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翻译理论中语言学派与文化学派的交互性_第1页
浅谈翻译理论中语言学派与文化学派的交互性_第2页
浅谈翻译理论中语言学派与文化学派的交互性_第3页
浅谈翻译理论中语言学派与文化学派的交互性_第4页
浅谈翻译理论中语言学派与文化学派的交互性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浅谈翻译理论中语言学派与文化学派的 交互性方敏东华理工大学摘要:翻译理论研究主要有两大类型,一是语言学派理论,另一个是文化学派理论。在 实际的翻译中往往是两种理论的有机结合,二者互补互融,缺一不可。语言学理 论是翻译的必要条件,译者需要在理解原文构造、词汇基础上才能把其翻译成另 一种语言;文化理论是翻译的充分条件,只有把握文章创作背景及读者心理等文 化方面因素,才能恰当巧妙的进行翻译。关键词:翻译理论;语言;文学;作者简介:方敏(1981-),河北唐山人,东华理工大学讲师,主要从事日语教 育研究。基金:2015年东华理工人学教学改革研究课题“构建实用型日语翻译课程教学 模式”研究成果on th

2、e interaction of linguistic school and cultural school in translation theoryfang mindonghu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abstract:the study of translation theory mainly has two types, one is the language theory, the other is a cultural theory. in the actual translation is often the combinati

3、on of these two theories, the two complementary interaction, are indispensable. linguistic theory is a necessary condition for translation, the translator should understand the original text in structure, vocabulary on the basis to translatc it into einother language; cultural translation theory is

4、a sufficient condition, only to grasp the background of the creation and readers' psychological and cultural factors, to the proper translation.keyword:translation theory; 1 anguage; 1iterature;根据“高等学校口语专业高年级教学大纲”的规定,对口语专业学生能力要求 提出若干标准,即要求学生毕业时应该具有扎实的h语基本功和较强的h语实 践能力,能胜任外事、外贸等方面的口笔译工作及相关的科研和教学工作

5、。简单 来说就是要求学牛具有“听说读写译”的日语能力,其中“译”可以说是最难 的,包括口译和笔译两种。笔译能力要求学生在忠实原文基础上,能够翻译各种 文体文章及书籍;翻译文学作品时,译文的意境及文体风格要与原文基本一致。翻译理论与实践课程是开设在日语专业三年级的课程,学生在完成大一、大二课 程基础上掌握了h语基本语法及句型,对日语文章有一定阅读能力。但是该课程 对大部分学牛来说还是难度较高。首先学牛都是初次学习日语翻译,而翻译理论 及翻译技巧较多;其次翻译理论与实践课程课时均较少,据笔者所了解大部分高 校均是30课时,在短短的30课时内很难对各种文体翻译进行细致的讲解。此外 翻译水平高低与自身

6、母语水平密切相关,而学生在学习日语时候往往忽略汉语 能力提升。翻译理论来源于翻译实践,而翻译理论又指导翻译实践,两者缺一不可。笔者认 为教师需要对翻译理论进行梳理讲解,让学生对其初步了解的基础上,通过各 种文体的翻译练习让学生体会并总结翻译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等。一、翻译理论概述翻译理论研究主要有两大类型,一是语言学派理论,另一个是文化学派理论。前 者自1970年以来侧重翻译行为的语言要素,具体是以“等价”概念为中心,对 翻译技巧、翻译方法、翻译过程等进行描述。后者的文化学派理论研究,认为翻 译是一种社会化行为,着重原文和译文两种不同文化、社会背景探讨。认同文化 学派理论的学者中,有人完全否定前

7、者,批判翻译语言等价论原则,但也有人 提出翻译向语言学回归的主张。笔者认为翻译本身是一种复杂的社会行为,把一种语言翻译成为另一语言吋, 不仅仅只是两种语言间的对等翻译,而要考虑诸多文化背景因素,从这点看翻 译是一种社会行为。但是翻译最基本原则就是翻译准确性,这也涉及到词汇、句 型等语言构造问题。所以翻译的两大制约要素缺一不可,分别是涉及到原文与译 文语言构造的内部要素,这是翻译行为的必须条件,是译者无论在任何情况都 必须遵循的翻译准则。但是也不能说翻译只需满足这一条件即可,通常一篇文章 或作品的翻译,会有很多译本,这也说明翻译吋候还需考虑外部要素。即商业因 素、译者个人喜好及翻译水平、译文读者

8、等社会因素。翻译两者制约要素缺一不 可,内部要素是翻译的必须条件,外部要素是翻译的充分条件。二、翻译理论的应用1. 语言学派理论中词汇、句型翻译在翻译中误译岀现比例较高原因大部分是学生没有掌握日语多义词、句型等日语 基础知识。本文所举的例句均出自南开大学出版社口汉互译教程和上海外语 教育出版社h汉翻译教程。例句(1)是一道译文改错题。原文和译文如下:(1)乞場合父力'不愉快朮顔总tl l£' tl af it自分右不愉快卞顔总召方 o fco自分頑肚気持弐力'承知。卞力、二尢。f l tf ©場力'過7 t f o不愉快处残。疋今度x自分总苦

