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目目 录录前前 言言 .1 1第一章第一章 总总则则 .3 3第二章第二章 土地土地资资源利用状况和潜力分析源利用状况和潜力分析 .8 8第三章第三章 土地利用目标和方针土地利用目标和方针 .1111第四章第四章 土地利用结构调整土地利用结构调整 .1414第五章第五章 土地用途分区土地用途分区 .1616第六章第六章 基本农田保护基本农田保护 .1818第七章第七章 土地开发、复垦和整理土地开发、复垦和整理 .2222第八章第八章 城镇土地利用城镇土地利用规规划划 .2424第九章第九章 近期规划(近期规划(20052005 年)年).2727第十章第十章 规划实施与管理规划实施与管理 .2
2、828第十一章第十一章 附则附则 .28281前前 言言新土地管理法对土地管理方式的最根本改革是实施土地用途管制制度,其核心在于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严格管理和利用土地。而要实施土地用途管制,最重要的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必须具有科学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为了对土地实行宏观控制,微观协调,保护和合理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妥善处理“吃饭”与“建设” 、 “发展”与“保护”的关系,协调安排各业用地需求,确保经济建设的持续稳定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土地管理切实保护耕地的通知和国务院颁布的基本农田保护条例及省、市有关文件精神,通过调查分析研究,在充分挖掘土地资源利用
3、潜力的基础上,以上级下达的建设占用耕地、补充耕地和净增耕地三项控制指标为依据,综合平衡城建、农业、交通、水利、工业等部门之间的用地关系,运用科学理论与方法对全镇土地利用结构进行优化配置。在镇党委、政府、人大的直接领导及市国土局的指导下,在镇政府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从 1996 年开始,对全镇土地进行了用途分区,确定了各区的用途管制要求、划定了基本农田保护区、编制了土地整理和土地开发复垦规划、制订了规划实施和管理措施,并于 1998 年 3 月完成了原新集镇和原张集乡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该两项规划已通过仪征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评审组评审并得到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实施。原规划在 1998
4、 至 2001 年期间得到了较好的贯彻实施,在耕地2保护、建设用地规划管理、土地用途管制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影响规划的有关因素已发生了较大变化,同时,因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和乡镇行政区划调整以及农业结构调整、城镇体系战略调整等影响,原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在建设用地和基本农田空间布局、建设用地供应总量等方面逐渐暴露出一些与新形势不相适应的问题。因此,为适应地方经济发展、农村城市化和乡镇行政区划调整以及农业结构调整的需要,进一步增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宏观调控作用,提高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科学性、可操作性,同时也体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动态性,根据省国土资源厅关于积极稳妥开展
5、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工作进一步落实基本农田保护面积的通知 (苏国土资发200211 号)和江苏省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技术要点 (苏国土资发200266 号)等有关文件要求,结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以及加强土地管理,切实保护耕地的需要,决定对原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进行调整完善。本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是在原仪征市新集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原仪征市张集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基础上,将原两乡镇规划确定的基本农田保护指标、建设占用耕地指标和土地开发复垦整理新增耕地指标等进行合并,并根据由上级核定的规划建设用地置换指标和农用地整理折抵指标,合理调整建设用地和基本农田的空间布局,以进一步落实
