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荔枝保鲜研究进展园艺学院:庄晓铠 学号:AM20090318 指导老师:吴振先摘要:荔枝是原产于我国华南的亚热带水果。荔枝存在收获时间短、采后果皮褐变严重、耐贮运性差等特点,对荔枝的生产与销售极为不利。据统计,荔枝每年因腐烂变质而造成的损失约占总产量的20以上12 。文章主要从荔枝的结构、采后生理特性、果皮褐变等方面综述荔枝保鲜机理的研究进展,分析目前比较常用的荔枝贮藏保鲜技术,总结荔枝保鲜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荔枝保鲜研究的方向及对策。关键词:荔枝 采后生理 贮运 保鲜Study on fresh-keeping techniques of litchi Abstract:Litchi is
2、a kind of subtropical fruits and originated from south china.Usually,litchi is charactered by short harvesting period,severe browning of fruit skin after harvest ,and bad tolerance to storage and transportation,etc,which is very unfavorable to its production and saleAccording to statistics,accounts
3、for about 20% of the total litchi output loss by browning and decay 12In the paper,the advances in fresh-keeping mechanism of litchi were summarized from the structure of litchi,the phys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postharvest and the browning of fruit skin,etcMoreover,the current popular storage an
4、d fresh-keeping techniques of litchi were analyzed,the existing problems on fresh-keeping were also summed up,and the research direction and countermeasures of fresh keeping of litchi were brought forwardKeywords:litchi phys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storage and transportation fresh-keeping1 荔枝保鲜的机理1
5、1荔枝果实结构 荔枝果实结构最明显的特点是表面有龟裂片,其果皮由内、中、外三层构成,最外一层为含花青素苷的栅状组织细胞,组织孔隙极多;中层是细胞间隙极大的海绵状组织,占果皮大部分;而最内层则为数层组织较密的薄壁细胞。外果皮与中果皮之间有石细胞,含有褐色物质3 。各层相互间结合十分疏松,保水力极弱。在不保湿的贮藏条件下,尽管果肉含水量高,但基本上不能向果皮输送水分,致使果皮不断失水,从而引起果实干枯萎缩和褐变 。在无包装条件下,果实放置天后果皮即因迅速失水而变褐、变硬,在21未包装条件下,果实失重8-10%,果皮即变褐5。12荔枝衰老、劣变机理121呼吸作用荔枝为无呼吸跃变型果实,采收后不发生贮
