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级下学期语文课文知识要点总结_第1页
六级下学期语文课文知识要点总结_第2页
六级下学期语文课文知识要点总结_第3页
六级下学期语文课文知识要点总结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3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六年级下学期语文课文知识要点总结第一单元课内知识第一课:1、(学弈)选自(孟子告子)。孟子是我国古代的(思想家) 、(教育家)。孟子记录了孟子的(思想和言行) 。弈:(下棋)。2、秋:(人名,因他善于下棋,所以称为弈秋)。3、通国:(全国)。4、诲:(教导)。5、惟弈秋之为听:(只听弈秋(的教导)。6、之:(指弈秋的教导)。7、鸿鹄:(天鹅)。8、援: (引、拉 )。9、缴: (古时指带有丝绳的箭 )。10、之: (他,指前一个人 )。11、俱:(一起)。12、弗:(不)。13、矣:(了)。14、为:(因为)。15、其:(他的,指后一个人) 。16、(两小儿辩日)选自(列子汤问)。17、辩斗:

2、(辩论,争论)。18、以:(认为)。19、日中:(正午)。1、及:(到)。2、盘盂: (盛物的器皿。圆者为盘,方者为盂)。3、沧沧凉凉: (形容清凉的感觉。沧沧:寒冷的意思)。4、探汤: (把手伸向热水里。意思是天气很热)。汤: (热水 )。5、决: (判断 )。6、孰: (谁 )。7、汝: (你 )。课本第三页题 3 答案:( 1)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难道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别人好吗?说:不是这样的。( 2)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我认为太阳刚出来时离人近些,中午时离人远一些。( 3)孰为汝多知乎?谁说你的知识渊博呢?题 4 答案:学弈说明了(学习的时候应该专心致志,不可三心

3、二意)的道理;( 2)两小儿辩日告诉了我们两个小孩 (善于观察,说话有理有据)和孔子(实事求是)的态度。大本第三页第三题: 两个小孩争辩的问题是:(太阳是近是远的问题)。第一个孩子的理由是:(太阳刚出来时大得像车上的篷盖,等到中午时,像盘盂,这不是远处的小而近处的大吗)?第二个孩子的理由是: (太阳刚出来时清清凉凉,等到中午时就热得像把手伸向热水中一样,这不是近的时候热而远的时候凉吗 )?大本第三页第四题:直接引用句说出 (看到的现象 ),反问句说出 (个人观点 )。第二课 匆匆1、中心:(通过对时光的匆匆流逝记叙,表达作者了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与惋惜) 。2、修辞手法 ;第一段: (排比、对比、

4、设问 )。第二段: (比喻 )。第三段: (排比、拟人 )。第四段: (比喻、设问 )。3、朱自清作品: (匆匆春背影荷塘月色 )等散文名篇。4、背诵并默写全篇课文。5、大本: P4 页第二大题:( 1)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这句话运用(排比)的手法,表达了作者(对过去时光流逝的无奈和对过去日子的留恋) 。( 2)“天黑时,我躺在床上, 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 从我脚边飞去了。 ” 这句话运用(拟人)的写法,写出了(时间不经意流逝) 。( 3)“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

5、手中溜去;像针尖上的一滴水滴在大海里 ”这句话运用(比喻)的写法,写出了(时间流逝的飞快) ,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之情) 。第三课 桃花心木作者(林清玄),我们曾学过他的文章( 鞋匠的儿子)。课后第一题:作者在观察到种树人来的时间不确定、 浇水的量不一定、 桃花心木莫名其妙枯萎时,种树人会带树苗来补种时心里有些奇怪。课后第二题:( 1)树的不确定是指老天下雨的时间不一定, 人的不确定是指人所遭遇的坎坷、曲折等。比如地震、火灾、父母下岗等。( 2)桃花心木学会了适应环境,学会自己在土里找水源,独立生长。大本第六页第三题:1、“基业 ”的意思是(事业发展的基础) ,“百年的基业 ”就

6、是(很多年事业发展的基础,它在文中指桃花心木的树苗需要很多年的成长才能长成参天大树) 。2、树苗枯萎的原因是:(树苗无法在不确定中生长。 你对种树人的这种做法是怎么看的?赞成,因为这样树苗可以在不确定中汲水生长) 。大本第七页第四题 :这篇课文借(树的生长)喻(人的生长) ,说明了(人在不确定中生长能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 。第二、三单元课内知识6、北京的春节一、本文作者(老舍)。二、本文展示了中国(传统习俗的温馨与美好) ,表达了自己对传统文化的(认同与喜爱)。三、课后题第一题:课后第二题:课文按(时间)的顺序写的,课文写腊八节、除夕、初一、正月十五这三部分写的详细,正月十九写的简略,这样