6、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为经济发展和城镇建设提供合理空间,促进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34第一章第一章 总则总则第一条第一条 新集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新集镇政区域内各项土地利用活动的指导性文件。在本镇行政区域内进行的各项土地利用活动,必须遵守本规划。第二条第二条 规划范围为新集镇行政区域内的全部土地,总面积为95787.1 亩。第三条第三条 新集镇行政区域内涉及土地利用的有关专项规划及部门行业用地规划,均应符合本规划。第四条第四条 规划编制的依据规划编制的依据1.1.法律、行政法规、政策依据法律、行政法规、政策依据(1)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土地管理切实保护耕
7、地的通知 (中发199711 号) ;(3)江苏省委、省政府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土地管理切实保护耕地的通知 (苏发19978 号) ;(4)江苏省政府关于认真做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修订和实施工作的通知 (苏政发1994121 号) ;(5)原国家土地管理局关于认真做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5修订和实施工作的通知 (1997国土规字第 100 号) ;(6)国务院基本农田保护条例 ;(7)国务院土地复垦规定 ;(8) 江苏省基本农田保护条例及其实施办法;(9)江苏省政府关于深化土地使用制度改革若干问题的通知(苏政发199816 号) ;(10)国土资源部关于加强耕地保护促进经济发
8、展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 (国土资发2000408 号) ;(11)江苏省国土资源厅关于积极稳妥开展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工作进一步落实基本农田保护面积的通知 (苏国土资发200211 号) 。 2.2.技术与资料依据技术与资料依据(1) 江苏省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技术要点 (苏国土资发200266 号) ;(2) 江苏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和修订工作实施方案 ;(3) 原新集镇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变更资料(1996 年 10 月 31日) ;(4) 原张集乡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变更资料(1996 年 10 月 31日) ;(5) 仪征市城市总体规划 (1996-2010 年) ;(6) 仪
9、征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1997-2010 年) ;(7) 仪征市新集镇总体规划 (2000 年-2015 年) ;6(8)原仪征市新集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19972010 年) ;(9)原仪征市张集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19972010 年) ;(10)原新集镇人口普查资料;(11)原张集乡人口普查资料;(12)仪征市原新集镇、张集乡基本农田保护、土地开发复垦整理、水利、环保等其他有关专项规划;(13) 仪征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选编 ;(14) 仪征市新集镇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十五”计划和 2010年远景目标规划 ;(15)1996 至 2001 年仪征市统计年鉴。第五条
10、第五条 规划编制的指导思想规划编制的指导思想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土地管理切实保护耕地的通知 (中发199711 号)和国土资源部关于加强耕地保护促进经济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等有关政策法规为依据,以 19972010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基本农田保护区、乡镇建设规划区“两区”规划为基础,坚持从乡镇实际情况出发,进一步贯彻落实“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遵照对土地实行严格的用途管制的要求,把保护耕地、严格控制非农业建设用地作为重点,统筹安排各业用地,努力实现土地利用方式的根本性转变,促进土地资源集约利用和优化配置,为全镇社会经济的持续、快速、稳定、健康发展服务。7