6、藏物的水解作用、呼吸作用以逐渐利用可溶性糖类为主6。引起荔枝发生呼吸作用加强的情况主要有以下三种:(1)果实采收后的初期,刚采摘下的果实呼吸作用较强。(2)果实的大部分褐变、腐烂时,腐烂荔枝促使果实呼吸又趋上升。(3)果实由低温转到常温时。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贮藏温度越低则果实的呼吸作用愈低。但低温转到常温时,呼吸会很快达到最高值。所以,呼吸热是影响荔枝冷藏和冷链运输的重要因素,及时预冷排除呼吸热是贮藏的有效措施,能降低果实的生理活动和抑制病原菌活动进而降低褐变和腐烂率7。122乙烯作用乙烯是促进果实成熟和衰老的主要激素,能增加细胞质膜透性,使CO2进入细胞加速氧化过程,促进鞣质和有机物消失6
7、。荔枝属于无跃变型果实,果实成熟不必通过乙烯产生来启动2,荔枝采后贮藏过程中乙烯释放量很低,荔枝内源乙烯向外释放,使环境中乙烯浓度增高,从而又促进果实呼吸代谢,加速其成熟与衰老。6-BA处理能抑制果实呼吸作用而减缓果实劣变,延长荔枝贮放时间,但对乙烯产生没有显著影响。在果实成熟过程中乙烯可能也只在一个较低水平上起作用,乙烯合成抑制剂CoCl2 和赤霉素合成抑制剂B9 处理可以延长荔枝采后贮放时间,但对乙烯产生没有显著影响8。另外有研究表明,6-BA 处理可减缓果实劣变过程,保持果实较好的品质与它抑制果实呼吸作用有关9。123膜脂过氧化作用荔枝果实衰老、劣变是一个复杂的生理过程,荔枝果实衰老劣变
8、过程中内源防御活性氧系统功能减弱使膜脂上的不饱和脂肪酸受到自由基的攻击引起明显的过氧化作用10。膜脂过氧化产物(包括醇、醛和脂类)释放出来后可与蛋白质及核酸起反应,从而抑制其正常功能7。外源谷胱甘肽处理可减缓膜脂过氧化作用,延缓果实衰老。而多胺和其它抗氧化剂处理与它降低过氧化物水平也有一定的关系11。13荔枝果皮的褐变机理荔枝采摘、加工、运输、销售过程中的采收成熟度、机械损伤、失水、病虫为害感染等会引起果实褐变。目前研究较多的是果实自身的生理变化引起的褐变,如失水、酶促和非酶促反应、花色素苷的变化等。一般认为多酚氧化酶PPO是参与荔枝褐变过程的重要酶,采后鲜红荔枝果皮中部分厚壁细胞的细胞质有过
9、氧化物酶POD 活性反应,果皮的POD活性要高于果肉的POD 活性,POD 参与催化酚类物质的氧化,使果皮褐变。一般认为,花色素变化是引起花和果实外观颜色变化的重要因素,PH 值的变化,花色素的结构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导致颜色的变化,在PH值为7.01时,由褐色变成黑褐色。保持花色素最稳定的PH 值在3.5左右。采摘后荔枝果皮pH值一般在3-5 之间,在贮藏过程中逐渐升高至5-7 , 导致褐变12。另外,随着PH值升高,花色素自身的降解也会加快。目前大多数学者,似乎倾向于支持林植芳等的观点,即PPO、POD、苯丙氨酸解氨酶以及膜脂过氧化作用是荔枝果皮褐变的主要原因,果皮失水导致的花色素苷生理与颜
10、色的变化亦在褐变过程中发挥作用,但其重要性不如前者4。2荔枝保鲜技术 荔枝很难贮藏,主要因为果实采后容易发生褐变、质变和腐变三个品质特征的变化。荔枝采后衰败的过程是果皮先由鲜红变暗而至褐色,继而出现霉菌、裂壳流汁,随之而味变腐烂13。当前荔枝保鲜技术主要有:预冷、低温、包装、杀菌剂处理、气调、辐射、热处理、熏硫处理、酸处理、涂膜处理、及臭氧处理等,在保鲜、储运过程中可选用其中的两种或多种处理方式结合,起到更好的作用。21预冷处理预冷可以迅速排除荔枝果实采后的田间热,降低呼吸作用,延缓其成熟衰老的速度,有利于保持其营养成分和新鲜度,而且可以提高果实对低温的耐性,减轻或推迟冷害的发生14。预冷速度
11、越快,保鲜效果越好,最好在采后24小时内把果肉温度降到1-315。预冷的方式主要有冰水、冷库、强制通风等方式进行预冷,通常把果温降低到1012,在普通冷库内再需要2天左右果肉温度降到5。采用冰水预冷技术,在530分钟内可迅速把果肉温度降低到5,但可能容易造成冷害,影响果皮色泽16。采用强制通风预冷时,因荔枝的皮质较硬,不适合对流传热;同时风冷容易造成死角,有一部分冷却不到,从而造成荔枝的整体上冷却不均匀,荔枝降达到5需要45min,因此不适合荔枝的大规模快速冷却17。22低温处理目前荔枝果实贮运多采用零上低温冷藏方法,但在冷藏期间易引起冷害。有关引起荔枝果实冷害的温度国内外进行了一些研究,李堂
