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气管道及其附属设备安装_第1页
燃气管道及其附属设备安装_第2页
燃气管道及其附属设备安装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燃气管道及其附属设备安装 1燃气管道的布置燃气管网敷设要在保证安全、可靠地供应各类用户正常压力和足够流量燃气的前提下,尽量缩短管线,以节省投资和费用在城镇燃气管网供气规模、供气方式和管网压力级制选定以后,应依据气源规模、用气量及其分布、城市状况、地形地貌、地下管线与构筑物、管材设备供应条件、施工和运行条件等因素综合合计,全面规划,远近结合,进行分期建设的安排,并按压力凹凸,先布置高、中压管网,后布置低压管网。11 市区管网布置高、中压煤气干管应靠近大型用户,尽量靠近调压站。以缩短支管长度。为保证燃气供应的可靠性,主要干线应逐步连成环状。城镇燃气管道应布置在道路下,尽量避开主要交通干道和繁华的街

2、道,以减少施工难度和运行、修理的麻烦,并可节省投资。沿街道敷设燃气管道时,可以单侧布置,也可以双侧布置。一般在街道很宽,横穿道路的支管很多,道路上敷设有轨电车轨道,输送燃气量较大,单侧管道不能满足要求时采纳双侧布置。低压燃气干管应在小区内部的道路下敷设。可使管道两侧供气,又可兼作庭院管道,节省投资。燃气管道不准敷设在建筑物、构筑物下面,不准与其他管道上下堆叠平行布置,并禁止在以下场所之下敷设;机械设备和货物堆放地;易燃、易爆材料和膺蚀性液体的堆放场所;高压电线走廊。燃气管道应尽量避免穿越铁路、河流、主要公路和其他较大障碍物,必须穿越时应有防护措施。12 其他规定地下燃气管道埋设的最小覆土厚度(

3、路面至管顶)应满足表6-30的要求。当采用有效的防护措施后,表中的数值均可适当降低。表6-30 地下燃气管道埋设最小覆土厚度 埋设位置 最小覆土厚度 车行道下 非车行道下 庭院内 水田下 地下燃气管道穿过排水管、热力管沟、隧道及其他各种用途沟槽时,应将燃气管道敷设在套管内套管伸出构筑物外壁不应小于01m。钢套管应防腐,套管两端的密封材料应采纳柔性的防腐、防水材料。燃气管道穿越铁路和电车轨道时,应敷设在套管或涵洞内;在穿越城镇主要干道时宜敷设在套管或地沟内,并应符合以下要求。a套管直径应比燃气管道直径大100mm以上,套管或地沟两端应密封,在重要地段的套管或地沟端部宜安装检漏管。b套管端部距路堤

4、坡脚距离不应小于10m,在任何状况下应满足以下要求:距铁路边轨不应小于25m;距电车道边轨不应小于20m;燃气管道宜垂直穿越铁路、电车轨道和公路;燃气管道通过河流时,可采纳穿越河底、利用已建道路桥梁或采纳管桥穿越的形式;当利用桥梁或管桥跨越河流时,应采用防火等安全保护措施。燃气管道穿越河底时,应符合以下要求:a燃气管道宜采纳钢管;b燃气管道至规划河底的埋设深度,应依据水流冲刷条件确定,并不应小于05m,对通航的河流还应合计疏浚和投锚深度;c稳管措施应依据计算确定;4应在河流两岸设立标志。室外架空的燃气管道,可沿建筑物外墙或支柱敷设。当采纳支柱架空敷设时,应符合以下要求。a管底至人行道路路面的垂

5、直净距不应小于22m,管底至道路路面的垂直净距不应小于5m,管底至铁路轨顶的垂直净距不应小于6m;厂区内部的燃气管道,在保证安全的状况下,管底至道路路面的垂直净距可取45m,管底至厂区铁路轨顶的垂直净距,可取55m。b燃气管道与其他管道共架敷设时,应位于酸、碱等腐蚀性介质管道的上方,与其他相邻管道间的水平间距必须满足安装和修理的要求。c输送湿燃气的管道应采用排水措施,在寒冷地区还应采用保温措施。输送湿燃气的燃气管道,应埋设在土壤冰冻线以下。地下燃气管道上的检测管、凝水器的排水管、水封阀和其他阀门,均应设置护罩或护井。燃气管道坡向凝水器的坡度不宜小于0003,凝水器间距一般不宜大于500m,中低

6、压天然气管道可不设凝水器。室外燃气管道的安装应符合城镇燃气输配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CJJ 3389的规定与要求。室外燃气管道安装同意偏差见表6-7。埋地钢管应依据土壤腐蚀性,进行不同的防腐绝缘,防腐绝缘前应进行彻底除锈,要求露出金属本色。已做好防腐绝缘层的管道,在堆放、装卸、安装时,必须采用有效措施,以保证涂层不受损伤。2燃气管道安装燃气管道一般都很长,应采用分段流水作业,即依据施工力量,合理安排,分段施工。管沟开挖后应马上安装管道,同时开挖下一段。完成一段,马上回填,避免长距离管沟长期暴露而影响交通发生安全事故、使管口锈蚀、防腐层损坏,或由于地面水(或雨水)进入管沟造成沟壁塌方、沟底沉陷、管道