11、第六条第六条 编制规划的原则编制规划的原则1.1.总体原则总体原则贯彻“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贯彻执行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要求,并遵循下列总体原则:(1)在以供给引导和制约需求的前提下,坚持统筹兼顾、合理安排各业用地的原则。(2)坚持保障经济发展与保护耕地并重的“双保”方针,处理好两者的关系。(3)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原则。(4)坚持因地制宜,切合实际,科学合理,上下衔接的原则。(5)综合考虑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原则。2.2.具体原则具体原则在具体工作中,遵循以下原则:(1)严格指标控制原则。坚持“严格控制建设用地总量,耕地保有量不少,基本农
12、田保护面积科学定位”的原则。(2)与城镇村规划相协调的原则。规划调整完善要兼顾小城镇、中心镇、中心村建设规划的调整,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村镇规划衔接一致。(3)科学安排建设用地原则。按照工业用地向开发区集中、乡镇企业用地向中心镇工业小区集中、农民住宅用地向小城镇和中心村集中、合理调整建设用地和基本农田区位与布局的“三集中一调整”原则,合理调整城镇村布局。8(4)以区位调整为主,指标调整为辅的原则。规划调整完善工作的重点是区位调整,在规划指标体系下合理调整区位布局,同时适当规划部分建设用地置换指标和农用地整理折抵指标,作为城镇建设规划用地指标的补充。(5)规划连续性原则。规划基础年、规划期限不变
13、。重点做好近期(1997-2005 年)土地利用安排。第七条第七条 规划的主要任务规划的主要任务1.结合本地实际,制定 19972010 年土地利用目标、任务和方针。2.确定 19972010 年耕地总量的目标、布局和实施方案。3.确定建设用地置换指标和农用地整理折抵指标,并落实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上。4.调整建设用地、基本农田和土地开发复垦整理规划与布局,并落实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上。5.完善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6.制定规划实施和管理的相关政策措施。第八条第八条 规划期限规划期限近期:19972005 年;远期:20062010 年。第九条第九条 本规划一经批准即具有法律效力,在规划实施过程
14、中因9特殊原因需要对本规划进行局部调整的,由编制该规划的人民政府决定,并将调整方案报批准该规划的人民政府备案;需作重大修改的,由编制该规划的人民政府提出修改方案,报批准原规划的机关批准。第十条第十条 此前编制的有关本镇土地利用的各专项规划,凡内容与本规划不符者,均以本规划为准。第二章第二章 土地资源利用状况和潜力分析土地资源利用状况和潜力分析第十一条第十一条 新集镇概况新集镇概况新集镇是由原新集镇和原张集乡合并而成的。新集镇位于仪征市域东部,西距仪征市城区约 14 公里。东与邗江区接壤,南与朴席镇毗邻,西连新城镇,北接刘集镇。新集镇镇区位于宁通一级公路与新(集)张(集)公路交汇处,宁通一级公路
15、与仪扬公路平行横穿镇区南侧,新(集)张(集)公路、新(集)朴(席)公路纵跨镇域南北。友谊河、大樟河、龙河等三条主干河道直通仪扬河。便利的水陆交通条件,使新集镇成为周连邻近乡镇主要的人员、农副产品和物资交流聚集地。新集镇土地总面积 95787.1 亩,全镇耕地总面积 64555.7 亩,人均耕地面积 1.44 亩,略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新集镇境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地区,全年温暖湿润,四季分明,雨水充沛。土质主要为砂土、亚粘土等,土地肥沃,境内大部分土地为耕植地;地下水资源较为丰富,常年地下水位距地面 2 米左右。北部为丘陵地形,可种植花木、10杞柳、板栗、茶、桑等经济林木;水系密布,有多处水库。199
16、6 年新集镇全镇总人口 44943 人,其中非农业人口 2612 人,占全镇人口的 5.81%,农业人口 42331 人,占全镇人口的 94.19%,农业人口比重较大。第十二条第十二条 土地资源利用现状结构土地资源利用现状结构全镇土地总面积 95787.1 亩,1996 年 10 月 31 日农用地 77585.9亩,占土地总面积的 81.0%,其中耕地 64555.7 亩,园地 387.7 亩,林地 572.4 亩,牧草地 43.0 亩,其他农用地 12027.1 亩;建设用地16344.6 亩,占全镇土地总面积的 17.06%,其中城镇村居民点用地12317.9 亩,交通用地 980.2