12、察等18提出2可使荔枝果实遭冷害。黄晓钰等19采用糯米糍、槐枝试验得出,在零上低温贮藏20天,以1 、5 为好,好果率90%以上;30天后好果率是5 > 8 > 1 ,1 的好果率下降是冷害所致,果皮变褐,8条件病菌侵染较严重。低温下贮藏后移至室温下(2830),果实货架期随着贮藏时间延长而缩短。低温下储藏荔枝应注意在冷害、衰老、病害侵染三方面找到平衡,过于低温易导致冷害;但在冷害温度上,温度越高则呼吸强度越强,加快果实衰老变质;荔枝微生物病原菌的侵染与繁殖。因此,应根据荔枝的品种特性,将荔枝存放于适宜的低温下,有效降低荔枝的呼吸强度保持生命活动,防止荔枝受到病原菌侵染,同时又不发
13、生冷害,同时可结合化学处理、臭氧处理、涂膜处理等方法提高荔枝的储藏保鲜效果。23包装、气调处理 合适的包装处理可以形成一个自发气调的环境,降低荔枝的采后失水,减轻果皮褐变,抑制病菌滋生,降低腐烂果实比例,延长保鲜期。荔枝的包装可分为大包装和小包装,大包装主要用于流通过程中,如采用竹筐、塑料周转筐、泡沫箱、纸箱等,小包装主要有纸袋,聚乙烯(PE),聚丙烯(PPP),聚氯乙烯(PVE)等薄膜、袋或PVC盒。近年来运到北方的荔枝多采用泡沫箱的包装,由于泡沫箱具有一定的保温性能,在箱内加入一定比例的冰块可保持箱内一定的低温,陈洪国等20人推荐运输时间为48小时、72小时、96小时的合理加冰比例分别为2
14、0%、30-40%、50%。塑料袋可保持袋中有较高的湿度,但如湿度过高,袋壁易积水,与水珠的果实易腐烂15。选择薄膜时要根据荔枝保鲜的要求,选择的薄膜必须从其渗透性(透气和透湿)、耐寒性、强度、透光率等方面加以考虑,采用用LDPE/BOPP 保鲜袋包装荔枝,既能起到很好的气调作用,又可以在低温下贮藏12。采用透光率低的黑色及蓝色塑料膜,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荔枝褐变21。王向阳22采用气调和冷藏技术对禾荔进行研究后发现荔枝充气5CO2和5O2,再用0.04mm厚的聚丙烯包装,在2下冷藏对果皮护色效果很好,贮藏24天,好果率过83以上,而且大大降低了酸腐病的发病率。陈维信等23认为,荔枝不同品种气调
15、要求的最适气体配比不同,当氧气浓度为3时,对糯米糍、禾荔两个品种适宜的CO2浓度为3,对桂味品种适宜的CO2浓度为5,贮藏期限可达30天以上。但是,CO2浓度过高,很容易出现CO2中毒,就会产生异味和褐变等生理病害。24杀菌剂处理在荔枝的保鲜过程中,病原菌的侵染是导致果实腐烂的重要原因。采用化学抑菌剂抑制病原菌的繁殖,可以对荔枝起到有效的保鲜作用。常见的保鲜剂有咪鲜胺、噻菌灵、苯莱特、多菌灵、扑海因等。黄家善24使用25%使百克(咪鲜胺)500倍液对荔枝进行保鲜常温,对荔枝的褐变和防腐均有效果,有效期有三天。王少峰等15使用扑海因、特克多、多菌灵对漳州乌叶、兰竹品种荔枝进行保鲜,均有一定的防治
16、效果,其中扑海因防治效果最好,而多菌灵的效果最差。温书恒等25测定了咪鲜胺、抑霉唑、扑海因、噻菌灵等四种杀菌剂对荔枝采后病原菌的抑菌效果,得出针对炭疽病原菌,咪鲜胺和抑霉唑的效果明显优于扑海因和噻菌灵;针对霜疫霉菌和白地霉菌,咪鲜胺和抑霉唑的效果明显优于噻菌灵,噻菌灵又优于扑海因;针对青霉菌,4种药剂效果差异不大。何志刚等26用咪鲜胺、甲基托布津等对荔枝进行采前保鲜,发现采果前使用杀菌剂处理可以减少果实储藏期的病菌侵染,降低腐烂和褐变。25熏硫、浸酸处理硫处理是当前南非、马达加斯加、以色列、泰国等国家出口荔枝的主要保鲜方法。荔枝通过硫处理可以抑制果皮褐变,果实的呼吸强度和乙稀的释放,同时对微生
