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二二王王何何必必曰曰利利孟子孟子选读选读 导入俗话说:导入俗话说:“人为财死人为财死, ,鸟为食亡。鸟为食亡。”史记史记说:说:“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皆为利往。”这种说法是有一定的道理的。当今这种说法是有一定的道理的。当今社会是一个物质社会,人们追求财利并没有什么社会是一个物质社会,人们追求财利并没有什么错。但是,两眼只盯着财利的人会失去很多美好错。但是,两眼只盯着财利的人会失去很多美好的东西;不择手段追逐财利的人,不仅会伤害他的东西;不择手段追逐财利的人,不仅会伤害他人,而且会伤害自己;如果人人利字当头,那么人,而且会伤害自己;如果人人利字当
2、头,那么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会沦为冷冰冰的金钱交易。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会沦为冷冰冰的金钱交易。 作为新时代的学生,我们应该怎样看待作为新时代的学生,我们应该怎样看待“利利”和和“义义”呢?呢?孔、孟是怎么说的呢? 孔子曾经说过孔子曾经说过:“富与贵,是人之所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 孟子曰:孟子曰:“鱼,我所欲也,熊掌,亦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舍生而取义者也。
3、生亦我。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不辟也。” ” 今天我们通过学习孟子的文章,相信今天我们通过学习孟子的文章,相信同学们对此会有一个更清楚的认识。同学们对此会有一个更清楚的认识。一目标导入1掌握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等文言基础知识,能准确翻译文言文。(第一课时)2理解文中对“后利而先义”的阐述;领悟孟子的义利观及其现代价值。3体会对比说理法的好处。(第二课时)二问题导入:自由朗读三则课文,结合注解口译全文(有疑难处做上记号)(10分钟),然后做练习检测。练习检
4、测练习检测(一)为下列加蓝词语注音。(一)为下列加蓝词语注音。1 1、宋、宋牼牼将之楚将之楚_2 2、然而不、然而不王王者者_3 3、孳孳孳孳为善者为善者_4 4、蹠蹠之徒也之徒也_5 5、利与善之、利与善之间间也也 kngwng zzhjin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绿词语的含义。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绿词语的含义。1、上下、上下交交征利征利2、苟苟为后义而先利为后义而先利3、吾闻秦、楚、吾闻秦、楚构兵构兵4、我将见楚王说而、我将见楚王说而罢罢之之5、愿闻其、愿闻其指指6、然而然而不亡者不亡者7、孳孳孳孳为善者为善者8、舜之、舜之徒徒也也9、利与善之、利与善之间间也也10、是君臣、父子、兄弟终、是君臣、父子
5、、兄弟终去去仁义仁义(提示:(提示:1、相互、相互 2、如果、如果 3、交战、交战 4、使、使停止停止5、意向、意向 6、这样而、这样而 7、勤勉、努力不懈的、勤勉、努力不懈的样子样子8、类、类 9、差别、差别 10、背离)、背离) (三)(三)指明下列句子中加绿词语的特殊用法。指明下列句子中加绿词语的特殊用法。1、苟为、苟为后后义而义而先先利利_2、未有义而、未有义而后后其君者其君者_(提示:(提示:1、2均意动用法)均意动用法) 指明下列句子的句式指明下列句子的句式1、先生将何之、先生将何之_2、未之有也、未之有也_(提示:(提示:1、疑问句中的宾语前置、疑问句中的宾语前置2、否定、否定句