17、亩,独立工矿用地 157.5 亩,特殊用地93.0 亩,水利设施用地 2796.0 亩;未利用地 1856.6 亩,占全镇土地总面积的 1.94%,其中未利用土地 11.8 亩,其他土地 1844.8 亩(详见成果表一) 。第十三条第十三条 土地资源利用特点土地资源利用特点1.新集镇地处长江三角洲地区,工矿用地需求较大,人地矛盾突出,用地结构调整难度大。2.全镇地处古老而又处于稳定状态的长江破碎带上,地势低且平坦,土地肥沃,比较适宜种植业和农业多种经营的发展。3.全镇地势高低不平,地块零散,农田基础条件薄弱,抵御旱涝灾害能力差,渠系配套不够健全,严重影响农田灌溉的质量,且路沟11布置不合理,占
18、地面积大,不利于机械耕作。第十四条第十四条 土地资源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土地资源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1.土地利用结构布局不尽合理,全镇农用地与建设用地之间相互交错,农村居民点分散,降低了土地使用的效率。用地较为混乱,功能混杂,一些有污染的工业用地混杂于居住用地之中。2.耕地利用不尽合理,因分散经营等因素,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耕地利用潜力的最大发挥,难以充分体现耕地耕种的经济效益,影响耕地的正常耕种。3.农村居民点用地规模较大,分布零散,非农建设用地发展速度较快,农用地与非农用地之间矛盾日益尖锐。第十五条第十五条 土地利用潜力土地利用潜力1.1.增产潜力增产潜力土地利用是否合理,关键在于是否地尽其用,现
19、在新集镇的耕种水平未能使地尽其产。因此,规划期间通过完善农田水利设施,加大中低产田的改造力度,稳定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激发农民耕种的积极性,加大农业投入,提高科学管理水平,能够增加耕地有效耕种面积,提高农地产出水平,增加产量,提高耕种的经济效益。2.2.土地整理潜力土地整理潜力12现阶段农村居民点及建设用地规模较大,分布零散,造成土地浪费;而另一方面,迅速膨胀的建设用地需求又导致农用地与非农用地之间矛盾日益突出。在规划期内,通过平整土地,改良土壤、配套水利设施,缩并沟渠、村道等措施,可大大提高土地的产出率,同时增加耕地 3399.2 亩。3.3.土地开发、复垦潜力土地开发、复垦潜力规划期间通过
20、对未利用地、挖废建设用地等进行的开发、复垦,可分别增加耕地 166.5 亩和 1182.7 亩。第三章第三章 土地利用目标和方针土地利用目标和方针第十六条第十六条 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目标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目标1.1.人口人口1996 年新集镇全镇总人口 44943 人,预计到 2005 年新集镇镇域总人口可达 4.8 万人,镇区人口达 0.59 万人;2010 年新集镇镇域总人口可达 5.2 万人,镇区人口达 0.99 万人;2020 年新集镇镇域总人口可达 5.25 万人,镇区人口达 1.26 万人。2.2.经济发展经济发展(1)2005 年,国内生产总值将达到 39350 万元;2010
21、年,国内生产总值将达到 52000 万元;2020 年,国内生产总值将达到 86700万元。(2)2005 年,地方财政收入将达到 1800 万元;2010 年,地方13财政收入将达到 2406 万元;2020 年,地方财政收入将达到 3205 万元。 (3)2005 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将达到 3240 万元;2010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将达到 4238 万元;2020 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将达到 5286 万元。(4)2005 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将达到 5800 万元;2010 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将达到 7234 万元;2020 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将达到 8628
22、万元。3.3.城镇发展目标城镇发展目标以“城镇现代化、乡村城市化、城乡一体化”的目标高起点的实现人口、社会、经济、资源和环境的协调发展,以交通、流通、通信和中心镇区建设为重点,以产业化、社会化发展为方向,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投资环境和运行机制,吸引外来资金和技术,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 坚持贯彻“科教兴镇”的发展战略,逐步把新集镇建设成为布局合理、设施完备、环境优美、片区职能互补、具有特色的现代化中心城镇。4.4.产业发展产业发展到 2005 年,一、二、三产业所占的比重将达到33.3%、37.2%、29.5%;2010 年,一、二、三产业所占比重将达到29%、36%、35%;2020 年