17、物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采用SO2 熏蒸后,荔枝果皮的颜色由红色变为黄白色,用酸性溶液浸泡又可以恢复为红色,但已不是新鲜荔枝的天然红色,而是一种无光泽的粉红色,而且贮藏后期会导致果肉变色。徐祖进等27采用100g/m3硫磺将荔枝熏蒸30 min后再采用3%HCl浸泡15min ,发现采用这种方法处理的荔枝,保鲜期可达1015天。沈朝贵28等人将荔枝用0.6%左右的SO2熏蒸后在5环境中储藏一个月,其好果率仍可达85%以上,货架期2天。熏硫处理后的荔枝最大的缺点是果皮和果肉中有二氧化硫残留。有些国家已规定不得进口经硫熏处理的荔枝,有些国家已规定了二氧化硫残留要求,如法国规定果皮和果肉中二氧化硫残留
18、分别不得超过150×l0-6 和l0×10-6。因此出口荔枝在熏硫时应注意适量熏硫,经熏硫处理后能达到保鲜效果,而且荔枝果皮和果肉中二氧化硫残留分别不超过150×l0-6和l0×l0-6 29。26臭氧处理臭氧是一种强氧化剂,能够有效杀灭细菌和抑制真菌滋生,可以用于荔枝保鲜。臭氧还可消除或抑制乙烯的产生,从而延缓果实的后熟作用,诱导果实表皮的气孔收缩,降低果实的水分蒸发,减少失重。采用臭氧水对荔枝进行保鲜处理,能够有效抑制PPO的活性,从而延缓果皮花色素苷含量的下降,抑制荔枝果实可溶性固形物(SSC)和可滴定酸(TA)含量的下降,同时抑制荔枝果实的呼吸作
19、用和褐变,延长荔枝的储藏时间,提高荔枝的品质效果3031。杨文领等人认为预冷、护色、洗涤等作用,杀死荔枝表面病原菌,最大限度减少机械伤带来的副作用32。27涂膜处理可食性涂膜保鲜剂具有环保、可食、有一定营养价值、成本低、操作简单等优点,成为荔枝保鲜的研究热点之一。谢建华等33在常温下采用魔芋可食性膜处理荔枝,用PE塑料袋包装,贮藏过程中果皮褐变率和好果率得到了较好的控制,基本上防止了果皮失水、腐烂变质。郭守军等34以长角豆胶与黄原胶复配胶为涂膜基质,CMC-Na、柠檬酸和吐温80等为成膜助剂,配以丁香、艾叶和大黄等具有抗菌作用的中草药制剂,配制成中草药复合涂膜保鲜剂,在常温(均温30.5)下使
20、用该复合涂膜保鲜剂与对照组相比,果实腐烂率、失重率明显降低,呼吸强度、PPO活性及营养成分的消耗被抑制,延缓了果实的衰老过程。林宝凤等35采用不同脱乙酰度的壳聚糖涂膜保鲜荔枝,试验结果表明中脱乙酰度的壳聚糖涂膜荔枝与未涂膜的荔枝比较,前者呼吸速率变化平稳,贮藏期为7d,未涂膜的荔枝贮藏期仅为3d。28热处理在果业发达国家,热处理技术已被商业性或半商业性地应用芒果、柑桔、苹果与一些蔬菜等作物采后病虫害的控制。荔枝热处理保鲜技术已成为世界范围内研究热点,处理方式包括热水、热蒸汽、干热空气、远红外辐射及微波辐射等,荔枝热处理常与酸处理和化学药剂保鲜相结合。热处理可钝化酚类氧化酶的活性,增强细胞透性,
21、协助酸浸复色,可用于果实采后控制真菌病害7。彭永宏36选择妃子笑、糯米核、淮枝等广东省主栽荔枝品种,采用不同热处理技术包括热水(及沸水)、热空气、热蒸汽及其实施方法配合浸酸处理对荔枝果皮颜色保持的效果进行研究,结果表明98沸水3s、56热水5min 、高湿条件下95热空气5s、95热蒸汽3-5s处理后,再在PH0.5的HCL溶液中浸泡5min,能有效提高并稳定保持果实在4贮藏条件下的颜色,但在夏季高温高湿的条件下,果实从低温回复到常温条件下后,果实表面易于形成水膜或水珠, 因而易导致霉菌侵染生长与果实腐烂,果实货架期短(24-36 h)。采用逐步回温降湿技术使果皮干爽是延长果实货架寿命的有效途
22、径之一,在销售策略上,把果实销往南半球国家是解决上述问题的宏观策略,因为当地的气候正处于冬季37。余以刚等38采用52热水处理荔枝2min,冷却后浸入含1%柠檬酸和3%氯化钠溶液中2min,捞出后在0下晾干,用打孔聚乙烯薄膜袋包装,在(2±1)下贮藏32d果皮颜色、果肉及味道无明显变化,40d后果皮才逐渐开始褐变。王向阳22采用5054多菌灵热水浸荔枝2min均可明显减轻腐烂,未引起热害,在冷藏初期对果皮有一定的护色效果。29其它处理钙处理对提高荔枝贮藏有一定的效果。Ca2+处理果蔬保鲜是可行的,但必须选择适当的浓度、温度等,兼故各方面因素才能达到最好的应用效果。适当的Ca2+(8%