7、写的好处是: (使文章能点面结合、重点突出、主次分明,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四、大本 16 页第四题:1、这一自然段的内容是围绕(正月十五)写的。2、画出文中表现 “各形各色 ”的句子,抄写在下面: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 有的都是纱灯, 有的通通彩绘全部 红楼梦或水浒传故事。这一句中,从(内容、材料)两方面表现了花灯的(各形各色)。10、十六年前的回忆一、本文作者李星华。二、这篇课文是李大钊同志的女儿在( 1927)年写的,距今( 82)年,正值李大钊同志遇难( 16)周年。课文通过回忆,记叙了李大钊同志在(被捕前) 、(被捕时)、(法庭上)和敌人(作斗争的事迹) 。三、课后题

8、第一题:课文按照时间顺序写了被捕前(父亲早出晚归的工作,整理并烧掉文件和书籍,工友阎振三被抓) ;被捕时(父亲镇定从容) ;法庭上 (父亲镇定从容地与敌人斗争 );被害后 (全家人无比悲痛 )。课后题第三题: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与开头(首尾呼应) ,好处是(使文章前后连贯,结构严谨,更加突出了作者对父亲的深切怀念) 。四、大本 28 页第二题:课文主要写了关于李大钊的几件事。 (李大钊每天早出晚归、废寝忘食的工作在被捕前整理并烧掉一些文件李大钊面对敌人的搜捕从容镇定李大钊在法庭上态度坚决 )。大本 29 页第四题:能体现出被捕前局势越来越严重,李大钊同志工作越来越紧张的句子有: (父亲每天早出晚

9、归。父亲埋头整理书籍和文件。父亲烧掉一些书和文件。工友阎振三被捕 )。大本 29 页第五题:“父亲每天夜里回来得很晚。 他又出去了。 ”这里表现了李大钊 (忠于革命事业的精神 )。“局势越来越严重, 母亲只好不再说什么了。 ”这里表现了李大钊对 (革命事业的高度负责的态度和他臵生死于不顾的精神 )。“没有什么, 就向外走。 ”这里表现了李大钊 (从容不迫的态度和臵生死于不顾的精神 )。大本 30 页第四题: 父亲瞅了瞅我们, 没对我们说一句话。 他脸上的表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这个力量就是 (他平日对我们讲的 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 )。1、 用“ _画”出具体描写

10、李大钊态度安定、沉着的语句。2、 “占据 ”在文中的意思是 (用强力取得或保持(地域、场所等))。3、 “伟大的力量 ”指的是 (李大钊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4、 李大钊之所以在敌人的法庭上 “非常安定,非常沉着 ”是因为 ( 他对革命事业充满必胜的信心,他要以此来影响他的亲人,使他们化悲痛为力量)。五、李大钊是一个 (忠于革命事业、坚贞不屈)的人。12、为人民服务一、本文作者 (毛泽东 )。二、为人民服务这篇课文是(毛泽东 )同志于( 1944 年 9 月 8 日)在悼念(张思德)同志的大会上所作的著名(讲演) 。全文围绕(为人民服务)这个中心,讲了四层意思。 第一层:(我们党和党所领导的队

11、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第二层:(树立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的生死观)。第三层:(正确对待批评,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改正错的)。第四层:(追悼张思德并号召大家团结一致) 。三、大本 33 页第四题:1、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完全:(完完全全,全部)。彻底:(贯彻到底)。这句话的意思是:(我们这个队伍完完全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永永远远、一直都是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 。2、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固:(本来)。或:(有的)。于:(表示比较)。这句话的意思是:(人总是要死的,有的人死比泰山太重,有的人死去比大雁的毛还轻)。四、课后题第

12、一题:课文围绕 “为人民服务 ”讲了三层意思:( 1、树立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的生死观。 2、正确对待批评,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改正错的。 3、搞好团结,克服困难、提高勇气、互相爱护,使整个人民团结起来)。课后题第二题:我们的共产党 利益工作的。(开篇点题,并且点明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我们的干部 互相帮助。革命队伍的人,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走到一起,因此,不论谁对谁,都应该互相关心、爱护、帮助,这样才能搞好团结,共同奋斗。课后题第三题: (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 (所以),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 (不管)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都)行。 (只要)你说得