6、中的宾语前置)句中的宾语前置) 【答案】D(A项,假设连词,如果/动词,做;B项,副词兼判断,就是/转折连词,却;C项,代词,这/结构助词“的”;D项,均为介词,用。)(五)笔译句子:(五)笔译句子:1.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2.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3.王亦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深度探究一:深度探究一: 首先,孟子积极首先,孟子积极肯定了人皆有物利需求肯定了人皆有物利需求,认为这种物利需求从根本上说是必然的,合认为这种物利需求从根本上说是必然的,合理的。对于生存着和需要生存着的人来说,理的。对于生存着和需要生存着的人来说,有些需求是不可或缺的,他认识到人活着就有
7、些需求是不可或缺的,他认识到人活着就有需求,人的需求是开放的,而且一些需求有需求,人的需求是开放的,而且一些需求必须不断地得到满足。因而当政者要顺着民必须不断地得到满足。因而当政者要顺着民众的需求,使他们丰衣足食、安居乐业。众的需求,使他们丰衣足食、安居乐业。“饥者易为食,渴者易为饮。饥者易为食,渴者易为饮。”(公孙丑公孙丑) “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林木不可胜用,是使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林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也。”(梁惠王上梁惠王上) 其次,孟子认为,物利和道德是相关其次,孟子认为,物利和道德是相关相联的、相生相长的。
8、孟子指出,在尽量相联的、相生相长的。孟子指出,在尽量使物质享受达到一定水平以满足人们的生使物质享受达到一定水平以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的同时,务必加强教育,加强人伦活需求的同时,务必加强教育,加强人伦道德观念的培养道德观念的培养 。 “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深耕易耨;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挞秦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楚之坚甲利兵矣。”(梁惠王上梁惠王上) 义利并重、以义为先的政治观义利并重、以义为先的政治观合乎礼义、以义待利的生活观合乎礼义、以义待利
9、的生活观崇义尚道、舍生取义的人生观崇义尚道、舍生取义的人生观 纵观纵观孟子孟子全书,我们可以看到它洋全书,我们可以看到它洋溢着孟子崇高的精神境界和不渝的救世情怀:溢着孟子崇高的精神境界和不渝的救世情怀:以民为本,以利为本,崇古尚贤,崇义尚道,以民为本,以利为本,崇古尚贤,崇义尚道,自承先圣,身任天下。正因为那个变革性、自承先圣,身任天下。正因为那个变革性、过渡性时代的礼乐崩坏、诸侯恣行、政由强过渡性时代的礼乐崩坏、诸侯恣行、政由强国、社会动荡、民不聊生,孟子以天下苍生国、社会动荡、民不聊生,孟子以天下苍生黎民为念,高举仁义的思想大旗四处游说,黎民为念,高举仁义的思想大旗四处游说,奔走呼号。表达
10、了渴望丰衣足食,渴望安居奔走呼号。表达了渴望丰衣足食,渴望安居乐业,渴望和平、统一、稳定的心声。乐业,渴望和平、统一、稳定的心声。 孟子义利观的局限性 从理论上说,孟子的学说是很有道理的,也是能够自圆其说的。但是从历史和现实的实践来看,无论是战争还是和平,既然有军事行动发生,就不可能没有利害关系在内,也不可能有纯粹为抽象的仁义道德而战的战争和纯粹为抽象的仁义道德而罢兵停战的和平出现,在孟子所处的战国时代,尤其没有这种可能。 你觉得宋牼的方法可行,还是孟子的可行?你觉得宋牼的方法可行,还是孟子的可行?孟子义利观的现实意义 孟子的义利观是典型的重义轻利观,主张先义后利、以义统利、见利思义,反对后义