9、l s例疋、笳。比。译文:在这样的场合,如果父亲显岀不愉快的神情,只要因为这个,我也会露出 不愉快的神情来的。即使这样结束了,我还是不了解自己顽固的心情。并且经常 是那种场合过去了,这次使我痛苦的不愉快仍然残留着。这道译文改错题,大部分学牛答的很不理想。他们只能找出”和“今 度”的翻译错误,对第二句中的明显误译视若无见。关键还是对“。求”和“求x”理解有误,同时对多义词“承知”意思一知半解。虽然口语屮的确有表 示结束意思的“但是这句话中应该把“ 0 ”、“求x”分开来理解。大辞苑(第三版)把“去x”语义分成了 9种,其中有一种语义是“打弐消 0 0)意志总表tot卩仁j: 9 (c l j:

10、9 o "fl译成汉语就是表达否定的意志,“不打算”、“不想”。而例句(1)中正是表达即使“我”并 不想向父亲摆臭脸的意思。“承知”是一个多义词,大部分学生只知道“知道、 了解”的意思,对其他的语义知之甚少。在本文中“承知”表示“原谅”,而且 此语义经常与否定形式呼应使用。通过上述例句分析,可以看出翻译正确与否与日语语言能力有很大关系,学牛 对词汇例句能力、对句型分析能力岀现错误,均会导致误译岀现。2. 文化学派理论翻译中注重作品背景及文化异同h汉互译教程例句几乎都出自文学作品,这类译文的翻译必须让学生了解作 者写作背景等,如果脱离写作背景,往往会出现误译。略)直感左、b 7 l (

11、c (i 乙o少年(i f 6 私oj:刁忙金閣总愛 o 9 乙tzo btzlli u力、金閣偏執总、x.q 自分醜 o u l t it o译文:(中略)凭直感,我知道这少年大概会像我这样不爱金阁。因为我不知什 么吋候把对金阁的偏执,统统归咎于自己的丑陋。学生在练习吋候,把译文中的“直感”改成了 “直觉”,认为这样更符合汉语 的翻译习惯。但是却没有找出译文屮最严重的误译,究其原因是并不了解该作品 的文学背景。的确从语言学角度看,该译文翻译并无问题,尽管也有部分同学通 过后一句隐若察觉到第一句翻译有些别扭。该短文出自三岛由纪夫创作的长篇小说金阁寺,文章以第一人称口吻讲述了 主人公沟口从乡下来

12、到金阁寺出家后,终日沉迷于金阁寺之美,幻想能够在战 火屮与金阁寺同归于尽,然而在愿望破灭后绝望火烧金阁寺的故事。“初比是无比热爱金阁寺的,认为金阁寺就是美的化身。所以很明显译文第 一句翻译有问题,此处的“j: f 可以与“怎乂”替换,表示“不如”的意 思。但是无论查阅哪种字典都无法找到'v 沢訂'表示比较句中“不如”的意思, 所以此句的翻译依靠语言学派的翻译理论是无法准确表达作者意思。3 语言学派与文化学派交互性在实际的翻译实践屮,并不能简单说利用哪一种理论进行翻译,往往语言学派 与文学学派是互溶的,两者是互补的关系,缺一不可。(3) 9 71593 年乙'、四書語訳語

13、作文o練習忙打弐込人h上。友吃弐宛u 7子書簡人肚t t刁結構 年总取90 力*小学生o生徒6 l << 7' §召先生总雇二疋勉強of lt j9 -節力'笳召。该句子的翻译难点在于专业名词“ v 7丹'和多义词行< ”翻译,如果 能把这两个词翻译好,可以说初步掌握翻译理论。但是在翻译初期学生把“ y 7 子”翻译的五花八门,有的人音译成“里奇”,更有甚者根木不看句子结构, 只是一味的依赖字典,翻译成“富裕” o根据对原文的分析,“ 9 7"是整个 句子的主语,是某人的名字,所以翻译成“富裕”的肯定不可以。而咅译成“里 奇”,中国

14、读者会误以为是某个球星或者歌手。所以还是依靠文化理论,对句子 的创作背景进行分析。原文中给出了 1593年这个时间点正是中国明朝时期,而 此时来华的外国人一般是传教士。通过给出这点提示,学生很快明白丿、:/于” 就是中国人熟知的“利玛窦”。多义词翻译最忌讳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学生往往只知道常用的义项,用已知的 意思套在任何句子翻译中。m。< ”有“宛如、好像”的意思,但是几乎所 有人都翻译成“拜托、请关照”。从例句(3)的翻译来看,翻译不能简单地说只依靠语言学或者文化理论,在实 际的翻译中往往是两种理论的有机结合,二者互补互融,缺一不可。语言学理论 是翻译的必要条件,译者需要在理解原文构造、词汇基础上才能把其翻译成另一 种语言;文化理论是翻译的充分条件,只有把握文章创作背景及读者心理等文化 方面因素,才能恰当巧妙的进行翻译。三、结语翻译理论来源于翻译实践,而翻译理论又指导翻译实践,两者缺一不可。如何有 翻译理论更好的融入教学中,有效的指导翻译教学,提高翻译质量,对每个教 师来说都是艰巨的任务。笔者简单概述了翻译理论两大流派,并提出了制约翻译 的内外要素,通过对例句分析讲述了在实际翻译中如何把翻译理论的语言学派 和文化学派有机结合。但是由于存在翻译理论与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