13、对,我们(就)改正。你说的办法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照你的办。这段话共有四句话。第一句讲的是: (我们欢迎批评)。第二句讲的是:(我们欢迎任何人的批评)。第三句话讲的是:(我们接受任何人正确的批评) 。第四句话讲的是:(正确批评的标准)。这四句话紧密联系,意思层层递进,句与句之间是围绕着一个意思从不同的侧面展开论述的,而且还运用了大量的关联词语。第四单元课内知识14、卖火柴的小女孩1、本文作者是(丹麦)作家(安徒生) ,他是世界著名(童话)作家。2、中心思想:(本文通过写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大年夜冻死街头的故事, 表现了作者对穷苦人民的深切同情和对贫富悬殊的社会现实的强烈不满及满腔悲愤) 。3

14、、写作手法:(虚实结合)。虚:(美丽的幻想);实:(残酷的现实)。4、书 71 页课后第一题: 小女孩第一次擦然火柴, 她看到(大火炉),是因为(小女孩渴望温暖);第二次擦然火柴,她看到(烤鹅) ,是因为(小女孩很饿,想吃饱);第三次擦然火柴,她看到(圣诞树) ,是因为(小女孩很孤单悲惨) ;第四次擦然火柴,她看到(奶奶),是因为(小女孩希望有人疼爱她) ;最后,她擦着了 (整把 )火柴,是因为 (她想留下奶奶,和奶奶去过快乐幸福的生活 )。从小女孩(5)次擦燃火柴的幻像中,我体会到(小女孩内心对美好生活的渴望和现实的残酷,及作者对小女孩的同情) 。5、书 71 页课后第三题: 这句话是写小女

15、孩在美好的幻觉中死去了。 她只要活在这个世界上就只有饥饿、寒冷和痛苦,只有死去才能解脱。“曾经 ”指擦然火柴时看到的幻想,前一个 “幸福 ”指(小女孩临死前是在美好的幻想中度过的,是幸福的)。后一个 “幸福 ”指的是(小女孩死去了,才没有寒冷、饥饿和痛苦,就彻底幸福了) 。表达了作者对于(丹麦当时社会的悲愤、痛恨和不满以及对小女孩的同情) 。6、大本 42 页第四题: 她在又冷又黑的大年夜到街上卖火柴。 (事物) 她坐在墙角,两腮通红。 (事物) 她觉得自己是坐在一个大火炉前面。 (想象) 那头发打成卷儿披在肩上,看上去很美丽。(事物) 点燃了一整把火柴后,她觉得仿佛是奶奶紧紧地把她搂在怀里,

16、十分温暖。(想象)7、大本 42 页第五题:学习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我们要从作者运用的对比写法中,领会作者表达思想感情的别具匠心。对比之一:在人们欢度圣诞节的夜晚,卖火柴的小女孩因冻饿而悲惨死去。对比之二:卖火柴的小女孩面对的悲剧现实和她充满幸福的幻想。对比之三:第一次擦然火柴的犹豫不决和最后一次擦燃火柴的果断。15、凡卡1、本文作者是俄国作家契诃夫,他的短篇小说影响很大。2、本文的主人公是九岁的(凡卡茹科夫)。3、本文线索:准备(写信、写信、寄信)。全文是由这三部分穿组合插起来的。文章的写作手法:(插叙、对比、反衬、暗示) 。4、本文通过凡卡给爷爷写信这件事反映了(沙皇统治下,俄国社会穷苦儿

17、童的悲惨命运,体现了当时社会的黑暗) 。5、书 78 页课后第一题:准备写信(对写信的准备和他当时的心情) ;写信(信中写了自己学徒生活的种种遭遇, 回忆了爷爷在乡下守夜的情形, 家乡美丽的夜景,与爷爷一起砍圣诞树)寄信(信寄出后凡卡所做的梦) 。6、书 78 页课后第二题:凡卡的学徒生活,他总是挨打挨骂,吃不上饭,睡不好觉,受伙计们欺负,他的学徒生活是悲惨、痛苦、绝望的。7、书 78 页课后第三题:本课在表达上运用了(插叙、对比、反衬、暗示)的写作手法。 插叙:讲凡卡的悲惨遭遇、作者的叙述、凡卡的信,他写信过程中的回忆,三部分内容穿插起来,互相映衬。对比、反衬:(文中以引用写信的内容为主,大