11、而先利、见利忘义、放弃义而去追求物质利益。孟子的义利观不仅在历史上起过一定的积极作用,而且对我国当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也具有的积极意义。深度探究二:深度探究二:再读再读1(2)、)、2(5)段。)段。1、面对梁惠王关于利的问题,首先、面对梁惠王关于利的问题,首先亮出自己的观点。(亦有仁义)亮出自己的观点。(亦有仁义)2、通过反面分析、通过反面分析“利利”的坏处的坏处:弑弑君、犯上君、犯上国危矣国危矣举例论证:举例论证:不夺不厌不夺不厌3、通过正面阐述、通过正面阐述“义义”的好处:的好处:孝亲、孝亲、忠君忠君4、再次强调论点,首尾呼应,突出、再次强调论点,首尾呼应,突出自己鲜明的立场:义先于利。
12、自己鲜明的立场:义先于利。举例论证举例论证正正反反对对比比论论证证王王何何必必曰曰利利反面:人于人之间沦为利反面:人于人之间沦为利益关系,益关系,“去仁义去仁义”,兄,兄弟割袍、父子反目、君臣弟割袍、父子反目、君臣成仇,破坏社会和谐,终成仇,破坏社会和谐,终亡亡正面:行义,兄弟手足情正面:行义,兄弟手足情深、父子共享天伦、君臣深、父子共享天伦、君臣同心同德,自然王天下。同心同德,自然王天下。 正正反反对对比比论论证证结论:结论:何必曰利何必曰利效果:正反对比论证使主旨鲜明。效果:正反对比论证使主旨鲜明。链接:链接:高考议论文写作也有同学用对比论证成功习作。高考议论文写作也有同学用对比论证成功习
13、作。求上与求乐求上与求乐 某日,听电台广播说,北京的青年当中现在流行的某日,听电台广播说,北京的青年当中现在流行的一语:一语:“找乐去哟!找乐去哟!”一帮年纪轻轻的哥们无事喊上一一帮年纪轻轻的哥们无事喊上一句句“找乐去找乐去”,便在雪后的大街上寻了一处,用脚把雪,便在雪后的大街上寻了一处,用脚把雪踏得结实、滑溜,然后站在一边,向骑车路过的人直笑,踏得结实、滑溜,然后站在一边,向骑车路过的人直笑,笑得让有些骑车的心里发毛,稍不留意,车下一滑,摔笑得让有些骑车的心里发毛,稍不留意,车下一滑,摔个个“狗吃屎狗吃屎”,那帮哥们便大笑不止。,那帮哥们便大笑不止。 此为何乐也?纯属无聊之举。它反映了当前一
14、些青此为何乐也?纯属无聊之举。它反映了当前一些青年无所事事、百无聊赖的心态。此种害人之乐万万年无所事事、百无聊赖的心态。此种害人之乐万万“求求”不得,不得,“求求”之必遭白眼、斥骂。之必遭白眼、斥骂。 我也熟悉另外一些年轻朋友。他们是求上的,但令我也熟悉另外一些年轻朋友。他们是求上的,但令人遗憾的是:某日,我跟一位同学闲谈起马拉多纳,一人遗憾的是:某日,我跟一位同学闲谈起马拉多纳,一位朋友忽然插嘴问道:位朋友忽然插嘴问道:“马拉多纳何许人也?马拉多纳何许人也?”此番问此番问话引得我与同学吃惊不小,大笑不已。据我所知,这位话引得我与同学吃惊不小,大笑不已。据我所知,这位朋友整日埋头于课本,电视与
15、朋友整日埋头于课本,电视与“闲书闲书”是极少看的。我是极少看的。我问他:问他:“你就没有枯燥的时候?你就没有枯燥的时候?”朋友答曰:朋友答曰:“我非圣我非圣人,枯燥之时免不了,但我得顾及今后的高考、深造人,枯燥之时免不了,但我得顾及今后的高考、深造呀!呀!” 我默然,在家长及老师眼里,他可算是我默然,在家长及老师眼里,他可算是“求上求上”的典型,的典型,是个成绩优秀、学习刻苦的好青年。可我觉得,他如苦行僧是个成绩优秀、学习刻苦的好青年。可我觉得,他如苦行僧一般,将自己的青春年华完全锁在书本里,并非高明之举。一般,将自己的青春年华完全锁在书本里,并非高明之举。年轻人应该是朝气蓬勃的,年轻人的生活
16、应该是充实的,不年轻人应该是朝气蓬勃的,年轻人的生活应该是充实的,不能只把自己圈在课本里。他们应该跳出这个小圈子。看一看能只把自己圈在课本里。他们应该跳出这个小圈子。看一看外面的世界,看看世界是多么美好,生活是多么富有乐趣!外面的世界,看看世界是多么美好,生活是多么富有乐趣! 在很多人眼里,在很多人眼里,“求乐求乐”与与“求上求上”是完全对立的,是完全对立的,“求乐求乐”者决不可能者决不可能“求上求上”,“求上求上”者决不会者决不会“求乐求乐”。我以为:此言差矣!现在,时兴寓教于乐。求乐,须看求的我以为:此言差矣!现在,时兴寓教于乐。求乐,须看求的是什么乐。诸如上文所述之求乐,是一幕坑人的闹剧
