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岭林区面临森林病害问题和其对策_第1页
秦岭林区面临森林病害问题和其对策_第2页
秦岭林区面临森林病害问题和其对策_第3页
秦岭林区面临森林病害问题和其对策_第4页
秦岭林区面临森林病害问题和其对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秦岭林区面临森林病害问题和其对策【摘要】本文以秦岭地区森林病虫害的现状及防 治工作作为研究对象,针对目前秦岭地区面临的森林病虫害 防治工作的严峻形势,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关键词】秦岭;对策;防治;森林病虫害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在森林资源的有效保护工作占举 足轻重的地位,被称之为无烟的森林火灾,它与森林防火的 地位、重要性相同。国家减灾工程的重要组成之一就是森林 病虫害防治工作。该工作的大力开展对有效促进我国社会和 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其能够将提高林分 生长环境、林区生态环境改善和科学保护森林资源有机结 合。陕西省在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的过程中,通过相关部门 的倡导与支持,显著加快了

2、森林房基础设施的建设速度,且 在不断提高防治成效和防治技术手段的同时,完善落实了目 标管理责任制度,可以说从整体减灾抗灾方面大大增强了功 效。但是,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工作任务较为艰巨,因此,必 须严格对其进行控制,才能将病虫害的防治落到实处。1、防治森林病虫害现状陕西省是我国森林资源大省之一,秦岭林区是陕西省生 态美建设的载体,森林资源颇为丰富,是我国林业生态建设 的重点省份。陕西省目前林分单位面积蓄积量为61m?/hm?,全省大于三分之二的森林资源都分布与秦岭地区。 但是,目前陕西省现有的森林病虫害达到了一千余种之多, 而对秦岭林区造成了严重危害的森林病虫害有八十多种。例 如:草履蛤、中华松梢

3、蛤、松针蛤、竹节虫、桃小食心虫、 花椒窄吉丁、杏仁蜂、日本龟蜡蛤、花椒绵粉蛤、枣红腊蛤、 板栗实象、板栗雪片象、柿举肢蛾、核桃举肢蛾、银杏大蚕 蛾、蓝目天蛾、柳毒蛾、松毛虫、柳叶蜂、松树叶蜂、白杨 叶甲、杨扇舟蛾、杨小舟蛾、杨干透翅蛾、白杨透翅蛾、桑 天牛、青阳天牛、云斑天牛、光肩星天牛、黄斑星天牛、板 栗疫病、美国白蛾华山松大小蠹等虫害,都会造成泡桐丛枝 病、侧柏叶枯病、松疱锈病、松瘤锈病、松落针病、杨树褐 斑病、杨树烂皮病、杨树腐烂病、杨树溃疡病等等较为常见 的森林病虫害导致的森林病害。预测、预报、以及预防森林 病虫害的工作应始终放在林业的重点建设中,应按照促进健 康、依法治理、科学防控、

4、预防为主的工作方针,将病虫害 的防治工作作为生态保护与安全的首要任务来抓。2、对森林病虫害的防治产生制约的主要因素第一,对于森林病虫害的防治来说,其监测预报的工作 基础相对比较薄弱,有些地区对所管辖区内存在的害虫情况 不能做到及时准确掌握以及发布预报更谈不上及时科学合 理预防、防治。第二,科研力量不足,在防治手段上还比较落后。对于 新技术的研究以及科研成果的推广还没有足够力度,在对虫 害进行防治时由于农药的大面积喷洒,会导致害虫的抗药性 增强,对环境造成污染,并且还会杀伤到其天敌,从而出现 恶性循环,在生物防治方面由于技术以及资金限制,还没有 完全推广。第三,林业单位之间、部门之间的协调比较缺

5、乏,各个 生产环节之间有十分严重脱节现象,每个单位部门都只负责 自己的工作,对于自身部门之外的工作不管不问,在有些地 方存在,林区林地参与造林规化设计或抚育设计,但对于病 虫害防治也闻不问。预防机制相对比较差,使得长期时间内 病虫害防治一直是在被动局面。第四,对于检疫工作没有做到位。在有些地区内,检疫 工作跟不上发展速度,另外检疫站也缺乏检疫经验,在检疫 的调运方面有严重失控出现,在危险性病虫害的传播控制方 面缺乏相应力度。第五,防治经费相对比较短缺,从而使得抗灾减灾能力 整体范围内下降,具体表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基础设 施相对比较缺乏,没有必须测报、检疫以及防治仪器设备以 及有关的通讯工

