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动物学_名词解释整理[1]_第1页
普通动物学_名词解释整理[1]_第2页
普通动物学_名词解释整理[1]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膂脊椎动物试题 分类:学习题库 作者:静一 | 评论:0 | 阅读: 3617膈一、名词解释(每个 3 分,共 15 分):蚆 1生态幅:各种生物对生态因子 (如温度 ) 所能耐受的上限与下限之间的幅度称为生态幅。肄 2动物行为:是指动物对环境条件 ( 包括内、外环境 )刺激所表现出的有利于自身生存和繁殖的可见动作或 反应。动物的吃、喝、跑、跳以及微小的动作变化,如竖耳、立毛等都是行为或行为的一部分。薁 3逆行变态:某些动物(海鞘)由于适应固着生活身体失去了一些重要结构,使形体变得越来越简单, 这样的变态称之为逆行变态。袈 4生物群落:占据特定空间和时间的多种生物种群的集合体和功能单位被称为群

2、落。群落具有一定的结 构,一定的种类组成和一定的种间相互关系,在环境条件相似的地方可以出现相似的群落。螇 5仪式化格斗:仪式化格斗不是为了损伤或杀害对手,而是为了增强信号的效率。由于这种格斗行为常 有固定的行为序列,尤如遵循一定的规则,因此成为仪式化格斗。膃1模仿 :是一种学习行为,是一个动物模仿另一个动物,间接获得经验的学习行为。芄 2食物链:通过处于不同营养水平的生物之间的食物传递形成了一环套一环的链条式关系结构,称为食 物链。羂 3双重呼吸:鸟类由于具有发达的气囊与肺脏相结合,因此无论在吸气还是呼气,肺脏内都进行气体交 换,称之为双重呼吸。膄 4 鳍式:书面表达鳍的种类和鳍条数目的方式。

3、膅 5脊索:是一条纵贯躯体背部,在消化管之上,神经管之下,并与之平行的一条索状结构,起着支持身 体的作用。聿脊椎动物学习题库肈一,名词解释芆 1. 脊索动物 :在个体发育的全部过程或某哦一时期 ,具有极所 ,脊神经管和鳃裂的动物芃 2.头索动物 :文昌鱼终生具有脊索 ,脊神经管和咽赛列三个主要特征 ,脊索纵轴身体权长 , 达到身体最前端 ,孤 臣为头索动物螃 3.脊椎动物 : 有明显头部和腹部 ,脊索只在胚胎发育阶段出现 ,随后或多或少被脊柱所代替 ,而且脊柱是由许多 脊椎骨连接而成 ,故称脊椎动物衿 4. 羊膜动物 :爬行纲 ,鸟纲和哺乳纲在胚胎发育过程出现羊膜,因而合称为羊膜动物莇 5.四

4、足类 :具有五指 (趾 )型附肢的脊椎动物蚆 6. 颌口类 ;具有上 ,下颌的脊椎动物膂 7. 逆行变态 :动物经过变态失去一些重要的构造 ,形体变得更为简单 ,这种变态称为蕿 8. 无颌类 ;无上 ,下颌合成对附肢的脊椎动物 .如圆口纲动物膄9.无头类 :头脊动物因头部不明显 ,没有明显的感觉器官和脑的分化 ,又称无头类螄 10.变温动物 : 由于代谢水平低 ,不能产生足够多热个量和体温调节机制不完全,体温随界环境温度变化而变化的动物 ,称为变温动物蚂 11.恒温动物 : 由于代谢水平高 ,能产生足够的热量和体温条凝结机制完善,体温不随外界环境的温度变化而变化的动物 ,也称内温动物芀 12.

5、咽鳃裂 ; 低等脊索动物在消化前端的咽部两侧有一系列左右成对排列, 数目不等的裂孔 ,直接开口于体表或以一个共同的开口间接的与外界相通 ,这些裂孔就是咽鳃裂膆13.有头类 :脊椎动物的脑和各种感觉器官在前端集中,形成明显的头部 ,称有头类袂14.小肾囊 :柄海鞘无专门的排泄器官 ,仅在肠附近有一对具有排泄机能的细胞 ,称为小肾囊肁 15.肝盲囊 :文昌鱼的肠为一直管 ,向前伸出一盲囊 , 突出咽的左端 ,而称为肝盲囊 ,其功能分泌消化液 ,与脊椎动 物的肝脏为同源器官肀 16.背裂 ; 文昌鱼神经管的背面并未完全愈合 , 尚留有一条裂隙称裂背芇 17.脑眼 ; 文昌鱼神经管上的黑色小点 ,为光

6、线感受称为脑眼芅 18.眼点 : 文昌鱼神经管前端的单个大鱼脑眼的色素点,无视觉作用蒀第十五章螀一,名词解释肅 1. 圆口动物 :又称无颌类 ,是无成对偶肢和上下颌的低等脊椎动物 .莃 2. 囊鳃类 :圆口纲动物呼吸系统由于具有独特的鳃囊结构,故又称囊鳃类 .袀第十六章薁一,名词解释肆 1.鳞式 :硬骨鱼类鳞片的数目和排列方式, 可用作分类鉴定特征 , 写法如下 : 侧线鳞数目 = 侧线上鳞数目 /侧线下鳞数目螅 2.迷齿 :古总稽鱼类和两栖类及坚头类的牙齿,从横切面上看 ,珐琅质深如到齿质中形成复杂的迷路样式.薃 3. 脂鳍 :有的鱼类在尾部背面的正中线生有一个由皮肤和脂肪构成的鳍,称为脂鳍