17、。此种是什么乐。诸如上文所述之求乐,是一幕坑人的闹剧。此种“乐乐”必遭众人唾骂,是不健康、不文明之乐。而课余打打必遭众人唾骂,是不健康、不文明之乐。而课余打打球,弹弹吉他,春日里野外踏青,秋天去观赏红叶,此为文球,弹弹吉他,春日里野外踏青,秋天去观赏红叶,此为文明之乐、高雅之乐。这种明之乐、高雅之乐。这种“求乐求乐”与与“求上求上”有何矛盾?求有何矛盾?求得此种高雅文明之乐,调剂了精神,陶冶了性情,对得此种高雅文明之乐,调剂了精神,陶冶了性情,对“求上求上”大有帮助,求此之乐,何乐而不为呢?大有帮助,求此之乐,何乐而不为呢? 求上,也须看怎么个求上,也须看怎么个“求法求法”。我以为,所谓。我以
18、为,所谓“上上”,不仅是指学习方面的,还应包括人的品质、情,不仅是指学习方面的,还应包括人的品质、情操、能力等。这样看来,操、能力等。这样看来,“求上求上”的意义就广泛了。整的意义就广泛了。整日埋头苦读而几近书呆子者,活动活动,乐一乐,也许日埋头苦读而几近书呆子者,活动活动,乐一乐,也许收获会更大。说不定由于全面收获会更大。说不定由于全面“求上求上”,你会获取更多,你会获取更多的知识,得到更多的朋友,受到更多的人的敬佩,从中的知识,得到更多的朋友,受到更多的人的敬佩,从中你也将更感到世界之多彩,生活之乐趣。你也将更感到世界之多彩,生活之乐趣。 可见,可见,“求乐求乐”与与“求上求上”并非完全矛
19、盾,须看并非完全矛盾,须看“求求”的是什么,才能下定断。的是什么,才能下定断。点点 评评 运用对比论证的方法,将一些无所事事的青年不文运用对比论证的方法,将一些无所事事的青年不文明的明的“求乐求乐”与与“课余打打球,弹弹吉它,春日里野外课余打打球,弹弹吉它,春日里野外踏青,秋天去观赏红叶踏青,秋天去观赏红叶”的文明之乐、高雅之乐进行鲜的文明之乐、高雅之乐进行鲜明的对比;又将明的对比;又将“整日埋头苦读而几近书呆子者整日埋头苦读而几近书呆子者”的片的片面面“求上求上”与与“不仅是指学习方面的,还应包括人的品不仅是指学习方面的,还应包括人的品质、情操、能力等质、情操、能力等”的全面的全面“求上求上
20、”进行对比,论证鲜进行对比,论证鲜明突出,针对性强,有较强的说明力。明突出,针对性强,有较强的说明力。作业布置:作业布置:1.熟读第一则选文熟读第一则选文2.以以“动动”为话题为话题 ,用正反对比论证用正反对比论证法,写一段法,写一段200字左右的议论段。字左右的议论段。1理解“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万取千焉,千取百焉,不为不多矣。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的含义。这是孟子对“利”字对国家的危害的阐述。孟子认为,如果给卿大夫太多的财利,就会使他们产生无尽的贪欲,有了贪欲就会不满足于自己已有的财利,所以,虽然拥有了国君的十分之一的财利,也会试图杀害国君,
21、并全部夺取国君的财利。2孟子的“义”“利”观是怎样的?选文第1则:“孟子见梁惠王。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孟子之所以进见梁惠王,自然是为了宣扬他的仁政王道学说。可是梁惠王开口就问:老人家(“叟”是对老年男子的尊称),您不辞跋涉千里的辛劳到我这里来,将有使我的国家得利的手段吧?这是梁惠王对孟子的期待,也是当时一般诸侯对孟子的期待。可是儒家学者自孔子开始就极少谈论利(论语子罕所谓“子罕言利”)。面对梁惠王的期待,孟子将如何应对呢?且看他的回 答 : “ 王 何 必 曰 利 ? 亦 有 仁 义 而 已矣。”“亦”在这里可以理解为只是。这句话意思是说,王为什么开口就谈利呢?只要讲仁义
