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市农作物优良品种一览表_第1页
漳州市农作物优良品种一览表_第2页
漳州市农作物优良品种一览表_第3页
漳州市农作物优良品种一览表_第4页
漳州市农作物优良品种一览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漳州市农作物优良品种一览表(一)水稻品种序号品种名称审定编号亲本组合选育(引进)单位178130闽审稻1985001汕优2号/威20漳州市农校279106闽审稻1987001长珠红早/ D 5-1漳州市农校38303闽审稻199200378130/梅红早5号漳州市农校4特优63闽审稻1993001龙特甫A×明恢63漳州市农科所5龙特早闽审稻1998003娄314/特优63漳州市农科所6特优多系1号闽审稻1998004龙特甫A×多恢1号漳州市农科所7特优77闽审稻1998E01(漳州)龙特甫A×明恢77漳州市农科所8漳龙9104闽审稻1999004台农糯/桂44漳州

2、市农科所9东南201闽审稻2000E01(漳州)闽审稻2004009IR36/州8203福建省农科院稻麦所10博优968闽审稻2002E01(漳州)博2A×968广西博县农科所等11特优6355闽审稻2004E01(漳州)龙特甫A×漳恢6355漳州市农科所12华优桂99闽审稻2004E02(漳州)华农A×桂99广西藤县种子公司等13漳佳占闽审稻2005003佳禾早占/特丰矮/多系1号漳州市农科所14金两优5号闽审稻2006E01(漳州)金山-s-2×亚花1号福建农林大学作物科学学院、漳州市种子管理站15漳丰8号闽审稻2006E02(漳州)漳丰矮/巨丰稻漳

3、州市农科所16特优占闽审稻2007E01(漳州)龙特甫A×粤香占龙海市石码万瑞福良种研究所17特优202闽审稻2007E02(漳州)龙特甫A×漳恢202漳州市农科所18两优451闽审稻2007E03(漳州)45S×HR951福建省农科院水稻所19金优57闽审稻2007E04(漳州)金23A×东南恢57福建省农科院水稻所20先优95闽审稻2007E05(漳州)先A×95漳浦县种子管理站21特优103闽审稻2007007龙特甫A×漳恢103漳州市农科所22博优270闽审稻2009E01(漳州)博A×玉270漳浦县种子站23元丰优

4、998闽审稻2010E01(漳州)元丰A×广恢998三明市农科所、广东省农科院水稻所24博优18闽审稻2011E01(漳州)博A×纳恢18福州纳科农作物育种研究所、漳州市种子管理站25博优368闽审稻2012E01(漳州)博A×广恢368漳浦县种子管理站、漳州市种子管理站26特优5565闽审稻2012E02(漳州)龙特浦A×漳恢5565漳州市农科所、福建省漳州市种子公司27特优107闽审稻2012E03(漳州)龙特浦A×漳恢107漳州市农科所、漳州市种子管理站28天丰优316闽审稻2013E01(漳州)天丰A×汕恢316汕头市农科所、

5、广东省农科院水稻所29天优25闽审稻2014E01(漳州)天丰A×漳恢25漳州市农科所、漳州市种子管理站、广东农科院水稻所30特优130闽审稻2014E02(漳州)龙特浦A×漳恢130漳州市农科所、福建省漳州市种子公司31泰优676闽审稻2014E03(漳州)泰丰A×福恢676福建省农科院水稻所、广东省农科院水稻所(二)小麦品种序号品种名称审定编号亲本组合选育(引进)单位1龙溪35闽审麦1983004波塔姆/文革1号漳州市农科所2龙溪18闽审麦1988002福繁17/龙溪35漳州市农科所3龙溪6号闽审麦1994001墨麦7613 / 龙溪35/福繁16漳州市农科所

6、(三)大豆品种序号品种名称审定编号亲本组合选育(引进)单位1毛豆3号闽审豆2009001从台湾引进龙海市种子管理站、福建省农科院作物研究所2毛豆389闽审豆2012001毛豆3号/毛豆2808龙海市石码万瑞福良种研究所、龙海市种子管理站 (四)马铃薯品种序号品种名称审定编号亲本组合选育(引进)单位1紫花851闽审薯2004001EPOKA/374128福建省种子总站、福建农林大学作物学院、龙海市种子管理站(五)茶树品种序号品种名称审定编号亲本组合选育(引进)单位1八仙茶闽审茶19870011965年从本县秀篆乡当地有性群体后代,以单株选择无性繁殖而成诏安县茶叶公司2白芽奇兰1996年通过省级审

7、定从地方品种奇兰群体中单株选育而成的无性系品种平和县崎岭乡彭溪茶场、平和县茶叶站(六)蔬菜品种序号品种名称认定编号亲本组合选育(引进)单位1青兰湖(四季豆)闽认菜2003005从台湾引进的蔓生四季豆品种龙海市种子管理站、龙海市种子公司2台湾2号(四季豆)闽认菜2003005从台湾引进的矮生四季豆品种龙海市种子管理站、龙海市种子公司3农优1号(苦瓜)闽认菜2008009利用台湾苦瓜品种“月华”经系谱法选育而成漳州市农科所4天光一本(大葱)闽认菜2010006日本株式会社武臧野种苗圃选育的杂交一代种子,2003年从广东省良种引进服务公司引进漳州德立信农业有限公司、漳浦县经济作物站5漳棱丝瓜1号闽认

