 也就是我与叶子两个创办人。我们希望通过这个空间去做一些与现有的其它空间不 一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