7、 .羇4.鳍脚 :雄性软骨鱼类的交配器 ,是腹鳍内侧一块基鳍软骨特化形成的变形器官.腿5.鳍式:鳍的种类及鳍条数目的表达式.如鲤鱼为:D. n ,19-20;P.I,16-18;V.II,8-9;A分别表示背鳍 ,胸鳍,腹鳍,臀鳍和尾鳍 ,罗马字代表硬棘的数目,阿拉伯字代表软鳍条数目.袄 6.洄游 :是指有些鱼类在一定时期,一一定的路线 ,成群结队地向一定的繁殖场,越冬场或肥育场作周期性的迁游,如大 ,小黄鱼等 .肂 7.越冬洄游 :从产卵场或肥育场向越冬场的迁游 .螇8 .索饵洄游 :鱼类追踪捕食对象或寻觅饵料所进行的洄游.羅9.生殖洄游 :以实现生殖目的而游向产卵场所进行的迁游.羂 10.

8、年轮:鱼体由于体内营养物质摄食状况不同呈现周期性有规律的生长,在鳞片表面留下鳞嵴变化痕迹,每年形成一个宽窄相间的生长带,即为年轮 .蒂 11.银膜 :鱼类眼球脉络膜层中所特有的一层银色薄膜,含有鸟粪素 ,可将射入眼球的微弱光线反射到视网膜上.蒈第十七章羆一,名词解释莅 1.吞噬式呼吸 两栖动物的呼吸动作主要依靠口腔底部的颤动升降造成空气吸入和呼出肺的动力来完成呼 吸这种呼吸方式称为吞咽或呼吸 .袁 2. 幼态成熟 有些鲵螈类如山溪螈和滇池蝾螈等在性成熟和具有生殖能力时 ,仍保留幼体时期某些特征,这种现象称为幼态成熟 .芈 3. 幼体生殖 处于幼体时期的动物就能进行生殖的现象 .肇 4.原脑皮

9、低等脊椎动物大脑表皮仅有零星的神经细胞分布,并不形成细胞层 .蒃第十八章薅一,名词解释 芃 1.次生腭 :指口腔顶壁的数块骨形成的水平分隔 , 爬行动物中以鳄类的次生腭最完整 ,作用是使内鼻孔后移 , 将 鼻腔和口腔分开 .腿 2. 胸腹式呼吸 :借助于胸廓的扩张与缩小及腹壁肌肉运动完成呼吸的呼吸方式称腹胸式呼吸.聿 3. 新脑皮 :大脑表层的锥体细胞聚集成神经细胞层.羄4.犁鼻器:位于鼻腔前下方 ,开口于口腔顶壁的 1 对盲囊状结构 ,内壁有嗅粘膜 ,是一种化学感受器 .蛇类和蜥蜴 类有发达的犁鼻器 .羃 5.封闭式骨盆 ;可骨和荐椎连接 ,左,右耻骨和坐骨联合 ,共同构成封闭式骨盒 .膀

10、6.卵胎生 :某些鱼类和爬行类 ,受精卵留在母体的输卵管内发育 ,直至胚胎完成发育成为幼体时才产生, 胚胎发育的营养来自卵黄 .膈 7.爬行动物 :是指体被角质鳞或硬甲 ,在陆地繁殖的变温羊膜动物 .蚇 8. 羊膜卵 :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出现了羊膜的卵 .螃 9.鸟囊 :胚胎发育过程中 ,自消化道后部发生的一个充当呼吸和排泄的器官.节 10.蜕皮 ; 爬行动物的鲮被定期更换的现象 .莆 11.自残断尾现象 :一些蜥蜴尾在遭受拉 , 压,挤等机械刺激时 ,附生在自残部位前后的尾肌分别向不同方向作 强烈的不协调收缩 ,于是就会在尾椎骨的某个自残部位连同肌肉,皮肤一起断裂 ,这种现象就称自残断尾现象

11、.膇 12.毒牙 : 是毒蛇前颌骨和上颌骨上的少数几枚特化的大牙, 牙基部有排毒导管与毒腺相联 .牙的表面有沟就称为沟牙 ,牙中央有管的称为管牙 .蒄 13.潘氏孔 :鳄类心脏的室间隔完整 , 在左右体动脉弓的基部里留有一个沟通2 个心室的孔称潘氏孔 .聿 14.尿囊膀胱 : 羊膜动物的膀胱是 由胚胎期的尿囊基部扩大而成的 , 因而成为尿囊膀胱 .蚈 15.巩膜骨 : 爬行动物的眼球的巩膜中有一圈呈覆瓦状排列的环形小骨片称为巩膜骨.在鸟类中也有 ,具有保护眼球的作用 .薆第十九章芄一,名词解释 肀 1.鸟类 :鸟类是体表被覆羽毛 ,有翼恒温和卵生的高等脊索动物 螇 2.瞬膜 :瞬膜是一种近于透