8、菜2012005从漳州地方品种十棱瓜经系谱法选育而成漳州市农科所6漳豌1号(豌豆)闽认菜2012014从双丰1号豌豆变异株经系谱法选育而成漳州市农科所7漳绿1号(苦瓜)闽认菜2013015ZA×KJ-2(ZA是从漳州市诏安县地方品种经多代自交而成的自交系, KJ-2是从广东玉娇苦瓜后代分离、定向选择而成的自交系)漳州市农优科技开发公司、漳州市农科所8云霄柳叶白梗蕹菜(原名:翠玉龙)闽认菜2014006从云霄县农家品种经提纯复壮而成的云霄漳南果蔬科学研究所、云霄县农作物科学研究所、云霄县绿州果蔬开发有限公司9漳芥1号(芥菜)闽认菜2014015从漳州地方品种诗浦芥菜经系谱选育而成漳州市

9、农科所(七)食用菌品种序号品种名称认定编号亲本组合选育(引进)单位1日引1号(杏鲍菇)闽认菌20100022001年2月从日本引进的杏鲍菇(Pleurotus eryngii)子实体经组织分离获得的遗传稳定、农艺性状优良的杏鲍菇品种漳州市农科所2漳耳43-28(白背毛木耳)闽认菌2012003从台湾引进的白背毛木耳“43”中,经过组织分离、多次纯化、筛选育成的白背毛木耳品种漳州市农科所(八)果树品种序号品种名称认定编号亲本组合选育(引进)单位1长红3号(枇杷)闽认果1993002从长红枇杷实生群体中选育而成福建省农科院果树所、云霄县农业局2兰竹(荔枝)闽认果1993007地方品种3乌叶(荔枝)

10、闽认果1993008地方品种4早红(荔枝)闽认果1993009地方品种5天宝高蕉(香蕉)闽认果1993015三十年代从台湾引进6天宝矮蕉(香蕉)闽认果1993016漳州天宝地方香蕉品种7沙拉越凤梨(菠萝)闽认果199301716世纪从印尼沙拉越传入我国8台湾有刺种凤梨(菠萝)闽认果1993018龙海县在20世纪初从台湾引进的凤梨品种9梨仔桃(又名六月桃)闽认果1993028漳浦县旧镇一带地方桃品种10安海变(杨梅)闽认果1993031龙海县浮宫镇从晋江引种的杨梅品种中选出的地方杨梅品种11洞口乌(杨梅)闽认果1993032龙海县地方品种12岩溪晚芦(柑)闽审果1994001从普通芦柑中芽变单株

11、选育而成长泰县农业局、岩溪镇果林场13琯溪蜜柚闽审果1994002从“平和抛”中选出优良株系而成的新品种平和县农业局14双华李闽认果1994009地方品种诏安县经作站15下河金枣闽认果1994016地方品种云霄县经作站16青梅闽认果1994017地方品种诏安县经作站17文旦柚闽认果1994018地方品种华安县经作站18坪山柚闽认果1994019地方品种华安县经作站19长红枇杷闽认果1994020地方品种云霄县经作站20米蕉闽认果1994022地方品种芗城区经作站21穗中红48(番木瓜)闽审果19990011986年从广州市果树所引进漳州市农科所22龙柚闽审果2000001从“书都蜜柚”中选育而

12、成漳州市农科所23漳蕉8号(香蕉)闽认果2003001“台湾北蕉”离体试管芽进行钴60(60Co)射线辐照诱变选育而成的漳州市农业检测中心24水晶芭乐(番石榴)闽认果20040031999年从台湾省引进的番石榴品种南靖县种子管理站25软枝蜜丝(杨桃)闽认果20040041998年从台湾省引进南靖县种子管理站26红肉蜜柚闽认果2006006从琯溪蜜柚的变异株系选育而成福建省农科院果树所、平和县小溪镇科委、平和县农业局27漳红(番木瓜)闽认果2006008以马来种10号(叶柄紫红色)为母本,太空搭载的“台农2号”后代(太台)为父本杂交育成漳州市农科所28双肩玉荷包(荔枝)闽认果2009006实生群

13、体选育,2000年从广东引进福建省种植业技术推广总站、漳浦县农业局29四季蜜(龙眼)闽认果2010008原产于广西与越南交界地区,2001年从广东省肇庆市引进云霄县农业局、云霄县源发特优果蔬研究所、福建省农垦与南亚热带作物经济技术中心30浮宫1号(杨梅)闽认果2011002由龙海市浮宫镇象鼻山杨梅园发现的优良单株选育而成龙海市浮宫镇农业技术推广站、龙海市聚鑫果蔬专业合作社31红绵蜜柚闽认果2011008由平和县小溪镇内林村溪田农户李在林果园发现的琯溪蜜柚芽变单株选育而成福建农林大学园艺学院、平和县农业局32香蜜(杨桃)闽认果20110102003年从海南省农科院引进云霄县农业局、云霄县富达农民

14、专业合作社33天海1号(龙眼)闽认果20120061984年从漳州市芗城区石亭镇田边村果农韩天海水涨龙眼园中发现的优良实生单株选育而成漳州市农科所34闽选矮蕉(香蕉)闽认果20120112004年从漳州市芗城区天宝镇墨溪村万桂香蕉基地天宝矮蕉芽变单株选育而成福建农林大学园艺学院、漳州万桂农业发展有限公司35三红蜜柚闽认果20130042004年从平和县小溪镇厝坵村农户蔡火成的红肉蜜柚果园发现的芽变单株选育而成福建省国农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福建农林大学园艺学院、福建省平和县琯溪三红蜜柚开发有限公司36黄金蜜柚闽认果20130052001年从平和县小溪镇内林村旧楼组张胜民、李春生的虎头山琯溪蜜柚园中