6、具,病虫害的防治率比较低,对先进防治技 术的推广以及应用产生严重制约。3、防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秦岭地区森林面积较大,防治病虫害的工作整体非常薄 弱,虽然做了大量的基础性工作,但是不提高有效的防治手 段,就会给森林病虫害的进一步防治带来障碍。例如青杨天 牛、落叶松尺蛾、杨扇舟蛾、黄连木尺蛾、天幕毛虫、松毛 虫都是危害较为严重的顽固病虫害,如果不及时对其进行监 测,就会导致病虫害的暴发,往往容易形成难以有效控制的 局面。危险性病虫害也是不能忽视的,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 来,已经发现多种具有危险性害虫对秦岭地区森林的侵入, 例如油松叶小卷蛾、苹果棉蛛、美国白蛾等等,这些都是十 分具有威胁性的病虫害。若

7、成灾病虫种类不断增多,就会导 致无法控制的局面。例如成灾的病虫害已经由上世纪八十年 代的三是来种发展倒现今的五十多种,如果不加以控制、消 灭,就会年年发生在局部地区,严重危害着森林。另外,在 单一树种纯林中,也是致病虫害大面积增加的主要原因之o4、影响防治的主要原因对森林病虫害的防治产生制约的主要原因在于如下几 点:整体的减灾抗灾能力的降低是由于防治经费不足造成 的。必要的交通通讯工具和检疫、防治、测报设备缺乏,就 降低了病虫害的有效防治率。应重视森林病虫害的防治,研 究与大力推广应用防治技术。检疫工作不足,对危险性病 虫害传播的控制力度不够,调运检疫以及检疫检查站的严重 缺乏,检疫工作不到位

8、。相关部门生产环节脱节,缺乏协 调,引种的只管引种工作,育苗的只管育苗工作,而造林的 也只管造林工作,长期处于这种被动的局面,防治病虫害的 工作就不能够彻底得到落实。防治措施落后,缺乏科技力 量,在进行防治时,现有的科研成果和新技术的研究推广力 度不强,化学农药的发面积喷洒对环境造成污染,导致病虫 抗药性增强,从而是恶性循环形成。预报、监测森林病虫 害的基础工作较为薄弱,有的地方深部不能够准确、及时对 虫情进行掌握,也就谈不上对防治进行及时指导了。5、措施及对策对生态环境建设的质量以及森林资源安全直接受到森 林病虫害的影响和危害。应通过如下工作将秦岭地区森林病 虫害防治工作加强。5.1加强认识

9、,提高思想要想进行可持续发展,良好生 态环境是基础与标志,对森林病虫害加强防治是对森林资源 进行保护,促进生态化建设过程中的主要措施。病虫害的发 生,对森林资源发展会产生直接制约,做好病虫害防治,不 但能够使损失大大降低,对森林资源进行保护,还能够对国 民经济以及社会的协调发展有一定促进作用。作为森林管理 人员,一定要对其加强认识,提高自身思想水平,在思想意 识上对其重要性加强认识,从而积极参与森林病虫害防治, 使其达到一个较高水平。5. 2创建生态效益补偿制度秦岭林区的森林属于水源涵养林及公益性的防护林,其 产生的效益服务于全社会,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又可促进林 业建设的发展,应开设森林病虫害

10、防治基金,并创建补偿生 态效益制度,为陕西省生态美建设创造良好的条件。5. 3加大资金力度为了能够有效提高减灾防灾的能力,充分发挥出防治的 作用,应增加资金投入的力度,与国家补助为辅,地方为主, 以多渠道、多层次的投入,尽可能多地筹措资金。增加对病 虫害的预测测报、以及防治,在当地减灾防灾计划中纳入森 林病虫害防治工作。5. 4强化林木检疫要加强源头管理,利用综合治理、预防为主的治理方针, 将产地检疫加强。为了切断传播危险性病虫害的渠道,还应 加强对果品、花卉、苗木以及销售、加工、仓储、集贸市场 等生产、销售单位的管理。5. 5改善防治方法,增加科技含量科技是对森林防治工作的最有力的支撑,针对

11、环境保 护、生物多样性保护、森林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不同需要, 应大力改进防治方法。第一,应向生物防治的方向大力发展。 第二,禁止使用高残留剧毒农药、以减轻对水源和环境的污 染,大力宣传、提倡矿物性农药、植物性农药、动物源农药、 仿生农药、微生物农药的使用。第三,在将现有林木保护完 善的基础上,坚持发展生态林业,在林业生产的每一项环节 中贯穿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结束语本文以秦岭地区森林病虫害的现状及防治工作作为研 究对象,针对目前秦岭地区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的严峻形 势,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在陕西省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的过 程中,通过相关部门的倡导与支持,显著加快了森林房基础 设施的建设速度,且在不断提高防治成效和防治技术手段的 同时,完善落实了目标管理责任制度,可以说从整体减灾抗 灾方面大大增强了功效。【参考文献】1 张沛强.我国黄土高原地区生草果园病虫害发生趋 势及综合防控技术初探j.陕西农业科学,2013 (2).2 马池芳,徐杏林,朱婷,等浙东沿海地区单季晚稻 病虫害发生特点及防控对策j浙江农业科学,2013 (2).3 孔德生,孙明海,赵艳丽,等积极争取公共财政扶 持扎实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