18、量的叙述凡卡悲惨的学徒生活是苦的,而插叙回忆乡下生活的内容是乐的,以乐相衬,苦乐对比,更突出了作者对主人公的同情和凡卡生活的悲惨) 。暗示: (课文以凡卡的的梦结尾,暗示了他愿望的破灭,激起了人们对他的同情和对黑暗社会的憎恨 )。8、书 78 页第四题:不同: (卖火柴的小女孩是丹麦一个穷苦人家的孩子。凡卡是俄国穷人家的孩子 )。 相同: (他们所处的现实生活都异常悲惨,引人同情。文章中都表达了作者对当时社会的痛恨和不满之情 )。9、大本 45 页第二题:凡卡的爷爷收不到凡卡的信,因为凡卡没有写爷爷的住址,所以凡卡想回家的愿望也就不能实现了。 本文穿插了两次往事回忆,一次是 (爷爷在乡下守夜

19、),另一次是 (凡卡和爷爷砍圣诞树 )。作者写回忆之乐的目的是 (反衬凡卡学徒生活的悲惨、痛苦 )。10、大本 44 页第三题: 第八自然段写了凡卡学徒生活的悲惨、 痛苦和他哀求爷爷带他回乡下两层意思。 凡卡每天挨打挨骂,每天吃不饱、睡不好,被伙计们欺负。第五单元课内知识18、跨越百年的美丽1、本文作者是当代著名散文家(梁衡 )。我们曾学过他的作品(青山不老 )。2、本课题目 (跨越百年的美丽 )中, “跨越百年 ”指:(这篇文章是为了纪念居里夫人和她的丈夫发现放射性元素镭一百周年,所以说“跨越百年 ”)。距今已有( 111)年。“美丽 ”表面是指(居里夫人美丽的容貌) ,实际是指(她伟大的科

20、学精神和巨大的科学成就)。伟大的科学精神是指(她坚定执着、勇于献身的科学精神和淡泊名利的人生态度);巨大的科学成就是指(她发现、提炼并研究镭,她一生共获得 10 项奖金、 16 种奖章、 107 个名誉头衔、两次诺贝尔奖。 )3、人物形象:(居里夫人是一位容貌美丽、 有伟大科学精神和巨大科学成就的科学家)。4、主要内容:课文先叙述(居里夫人因发现放射性元素镭在法国科学院作报告) ,然后写(她不断探索,艰苦研究终于发现了镭) ,最后写(她取得了巨大的科学成就,她却淡泊名利、埋头工作,直至逝世) 。5、课文是通过(居里夫人登台作报告、发现并提炼放射性元素镭、视名利如粪土)这几件事来表现居里夫人的美

21、丽的。 这是(一种用典型事例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6、大本 53 页第三题: 她从一个漂亮的小姑娘,一个端庄坚毅的女学者,变成科学教材书里的新名词 “放射线 ”,变成物理学的一个新的计量单位“居里 ”,变成一条条科学定律,她变成了科学史上一块永远的里程碑。这句话是(排比句)。这句话概括了(居里夫人奋斗的一生以及不朽的功绩)。7、大本 56 页第四题: 玛丽居里几乎在完成这项伟大自然发现的同时,也完成了对 ( 人生意义 )的发现。 体会:伟大自然发现指的是(放射性元素镭) ,人生意义的发现指的(是人生的价值在于为科学、 为人类做出贡献)。这句话表现了 (居里夫人坚定执着,勇于献身的科学精神)。

22、经过三年又九个月,他们终于在成吨的矿渣中提炼出了 0.1 克镭。体会:(体现了居里夫人不畏艰辛、执著追求、坚持不懈的精神)。 她美丽健康的容貌在悄悄地隐退,逐渐变得眼花耳鸣,浑身乏力。体会:(表现了居里夫人献身科学的精神) 。 她将奖金捐赠给科研事业和战中的法国,而将那些奖章送给6 岁的小女儿当玩具。体会:(表现了居里夫人淡泊名利的人生态度)。20、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1、本文作者(叶永烈) 。2、课题理解: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这句话的含义是 (只有善于观察、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追根求源,才能在现实生活中发现真理) 。 科学真理的发现需要三个条件:(善于观察; 不断发问; 不断解决疑问,追根求源)。3、写作方法:(本课是用了典型事例说明观点的方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