15、发现的芽变单株选育而成福建省农科院果树所、平和县经济作物站78130审定编号:闽审稻1985001选育单位:福建省漳州市农业学校品种来源:1978年秋,用汕优2号与威20杂交,经连续四代选择高结实率优良株系,育成了的新品种。特征特性:此品种主茎15叶,早季全生育期125130天,倒种春115天;株态近似汕优2号,但剑叶短直;每亩有效穗2025万,每穗6080粒,结实率稳定90%以上,千粒重2728克;耐寒又耐淹,抽穗扬花期对风雨适应性好;高抗稻瘟病,兼抗白叶枯病和稻曲病;后期根叶不早衰,谷粒饱满;适应性广;米质中上。产量面积:一般亩产400450公斤,高产可上500公斤。19831985三年累

16、计全省推广约260万亩。若每亩以最低增产量25公斤计算,全省可增粮6500万公斤以上;包括粮食增产,种子加价和节省防病工本,其社会效益可达2000万元。经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列为全省推广早稻良种之一。1986年早季,全省种植面积可达250万亩以上。79106审定编号:闽审稻1987001选育单位:福建省漳州市农业学校品种来源:长珠红早/ D 5-1特性产量:1982年选育,79106 特性和长相与78130相似,但产量略优于78130,经三年示范推广,各地一致认为可用它来代替78130在生产上应用。8303审定编号:闽审稻1992003选育单位:福建省漳州市农业学校品种来源:用78

17、130/梅红早5号于1985年选育而成的早籼迟熟品种特征特性:该品种全生育期与78130相近,在闽南地区种植全生育期早季145天左右,晚季130天左右,主茎叶片数14.216.3叶,需要有效积温1483.6-1769.8。株态集散中等,分蘖力中偏强,剑叶较短直,抽穗比78130整齐,株高90厘米左右,每穗70-80粒,千粒重27克左右,谷粒椭圆,有明显的红颖尖,中抗稻瘟病。产量表现:1987年在漳州市的龙海、南靖、漳浦、云霄、诏安及厦门市等地示范种植近5万亩,普获丰收。1990-1991年参加省早稻晚熟期区试,平均亩产分别为417.4公斤和397.9公斤,与对照种78130相近,一般亩产400

18、-450公斤。适应范围:可在78130种植地区推广,但不宜在锈水、烂泥田种植。特优63审定编号:闽审稻1993O01选育单位:漳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审定情况:1993年福建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1994年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1995年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品种登记号:GS010051994 品种来源:龙特浦A×明恢63 特征特性:基本营养型籼型杂交稻品种。株高l06厘米左右,株型好、茎秆坚壮,分蘖力中等,叶片直立,后期茎、叶转色呈蜡黄色,叶鞘颖尖紫色,分蘖力中等偏强,亩有效穗20.5万,每穗粒数110粒左右,结实

19、率90以上,千粒重30克左右,糙米率81.4,精米率73.6,整精米率57.5,糊化温度5.5,胶稠度57毫米,直链淀粉24.l,蛋白质8.7。全生育期124-149天,作中稻比汕优63早熟4天,作晚季稻比汕优63迟熟1-2天。中抗稻瘟病,不抗细菌性条斑病和白叶枯病。米质与汕优63相当。产量表现:1989、1990年参加省晚稻区试亩产分别为446.7公斤和423.7公斤,比对照汕优63分别增产5.4%、2.3%。 栽培要点:亩播种量15公斤左右,秧龄在闽南早季4O-50天,晚季18-20天。每穴2苗,栽插规格为16.5厘米X23.5厘米或16.5厘米X20厘米。亩施纯氮12.5公斤,

20、磷肥8.5公斤,钾肥11.5公斤,茎蘖肥占70-80,穗肥占20-30。 该组合不育系在外界条件适合时,有少量自交结实现象。因此,虽制种易获高产但容易影响种子纯度。制种时应利用纯度高的不育系种子,并要因地制宜地确定适合的制种季节,以保证杂交种一代种子纯度达标。 适应范围:南方稻区种植。龙特早审定编号:闽审稻1998O03选育单位:漳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品种来源:娄3l4特优63特征特性:该品种全生育期l30天左右,比对照78130早熟l一2天;株高95一l00厘米,茎秆偏细,主茎叶片数l5叶左右,分蘖力中等,成穗率高,后期转色好,属多穗型品种;穗长20厘米,谷粒椭圆形,稃尖自

21、色,每穗8085粒,结实率90%,千粒重30克,省区试产量比对照78l3O增产达极显著水平,一般亩产460公斤左右;整精米率高,米质中等,中抗稻瘟病,纹枯病较轻。适应范围:适宜我省各地作早稻种植。 栽培技术要点:(1)培育壮秧,搭好苗架。(2)大田施足基肥,早施分蘖腮,促进早分蘖,多分蘖成穗,保证亩有效穗数达2426万。(3)后期注意适时搁田,促进根系深扎,稳健成熟。品种名称:特优多系l号审定编号:闽审稻1998004选育单位:漳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品种来源:龙特甫A×多恢1号特征特性:该组合生育期与汕优63相当;株高100厘米左右,株叶形态好,主茎叶片数l 6叶左右,叶片挺直,分蘖力