22、就行了。梁惠王“有以利吾国乎”的话刚一出口,孟子便劈头拦截他。接下来孟子先从反面申明自己的观点:“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 何 以 利 吾 身 ? 上 下 交 征 利 , 而 国 危矣!”“家”指卿大夫的采(ci)地,也叫采邑,是古代诸侯分封给卿大夫的田地,包括耕种土地的劳动者。“士”是介于大夫和庶民之间的一个阶层。“庶人”是指没有官爵的平民百姓。孟子认为,假如王只嚷嚷着说:“用什么使我的国家获利呢?”大夫只嚷嚷着说:“用什么使我的采地食邑获利呢?”士和平民百姓只嚷嚷着说:“用什么使我自己获利呢?”这样从上到下互相之间只想着从对方那里谋取财利,国家就危险了!这只是一个笼
23、统的表达,具体说来有什么危险呢?孟子举了个例子:“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万取千焉,千取百焉,不为不多矣。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古人喜欢用兵车的数量,来衡量诸侯或卿大夫的强弱。如果一个国家陷入“上下交征利”的境地,那么在一个拥有一万辆兵车的国家,杀害国君的人一定是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大夫;在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杀害国君的人一定是拥有一百辆兵车的大夫。国家有一万而大臣拥有其中的一千,或者国家有一千而大臣拥有其中的一百,这不能说不多了(朱熹孟子集注解释“万取千焉,千取百焉,不为不多矣”云:“臣之于君,每十分而取其一分,亦已多矣”)。但是如果以义为后(
24、把义放在后)、以利为先(使利在先),那么大臣不杀掉国君而全部夺取他的财利,就不会感到满足。孟子这是举其一端,接下来孟子又从正面申明自己的观点:“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他的意思是说,没有一个有仁心却遗弃父母的人(即怀有仁义之心的人不会遗弃父母),没有一个讲道义却把君王摆在次要位置上的人(即怀有仁义之心的人不会怠慢君王之所急)。孟子这里同样只是举例,但是他的意思是很明白的:如果一个社会人人“利”字当头,大家就会互相坑害;如果一个社会人人高扬仁义的价值,大家就会互相关爱。所以他对梁惠王说:“王亦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3唯利是图的价值观有何危害?请你结合文中的观点谈谈自己的看法
25、。唯利是图这种价值观完全忽视了“义”的要求,把求利作为终极目标,为了追求“利”的最大化,必然会不择手段,这样就会使人丧失对道义的关怀,不关爱、不体恤他人,如果人人如此,那么社会必将陷入无序状态,阻碍社会的正常发展。4孟子对“仁义”持什么观点?你受到什么启迪?孟子认为,如果一个人勤勉行善,他的德行就是高尚的,因此跻身于君子的行列,即“舜之徒也”;如果一个人一心追逐私利,他的德行就难以提升,始终跟人格卑下的小人为伍,即“蹠之徒也”。如果世人全都私利当头,不培养仁义之心,不践行仁义的原则,那么即便是君臣之间、父子之间、兄弟之间,也不可能建立起亲善的关系;与此相反,如果世人都实行仁义,那么君臣之间、父
26、子之间、兄弟之间,推而广之,人与人之间,将会建立起互相亲近、礼让、关爱的和谐、融洽关系,就可以成就王业。这样,孟子高举仁义大旗来游说各国君王,希望天下安定。我们不可避免地会关注财利。但是如果过分关注“利”,甚至为了利而不择手段,那么,我们的人格会变得卑下,人与人之间也就没有了关爱。为了提升我们的思想境界,我们应该把实践正义、培养善德放在自身修养的第一位。5孟子为什么反对宋“以利”说秦、楚二国?秦、楚构兵,宋将说楚王使罢之。孟子问宋说:“愿闻其指。说之将何如?”宋说:“我将言其不利也。”应该说宋的说法是合乎情理的,孟子却说:“先生之志则大矣,先生之号则不可。”孟子为什么这么说呢?孟子于是解释说:
27、“先生以利说秦、楚之王,秦、楚之王悦于利,以罢三军之师,是三军之士乐罢而悦于利也。为人臣者怀利以事其君,为人子者怀利以事其父,为人弟者怀利以事其兄,是君臣、父子、兄弟终去仁义,怀利以相接,然而不亡者,未之有也。”就是说,拿利去游说秦楚之王,秦楚之王因为利高兴而撤回军队,停止军事行动,这样就会使得三军之师乐于休兵,因而喜欢导致休兵局面出现的依据“利”;做臣下的存有追逐私利的念头来侍奉他的国君(来给国君做事),做儿子的存有追逐私利的念头来侍奉他的父亲,做弟弟的存有追逐私利的念头来侍奉他的哥哥,这样君与臣、父与子、兄与弟最终舍弃仁义,怀着私利的目的互相交往,如此却不亡国的还从未有过。这就是孟子最终的
