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生态优势努力打造全国生态文明样板_第1页
立足生态优势努力打造全国生态文明样板_第2页
立足生态优势努力打造全国生态文明样板_第3页
立足生态优势努力打造全国生态文明样板_第4页
立足生态优势努力打造全国生态文明样板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立足生态优势努力打造全国生态文明样板在刚刚结束的党的十八大上,党中央将生态文明建设与经 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并列,摆到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高度来论述,提出“建 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 把“美丽中国”作为未来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目标,充分体 现了我党对形势的准确判断,彰显了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 理念,必将增强全党全国人民建设"美丽中国”的信心和决 心。宜兴是闻名于世的中国陶都,人杰地灵,工商繁荣,是 太湖西岸的一颗璀璨明珠。近年来,宜兴以建设''富裕和谐 秀美新宜兴”为目标,加快科学发展步伐,推进生态文明

2、建 设,统筹各项事业发展,经济社会呈现出又好又快的发展态 势,先后创建成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 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全国生态示范区、国家生态 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宜兴的蓬勃发展成就,是贯彻科学 发展观的生动实践,而加强环境保护、建设生态宜兴无疑是 最为动人的篇章。通过多年的艰苦努力,宜兴的生态文明建 设取得了明显成效。2009年5月,宜兴市顺利通过生态市创 建国家级技术评估,2011年7月,被国家环保部授予“国家 生态市”称号,2012年,又高标准通过了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复核。如今,宜兴的环境质量综合指数始终保持在95以上, 全年空气环境质量优良天数超过350天,秀美的

3、青山绿水吸 引着各方游客,去年游客接待人数突破了 1250万人次,宜 兴正日益成为全省“最适合人居、环境最好、发展最协调的 地方”。宜兴牢确立产业、城市、生态、文化四位一体发展战略和"环境立市、生态兴市”发展理念,把建设生态文明作 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抓手,作为实现人民群众福祉的重 大工程,作为在更高平台上加快科学发展的重要路径,从战 略高度切实加以推进。宜兴不仅取得了有形的成果和无形的 提升,更收获了弥足珍贵的实践经验。一、坚定不移推动产业升级,努力实现由环境换取增长向环境优化增长的历史性转变生态文明是最高级的人类文明,是人类文明质的提升和飞跃,是发展的最高境界。人类发展在走过原

4、始文明、农耕 文明和工业文明三个历史阶段后,正在迈向生态文明的全新 阶段,这一历史演进的步伐不可阻挡。近年来,宜兴坚持正 本清源,遵循生态经济理念,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大力推进 产业生态化转型,致力走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不仅实 现了环境质量的明显提升,而且推动了由环境换取增长向环 境优化增长的转变。这几年,我们结合宜兴的发展实际,着 力优化主体功能区布局,形成了产业集聚区、城市功能区、 旅游开发区、生态保护区等各个功能区融合发展、互促并进 的科学发展新格局。我们以壮士断腕的决心,持续开展劣质 产业整治,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全市累计关停500多家化工 企业、128家琉璃瓦企业,所有矿山宕口关停到

5、位。宜兴的 劣质产业在环境、民生、税收等多重倒逼下,已经成为强弩 之末。劣质产业的加快退出,为发展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 生态文化旅游业腾出了新的空间,为构建先进制造业、现代 服务业、生态文化旅游业“三足鼎立”的产业发展新格局创 造了条件。近年来,宜兴的新兴产业快速崛起,去年高端线 缆、节能环保、新能源、新材料、光电子五大新兴产业完成 规模以上销售1276亿元,超过了工业经济的半壁江山;现 代服务业、生态文化旅游业快速发展,服务业增加值占gdp 比重达4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名列全省前茅。通过生态 文明建设,宜兴万元gdp能耗“十一五”期间累计下降 20. 76%, c0d和s02等主要污染

6、物排放量累计分别削减32% 和42.8%,大大超过''十一五”规划的减排目标,走出了一 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可持续发展之路。二、坚定不移深化"治太”保源,努力为“重现太湖碧波美景”作出更大贡献宜兴地处太湖上游、流域下游,自古就是“洪水走廊”, 承受着巨大的外源性污染压力。特殊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宜 兴将长期处于“治太”的最前沿,肩负着“治太”的最大任 务。宜兴立足“治太”保源,坚持把“治太”工作作为最大 的政治责任,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中之重,全力以赴、主 动担当,以前所未有的重视程度、工作力度、投入强度,铁 腕治污、科学“治太”,加快构建先进的产业结构体系

7、、完 善的环保基础设施体系、严格的环境监管体系、坚强的组织 保障体系,把“治太”工作推向一个全新阶段,为重现太湖 碧波美景作出更大贡献。近几年,宜兴对水污染防治、水环 境保护的力度之大、投入之巨,在全省乃至全国同类城市中 都是少见的,是水环境保护思想最统一、态度最坚决、措施 最有力、投入最集中、成效最明显、群众最满意的时期。宜 兴建立了全覆盖的“河长制”,对辖区内主要河道进行包 干,制定了一河一策综合整治实施方案,扎实推进了控源截 污、河道清淤、生态修复、点源治理、面源控制、环境美化 等入湖河流综合整治工作。宜兴坚持科学“治太”、综合施 策,在全市范围内开展“清河行动”,实施太湖生态清淤工 程