22、偏弱,后期转色好;每穗130一l40粒,结实率85%左右,千粒重28克左右,省两年区试产量平均比对照汕优63增产5.6,一般亩产500公斤左右;米质经中国水稻所分析,糙米率、整精米率、精米率、透明度、碱消值、直链淀粉、蛋白质、胶稠度等8顼指标均达到部颁2级优质米标准,抗稻瘟病。 适应范围:适宜我省闽南稻区作早、晚稻和其它地区作中、晚稻种植。 栽培技术要点:(1)早稻秧龄控制在45天左右,中晚稻秧龄控制在2528天以内。(2)保证丛插两粒谷,插植规格以20×20厘米为宜。(3)早追肥,增加有效穗,一般分蘖肥占80,穗肥占20%。特优77审定编号:闽审稻1998E01(漳州)选育单位:漳

23、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品种来源:龙特甫A×明恢77漳州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意见:特优77是漳州市农科所采用龙特甫A与明恢77于1991年配制的高产、中抗的感温型杂交水稻籼型中熟组合。92年以来,我市先后在云肖、龙海及各县大面积种植,98年早季全市推广面积达十万亩以上。该组合主要表现:1.丰产性状好:生育期早季125130天,晚季115118天,株高9095cm,有效穗1820万,穗粒数115135粒,结实率85-90%,千粒重27克左右,株型理想、分蘖力中等,后期转色好。2.抗性较好:经多年种植,未发现稻瘟病危害。今年早季个别病区有零星穗颈瘟发生,但比其它品种(组合)较轻。3.制种

24、产量高:一般亩产150公斤左右,高的达250公斤以上。4.丰产性好:一般亩产500公斤左右,高的达600公斤以上,比同熟期的汕优77、汕优82、福优77增产25%。米质中等。5.适应性强:沿海平原、山区,早、晚季种植,均表现比同熟期的组合高产、稳产,特别适宜结合抛秧新技术推广。结论:该组合适合在我市沿海、平原、山区(半山区)做双季稻推广种植,栽培上参照汕优77。同时必须注意:1.制种时要采用高纯度不育系,确保种子纯度;2.在老病区种植时要注意预防穗颈瘟。漳龙9104审定编号:闽审稻1999004选育单位:漳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品种来源:台农糯桂44特征特性:该品种属基本营养型,全生育期131天左

25、右,比对照荆糯6号,早熟34天该品种株高90厘米,分蘖力较强,穗长21-22厘米,穗粒数110-120粒,结实率85左右,千粒重26-27克,米质较好。抗稻瘟病。适应范围:适合我省作晚稻种植。栽培技术要点:该品种适应性较广,但秧龄弹性小,作双晚秧龄宜控制在25天以内,栽培上要防止倒伏。东南201审定编号:闽审稻2000E01(漳州)选育单位:福建省农科院稻麦研究所品种来源:IR36/州8203特征特性:该品种属基本营养生长型,早季全生育期145天,比特优63早3天左右,晚季种植为125天左右。该品种株叶形态好,茎秆坚硬、叶色浓绿、耐肥、抗倒。从93年开始在我市试种至今,表现较抗稻瘟病、纹枯病。

26、平均穗粒数130粒,结实率88%,千粒重24-25克,精米率72.7%,整精米率61.8%,粒长6.5mm,长/宽2.8,垩白度4.7%,透明度2级,碱消值7.0,胶稠度82mm,直链淀粉含量19.5%,蛋白质含量9.5%。并且其米饭适口性好,稻米具有较好的市场售价。该品种稻草蛋白质含量较高,经生产上实践作为动物饲料和食用菌培养料比一般稻草具有较大的利用价值。产量表现:经龙海、平和、龙文、南靖、长泰等地多年试种、示范,表现丰产性较好,有较高的有产量潜力,一般亩产450-500公斤,高产的达550公斤/亩以上。栽培技术要点:1、该品种分蘖力中等,应稀播种、合理密植(插植规格5×6寸、丛

27、插4-6本);2、作晚稻栽培,秧龄应控制在20天之内;3、应注意小球核病的防治。适宜范围:该品种适宜在漳州作为早、晚稻推广种植。品种名称:东南201审定编号:闽审稻2004009选育单位: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稻麦研究所品种来源:IR36/洲8203特征特性:在漳州龙海作早稻种植生育期为145天左右,比对照特优63早3天。株高105厘米,穗长23.5厘米,平均每穗粒数为125粒,结实率90%,千粒重25克。株叶形态好,集散适中,茎秆粗壮,分蘖力中等。品质分析经农业部稻米及其制品质量检验中心检验结果表明,糙米率79%、精米率72.7%、整精米率61.8%、粒长6.5毫米、碱消值7.0、胶稠度82、直链

28、淀粉含量19.5、蛋白质含量9.5,长宽比2.8、垩白度4.7、透明度2级,其中精米率、整精米率、粒长、碱消值、胶稠度、直链淀粉含量、蛋白质含量七项指标达到一级优质米标准,长宽比、垩白度、透明度三项指标达到二级优质米标准。产量表现:自1992年起,在莆田、泉州、漳州和厦门等早季多点试种,一般每亩产达400500公斤。栽培技术要点:作早稻栽培,宜提早播种,播秧龄以3035天为宜;做晚稻栽培时,秧龄控制在20天为宜。栽插规格以17×20厘米为宜,丛插45本。生产上施肥应掌握基肥足追肥速,前期(含基肥和分蘖肥)施用量占总施用量的70%,中后期占30%。为了提高谷秆两用稻稻草的营养价值,水稻