23、,一、二、三产业所占的比重将达到24.6%、34.7%、40.7%。随着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第一产业的比重持续下降,第二产业比重将逐步下降,第三产业随着旅游、商14贸、房地产、金融、保险等行业的兴起,其比重将大幅度上升并逐步占据主导地位。第十七条第十七条 土地利用规划总体目标土地利用规划总体目标土地利用规划总体目标是提高土地资源配置的效率,合理安排各业用地,实现土地的可持续利用。1.2005 年耕地保有量 67221.8 亩,2010 年达到耕地保有量68814.1 亩。2.严格控制建设用地规模,确保基本农田保有量 58723.1 亩,对土地实行严格的用途管制。3.加大土地整理力度,适度
24、复垦开发,加大中低产田改造力度,以增加耕地数量,提高耕地质量。第十八条第十八条 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目标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目标到 2010 年,非农业建设新占用耕地量控制在 490.0 亩以内,补充耕地 4748.4 亩,全镇耕地总量达到 68814.1 亩,净增耕地 4258.4亩(详见成果表二、三) 。1.1.建设用地指标建设用地指标规划期内建设用地 760.1 亩。其中规划修编时上级下达的新增建设占用耕地指标 420.0 亩。规划建设用地置换指标 40.0 亩,农用地整理折抵指标 30.0 亩,建设占用其他地类指标 270.1 亩。2.2.补充耕地指标补充耕地指标15土地开发复垦整理补充耕地
25、4748.4 亩,其中土地整理补充耕地3399.2 亩,未利用地开发补充耕地 166.5 亩,建设用地复垦补充耕地 1182.7 亩。3.3.净增耕地指标净增耕地指标规划期内净增耕地 4258.4 亩。第十九条第十九条 基本农田保护目标基本农田保护目标全镇规划基本农田面积 58732.1 亩,基本农田保护率达到 90.97%。第二十条第二十条 城镇村建设用地目标城镇村建设用地目标规划期内,城镇村居民点用地控制在 11466.0 亩以内,独立工矿用地控制在 51.9 亩以内,交通、特殊用地及水利设施用地控制在4046.2 亩以内。第四章第四章 土地利用结构调整土地利用结构调整第二十一条第二十一条
26、 土地利用结构调整的原则土地利用结构调整的原则土地利用结构调整的原则是在充分分析全镇土地利用现状的基础上,实事求是地预测各业用地需求量,确定产业政策和土地利用目标,按照供给决定并制约需求的原则,盘活存量土地,集约用地,优化配置土地资源,提高土地利用率。16第二十二条第二十二条 农用地结构调整农用地结构调整1996 年 10 月 31 日农用地 77585.9 亩,占全镇土地总面积的81.0%,其中耕地 64555.7 亩,园地 387.7 亩,林地 572.4 亩,牧草地 43.0 亩,其他农用地 12027.1 亩;规划到 2005 年农用地 78226.6亩,占全镇土地总面积的 81.67
27、%,其中耕地 67221.8 亩,园地 387.7亩,林地 572.4 亩,牧草地 43.0 亩,其他农用地 10001.7 亩;规划到 2010 年农用地 78761.1 亩,占全镇土地总面积的 82.23%,其中耕地 68814.1 亩,园地 387.7 亩,林地 572.4 亩,牧草地 43.0 亩,其他农用地 8943.9 亩(详见成果表十一) 。第二十三条第二十三条 建设用地结构调整建设用地结构调整1996 年 10 月 31 日建设用地 16344.6 亩,占全镇土地总面积的17.06%,其中城镇村居民点用地 12317.9 亩,交通用地 980.2 亩,独立工矿用地 157.5
28、亩,特殊用地 93.0 亩,水利设施用地 2796.0 亩;规划到 2005 年建设用地 16037.6 亩,占全镇土地总面积的 16.74%,其中城镇村居民点用地 11881.9 亩,交通用地 1153.2 亩,独立工矿用地 113.5 亩,特殊用地 93.0 亩,水利设施用地 2796.0 亩;规划到2010 年建设用地 15564.1 亩,占全镇土地总面积的 16.25%,其中城镇村居民点用地 11466.0 亩,交通用地 1157.2 亩,独立工矿用地 51.9亩,特殊用地 93.0 亩,水利设施用地 2796.0 亩(详见成果表十一) 。17第二十四条第二十四条 未利用地结构调整未利
29、用地结构调整1996 年 10 月 31 日未利用地 1856.6 亩,占全镇土地总面积的1.94%;规划到 2005 年未利用地 1522.9 亩,占全镇土地总面积的1.59%;规划到 2010 年未利用地 1461.9 亩,占全镇土地总面积的1.53%(详见成果表十一) 。第五章第五章 土地用途分区土地用途分区第二十五条第二十五条 土地用途分区的原则土地用途分区的原则在体现本镇土地资源特征的基础上,按照“用途分区为主,地域分区为辅”的原则,按各区的管制规则采取相应的措施,使分区符合社会经济发展要求。第二十六条第二十六条 土地用途分区类型土地用途分区类型依据本镇土地资源特点、社会经济发展需要