28、担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沦落为利益关系,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沦落为“以市道交”(即以市场交易的原则为原则),人丧失对仁义的价值的关怀(更不要说去实践这些价值了),最终必然导致国家的覆亡。根据孟子的观点,即便宋游说秦楚之王成功地制止了战争,那也有一个严重的弊害,就是败坏了世人的心术。显然,孟子比宋考虑得深远。总之,游说秦楚之王阻止战争是值得肯定的,关键是要有正确的名号即理据,这就是仁义了:“先生以仁义说秦、楚之王,秦、楚之王悦于仁义,而罢三军之师,是三军之士乐罢而悦于仁义也。为人臣者怀仁义以事其君,为人子者怀仁义以事其父,为人弟者怀仁义以事其兄,是君臣、父子、兄弟去利,怀仁义以相接也,然而不王者,未之
29、有也。”拿仁义去游说秦楚之王,秦楚之王因为仁义高兴而撤回军队,停止军事行动,这样就会使得三军之师乐于休兵,因而喜欢导致休兵局面出现的依据“仁义”。做大臣的依循仁义的原则侍奉国君,做人子的依循仁义的原则来侍奉父亲,做弟弟的依循仁义的原则来侍奉哥哥,这样君与臣、父与子、兄与弟舍弃私利,怀着仁义之心互相交往,这样却不成就王业的,还从未有过。孟子经过这一正一反的对比论证,再一次推出了自己的结论:“何必曰利?”6孟子是如何运用对比和照应来增强说服力的?孟子对梁惠王,开头说“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结尾回到同样的意思(只是具体说法有所变化),既形成了呼应,又突出了立场。中间先说一通“利”字当头的坏处
30、,接着说一通推行仁义的好处,正反对比,使主旨更加鲜明。孟子对宋,开头说“先生之志则大矣,先生之号则不可”,结尾归结到“何必曰利”,同样有形成呼应、突出立场的作用。中间先说一通“利”字当头的坏处,再说一通推行仁义的好处,正反对比,使主旨愈加醒目;而紧要处则细细道来:反面的例子从“为人臣”“为人子”“为人弟”等各方面分说,正面的例子也从“为人臣”“为人子”“为人弟”等各方面分说,十分晓畅。总之,孟子用鲜明的对比和照应,把应该何去何从的道理说得明快有力。7本文运用了大量排比,这样写有什么作用?排比可以加强语势,强调内容,加重感情,这在“宋将之楚”这一节中得到了鲜明的体现。正面的例子从三方面说,“为人臣者怀仁义以事其君,为人子者怀仁义以事其父,为人弟者怀仁义以事其兄”,这样,多方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合肥市中医院护理管理教学与下属培养能力360度评估
- 南昌市人民医院科室综合竞争力评估
- 南昌市中医院医学美容科主治医师晋升考核
- 丽水市中医院胸腰椎椎弓根螺钉置入精准度考核
- 上饶市人民医院生长激素缺乏症诊断与治疗考核
- 新余市人民医院食品安全法律法规更新内容测试
- 连云港市中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年度综合素质360度评估题库
- 淮安市中医院重症医学带教能力考核
- 龙岩市中医院剥夺睡眠脑电图考核
- 济南市人民医院甲状腺手术切口美容缝合技能考核
- 2025北京银行笔试行测判断推理真题
- 吉林省长春五十二中赫行实验学校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 2025年新疆农业土地流转合同协议
- 通信登高作业安全培训课件
- 互联网技术岗位入门考试题库
- 市护理质控中心工作总结
- 幼儿园三重一大集体决策管理方案
- 全混声唱法教学课件
- 2025年宠物行为学考试题库
- 医疗器械岗前培训试题及答案
- 深圳2025中考英语真题及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