23、Ca2+)处理荔枝使机体在新的离子条件下有能力自身迅速调整,迅速建立起新的代谢平衡,就可能延缓衰老39。用电子束或放射性源对荔枝进行低剂量的辐射处理,可对霉菌生长果实呼吸作用及酶活性产生明显的抑制作用40。经射线处理的果实,总糖含量变化不大,但Vc含量降低,呼吸明显减缓,酶活性下降。采用保鲜剂+自发气调+电子束或射线辐射+常温贮藏的方法,淮枝可贮藏1214d,糯米糍12d,好果率为90%,最佳射线剂量为150600Gy,电子束为300900Gy。但辐射保鲜未应用于生产实践7。210影响荔枝保鲜的其它因素采收前的农业技术、气候、环境条件的不同,所生产的荔枝果实的耐贮性也有一定的差异,只有在采前做
24、好水肥管理、病虫防治、减少裂果等技术措施,才能生产出优质耐贮运的荔枝果实,采收后的商品化处理质量和贮运保鲜效果才有保证40。采收成熟度也对荔枝的贮运有着巨大的影响,一般来说以八成熟的荔枝最耐贮运,此时荔枝果实发育基本完全,达到品种特性、风味的时期、而且其耐贮性最好、抗病力最强。采收时应遵循正确的采收方法,在结果母枝与果穗之间的“龙头丫”处,用修枝剪剪下果枝,然后在果柄处逐个将果实摘下经作贮藏。采收时应注意轻拿轻放,防止机械伤。贮藏环境对荔枝保鲜也有着一定的影响,贮藏场所以及包装容器在使用前应进行消毒处理,以减少病原菌的数量。3问题与展望我国是荔枝的原产地,有着两千多年的悠久栽培历史,具有世界上
25、最丰富的品种资源。目前,我国的荔枝栽培面积居世界首位,生产迅猛发展,产量逐年提高。荔枝果实的结构特殊、代谢旺盛,并由于在盛夏高温季节成熟,采收后极易腐烂变质果实,是世界上最不耐储藏的果品之一。据统计,荔枝每年因腐烂变质而造成的损失约占总产量的20以上12。由于荔枝果实的贮藏特性与果实的结构、采后生理代谢有着密切的关系,要做好贮运、保鲜工作,关健要解决三个问题:一是防止果实褐变,二是控制果实的腐烂,三是尽量保持果实的风味。笔者认为,我国在荔枝保鲜技术方面虽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对静态的贮藏保鲜技术研究较多,而动态的贮运保鲜技术研究较少,另外现有的技术成果未能完全运用于商业生产中。荔枝保鲜技术需要
26、由单一技术向复合方向发展,将静态保鲜技术融入动态的商业生产、贮运过程中,同时考虑荔枝采前因素、采收成熟度、机械伤控制等环节。科研人员在荔枝保鲜研究过程中,应加强同荔枝种植、生产企业合作,在生产中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荔枝保鲜成果的商业运用率,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集种植、采收、保鲜、加工、贮藏、运输、销售为一体的荔枝保鲜技术。参考文献1胡新宇,宁正样荔枝保鲜的研究与发展J食品与发酵工业,2001,27(4):47-522张秀梅,杜丽清,谢江辉荔枝采后贮藏保鲜研究进展J中国南方果树,2004,33(5):53-573Joubert AJ,Van Lelyveld LJAn investiga
27、tion of preharvest browning of Litchi peelJPhytophylactica,1975,(7):9-144彭永宏荔枝(Litchi chinensis Sonn)采后果皮褐变机理与保鲜技术研究进展J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1998,6(1):81-865彭永宏采后操作对荔枝果实品质、失水与呼吸的影响J果树科学,1998,15(3):217-2226姚荣桂,黄金雄,胡志文,孙涛荔枝保鲜的研究J精细化工中间体,2002,32(6):33-357许道钊,郑学勤荔枝保鲜研究进展J广西农业科学,2007,38(2):186-1918 Nagar PKPhysiolo
