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下农村高中校本课程建设的探索_第1页
新高考下农村高中校本课程建设的探索_第2页
新高考下农村高中校本课程建设的探索_第3页
新高考下农村高中校本课程建设的探索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新高考下农村高中校本课程建设的探索    张廷进摘 要:新修订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将校本课程作为选修性课程,给学校更多自主权,根据校情、学情、文化、经济等具体情况,开发适宜的校本教材,既丰富学校课程种类,也是对国家课程的补充、拓展。农村高中校本课程的建设,要就近开发,充分利用校内资源;要体现“农”和“民族”等特色化课程,继承和发扬劳动人民优良品质,继承和发扬少数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彰显了学校的办学思想和办学特色。关键词:农村高中;校本课程;建设新修订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明确规定普通高中课程由必修、选择性必修、选修三类课程构成,选修课程包括国

2、家在必修和选择性必修基础上设计的拓展、提高及整合性课程和学校根据学生的多样化需求,当地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以及学校办学特色等设计的校本课程。贵州省人民政府发布的贵州省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特色教育强省实施纲要(2018-2027)明确规定“实施普通高中特色建设支持计划”,校本课程要有鲜明特色。如何建设校本拓展课程和校本特色课程。根据我校校本课程建设,谈几点看法,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一、精心组织,合理安排俗话说“凡是预则达,不预则废”,制定好校本课程建设实施方案。合理规划,科学管理,开发科学、规范、高质量的校本课程。挑选教师,组建校本教材开发团队。提前动员,合理安排,工作和编写教材两不误

3、。实行谁开发谁负责原则,放管结合,注重过程监督,确保高质、按时完成教材开发任务。二、校本教材编写原则校本课程的开发是一个系统、复杂的工程,我认为开发校本课程要遵循下列基本原则。(1)科学性原则就是校本课程的编写要遵循科学原理、实事求量,不能出现科学性错误,更不糊编乱造。(2)就近性原則就是题材选取,尽量选择校内或校外周边相关题材,便于开展教学实践活动。(3)发展性原则是校本教材开发的落脚点,教材内容要求健康、能促进学生的思维的发展等,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4)实践性原则就是校本课程开发,除了国家课程拓展内容外,多偏重实践、技术等的内容,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4、(5)可操作性原则就是要有传授知识和技能的师资、场所,教材内容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能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6)特色性原则就是校本课程的内容要能体现学校的办学特色。三、校本教材要聚焦学生核心素养党的十八大提出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校本课程的内容要围绕“立德树人”进行开发,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我校校本课程分为民族文化课程、学科拓展课程、核心素养课程等三类,围绕“立德树人”目标,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四、校本教材要突显“农”的特色俗话说“民以食为天”,食物来源农业生产。农村高中位于县城或乡镇,招生的学生几乎来自农村。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农村条件的改善,父母盼

5、子成龙、望女成凤,为了不耽误孩子的学生时间,几乎没有从事过农活。农村的学生不知道农业生产技术,是教育的缺憾。因此,校本课程应突出“农”的特色,让学生不忘“三农”的根,不忘朴实厚道、吃苦耐劳、聪明而有智慧的劳动人民本色。如我校开设思南茶的种植与加工思南蚕桑乡土地理等若干门涉“农”的校本课程。五、校本教材要突显“民族”特色我校位于黔东北地区,少数民族众多,共有23个,占总人口68.4%,学校95%以上的学生为少数民族。继承并发扬各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既是学校责任和义务,也学校的办学特色。我校开设了黔东北乡土历史及名人评传等多门民族民间文化的校本课程。另外学校建设了少数民族文化传承馆,校园内到处有

6、少数民族文化的介绍,让学生耳濡目染,起到入心入脑的作用。六、课题研究引领校本教材开发教学质量是生存之本,教研是学校发展之源。强化课题研究,利用课题研究引领校本课程开发,丰富校本课程。通过课题研究开发的校本课程内容更系统、全面;授课时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生动活泼、贴近实际、教学效果更佳。我校国家级课题基于黔东北少数民族文化传承的校本课程基地建设研究,经过研究,开发了“三美”课程剪纸黔东北乡土历史及名人评传民间音乐等十多门校本课程;县级基础课题高中生物课堂中思维导图高效应用的研究,经研究,出版了思维导图的制作与应用,并作为学校特色校本课程开设。七、就近取材,合理利用,开发校本教材充分挖掘校内资源,尽量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一是人力资源,根据教师特长组织开发相应的校本课程,既能让教师体现其价值、快乐,又能传授知识,两全其美。二是物力资源,根据学校现有的设施设备、场所,组织教师开发校本课程,既能使物尽其用,又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如我校开了3d打印技术、机器人搭建及简单编程、ppt制作、国学经典解读等多门校本课程。总之,校本课程的建设,是一项复杂、系统的工程,要根据校情、学情、社情等具体情况而定,循序渐进,与时俱进,创新发展。课程内容要聚集学生核心素养,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同时,要突显特色课程,彰显学校的办学特色。参考文献:1徐玉珍.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与案例m.北京:人民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