30、和上一级规划土地用途分区的要求,可划分出以下五种土地用途区:1.基本农田保护区:是指为对耕地进行特殊保护和管理而划定的土地用途区。全镇基本农田保护区面积 66461.6 亩。2.一般农地区:是指基本农田保护区以外,为农业生产发展需要而划定的土地用途区。全镇一般农地区面积 11684.1 亩。3.城镇建设用地区:是指为城镇发展需要而划定的土地用途区。18全镇城镇建设用地区面积 1082.3 亩。4.村镇建设用地区:是指为农村居民点发展需要而划定的土地用途区。全镇村镇建设用地区面积 5381.6 亩。5.村镇建设控制区:是指为农村居民点控制发展需要而划定的土地用途区。全镇村镇建设控制区面积 500
31、2.1 亩。土地用途分区具体情况详见成果表七。第二十七条第二十七条 土地用途分区管制规则土地用途分区管制规则1.1.基本农田保护区管制规则基本农田保护区管制规则(1)区内土地主要用作基本农田和直接为基本农田服务的农村道路、农田水利、农田防护林及其他农业设施。(2)区内现有非农建设用地和其他零星农用地应当复垦或调整为基本农田,规划期间确实不能复垦或调整的,可保留现状用途,但不得扩大面积。(3)不得破坏、污染和荒芜区内土地。(4)严禁占用区内土地进行非农建设(高压线塔基、地下管线等除外)。(5)区内耕地在不破坏耕作层的前提下,可以调整为其他农用地,并依照相同管制规划进行保护和管理。2.2.一般农地
32、区管制规则一般农地区管制规则(1)区内土地主要用作耕地、园地、畜禽水产养殖和直接为农业19生产服务的农村道路、农田水利、农田防护林及其他农业设施。(2)区内现有非农业建设用地和其他零星农用地应当复垦或调整为一般农田,规划期间确实不能复垦或调整的,可保留现状用途,但不得扩大面积。(3)不得破坏、污染和荒芜区内土地。(4)严禁占用区内土地进行非农建设。3.3.城镇建设用地区管制规则城镇建设用地区管制规则(1)区内土地主要用于城镇建设。(2)区内土地使用应符合城镇建设规划。(3)区内建设应优先利用现有建设用地、闲置地和废弃地。(4)区内农用地在批准改变用途前,应当按原用途使用,不得荒芜。4.4.村镇
33、建设用地区管制规则村镇建设用地区管制规则(1)区内土地主要用于村庄建设。(2)区内土地使用应符合村庄规划。(3)区内建设应优先利用现有建设用地、闲置地和废弃地;(4)区内农用地在批准改变用途前,应当按原用途使用,不得荒芜。5.5.村镇建设控制区管制规则村镇建设控制区管制规则(1)区内土地为将逐步拆并的村镇建设用地。(2)区内建筑物在拆迁前只能维持现状,不得改建和扩建;需要更新时,应集中到村镇建设用地区内建设。20(3)区内建设用地应当整理复垦为农用地,规划期间确实不能整理和复垦的,可保留现状用途,但不得扩大面积。第六章第六章 基本农田保护基本农田保护第二十八条第二十八条 基本农田保护区的范围基
34、本农田保护区的范围1.依据耕地地力水平将下列土地划入基本农田保护区:(1)经国务院主管部门或者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批准确定的粮、棉、油、蔬菜生产基地内的耕地。(2)有良好的水利与水土保持设施的耕地、农业用地,正在改造或者已列入改造计划的中、低产田。(3)农业科研、教学实验田。(4)为基本农田和生态建设服务的农村道路、农田水利、农田防护林和其他农业设施以及农田之间的零星土地。(5)本次规划调整从其他一般农田中划入的部分耕地。2.已列入生态保护与建设实施项目的退耕还林、还牧、还湖(河)耕地,不划入基本农田保护区。已列入城镇建设用地区、村镇建设用地区的土地不再划入基本农田保护区。3.规划期间确定为基
35、本农田的耕地全部划入基本农田保护区。第二十九条第二十九条 划定基本农田保护区的依据划定基本农田保护区的依据1.国务院基本农田保护条例 ;212.江苏省基本农田保护条例 ;3.江苏省基本农田保护条例实施办法 ;4.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做好基本农田保护区划定工作的通知 ;5.江苏省划定基本农田保护区技术规程。第三十条第三十条 划定基本农田保护区的原则划定基本农田保护区的原则1.保护优质耕地;2.与城镇建设规划、村镇建设规划相衔接,与镇域规划相衔接,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整理与开发复垦规划相衔接;3.因地制宜,对保护率水平高低、保护片数量应视具体情况而定,不搞一刀切;4.讲求实效,注重落实;5.局部
36、利益服从整体利益,眼前利益服从长远利益。第三十一条第三十一条 基本农田保护区面积基本农田保护区面积基本农田保护区面积 66461.6 亩,其中基本农田面积 58723.1 亩,其他土地面积 7738.5 亩。基本农田保护率达到 90.97%,具体见表一。第三十二条第三十二条 基本农田保护区的建设基本农田保护区的建设改善农田的基本建设条件,改造中低产田,优化基本农田的生态22环境,增强基本农田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提高农业机械化程度,实现基本农田持续高产稳产。第三十三条第三十三条 基本农田保护区的保护和管理措施基本农田保护区的保护和管理措施1.镇政府要与村民委员会签订基本农田保护责任书,实行基本农
37、田保护目标责任制。2.禁止建设占用、采挖、弃耕、向基本农田排放污染物等破坏基本农田行为。3.国家重点建设项目确需占用基本农田的,必须报经国务院批准,并按照国务院的批准文件补充划入数量与质量相当的基本农田,同时加收高于占用一般耕地 40%的耕地开垦费。4建立基本农田保护基金,专项用于基本农田的再造、规划、建设和管理。5基本农田保护范围及其规划方案确需进行调整的,必须依法报经批准。表一表一 基本农田保护区面积汇总表基本农田保护区面积汇总表 单位:亩单位:亩基本农田保护片名称基本农田保护片名称总面积总面积保护块数保护块数其中:耕地面积其中:耕地面积其他土地面积其他土地面积新集村基本农田保护片新集村基