12、明的膜 ,能在飞翔时遮覆眼球 ,以避免干燥气流和灰尘对眼睛的伤害羆 3. 尾脂腺 :是鸟类唯一的皮肤腺 ,能分泌油脂以保护羽毛不致变形 ,并可防水 ,故鸭雁等尾脂腺特别发达 .羅4.换羽:鸟类的羽毛是定期更换 ,称为换羽 .通常每年有 2次换羽 ,繁殖结束后所换的新羽称冬羽 ,早春所换的新 羽称夏羽或婚羽 .膂 5.综荐骨 :是鸟类特有的结构 ,有后几枚胸椎 ,腰椎 ,荐椎和前几枚尾椎愈合而成 ,且与宽大的骨相愈合 ,使鸟类 在地面步行时获得支持体重的坚实支架 .腿 6. 尾综骨 :鸟类尾骨退化 ,最后几枚尾骨鱼合成一块尾综骨 ,一直呈扇形的尾羽 .莅 7.开放式骨盘 (盆): 鸟类耻骨退化

13、,左右坐骨 ,耻骨不像其它陆生脊椎动物那样在腹中线处相汇合联结,而是一起向侧后方伸展 ,鱼产大型硬壳卵有关 .蚅 8. 双重呼吸 :鸟类由于有发达的气囊系统与肺相连以及肺由互相连通的三级支气管组成,呼吸一次 ,进行两次气体交换 ,与飞翔时耗氧量高相适应 .罿 9.完全双循环 : 自鸟类开始 ,心房与心室完全分隔 ,心脏分维左右心室和左右心房 ,在肺循环和体循环途径中动 脉血和经静脉血完全分开 .提高了携带氧的能力 .芈 10.巩膜骨 : 是巩膜前壁内着生的一圈覆瓦状排列的环形骨片, 构成眼球壁的坚强支架 ,是鸟在飞行时不致因大气流压力而使眼球变形 .袄 11.栉膜 : 是后眼房内的是神经经背方

14、伸入一个具有色素的, 多褶的和富有血管的结构 ,主要有营养视网膜的功能 .膁12.双重调节 (视觉 ):鸟类所特有 ,眼球的前巩膜角肌能改变角膜的屈度 ,后巩膜角肌能改变晶体的屈度 .肀 13.腔上囊 : 鸟类泄殖腔背方的特殊腺体 , 幼鸟发达 ,成体失去囊腔成为一个有淋巴上皮的腺体结构,腔上囊还被用作鉴定鸟类年龄的一种指标 .莆 14.气囊 : 鸟类的呼吸系统十分特化 , 有发达的气囊系统与肺气管相通连 ,使鸟类具有双重呼吸 ,还可以避免内 脏摩擦即起到冷却作用 .鸟类的气囊一共有九个 .芄 15.孵卵斑 :鸟类腹部的落区 ,与孵卵有密切关系 , 雌鸟在孵卵期间 ,腹部羽毛大量脱落 ,称孵卵

15、斑 .羂 16.喉囊 : 鹈鹕的喉部皮肤膨大呈囊状 ,可以暂时存放捕获物 ,并有助于热天散发热量降温 .肂 17.嘴甲 : 雁形目鸟类嘴端加厚叫嘴甲 ,有保护作用 .螈 18.翼镜 : 绿翅鸭等鸟翼的飞羽上有发闪光的绿色 , 紫色或白色的斑块 ,称为翼镜 .羇19.常态足 :鸟的四趾为三前一后 ,这种足形称常态足 ,如雉鸡 .蚂 20.对趾型 :鸟类的四趾的 2-3 趾向前 ,1-4 趾向后 ,称对趾型 , 如大杜鹃 .衿 21.食丸 :猛禽在栖息地休息时 ,将所吞的入的鼠类 ,鸟类等不能消化的残团吐出来 ,这种残团叫做食丸 ,借此可 分析鸟的食性 .袇 22.并趾型 :像也鹰目鸟类那样 ,前趾基合并 , 称并趾型 .莆 23.前趾型 :向雨燕目鸟类那样 ,后趾向前 ,基四趾均朝向前方 , 称前趾型 .蒂 24.离趾型 :雀形目鸟类的足趾 3 前 1 后 ,后趾与中趾等长 ,称离趾型 .羁 25.占区:鸟类在繁殖期常各自占有一定的领域,不需其他鸟类 (尤其是同种鸟类 )侵入 ,成为占区现象 .所占的一块领地叫占区 .艿 26.窝卵数 :每种鸟类在巢内所产满窝卵数目 .螆 27.早成雏 :孵出时已充分发育 ,被有密的绒羽 ,眼已张开 , 腿脚有力 ,待羽干后 ,即可随亲鸟觅食 .,如多数陆禽 .膃 28.晚成雏 :出壳时尚未充分发育 ,体表光裸或微具稀疏绒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