8、,全面清淤农村河道,封堵主要河道两侧排污口;积极实 施生态修复,加快建设湖滨生态防护林、湖滨湿地,在主要 入湖河道两侧建设生态沟渠塘;全面开展畜禽养殖污染治 理,整治围网养殖,取缔临太湖水域住家船;大力削减农业 面源污染,全面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太湖一级保护区实施了 '水改旱”,化肥、农药使用量逐年下降;积极探索秸秆综 合利用,推广秸秆还田腐熟技术。随着太湖治理的深入推进, 全市水环境质量持续好转,入湖河流水质优于入境河流水 质,有力保障了太湖安全度夏。目前,全市饮用水源、11个 小康断面、41个水域功能区达标率均为100%o三、坚定不移加大生态投入,努力为未来长远发展奠定坚实的环境基础

9、生态投入是最有价值的投入。尽管生态投入在短期内不 能直接产生经济效益,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在一定程度上也是 一项'看不见的工程”,但对一个地方的长远发展,产生的 效益最大、发挥的作用也最深远。如果说过去的竞争主要是 拼区位条件、政策优惠和资源消耗,那么新一轮发展将主要 取决于科技、人才和生态,其中生态是最基础的条件,是实 现赶超的突破口。没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就不能建成高品质 人居城市,就不能吸引高层次人才,也谈不上发展高新技术 产业。基于这样的理念和追求,近年来,宜兴积极探索创新 生态投入保障机制,以义无反顾的决心、前所未有的投入, 举全市之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一刻不停推进环保基础设施 建

10、设。“十一五”期间,全市累计环保投入近50亿元,相 当于同期地方财政收入的40%。目前,宜兴已建成运营12座 污水处理厂,污水主管网超过1300公里,形成了覆盖全市 域的环保基础设施网络,污水处理能级达到22. 5万吨/天, 城区和集镇建成区生活污水处理率分别达到96%和80%o特 别是“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运营、统一监管”的污水基础设施建设运行模式,在全国处于领先水平。宜兴因地制 宜推进农村分散式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散居农户生活污水得 到有效处理。宜兴坚持不懈推进城乡绿化和生态景观建设, 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3.2%,全市林木覆盖率达 28. 6%o由于坚守生态投入就是最有价值的投入

11、、生态保护 就是最有价值的保护的理念,宜兴的开发强度不到20%,环 境容量、生态优势在苏南地区无出其右,为未来长远发展奠 定了坚实的环境基础,构建起强大的后发优势。随着宜兴的 生态、空间、人文等优势日益彰显,越来越多的发展要素集 聚宜兴,越来越多的高端人才落户宜兴,越来越多的战略投 资者青睐宜兴,宜兴正呈现提速发展的良好态势。四、坚定不移推进民生环保,努力为广大人民群众创造更大福祉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群众的生活日益富足,对高品质人 居环境的期盼更为强烈。我们深感生态成果是群众最期盼享 有的发展成果,坚持把加强环境保护、建设生态文明作为群 众'最关心、最迫切、最重要”、“惠及当代、泽被后世

12、” 的民生工程,切实抓紧抓好。近年来,宜兴市委、市政府牢 固确立“民生环保”的理念,把生态宜居作为宜兴的核心价 值来追求,推动解决群众关心的环境问题,以更多的生态成 果,为群众创造更大的福祉。为此,宜兴从以下方面开展工 作:一是创新性开展“民生环保”专项行动。每年排查锁定 一批群众反映强烈的重点企业、重点行业、重点区域,遵循 “力求实效、取信于民”的原则,重拳出击、集中整治,限 期关停、搬迁、治理了一批重点企业,有效解决了废气、烟 尘、噪音等影响群众生产、生活的突出环境问题;二是积极 构建城乡一体的垃圾处理体系。在全省县级市中率先建立了 '组保洁、村收集、镇转运、市处理”的垃圾收运处理

13、模式, 日处理生活垃圾750吨,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 农村在85%以上;三是持续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坚持每 年开展两次'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月”活动,在广大农村建立 健全环境整治长效机制,每村每年用于环境管护的刚性支出 超过30万元。2010年起,宜兴以被列为农村环境连片整治 国家级示范县(市)为契机,扎实推进实施了污水纳管、河 道清淤、立面出新、道路硬化、村庄绿化、环境美化、垃圾 收运处置等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工作,使之成为一项惠及广大 农民群众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四是大力实施优质安 全饮用水工程。先后投入近20亿元用于饮用水源地保护和 供水管网建设。五是实施最严格的环境监管。把强化执法监 管、保障环境安全作为环保工作和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命线来 抓,全市建成了 31个水质自动监测站,重点企业都安装了 自动监控设施,基本形成了全天候、全覆盖的环境自动监测 网络,不让任何破坏环境的不法行为有藏身之处,有力地维 护了人民群众的环境权益。一个"天蓝、山青、水净”的生态美丽宜兴,寄托着百 万宜兴人民的孜孜追求和无限向往。宜兴是推进生态文明建 设的实践者,也是受益者。通过不懈努力,不仅改善了环境 面貌,提升了城市品位,而且播撒了生态文明的种子,推动 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生态宜居是宜兴这座城市的核心 价值所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