7、下沉或上浮、管内进水、管内壁锈蚀等各种事故。分段施工是保证工程质量、减少事故、加快工程进度、降低工程造价的有效措施,这就需要合理组织挖土、管道组装、焊接(或捻口)、分段进行强度试验与严密性试验、分段吹扫,钢管焊口防腐包口、回填土等,尽量缩短工期。天然气经过脱水后输送为干式输送。天然气中不含水分,管道的坡度随地形而定,要求不很严格。人工湿煤气管道运行中,会产生大量冷凝水,因此,敷设的管道必须坚持一定的坡度,以使管内的水能汇合于排水器排放。地下人工煤气管道坡度规定为:中压管不小于3;低压管道不小于4。按照此规定和待敷设的管长进行计算,可选定排水器的安装位置与数量。但在市区地下管线密集地带施工时,如

8、果取统一的坡度值,将会因地下障碍而增设排水器,故在市区施工时,应依据制定与地下障碍的实际状况,对各段管道的实际敷设坡度综合布置,坚持坡度均匀变化并不小于规定坡度要求。 为使管道符合坡度规定,必须事先对管道基础(沟底土层)进行测量,常用水平仪测量、木制平尺板和水平尺测量两种方法。采纳平尺板和水平尺测量方法如下。依据每根管道长度,选择与管长相等的平尺板,再按照平尺板的长度计算出规定坡度下的坡高值A。计算方法如下:h=LK (6-11)式中 h相当于每根管长的坡高,mm;L平尺板的长度,mm;K规定坡度,K=(h2-h1)L,其中h1为管道起点高程,A2为管道终点高程。管道敷设坡度方向是由支管坡向干

9、管,再由于管的最低点用排水器将水排出,因此所有管道严禁倒坡。沟底坡度必须严格检查,合格后方准敷设。燃气管道接口时对填料及螺栓有特别要求;胶圈应采纳符合燃气输送管使用要求的橡胶制成,螺栓应采纳耐腐蚀螺栓。铸铁管及铸铁管件的性能和检验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的规定,应具有出厂合格证。铸铁管及铸铁管件在出厂前应进行气密性试验。3附属设备安装31 检漏管燃气泄露易造成重大安全事故,因此不可疏忽大意,可通过检漏管进行检测。检查检漏管内有无燃气,即可鉴定套管内的燃气管道的严密程度。检漏管应按制定要求装在套管一端或在套管两端各装1个,一般是依据套管长度而定。检漏管由检漏管、管植丝堵与防护罩组成。检漏管常用50mm

10、的镀锌钢管,一端焊接在套管上,另一端安装管箍与螺堵,要伸入安设在地面上的保护罩内。检漏管与套管焊接处以及检漏管本身要涂防腐涂料。保护罩上侧应与地面一致。在检漏时,打开防护罩,拧开螺堵,然后把燃气指示计的橡胶管插入检漏管内即可。32 放散管当燃气管道投入运行时,要排掉管内的空气及燃气与空气的混合物。检修时,要放掉管内残留的燃气。因此,在燃气管中应设置放散管。放散管裴在最高点和每个阀门之前(按燃气流动方向)。放散管上安装球阀,燃气管道正常运行中必须关闭。 图654 低压排水器 1集水缸;2吸水管;3护盖 33 排水嚣在输送湿燃气时,燃气管道的低点应设排水器,其构造和型号随燃气压力和凝水量

11、不同而异。小容量的排水器可设在输送经干燥处理燃气的管道上,此时排水器用来排除施工安装时进入管道的水。排水器的排水管也可作为修理时吹扫管道和置换通气之用低压燃气管道上的排水器,如图654所示。排水器连接后应妥善防腐,使用泵或真空槽车定期经排水管抽走凝液。排水管上设有电极,用于测定管道和大地之间的电位差。当制定无要求时,可不安装。中压和高压管道上的排水器,如图2-28所示,一般采纳自动连续排水。排水管设在套管中,排水管的上部有一直径为2mm的小孔,这就使燃气管道和排水管之间的压力得以平衡。因此,凝结水不能沿排水管上升,避免剩余水在管内冻结。安装要求如下。抽水管埋入地下的部分不准有螺纹接头。防护罩内的管道、管件应刷两遭防锈漆。凝水器与套管的防腐绝缘与管线相同。安装后应与管线一起进行强度和严密度试验。34 补偿器安装补偿器常用于架空管道和需要进行蒸汽吹扫的管道上,来补偿管道的热胀冷缩。此外在埋地管道上的补偿器安装在阀门的下侧(按气流方向),利用其伸缩性能,有利于检修时拆卸阀门。在埋地燃气管道上多用碳钢制波纹补偿器,一般多为二波。其安装要求如下。为防止波凸部位存水锈蚀,安装时应从注入孔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