29、在抽穗后14天每亩施用尿素810斤。水管坚持前期浅水勤灌;中期干湿灌溉;后期间歇灌溉。防止中期重晒,孕穗、齐穗期缺水和后期过早断水。并及时防止病虫害。省品审会审定意见:东南201属籼型谷秆两用常规水稻品种,在漳州龙海作早稻种植全生育期为145天左右,比对照特优63早3天。分蘖力中等,丰产性较好,米质较优。稻草蛋白质含量较高,在生产上,作为动物饲料和食用菌培养料以一般稻草具有较大的利用价值。该品种可在莆田以南水肥条件较好的地区作早季种植。经审核,符合福建省品种审定规定,通过审定。博优968审定编号:闽审稻2002E01(漳州)引进单位:漳浦县种子公司、漳州市种子管理站品种来源:博A×9

30、68特征特性:该组合属感光型三系杂交稻,在闽南地区栽培,7月上、中旬播种,秧龄20天以内,全生育期125-130天。株高100cm左右,株叶形态好,分蘖力强,叶片窄厚,冠叶理想,亩有效穗18-20万,每穗总粒数140粒,结实率85%左右,千粒重26克。前期长势强,后期转色好,丰产性、稳产性好,细条病较轻,较抗稻瘟病,易栽培。稻米食味口感好,米质经农业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测,糙米率80.8%、精米率73.1%、整精米率53.7%、粒长5.8mm、长/宽2.6、垩白率51%、垩白度4.6%、透明度2级、碱消值5.7级、胶稠度38mm、直链淀粉含量19.2%、蛋白质10.1%。产量表现

31、:经1997-1999年多点示范,平均亩产500公斤以上,比对照汕优63增产6.0-14.3%,一般亩产500公斤左右,高产可达600公斤。栽培技术要点:1、因属感光型组合,沿海、平原在7月上、中旬播种,半山区可适当提前,秧龄20天内,种植规格以6×6寸为宜,丛插2粒谷;2、应做好播种前种子消毒;3、因有一定数量的开颖谷粒,浸种时间不宜过长,一般12-16小时为好。省品审会审定意见:博优968属感光型籼稻三系杂交水稻组合,全生育期125-130天左右,丰产性、稳产性好,前期长势强,后期转色好,米质较优,适宜漳州市沿海、平原和低海拔山区晚季推广种植。经审核,符合福建省品种审定规定,通过

32、审定。特优6355审定编号:闽审稻2004E01(漳州)选育单位:漳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品种来源:龙特甫A/漳恢6355特征特性:该组合属感温型,早季漳州稻区2月中、下旬播种,全生育期145-150天,晚季7月中旬播种,全生育期125天左右,与汕优63相当;茎杆粗壮抗倒,分蘖力中等,后期转色好,株高105-110cm,总叶片16-17片,穗长24cm左右,每穗总粒数130-150粒,结实率85-90%,千粒重27.5-28.5g。经两年市抗稻瘟病田间鉴定,综合评价为中感稻瘟病(MS)。稻米品质经省农业厅种子质量检验检测:糙米率82.0%,精米率76.2%,整精米率71.5%,粒长6.3 mm,长

33、宽比2.5,垩白率86%,垩白度16.2%,透明度0.75级,碱消值4级,胶稠度66 mm,直链淀粉含量25.5%,蛋白质含量8.8%。产量表现:该组合2002年参加市晚稻区试,平均单产470.4kg,比对照 种特优63增产4.05%,达极显著水平,居第一位。2003年晚季市区试,平均亩产473.0kg,比对照种汕优63增产4.19%,达极显著水平,居第二位。栽培技术要点:1、适时播种,稀播匀播育壮秧。做早稻种植,漳州2月中、下旬播种,秧龄45天,做晚稻种植7月中旬播种,秧龄20天。秧田播种量15kg/667m2左右,亩用种植1.0-1.5kg,秧田施足基肥,追肥少量多次,培育多蘖壮秧。2、合

34、理密植,插足基本苗,插秧规格20-20cm,丛插2粒谷,亩插8-12万基本苗,力争亩有效穗18万以上。3、搞好肥水管理。大田每667 m2施纯N12-15kg,P2O56-18kg,K2O7-8kg,N肥50%作基肥,40%作分蘖肥,10%作穗肥,水管采用够苗搁田,后期干温交替,切忌断水过早。4、及时防治病虫害,特别是适时防治稻飞虱、螟虫、纹枯病等。制种技术要点:做早季制种父本漳恢6355,1月15日左右播I期,1月25日左右播II期,I期父本与母本日差48d左右,中季制种父本I期5月20日左右播,II期5月24日左右播,母本6月13日左右播,I期父本与母本日差23d左右。父母本行比2:10,

35、严格隔离,注意去杂,适时喷好 “九二O”,注意去杂和做好病虫害防治。适宜范围:该品种适宜在闽南中低海拔地区作晚稻种植,栽培上要注意防治稻瘟病。华优桂99审定编号:闽审稻2004E02(漳州)育种单位:广西藤县种子公司、华南农业大学、广东省饶平县种子公司引种单位:龙海市种子管理站品种来源:华农A/桂99特征特性:该组合属基本营养型。生育期适中,早季全生育期140-145天,晚季全生育期120天左右,比特优63早6-8天。叶鞘、叶缘、茎节、稃端、柱头均无紫色,前期早生快发,分蘖力强,株型紧凑,后期转色好,株高100-105cm,穗长23cm左右,每穗130-150粒,结实率80-90%,千粒重23