38、本农田保护片4310.553817.4493.2光明村基本农田保护片光明村基本农田保护片2435.652150.3285.3花园村基本农田保护片花园村基本农田保护片3169.042808.4360.6方桥村基本农田保护片方桥村基本农田保护片4979.174384.4594.7李云村基本农田保护片李云村基本农田保护片3234.972851.1383.8蔡桥村基本农田保护片蔡桥村基本农田保护片2895.942546.8349.1毛桥村基本农田保护片毛桥村基本农田保护片2250.761959.8290.9八桥村基本农田保护片八桥村基本农田保护片2775.652470.3305.3联盟村基本农田保护片
39、联盟村基本农田保护片4571.874039.6532.2天安村基本农田保护片天安村基本农田保护片2326.042039.8286.2王云村基本农田保护片王云村基本农田保护片2154.471896.3258.123茶场村基本农田保护片茶场村基本农田保护片2432.952141.6291.3庙山村基本农田保护片庙山村基本农田保护片3944.433494.5449.9长春村基本农田保护片长春村基本农田保护片6686.365949.3736.9江宁村基本农田保护片江宁村基本农田保护片4314.143831.3482.8国庆村基本农田保护片国庆村基本农田保护片4665.774144.9520.8凌东村基
40、本农田保护片凌东村基本农田保护片4215.883725.4490.4华丰村基本农田保护片华丰村基本农田保护片2812.552457.3355.2勤丰村基本农田保护片勤丰村基本农田保护片2286.162014.4271.7合合 计计66461.610558723.17738.5第七章第七章 土地开发、复垦和整理土地开发、复垦和整理第三十四条第三十四条 土地开发复垦整理总量土地开发复垦整理总量规划期内全镇开发、复垦、整理土地 34690.0 亩,补充耕地4748.4 亩。近期开发未利用地 135.5 亩,补充耕地 135.5 亩;近期建设用地复垦 769.0 亩,补充耕地 664.4 亩;近期土地
41、整理 21244.4亩,补充耕地 2257.2 亩。远期开发未利用地 31.0 亩,补充耕地31.0 亩;远期建设用地复垦 542.3 亩,补充耕地 518.3 亩;远期土地整理 11967.8 亩,补充耕地 1142 亩(详见成果表九) 。第三十五条第三十五条 未利用地开发未利用地开发规划期内开发未利用地 166.5 亩,补充耕地 166.5 亩,其中近期未利用地开发 135.5 亩,补充耕地 135.5 亩;远期未利用地开发31.0 亩,补充耕地 31.0 亩(具体见表二) 。24第三十六条第三十六条 村庄复垦村庄复垦规划期内村庄复垦总面积 1311.3 亩,补充耕地面积 1182.7 亩
42、,其中近期村庄复垦 769.0 亩,补充耕地 664.4 亩;远期村庄复垦 542.3亩,补充耕地 518.3 亩(具体见表三) 。第三十七条第三十七条 农用地整理农用地整理规划期内农用地整理 33212.2 亩,补充耕地 3399.2 亩,其中近期土地整理 21244.4 亩,补充耕地 2257.2 亩;远期土地整理11967.8 亩,补充耕地 1142.0 亩(具体见表四) 。第三十八条第三十八条 土地开发复垦整理措施土地开发复垦整理措施1.在土地开发利用过程中,统一规划,各部门积极配合,互相协作,群策群力,提高土地开发利用的效益。2.采取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相结合的方法,因地制宜,改造梯田
43、,开沟理河,兴建农田基本设施,防止水土流失,使沟、渠、田、水、路、林、电配套,从根本上解决旱涝灾害问题。3.实行土地开发复垦整理利用的计划管理,加强开发利用的实施、检查、验收等工作,保证年度计划的完成。4.多渠道筹集资金,镇政府拟从土地有偿使用收入中提取一定比例作为土地开发复垦整理专项基金,为土地开发复垦整理提供资金保障。5.注重科技投入,推广典型经验,建立示范基地,以成功的经验25促进土地开发复垦整理工作的顺利开展。6.建立土地开发复垦整理规划设计和施工专业队伍,土地复垦开发整理逐步朝市场化运作方向发展,确保土地开发、复垦、整理质量和资金的良性循环。表二表二 土地开发项目新增耕地面积汇总表土
44、地开发项目新增耕地面积汇总表单位单位: : 亩亩项项 目目 名名 称称项项 目目 位位 置置总总 面面 积积新新 增增 耕耕 地地 面面 积积庙山村土地开发项目庙山村土地开发项目庙山村庙山村39.439.4茶果村土地开发项目茶果村土地开发项目茶果村茶果村51.651.6茶果村土地开发项目茶果村土地开发项目茶果村茶果村39.839.8长春村土地开发项目长春村土地开发项目长春村长春村35.735.7合合 计计166.5166.5表三表三 村庄复垦面积汇总表村庄复垦面积汇总表 单位单位: : 亩亩表四表四 农用地整理项目面积汇总表农用地整理项目面积汇总表单位:亩单位:亩序号序号项项 目目 名名 称称