28、gical and biochemical studies during fruit ripening in litchi ( Litchi chinensis Sonn)JPostharvest Biology and Technology,1994,(4): 225 -2349林植芳,李双顺,张东林,刘淑娴,李月标,林桂珠,陈绵达采后荔枝果皮中氧化和过氧作用的变化J植物学报,1986,30(4):382-38710蒋跃明,傅家瑞荔枝果实采后生理及贮运保鲜技术研究进展综述J亚热带植物通讯,2000,29(3):64-7011林植芳,李双顺,陈芳,林桂珠,刘淑娴,李月标,陈绵达几种抗氧化剂对荔
29、枝果实生理特性的影响J中国果树,1988,(2):12-1512周晓媛,蔡佑星,蒋建平,唐文评,宋光泉,王文龙荔枝的薄膜包装保鲜技术J包装工程,2004,25(2):49-5013梅艳群,王少彬,温健昌荔枝保鲜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J检验检疫科学,2006,16(5):75-7814段洁利,杨洲申,马征,赵春娥荔枝果实通风预冷试验研究J食品科学,2007,28(7):504-50715王少峰,陆文华不同预冷速度、药剂包装和温度对荔枝保鲜效果的研究J福建省农科院学报,1988,3(1):11-1616陈维信,吴振先荔枝采后处理与保鲜综合技术17阮文琉,刘宝林,宋晓燕荔枝的冷却方式选择J食品工业科技,2012,(11):352-35418李察堂,蔡书芬,俞永标温度和数种不同处理对荔枝贮藏寿命的影响J中国园艺,1983,29(3):46-5219黄晓钰,康德妹,季作梁荔枝果实的冷藏适温与冷害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1990,11 (3):13-18.20陈洪国,永宏常温泡沫箱加冰运输条件下荔枝的温度、品质、呼吸和乙烯释放变化J果树学报2001,18(3):155-159.21宋光泉,王文龙荔枝包装与其果皮花色素苷的光稳定性研究J农业工程学报,2002,18(2):11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虚拟现实中的文化再现-全面剖析
- 跨界融合下的话剧教育-全面剖析
- 2024年新疆机场集团哈密伊州机场招聘笔试真题
- 2024年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淮南医院招聘笔试真题
- 跨境知识产权争端解决-全面剖析
- 2025秋季学期七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
- 幼儿园家长沟通策略计划
- 公务员师德师风心得体会
- 数字化学习控辍保学工作计划
- 燃气输配网络优化-全面剖析
- 礼仪评分标准
- 南昊网上阅卷系统用户手册
- 道路交通事故责任认定课件
- NB∕T 10731-2021 煤矿井下防水密闭墙设计施工及验收规范
- DB37-T 3658-2019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技术规范
- 中国军事发展简述课件
-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城市地下管线探测技术规程
- 碧桂园物业案场私宴接待操作规程
- 数学中考复习:一次函数与反比例函数综合课件
- 胰岛素分类及使用方法PPT课件
- (完整版)新概念英语第1册.pdf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