36、g左右。米质外观透明油光,基本无腹白,适口性好。经农业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验,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率、碱消值、蛋白质含量五项指标达部颁优质米一级标准,粒长、长宽比、垩白度、透明度、直链淀粉含量五项指标达部颁优质米二级标准。经两年抗稻瘟病鉴定,综合评价为中感(MS)稻瘟病。产量表现:该组合2002年参加漳州市早稻组区试,平均单产525.23kg/667m2 ,比特优77(CK1)增产4.33,比特优63(CK2)减产3.31,居本组试验第二位。2003年续试,平均单产461.14kg/667m2 ,比特优77(CK2)增产2.78,比汕优63(CK1)减产5.13,居本组试验第三

37、位。栽培要点:1、适时播种,培育壮秧:在闽南平原地区栽培,早季2月中下旬播种,秧龄50天左右;晚季7月中旬播种,秧龄18天左右。每亩秧田播种量10-12公斤,每亩大田用种量1-1.5公斤。2、合理密植,科学施肥管水:大田插秧规格6×6寸为宜,丛插两粒谷。在水管上采取“前浅、中搁、后湿”的灌水技术。在施肥上主要根据品种特性、高产需肥规律和地壤供肥性能,推行优化配方施肥,实行"攻头、补尾、控中间"的施肥技术,以达到个体健壮,群体协调的目标。早季亩施纯氮10公斤,氮磷钾比1:0.6:0.55;晚季亩施纯氮11公斤,氮磷钾比1:0.41:0.5。3、及时防治病虫害:在病虫

38、防治上,坚持“以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采用包衣种子或用强氯精进行浸种消毒,及时做好病虫预测预报,适时防治病虫害。制种技术要点:1、选用经过提纯的华农A桂99株系进行繁殖,采用高纯度的亲本原种进行制种。2、制种时要选择最佳的抽穗扬花期,安排好父母本播差期。3、加强培育壮秧,合理密植,科学肥水管理。4、适时适量喷施“九二0”。5、严格隔离,注意去杂保纯。适宜范围:该品种适宜在我市低海拔、轻稻瘟病区作早稻种植, 栽培上注意防治稻瘟病。漳佳占审定编号:闽审稻2005003选育单位:漳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品种来源:佳禾早占/特丰矮/多系1号特征特性:省区试两年平均全生育期116.5天,比对照佳禾早占迟

39、熟1.0天。株型适中,整齐度中等,分蘖力中等,后期转色好,每亩有效穗数21.9万,株高102.1厘米,穗长21.8厘米,每穗总粒数98.9粒,结实率90.04%,千粒重24.3克。两年抗瘟鉴定综合评价为感(S)稻瘟病。米质检测结果,糙米率79.0%,精米率70.6%,整精米率36.5 %,粒长6.2毫米,长宽比2.7,垩白率9 %,垩白度4.3%,透明度2级,糊化温度6级,胶稠度64毫米,直链淀粉含量15.9%,蛋白质含量7.4%。产量表现:2002年参加省早籼优质组区试,平均亩产418.42公斤,比对照佳禾早占增产3.63%,达极显著水平。2003年续试,平均亩产413.12公斤,比对照佳禾

40、早占增产2.09%,达显著水平。2004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62.30公斤,比对照佳禾早占增产3.05%。栽培技术要点:作早稻栽培,在闽南一般可在3月上、中旬播种,秧龄30天左右。适当密植,株行距20厘米×17厘米,亩基本苗保持在8万左右。中等肥力田块每亩施纯氮10公斤左右,增施磷、钾肥。水管上忌断水过早,以免影响稻谷充实和稻米品质。重点防治孕穗至抽穗灌浆阶段的螟虫和生长后期的纹枯病,在稻瘟病重病区,应做好稻瘟病的防治工作。省品审会审定意见:漳佳占属迟熟早籼常规稻品种,作早稻种植全生育期117天左右,比对照佳禾早占迟熟1天,株型适中,分蘖力中等,丰产性较好,米质较优,感稻瘟病。适宜全

41、省低海拔稻瘟病轻发区作早稻种植,栽培上应注意防治稻瘟病。经审核,符合福建省品种审定规定,通过审定。金两优5号审定编号:闽审稻2006E01(漳州)选育单位:福建农林大学作物科学学院、漳州市种子管理站品种来源:金山s-2×亚花1号特征特性:全生育期两年区试平均133.2天,比对照特优77迟熟2.4天。株叶型态好,群体整齐,分蘖力中等,后期转色中等。株高102.7厘米,亩有效穗20.13万,穗长23.7厘米,每穗总粒数125.8粒,结实率91.92%,千粒重26.5克。两年抗稻瘟病田间自然诱发鉴定综合评价为感稻瘟病。米质经农业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测:糙米率80.5%,精米率

42、73.6%,整精米率71.9%,粒长6.8毫米,长宽比3.0,垩白粒率3.0%,垩白度0.4%,透明度1级,碱消值5.4级,胶稠度62毫米,直链淀粉含量14.0%,蛋白质含量10.7%。产量表现:2003年参加漳州市早稻区试,平均亩产482.3公斤,比对照特优77增产7.50%,达极显著水平;2004年续试,平均亩产499.3 公斤,比对照特优77增产5.31%,达显著水平。2005年漳州市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14.5 公斤, 比特优77增产5.65%。栽培技术要点:作早稻种植2月上、中旬播种,秧田亩播种量20公斤,秧龄25-28天;插植规格17厘米×20厘米,丛插2粒谷,亩插基本苗