45、项项 目目 位位 置置总面积总面积新增耕地面积新增耕地面积Z1庙山村土地整理项目区庙山村土地整理项目区庙山村庙山村2236223Z2江宁村土地整理项目区江宁村土地整理项目区江宁村江宁村3107.2341村庄名称村庄名称图斑总数图斑总数复垦总面积复垦总面积新增耕地面积新增耕地面积李云村李云村1488.279.3王云村王云村458.650.7毛桥村毛桥村1098.089.1天安村天安村249.840.9八桥村八桥村18146.1137.2蔡桥村蔡桥村259.750.8方桥村方桥村488.179.2光明村光明村263.754.8花园村花园村256.746.0国庆村国庆村16150.9142.0凌东村
46、凌东村152.140.0长春村长春村283.574.6茶果村茶果村10266.6257.7庙山村庙山村249.340.4合合 计计891311.31182.726Z3凌东村土地整理项目区一凌东村土地整理项目区一凌东村凌东村2404223.2Z4凌东村土地整理项目区二凌东村土地整理项目区二凌东村凌东村2817.2340Z5方桥村土地整理项目区方桥村土地整理项目区方桥村方桥村6558670Z6花园村土地整理项目区花园村土地整理项目区花园村花园村4122460Z7联盟村土地整理项目区联盟村土地整理项目区联盟村联盟村6132.8610.4Z8王云村土地整理项目区王云村土地整理项目区王云村王云村2434
47、230Z9天安村土地整理项目区天安村土地整理项目区天安村天安村3401301.6合合 计计33212.23399.2第八章第八章 城镇土地利用规划城镇土地利用规划第三十九条第三十九条 城镇规划区的范围城镇规划区的范围依据新集镇城镇发展的目标和新集镇镇区规划,确定新集镇城镇规划区范围东起蔡桥村,西至联盟村,北至花园村,南至天安村。第四十条第四十条 镇区土地利用现状镇区土地利用现状1996 年 10 月 31 日镇区土地面积 817.4 亩,其中农业用地面积248.2 亩,建设用地面积 569.2 亩。第四十一条第四十一条 镇区供地规模镇区供地规模1996 年 10 月 31 日镇区建设用地面积
48、569.2 亩,规划到 2005 年镇区建设用地规模 948.9 亩,到 2010 年镇区建设用地规模 1082.3 亩,具体见表五。27表五表五 镇区建设用地规划表镇区建设用地规划表 注注 :20102010 年城镇人口包括引进劳动力人口年城镇人口包括引进劳动力人口 0.120.12 万人万人第四十二条第四十二条 村庄建设用地供地规模村庄建设用地供地规模1996 年 10 月 31 日全镇村庄建设用地面积 11748.7 亩,规划到2005 年村庄建设用地规模 10933.0 亩,到 2010 年村庄建设用地规模10383.7 亩,具体见表六。表六表六 村庄建设用地规模村庄建设用地规模199
49、6 年年2010 年年项项 目目人口(万人)人口(万人)面积(亩)面积(亩)人均(人均() 人口(万人)人口(万人)面积(亩)面积(亩)人均(人均()城城 镇镇0.3569.2145.31.0108272.9农农 村村4.211748.7185.04.210384165.3合合 计计4.512317.9182.75.211466147.61996 年年1997-2005 年年2006-2010 年年期期 间间村庄名称村庄名称面积面积人人面积面积人人面积面积人人凌东村凌东村823.6212.4766.4199.1727.9189.7长春村长春村958.7222.6892.1208.7847.3198.8茶果村茶果村393.2129.0365.9120.9347.5115.2方桥村方桥村817.0200.7760.3188.1722.1179.2联盟村联盟村823.2211.5766.0198.3727.6188.9八桥村八桥村367.3157.2341.8147.3324.6140.4蔡桥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食品添加剂安全性评估与合理使用在调味品行业的应用报告
- 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反思试题及答案
- 教育园区建设对2025年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与风险监测报告
- 机械装备制造业智能化升级与产品质量提升研究报告
- 教师教育教学改进表现的试题及答案
- 小学教师反思与校本培训的重要性试题及答案
- 山东石油化工学院《工程管理类软件应用含技术》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工业互联网平台安全升级之道:2025年漏洞扫描技术前瞻报告
- 曲阜远东职业技术学院《食品分析含实验》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市政公用工程法律法规试题及答案
- 设备维护工程师简历
- 2023版押品考试题库必考点含答案
- 挖孔桩基施工方案(水磨钻)
- 变电检修技能考试计算
- 国际经济法学(湘潭大学)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
- 以案说德发言四篇
-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后题答案解析
- 临床试验伦理委员会伦理审查不同意见沟通的标准操作规程
- 梅毒诊疗指南(2023年)
- 高中物理3-3热学练习题(含答案)
- DB32-T 3916-2020建筑地基基础检测规程-(高清现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