43、5万-6万;施足基肥,早施分蘖肥,适施穗粒肥;浅水促蘖,适时烤田,后期干湿交替;及时防治病虫害。省品审会审定意见:金两优5号属籼型两系杂交稻组合,作早稻种植全生育期133天左右,比特优77迟熟2天。群体整齐,分蘖力中等,丰产性较好,米质优,感稻瘟病。适宜漳州市中低海拔稻瘟病轻发区作早稻种植,栽培上要注意防治稻瘟病。经审核,符合福建省品种审定规定,通过审定。漳丰8号审定编号:闽审稻2006E02(漳州)选育单位:漳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品种来源:漳丰矮/巨丰稻特征特性:全生育期两年区试平均136.3天,比对照特优77迟熟5.5天。株型适中,群体整齐,后期转色好。株高99.8厘米,每亩有效穗20.32

44、万,穗长21.4厘米,每穗总粒数114.4粒,结实率91.99%,千粒重27.9克。两年抗稻瘟病田间自然诱发鉴定,综合评价为抗稻瘟病。米质经农业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测:糙米率81.8%,精米率75.6%,整精米率48.4%,粒长6.8毫米,长宽比2.9,垩白率94%,垩白度19.6%,透明度2级,碱消值7.0级,胶稠度49毫米,直链淀粉含量26.7%,蛋白质含量9.3%。产量表现: 2003年参加漳州市早稻区试,平均亩产454.5公斤,比对照特优77增长1.30%,增产不显著;2004年续试,平均亩产516.4公斤,比对照特优77增产8.92%,达极显著水平。2005年漳州市生产

45、试验平均亩产514.6 公斤, 比对照特优77增产5.67%。栽培技术要点:作早稻种植2月下旬至3月上旬播种,秧田亩播种量为30-40公斤,秧龄35天左右,加强秧田管理,培育多蘖壮秧;插植规格20厘米×20厘米,丛插4-5苗,确保亩基本苗达10万左右;施肥上,应掌握“前重、中控、后补”的原则,施足基肥,早施追肥,少施或不施穗肥,增施磷、钾肥,中等肥力田块亩施纯氮10公斤左右,配合施用磷、钾肥;水管掌握寸水返青、浅水促蘖,中期适时搁田,后期干干湿湿,不宜断水过早;及时病防治虫害。省品审会审定意见:漳丰8号属籼型常规稻品种,作早稻种植全生育期136天左右,比对照特优77迟熟6天。群体整齐

46、,丰产性较好,抗稻瘟病。适宜漳州市中低海拔地区作早稻种植。经审核,符合福建省品种审定规定,通过审定。特优103审定编号:闽审稻2007007选育单位:漳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品种来源:龙特甫A×漳恢103特征特性:全生育期两年区试平均143.0天,比对照汕优63迟熟1.9天。株型适中,后期转色好,每亩有效穗数16.8万,株高118.2厘米,穗长23.4厘米,每穗总粒数153.6粒,结实率87.22%,千粒重28.0克。抗稻瘟病田间6个点、室内1个点两年鉴定,综合评价为中感稻瘟病,其中宁化水茜点鉴定为高感稻瘟病。米质检测结果,糙米率78.9%,精米率71.8%,整精米率69.2%,粒长6.

47、2毫米,垩白率49.0%,垩白度4.9%,透明度1级,碱消值6.3级,胶稠度34.0毫米,直链淀粉含量21.1%,蛋白质含量7.1%。产量表现:2004年参加省中稻B组区试,平均亩产588.07公斤,比对照汕优63增产7.66%,达极显著水平;2005年中稻A组续试,平均亩产567.85公斤,比对照汕优63增产7.76%,达极显著水平。2006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15.46公斤,比对照汕优63增产7.47%。栽培技术要点:作中稻种植4月下旬至5月上旬播种,秧龄30天。插植规格20厘米×23厘米,丛插2粒谷,亩插基本苗6万。亩施纯氮11公斤,氮、磷、钾比例1:0.6:0.8,基肥、蘖肥

48、、穗肥、粒肥比例6:3:0.5:0.5。水管采取“深水返青、浅水促蘖、后期干湿交替”。及时防治稻瘟病等病虫害。省品审会审定意见:特优103属中籼三系杂交稻新组合,全生育期143天,比对照汕优63迟熟2天左右。丰产性、稳产性较好,抗稻瘟病鉴定综合评价为中感稻瘟病,其中宁化水茜点鉴定为高感稻瘟病,米质达部颁二等优质食用稻品种标准。适宜全省稻瘟病轻发区作中稻种植,栽培上应注意防治稻瘟病。经审核,符合福建省品种审定规定,通过审定。特优占审定编号:闽审稻2007E01(漳州)选育单位:龙海市石码万瑞福良种研究所品种来源:龙特甫A×粤香占特征特性:全生育期两年区试平均134.7天,比特优77迟熟

49、5.8天。株型适中,后期转色好,分蘖力较强,株高99.8厘米,每亩有效穗18.25万,每穗总粒数142.8粒,结实率86.09%,千粒重25.1克。两年漳州市田间抗稻瘟病自然诱发鉴定综合评价为中感稻瘟病。米质检测结果,糙米率81.1%,精米率74.8%,整精米率68.4%,粒长6.0毫米,垩白米率9%,垩白度2.5%,透明度1级,直链淀粉20.6%,胶稠度32毫米,蛋白质9.3%。产量表现:2004年参加漳州市早稻区试,平均亩产517.9公斤,比对照特优77增产9.23%,达极显著水平;2005年续试,平均亩产468.6公斤,比对照特优77增产5.37%,达极显著水平。2006年参加漳州市早稻

50、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66.3 公斤,比对照特优77增产9.49%。栽培技术要点:作早稻种植3月上旬播种,秧龄30天左右;插植规格20厘米×20厘米,亩插基本苗6万。亩施纯氮11公斤左右,氮、磷、钾比例 1:0.6:0.8,基肥、蘖肥、穗肥、粒肥分别占总施肥量的50%:30%:10%:10%。水管采取“深水返青、浅水促蘖、适时烤田、后期干湿交替”。及时防治病虫害。省品审会审定意见:特优占属三系杂交籼稻新组合,在漳州市作早稻种植,全生育期135天左右,比对照特优77迟熟6天,丰产性、稳产性较好,田间鉴定中感稻瘟病,米质达部颁二等优质食用稻品种标准。适宜漳州市稻瘟病轻发区作早稻种植,栽培上

51、应注意防治稻瘟病。经审核,符合福建省品种审定规定,通过审定。特优202审定编号:闽审稻2007E02(漳州)选育单位:漳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品种来源:龙特甫A×漳恢202特征特性:全生育期两年区试平均140.6天,比汕优63早熟1.5天。株型适中,分蘖力中等,每亩有效穗16.47万,株高110.2厘米,穗长23.9厘米,穗粒数158.3粒,结实率88.4%,千粒重25.9克。两年漳州市田间抗稻瘟病自然诱发鉴定综合评价为感稻瘟病。米质检测结果,糙米率82.2%,精米率75.3%,整精米率72.8%,粒长6.0厘米,长宽比2.4,垩白粒率50%,垩白度6.5%,透明度1级,碱消值7.0,胶

52、稠度50毫米,直链淀粉21.9%,蛋白质10.4%。产量表现:2004年参加漳州市早稻区试,平均亩产537.9公斤,比对照汕优63的增产5.58%,达显著水平。2005年续试,平均亩产494.45公斤,比对照汕优63增产6.59%,达极显著水平。2006年漳州市早稻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24.9公斤,比对照汕优63增产6.95%。栽培技术要点:作早稻种植2月中下旬播种,秧龄45-40天。插植规格20厘米×23厘米,丛插2粒谷,亩插基本苗6万左右。亩施纯氮10公斤,氮、磷、钾比例1:0.7:0.8,基肥、蘖肥、穗肥、粒肥比例5:4:0.5:0.5。水管采取“深水返青、浅水促蘖、后期干湿交替

53、”。及时防治病虫害。省品审会审定意见:特优202属三系杂交籼稻新组合,在漳州市作早稻种植,全生育期141天左右,比对照汕优63早熟2天,丰产性、稳产性较好,田间鉴定感稻瘟病,米质达部颁三等优质食用稻品种标准。适宜漳州市稻瘟病轻发区作早稻种植,栽培上应注意防治稻瘟病。经审核,符合福建省品种审定规定,通过审定。两优451审定编号:闽审稻2007E03(漳州)选育单位: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品种来源:45S×HR951特征特性:全生育期两年区试平均124.5天, 比对照汕优63迟熟2.4天。株形适中,群体整齐,熟期转色好,分蘖力中等,每亩有效穗16.84万, 株高101.1厘米,穗长2

54、3.9厘米, 每穗总粒数125.8粒, 结实率84.73%, 千粒重27.8克。两年漳州市田间抗稻瘟病自然诱发鉴定综合评价为中抗稻瘟病。米质检验结果,糙米率83.7,精米率76.8%,整精米率62.0%,粒长7.2毫米,长宽比 3.3,垩白粒率24,垩白度3.9%,透明度1级,碱消值6.8,胶稠度78毫米,直链淀粉17.3%,蛋白质11.4%。产量表现:2004年参加漳州市晚稻区试平均亩产446.25公斤,比对照汕优63增产5.85%,达极显著水平;2005年续试平均亩产440.27公斤,比对照汕优63增产9.83%,达极显著水平。2006年参加漳州市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34.3公斤,比对照汕优

55、63增产8.5。栽培技术要点:作晚稻种植7月中旬播种,稀播匀播,秧龄20天,培育多蘖壮秧。插植规格17厘米×20厘米,亩插基本苗78万苗。亩施纯氮10公斤,氮、磷、钾比例1 : 0.6 : 0.6,基肥、蘖肥、穗肥、粒肥分别占总施肥量的55% : 35% : 7%: 3%。水管采取“深水返青、浅水促蘖、适时烤田、后期干湿交替”。及时防治病虫害。省品审会审定意见:两优451属晚籼两系杂交稻新组合,在漳州市种植,全生育期125天左右,比对照汕优63迟熟2天,丰产性、稳产性较好,田间鉴定中抗稻瘟病,米质达部颁二等优质食用稻品种标准。适宜漳州市作晚稻种植。经审核,符合福建省品种审定规定,通过

56、审定。金优57审定编号:闽审稻2007E04(漳州)选育单位: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品种来源:金23A×东南恢57 特征特性:全生育期两年区试平均125.8天,比对照汕优63长3.7天。株型适中,分蘖力中上,后期转色好,每亩有效穗16.87万,株高103.6厘米,穗长23.4厘米,每穗总粒数143.5粒,结实率82.54%,千粒重24.4克,两年漳州市田间抗稻瘟病自然诱发鉴定综合评价为感稻瘟病。米质检测结果,糙米率83.5%,精米率76.8%,整精米率69.0%,粒长6.6毫米,长宽比3.0,垩白粒率15%,垩白度1.0%,透明度1级,碱消值6.5级,胶稠度42毫米,直链淀粉22.0%,蛋白质11.1%。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